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网登杆专用便携绝缘单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33711发布日期:2023-05-24 17:47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网登杆专用便携绝缘单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力安装维修,尤其涉及一种配网登杆专用便携绝缘单梯。


背景技术:

1、电力维修安装时人员需要借助单梯进行攀爬,比如,维修架空线路时,需要将单梯架在杆塔上进行攀爬,这种单梯往往长度较大,且不便于携带,另外,这种单梯由于长度较大,稳定性较差,架设在杆塔上后,往往需要其他人员站立在地面上稳定单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单梯不便携以及稳定性较差的缺点,提出一种配网登杆专用便携绝缘单梯,便携且稳定性好。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配网登杆专用便携绝缘单梯,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梯段、第二梯段以及第三梯段,第一梯段和第二梯段转动连接,第二梯段和第三梯段转动连接,配网登杆专用便携绝缘单梯还包括用于将第一梯段和第二梯段锁死的第一锁紧机构以及用于将第二梯段和第三梯段锁死的第二锁紧机构,第一梯段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之间通过若干第一脚踏件连接,第一支撑杆的上端穿过有第一螺杆,第一螺杆、第一支撑杆以及第一脚踏件之间形成第一限位空间。

4、通过上述设置,本技术具有便携,以及稳定性好的特点。具体的,本技术可调节长度以增加便携性,本技术的长度最长时,第一梯段、第二梯段以及第三梯段的延伸方向一致且首尾相连,即本技术的长度基本等于第一梯段、第二梯段以及第三梯段的长度之和,此时第一锁紧机构将第一梯段和第二梯段锁死,防止第一梯段和第一梯段之间发生相对转动,第二锁紧机构将第二梯段和第三梯段锁死,防止第二梯段和第三梯段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此时可适用于高度较高的杆塔,使用时,将第一螺杆拆卸下来,然后将本技术倾斜依靠在杆塔上,具体的,第三梯段的下端抵接在地面上,然后最上侧的第一脚踏件和杆塔抵接,此时两个第一支撑杆位于杆塔的相对两侧,然后将第一螺杆穿过第一支撑杆以将杆塔限位在第一限位空间内,从而防止本技术和杆塔脱开,进而增加本技术的稳定性。

5、当需要缩短本技术的长度时,解锁第一锁紧机构和第二锁紧机构,此时第一梯段和第二梯段之间可相对转动,第二梯段和第三梯段之间可相对转动,通过调节第一梯段和第二梯段之间的角度,以及调节第二梯段和第三梯段之间的角度,可缩短本技术的长度,从而提高本技术的便携性,比将第三梯段转动180度,此时本技术的长度基本等于第一梯段和第二梯段的长度之和。

6、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耳板,第二梯段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之间通过若干第二脚踏件连接,第二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耳板,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穿过有第一转轴并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

7、通过上述设置,可实现第一梯段和第二梯段之间的转动连接。具体的,第一梯段和第二梯段可绕第一转轴的轴线转动。

8、进一步的,第二支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耳板,第三梯段包括两个第三支撑杆,第三支撑杆之间通过若干第三脚踏件连接,第三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耳板,第四耳板和第三耳板穿过有第二转轴并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

9、通过上述设置,可实现第二梯段和第三梯段之间的相对转动,具体的,第二梯段和第三梯段可绕第二转轴转动。

10、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杆的下端和第二支撑杆的上端抵接,第一支撑杆远离第一耳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第二支撑杆远离第二耳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第一锁紧机构为穿过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并将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固定螺栓。

11、通过上述设置,可将第一梯段和第二梯段锁死,具体的,当第一固定螺栓将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固定在一起时,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不能绕第一转轴转动,当拆掉第一固定螺栓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可绕第一转轴转动。

12、进一步的,第二支撑杆的下端和第三支撑杆的上端抵接,第二支撑杆远离第三耳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板,第三支撑杆远离第四耳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板,第二锁紧机构为穿过第三连接板以及第四连接板并将第三连接板以及第四连接板固定在一起的第二固定螺栓。

13、通过上述设置,可将第二梯段和第二梯段锁死,具体的,当第二固定螺栓将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固定时,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不能绕第二转轴转动,当拆掉第二固定螺栓后,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可绕第二转轴转动。

14、进一步的,第三支撑杆包括和第二支撑杆抵接的第一杆段以及设置在第一杆段的下侧的第二杆段,第二杆段穿过有第二螺杆,第二螺杆、第二杆段以及第二脚踏件之间形成第二限位空间。

15、通过上述设置,可进一步增加本技术的稳定性,并且可实现申请的自我站立。具体的,拆掉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解锁第二锁紧机构转动第三梯段,然后使得第一梯段以及第三梯段均倾斜向上倚靠在杆塔上,第三梯段的下端和抵接在地面上,具体的,对应的第一脚踏件和杆塔抵接,对应的第二脚踏件和杆塔抵接,然后第一螺杆穿过第一支撑杆并将杆塔限定在第一限位空间内以防止杆塔和第一梯段脱开,第二螺杆穿过第二支撑杆并将杆塔限定在第二限位空间内以防止杆塔和第三梯段脱开,至此,第一梯段、杆塔、第三梯段、和第二梯段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此种情况适用于高度较高的杆塔。

16、第一梯段的长度基本等于第三梯段的长度,在给用户室内安装电表时,需要高度较低且能自我站立的单梯(不需要倚靠其他物体即可攀爬)。此时,拆掉第一螺杆以及第二螺杆,然后解锁第一锁紧机构和第二锁紧机构然后转动第一梯段以及第三梯段,利用第二螺杆将第一支撑杆远离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和第三支撑杆远离第二支撑杆的一端连接在一起,此时,第一梯段、第二梯段以及第三梯段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结构,稳定性好,第二梯段抵接在地面,本技术自我站立在地面上无需倚靠,人员可沿第三脚踏件或第一脚踏件向上攀爬。

17、进一步的,第二杆段的内侧至另一个第二杆段的内侧的距离为a,第一支撑杆的外侧至另一个第一支撑杆的外侧的距离为b,a大于b。

18、通过上述设置,方便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的连接。具体的,当第一梯段和第二梯段以及第三梯段形成等腰三角形结构时,第一支撑杆位于第三支撑杆之间,第二螺杆穿过第一支撑杆以及第三支撑杆并将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固定在一起。

19、进一步的,第一脚踏件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最上侧的第一脚踏件的内部设置有贯穿第一脚踏件的两端的第一通道,第一支撑杆设置有第一线道,第二支撑杆设置有第二线道,第三支撑杆设置有第三线道,第三脚踏件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最下侧的第三脚踏件设置有贯穿第三脚踏件的两端的第二通道,第一线道、第二线道以及第三线道的延伸方向一致且首尾相连,第一线道的上端和第一通道连通,第三线道的下端和第二通道连通,第一通道、第一线道、第二线道、第三线道以及第二通道之间形成回路,沿回路设置有闭合的拉线,第一支撑杆的外侧设置有和第一线道连通的第一导向槽,第二支撑杆的外侧设置有和第二线道连通的第二导向槽,第三支撑杆的外侧设置有和第三线道连通的第三导向槽,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槽以及第三导向槽的延伸方向一致且首尾相连,拉线连接有两个放物组件,两个放物组件设置在拉线的相对两侧,其中一个放物组件设置在其中一个第一支撑杆上,另一个放物组件设置在对应的第三支撑杆上。

20、放物组件包括和拉线连接的导向件,导向件设置在回路内,导向件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固定连接有容器。

21、其中一个放物组件的连接杆穿过第一导向槽,另一个放物组件的连接杆穿过第三导向槽。

22、通过上述设置,可实现物品的升降,方便人员将杆塔的上端拆卸下来的物品下降到地面。对于高度大的杆塔,本技术的长度最大,此时当杆塔的上端需要拆卸多个电器件时,人员将杆塔的上端的电器件拆卸下来后,由于电器件的重量较大,直接向地面扔比较危险,人员一般需要拿着拆卸下来的电器件然后慢慢爬下来,将拆卸下来的电器件放在地面上后,然后继续向上爬进行下一个电器件的拆除工作,重复多次最终将多个电器件拆除完成,此过程费时费力。本技术包括两个放物组件,且分别位于本技术的左右两侧,其中一个放物组件位于第一梯段的上端,另一个放物组件位于第三梯段的下端,两个放物组件均连接在拉线上,拉线沿回路延伸并闭合,从而实现两个放物组件的联动,具体的,当上侧的放物组件向下运动时,下侧的放物组件将向上运动。使用时,将杆塔上端拆卸下来的电器件放在上侧的容器上,在电器件的重力的作用下,上侧的放物组件向下运动(电器件的重力克服拉线和回路之间的摩擦力),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元器件和放物组件下降的速度较慢,从而方便地面的人员接收,进而提高安全性以及电器件的安全性,电器件不容易摔坏,有利于重复利用,而随着上侧的放物组件向下运动,下侧的放物组件运动至杆塔的上端以备下一个元器件的下降。具体的,放物组件下降时,放物组件依次经过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以及第三支撑杆并靠近地面,导向件依次经过第一线道、第二线道以及第三线道并靠近地面,放物组件上升时,放物组件依次经过第三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以及第一支撑杆并靠近杆塔的上端,导向件依次经过第三线道、第二线道以及第一线道并靠近杆塔的上端,导向件给放物组件起到导向的作用,即便于放物组件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的过渡,也便于放物组件在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之间的过渡,连接杆用于连接容器和导向件,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槽以及第三导向槽用于给连接杆导向,导向件在运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和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的内壁发生摩擦,导向件的材质采用金属,从而使得导向件的摩擦系数比较小,从而减小放物组件运动的阻力,另外,导向件的长度较长,从而使得容器的开口基本向上,从而防止元器件从容器上掉落。

23、进一步的,拉线沿导向件的轴线穿过导向件,导向件的两端设置有圆锥面,第一导向槽的下端设置有便于连接杆从下至上进入第一导向槽的第一倒角,第二导向槽的上端设置有便于连接杆从上至下进入第二导向槽的第二倒角,第二导向槽的下端设置有便于连接杆从下至上进入第二导向槽的第三倒角,第三导向槽的上端设置有便于连接杆从上至下进入第三导向槽的第四倒角。

24、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放物组件的运动更加稳定。具体的,当导向件的两端设置有圆锥面时,导向件在回路中运动更加顺畅,如导向件从第一线道更加容易进入第二线道,导向件从第二线道更加容易进入第三线道。

25、进一步的,其中一个第一线道的上端向上延伸形成延伸腔,延伸腔内固定连接有换向轴,拉线从换向轴的上侧经过,第一支撑杆的上端的外侧设置有和延伸腔连通的避让槽。

26、通过上述设置,可使得放物组件的运动更加稳定。具体的,当放物组件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因摩擦力卡在回路中间而无法靠近地面时,此时站在杆塔上端的人员可将带有绝缘手套的手通过避让槽进入延伸腔然后驱动拉线,使得拉线沿回路运动并带动放物组件继续向下运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