一种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52423发布日期:2021-09-08 00:28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特别是一种食品加工机。


背景技术:

2.现有的一种食品加工机,一般包括机体和设于机体的粉碎组件,粉碎组件包括粉碎杯体、粉碎刀和粉碎电机,粉碎刀位于粉碎杯体内并安装在粉碎电机的输出轴上,粉碎杯体顶部设置粉碎杯盖,粉碎杯盖与粉碎杯体连接形成粉碎腔。为提高粉碎效果,一般会在粉碎杯体的内侧壁设置扰流筋,浆液在粉碎刀带动下混合食材进行螺旋向上运动,在沿着粉碎杯体的内侧壁向上爬壁的过程中,遇到扰流筋的阻碍会让其中的部分食材向下回落。由于现有技术在追求浆液向上爬壁达到粉碎杯盖所在的高度位置,因此扰流筋的位置一般设置得较高,浆液的循环流动路径会比较长,在相同粉碎时间内,食材接触粉碎刀的次数较少,因此粉碎效率及效果都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食品加工机,提高粉碎效率及效果。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机体和设于机体的粉碎组件,粉碎组件包括粉碎杯体、粉碎刀和粉碎电机,粉碎刀位于粉碎杯体内并安装在粉碎电机的输出轴上,粉碎杯体包括上杯体和下杯体,上杯体可拆卸连接于机体或下杯体,下杯体固定于机体,上杯体与下杯体连接形成粉碎腔,粉碎腔包括位于上杯体内的上腔和位于下杯体内的下腔,上腔的内壁设有上扰流筋。
5.进一步的,所述上扰流筋位于上腔的内侧壁且上下延伸设置。
6.进一步的,所述下腔的内侧壁设有下扰流筋。
7.进一步的,所述下扰流筋在垂直方向上与上扰流筋一一对齐。
8.进一步的,所述下扰流筋的顶端与上扰流筋的底端对接形成整体。
9.进一步的,所述下扰流筋在粉碎腔的周向上与上扰流筋相互错开。
10.进一步的,所述上扰流筋位于上腔的内顶壁。
11.进一步的,所述上扰流筋沿上腔的径向延伸设置。
12.进一步的,所述上扰流筋位于上腔的内侧壁上周向延伸设置。
13.进一步的,所述上扰流筋环绕上腔的内侧壁设置并上下分布有多个。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通过上杯体取代现有的粉碎杯盖,利用上杯体和下杯体连接形成粉碎腔,较现有技术而言,在形成同样体积的粉碎腔的情况下,下腔的高度及体积都变小了,上腔的高度及体积增加,因此浆液和食材更容易进入上腔,而在上腔的内壁设置上扰流筋,在粉碎刀驱动浆液及食材沿着上腔的内侧壁向上爬壁时,就会较快地遇到上扰流筋,食材遇到上扰流筋后容易反弹向下回落,重新与粉碎刀接触碰撞,能够缩短浆液及食材的循环流动路径,提高食材与粉碎刀的接触次数,从而提高粉碎效率及效果。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食品加工机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粉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粉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粉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上杯体内顶壁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粉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实施例一:
2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机体1和设于机体1 的粉碎组件,粉碎组件包括粉碎杯体2、粉碎刀3和粉碎电机4,粉碎刀3位于粉碎杯体2内并安装在粉碎电机4的输出轴41上,结合图2看,粉碎杯体2包括上杯体21和下杯体22,上杯体21可拆卸连接于机体1或下杯体22,下杯体 22固定于机体1,上杯体21与下杯体22连接形成粉碎腔200,粉碎腔200包括位于上杯体21内的上腔201和位于下杯体22内的下腔202,上腔201的内壁设有上扰流筋211。
24.首先需要明确,杯体与杯盖的结构差异,杯体是具有一定容积的容器,深度尺寸(或高度尺寸)较大,而杯盖则基本是扁平状的结构,虽然有一定的深度,但是要比杯体浅。本实用新型通过上杯体21取代现有的粉碎杯盖,利用上杯体21和下杯体22连接形成粉碎腔200,较现有技术而言,在形成同样体积的粉碎腔200的情况下,下腔202的高度及体积都变小了,上腔201的高度及体积增加,因此浆液和食材更容易进入上腔201,而在上腔201的内壁设置上扰流筋211,在粉碎刀3驱动浆液及食材沿着上腔201的内侧壁向上爬壁时,就会较快地遇到上扰流筋211,食材遇到上扰流筋211后容易反弹向下回落,重新与粉碎刀3接触碰撞,能够缩短浆液及食材的循环流动路径,提高食材与粉碎刀3 的接触次数,从而提高粉碎效率及效果。
25.为进一步提高粉碎效率及效果,可以设计上腔201的横截面积由下至上呈变小趋势,是上腔底端的横截面积必然大于顶端的横截面积,中间可以有一部分存在大小不变的情况,浆液和食材遇到上腔的内侧壁后,就会被上腔的内侧壁反弹,再叠加上扰流筋的扰流作用,浆液和食材会因为失速而更容易回落至下腔内,从而缩短浆液和食材沿上腔的内侧壁爬壁的距离,在相同的粉碎时间内,食材与粉碎刀接触的次数增加,因此可以提高粉碎效率。
26.由于浆液受离心运动的影响,带动食材在粉碎腔200内螺旋向上运动,因此为了在浆液的运动路径上,能够尽可能地改变食材螺旋向上运动的趋势,让食材受重力影响更容易向下回落与粉碎刀3接触,上扰流筋211位于上腔201 的内侧壁且上下延伸设置。所谓上下延伸可以是沿着垂直方向延伸,也可以倾斜延伸,只要上扰流筋211的顶端高于底端即可,可以理解的,考虑到扰流效果更好,可以选择如本实施例采用垂直方向延伸。
27.为进一步提高扰流效果,还可以在下腔202的内侧壁设有下扰流筋221。下扰流筋221能够促进浆液在下腔202内形成紊流,食材受离心运动影响撞击下扰流筋221后,更容易
回弹至粉碎刀3的旋转区域内(参考图2中虚线框),从而进一步提高粉碎效率及效果。下扰流筋221的数量及位置可以与上扰流筋211 相同或不同。
28.为了让下扰流筋221与上扰流筋211形成合力效果,可以设计下扰流筋221 在垂直方向上与上扰流筋211一一对齐。由于下扰流筋221与上扰流筋211一一对齐,下扰流筋221与上扰流筋211扰流能够形成运动趋势相同或相近的两股紊流,在高度方向上强化成一股统一的液流,可以促进浆液形成离心螺旋向上

向中心回落

离心螺旋向上的循环流动路径,让所有食材能够均匀接触粉碎刀3,有利于提高粉碎效果。
29.如果下扰流筋221与上扰流筋211之间断开,会在两者之间空缺的高度空间内形成断层,会影响统一液流的形成,因此也可以设计下扰流筋221的顶端与上扰流筋211的底端对接形成整体,从而更利于形成一股统一的液流。
30.实施例二:
31.除了让下扰流筋221在垂直方向上与上扰流筋211一一对齐,也可以如图3 所示,设计下扰流筋221在粉碎腔200的周向上与上扰流筋211相互错开。
32.浆液受到下扰流筋221、上扰流筋211的扰流效果不同,会形成两股运动趋势不同的紊流,由于下扰流筋221、上扰流筋211分布在不同的高度空间上,两股不同的紊流在交界处能够进一步形成紊流,让食材更容易回落至粉碎刀3的旋转区域,因此可以促进提高粉碎效率。
33.本实施例未描述的其他内容可以参考实施例一。
34.实施例三:
35.除了将上扰流筋211单独设置在上腔201的内侧壁,也可以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上扰流筋211位于上腔201的内顶壁,如图4和图5所示,为方便加工和引导浆液循环流动,可以设计上扰流筋211沿上腔201的径向延伸设置。
36.可以理解的,在上杯体21的高度尺寸较小时,浆液很容易冲到上腔的内顶壁,本实施例也可以单独实施。
37.本实施例未描述的其他内容可以参考实施例一。
38.实施例四:
39.除了上下延伸设置,也可以设计上扰流筋211在上腔201的内侧壁上周向延伸设置。上扰流筋211可以在上腔201的内侧壁的周向上分段设置,也可以如图6所示,上扰流筋211环绕上腔201的内侧壁设置,而为提高扰流效果,可以上下分布有多个。浆液在向上爬壁的过程中,会因为遇到上扰流筋211的阻碍而不断损失动能,每遇到一个上扰流筋211就会有一部分浆液受重力影响而回落至粉碎刀3的旋转区域,因此也可以提高粉碎效率。
40.本实施例未描述的其他内容可以参考实施例一。
41.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