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取菜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26119发布日期:2022-07-13 01:36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取菜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保护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品安全强化罩及智能取菜系统。


背景技术:

2.食品保护罩,是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日常用品,包含多种类型,如桌罩,在没有冰箱等现代用品的时期,为了保存吃剩下的食物不被苍蝇、蟑螂、老鼠等吃掉,人们用竹子编织形成罩子罩住食品,以起到保护作用。
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的提高,在食堂逐渐应用了食品保护罩,但是,目前市面上应用的食品保护罩均只能够对菜品进行保温作用,使用时需要人为手动开启,并打开罩子进行取菜,极易产生取菜时操作不便利、体验不佳以及影响使用的问题。
4.因此,实有必要设计一种食品安全强化罩及智能取菜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品安全强化罩及智能取菜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食品保护罩需要手动开启开启导致影响使用的便利性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食品安全强化罩,包括底壳、可翻转上盖、驱动电机和驱动板;其中,
7.所述底壳,其上部的中部设有用于放置食品的食品放置槽;
8.所述可翻转上盖,所述可翻转上盖活动安装于所述底壳的上部,并用于在翻转时漏出或遮盖所述食品放置槽;
9.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底壳的侧部,并与所述可翻转上盖驱动连接;
10.所述驱动板,设置于所述底壳的侧部,并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
11.可选地,所述可翻转上盖包括固定盖和活动盖,所述固定盖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壳的上部的前侧并遮盖局部所述食品放置槽,所述活动盖与所述固定盖活动连接,所述活动盖还与所述驱动电机驱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活动盖转动,以使所述活动盖转动至隐藏至所述固定盖内时漏出所述食品放置槽的部分,所述活动盖转动至所述固定盖外时与所述固定盖遮盖整个所述食品放置槽。
12.可选地,所述固定盖的容积大于所述活动盖,以使所述活动盖转动隐藏于所述固定盖内。
13.可选地,所述活动盖的一侧的侧边还设有限位板。
14.可选地,所述底壳还包括保温炉和容置壳,所述容置壳设置于所述保温炉上并与所述保温炉固定连接,所述食品放置槽设置于所述容置壳。
15.可选地,所述驱动电机为减速电机或舵机。
16.可选地,所述食品安全强化罩还包括驱动保护壳,所述驱动保护壳罩设于所述驱
动电机和所述驱动板上。
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食品安全强化罩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18.本实用新型所述食品安全强化罩时,在需要取菜时,所述驱动板控制所述驱动电机工作,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所述可翻转上盖翻转,并翻转至漏出所述食品放置槽,进而无需使用者自行开启所述可翻转上盖,提升取菜过程中的便利性,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极大提升用户体验。
1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取菜系统,包括上述的食品安全强化罩。
20.可选地,还包括托盘识别板、智能平板和数字秤,所述托盘识别板安置于一桌台,所述智能平板和所述数字秤均放置于所述桌台的台面上;所述托盘识别板包括承载板和第一rfid识别模块,所述第一rfid识别模块安装于所述承载板并与所述智能平板电连接,所述第一rfid识别模块用于识别一智能托盘;所述智能平板包括机壳、主控板和显示屏,其中,
21.所述主控板,安装于所述机壳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一rfid识别模块电连接;
22.所述显示屏,安装于所述机壳的前端面的中部,并所述主控板电连接;
23.所述食品安全强化罩安置于所述数字秤上,所述驱动板与所述主控板连接。
24.可选地,所述数字秤包括支撑架、顶板、称重控制板和称重传感器,所述顶板安装于所述支撑架的顶部,所述称重控制板和所述称重传感器均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称重控制板与所述主控板电连接,所述称重传感器与所述称重控制板电连接。
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取菜系统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26.因所述智能取菜系统包括所述食品安全强化罩,故所述智能取菜系统亦能够提升取菜过程中的便利性,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极大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食品安全强化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食品安全强化罩的爆炸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保护壳、驱动电机和驱动板的组合状态示意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取菜系统放置于桌台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取菜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图5隐藏了食品安全强化罩后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4.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数字秤的结构示意图;
35.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控板的电路结构框架图;
36.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平板的爆炸图;
37.图10为图9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38.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39.500、食品安全强化罩;560、食品放置槽;510、底壳;511、保温炉;512、容置壳;520、可翻转上盖;521、固定盖;522、活动盖;523、限位板;530、驱动电机;540、驱动板;550、驱动保护壳。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4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提供一种食品安全强化罩500,包括底壳510、可翻转上盖520、驱动电机530和驱动板540。
45.其中,所述底壳510的上部的中部设有用于放置食品的食品放置槽560;所述可翻转上盖520,所述可翻转上盖520活动安装于所述底壳510的上部,并用于在翻转时漏出或遮盖所述食品放置槽560;所述驱动电机530设置于所述底壳 510的侧部,并与所述可翻转上盖520驱动连接;所述驱动板540设置于所述底壳510的侧部,并与所述驱动电机530电连接。
46.本实用新型所述食品安全强化罩500时,在需要取菜时,所述驱动板540 控制所述驱动电机530工作,所述驱动电机530带动所述可翻转上盖520翻转,并翻转至漏出所述食品放置槽560,进而无需使用者自行开启所述可翻转上盖 520,提升取菜过程中的便利性,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极大提升用户体验。
47.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所述可翻转上盖520 包括固定盖521和活动盖522,所述固定盖521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壳510的上部的前侧并遮盖局部所述食品放置槽560,所述活动盖522与所述固定盖521活动连接,所述活动盖522还与所述驱动
电机530驱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530驱动所述活动盖522转动,以使所述活动盖522转动至隐藏至所述固定盖521内时漏出所述食品放置槽560的部分,所述活动盖522转动至所述固定盖521外时与所述固定盖521遮盖整个所述食品放置槽560。本实施例中,所述可翻转上盖520采用分体式设置,使所述固定盖521处于始终遮盖所述食品放置槽560 的状态,保证不影响取菜的同时,始终防尘与减少热量损失。
48.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所述固定盖521的容积大于所述活动盖522,以使所述活动盖522转动隐藏于所述固定盖521内。所述固定盖521的容积为所述固定盖521的内部表面所形成的容积,或可以理解,所述固定盖521大于所述活动盖522,以使所述活动盖522能够在转动时隐藏于所述固定盖521内。
49.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所述活动盖522的一侧的侧边还设有限位板523。所述限位板523用于所述活动盖522转动时与所述固定盖521抵接,进而起到限位作用,并且,所述限位板523还可以与所述底壳510的上部接触,以起到完全封闭的作用。
50.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所述底壳510还包括保温炉511和容置壳512,所述容置壳512设置于所述保温炉511上并与所述保温炉511固定连接,所述食品放置槽560设置于所述容置壳512。所述保温炉 511用于对所述容置壳512进行加热,以保证所述容置壳512上所述食品放置槽 560内的食品的温度。
51.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机530为减速电机或舵机。实际使用时,所述减速电机和所述舵机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使用。
52.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所述食品安全强化罩 500还包括驱动保护壳550,所述驱动保护壳550罩设于所述驱动电机530和所述驱动板540上。通过设置所述驱动保护壳550,实现对所述驱动电机530和所述驱动板540的保护。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保护壳550可以直接罩设于所述驱动电机530和所述驱动板540上并与所述驱动板540和所述驱动电机530的主体连接,或者,所述驱动保护壳550还可以与所述固定盖521连接。
53.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10所示,提供一种智能取菜系统,包括上述的食品安全强化罩500。
54.所述智能取菜系统还包括托盘识别板100、智能平板200和数字秤300。所述食品安全强化罩500放置于所述数字秤300上。
55.所述托盘识别板100安置于一桌台400。其中,所述托盘识别板100可以直接放置于所述桌台400的台面上,也可以放置于所述桌台400的内部,并在桌台400上对应所述托盘识别板100的区域设置标示区域410,如可以在所述标示区域410上设置“托盘放置区域”,进而实现提醒使用者放置托盘。
56.如图1-图4所示,所述智能平板200和所述数字秤300均放置于所述桌台 400的台面上。所述托盘识别板100包括承载板110和第一rfid识别模块120,所述第一rfid识别模块120安装于所述承载板110并与所述智能平板200电连接,所述第一rfid识别模块120用于识别一智能托盘(图为示),智能托盘内嵌设有一供所述第一rfid识别模块120识别的识别芯片。每个智能托盘均对应一个识别芯片,应理解,识别芯片用于标示各职能托盘的身份信息。
57.进一步地,如图5-10所示,所述智能平板200包括机壳210、主控板220 和显示屏250。所述主控板220安装于所述机壳210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一rfid 识别模块120电连接。所述显示屏250安装于所述机壳210的前端面的中部,并所述主控板220电连接。所述驱动板540与所述主控板220电连接。
58.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所述托盘识别板100、所述智能平板200和所述数字秤 300直接可以放置于桌台400上,提升安置时的便利性,所述智能取菜系统在使用时,使用者先用自备的手机扫描智能托盘的二维码将使用者信息与智能托盘绑定,再将所述智能托盘放置于所述托盘识别板100的上方,使所述托盘识别板100的第一rfid识别模块120识别所述智能托盘的托盘信息,并将托盘信息发送至智能平板200的主控板220,主控板220将使用者的使用者信息显示于显示屏250上,而数字秤300预先放置有菜品,数字秤300实时记载数字秤300 的起始重量,在用户取完菜结束后计算结束重量,所述主控板220根据起始重量和结束重量对使用者的手机进行自动扣费,进而实现了快速、高效及便捷地进行扣费,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59.进一步地,在取菜时,保持所述智能托盘持续放置于所述托盘识别板100 的上方,因而可以通过数字秤300上方菜品减少的重量得出用户取出菜品的重量,方便快捷。
60.进一步地,所述主控板220根据起始重量和结束重量计算出所需要扣取的扣费费用亦可以显示于所述显示屏250,使使用者快捷地知晓要扣取的费用。
61.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置自动扣费的时间点在取完最后一个菜的15 分钟时,当在该15分钟内使用者再进行取餐,则以此时取餐的时间点为起始时刻,在15分钟后自动扣费,这样提升了便利性,省去了打菜员,又省去了收银员,为餐厅极大节约了成本。
62.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图7所示,所述数字秤300包括支撑架310、顶板320、称重控制板330和称重传感器340。所述顶板320安装于所述支撑架310的顶部,所述顶板320上用于放置预先设置的菜品。所述称重控制板330和所述称重传感器340均安装于所述支撑架310上,所述称重控制板330与所述主控板220电连接,所述称重传感器340与所述称重控制板330 电连接。具体地,所述顶板320的上端面在放置预先设置的菜品时,为了更具备标示性,所述顶板320的上端面可以标示“菜品放置处”。其中,所述称重传感器340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选型进而实现对放置于所述顶板320 上的产品进行称重,并将重量信息发送至所述称重控制板330,所述称重控制板 330将重量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板220。
63.其中,所述称重控制板330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自行选择开发板或者自行设置硬件电路,对此,本技术不作具体限定。
64.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支撑架310的底部还设有脚垫350。具体地,通过设置脚垫350,防止磕碰,提升所述数字秤300的使用寿命。
65.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脚垫350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脚垫350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架310的底部的四边。通过设置四个所述脚垫350,实现提高稳定性。
66.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主控板220包括单片机主板221、第一开发板222、第二开发板223、屏幕驱动板224和路由器225。所述单片机主板221与所述称重控制板330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发板222和所述第二开发板223均与所述单片机主
板221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发板222还与所述第一rfid识别模块120电连接,所述屏幕驱动板224与所述第二开发板223 电连接,所述屏幕驱动板224还与所述显示屏250电连接,所述路由器225与所述第二开发板223电连接。
67.具体地,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开发板222用于获取所述第一rfid识别模块120识别到的智能托盘的托盘信息,并将所述托盘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板220。
68.所述主控板220根据托盘信息获取与智能托盘绑定的使用者信息,并将使用者的使用者信息显示于显示屏250上,然后使用者将菜品预先放置于数字秤 300上后,由数字秤300记录起始重量,在取菜结束后计算结束重量,通过所述称重控制板330将起始重量和结束重量发送至所述主控板220,由所述主控板 220根据起始重量和结束重量对使用者的手机进行自动扣费,扣费金额由所述主控板220通过所述第二开发板223发送至所述屏幕驱动板224,进而显示于所述显示屏250上。
69.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发板222和所述第二开发板223均采用 rk3368开发板,所述单片机主板221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按需选择。所述屏幕驱动板224还与所述显示屏250电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显示屏250。
70.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控板220包括单片机主板221、第一开发板222、第二开发板223和屏幕驱动板224。所述单片机主板221与所述称重控制板330电连接,所述单片机主板221还用于连接一路由器225。具体地,所述路由器225为外置,在需要使用时与所述单片机主板221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主控板220的安装位置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自行设置于所述机壳210的内部位置。
71.所述第一开发板222和所述第二开发板223均与所述单片机主板221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发板222还与所述第一rfid识别模块120电连接,所述屏幕驱动板224与所述第二开发板223电连接。
72.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软件控制部分,为现有技术,理应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应根据上述开发板的型号或者按实际需求进行编程,进而实现如自动将使用者信息与智能托盘绑定,并控制路由器225与云端通信实现扣费等功能,又如所述称重传感器340对重量信息的获取以及称重控制板330将重量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板220的具体过程,并且本技术旨在保护结构,对于控制部分并非本技术所保护的重点。因此,对此部分,本技术不作具体阐述。
73.进一步地,单片机主板221、第一开发板222、第二开发板223和屏幕驱动板224可以按需择上述开发件排列整合成多块pcb板或一块pcb板,提升使用的便利性。
74.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图6及图9-图10所示,所述机壳210包括基壳211、前盖板212和后盖板213。所述前盖板212盖设于所述机壳210的前端面并将所述单片机主板221、所述第一开发板222、所述第二开发板223、所述屏幕驱动板224和所述路由器225封设于所述机壳210的内腔,所述后盖板213盖设于所述基壳211的后端面。通过将所述单片机主板221、所述第一开发板222、所述第二开发板223、所述屏幕驱动板224和所述路由器225 封设于所述机壳210的内腔,以保护各内部器件,提升产品的整体使用寿命。
75.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图10所示,所述基壳211包括主体部2111,所述主体部2111以特定角度弯折形成盖板安装部2112,所述前盖板212安装于所述盖板安装部2112的前端面,所述后盖板213与所述主体部2111 的后端和所述盖板安装部2112的后端均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特定角度主要用于保证使用者看向所述显示屏250上的角度
舒适,如可以设置为135
°
,使使用者俯视所述显示屏250时可以直接看到所述显示屏250上显示的内容,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76.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图10所示,所述后盖板213包括横向连接部2131,所述横向连接部2131的第一端与所述主体部2111的后端可拆卸连接,所述横向连接部2131的第二端弯折延伸形成纵向支撑部2132,所述纵向支撑部2132远离所述横向连接部2131的一端呈弧形延伸形成弧形弯折部 2133,所述弧形弯折部2133远离所述纵向支撑部2132的一端与所述盖板安装部2112的后端可拆卸连接。具体地,所述弧形弯折部2133呈弧形,这样使按压所述弧形弯折部2133时,可以使所述弧形弯折部2133发生弹性形变。通过所述横向连接部2131的第一端与所述主体部2111的后端可拆卸连接,以及所述弧形弯折部2133远离所述纵向支撑部2132的一端与所述盖板安装部2112的后端可拆卸连接,实现装拆方便,提升组装效率。
77.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横向连接部2131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弹性卡凸块261,所述主体部2111的后端设有第一内凹槽262,所述第一弹性卡凸块261与所述第一内凹槽262相匹配设置,以使所述第一弹性卡凸块261卡接于所述第一内凹槽262;所述弧形弯折部2133的远离所述纵向支撑部2132的一端设有第二弹性卡凸块263,所述盖板安装部2112的后端设有第二内凹槽264,所述第二弹性卡凸块263与所述第二内凹槽264相匹配设置,以使所述第二弹性卡凸块263卡接于所述第二内凹槽264。具体地,在安装所述后盖板213时,先将所述第一弹性卡凸块261安装于所述第一内凹槽262,接着,按压所述弧形弯折部2133,因所述弧形弯折部2133呈弧形,且可发生弹性形变,故通过按压所述弧形弯折部2133使其发生弹性形变时,能够使所述第二弹性卡凸块263卡入所述第二内凹槽264内。在拆卸时,亦通过按压所述弧形弯折部 2133,使所述弧形弯折部2133发生弹性形变,进而使得所述第二弹性卡凸块263 脱离所述第二内凹槽264,实现所述后盖板213的拆卸,进一步地实现了所述后盖板213的快捷装拆。
78.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图7所示,所述承载板110的相对两侧的底部均内凹形成便携凹槽111,两所述便携凹槽111对称设置。具体地,所述便携凹槽111的大小匹配人的手指,使移动所述承载板110时方便快捷。
79.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图6所示,所述承载板110的底部设置有弹性支撑脚112。所述弹性支撑脚112采用弹性材质,这样使放置所述承载板110时能够实现不会损伤所述承载板110。
80.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支撑脚1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弹性支撑脚112实现稳定支撑。
8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