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煮杯组件及料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51336发布日期:2022-09-27 21:27阅读:49来源:国知局
熬煮杯组件及料理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小家电领域,尤其涉及熬煮杯组件及料理机。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料理机。料理机的功能主要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打豆浆、榨果汁、做米糊、绞肉馅、刨冰、制咖啡和/或调配面膜等功能。料理机可以包括豆浆机、搅拌机或破壁料理机等粉碎搅拌食物的机器。相关的料理机的食材在搅拌杯内搅打,搅打后的食材流入熬煮杯内。料理机的主机设有蒸汽发生装置以及与蒸汽发生装置连通的出气组件。熬煮杯组件设有进气组件。出气组件与进气组件插接,以让蒸汽进入熬煮杯内,给熬煮杯内的食材加热。
3.然而,相关的料理机使用时,进气组件位置处较容易积存一些食物残渣,由于进气组件为固定式的结构,用户无法将其从搅拌杯拆卸下来或者操作复杂,很难实现对进气组件的清洗。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熬煮杯组件及料理机,其进气组件为可拆式结构便于清洗。
5.一种熬煮杯组件,可与一设有蒸汽发生装置的主机组配,所述熬煮杯组件包括熬煮杯以及设置于所述熬煮杯的进气组件,所述熬煮杯设有容纳空间,所述进气组件设有进气口、进气通道与出气口,所述进气组件通过弹性元件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熬煮杯上。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技术方案的熬煮杯组件的进气组件可方便快捷地从熬煮杯上拆卸下来,对进气组件进行清洗,防止进气组件积存食物残渣,发生堵塞。
7.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组件包括进气阀座,所述弹性元件安装在所述进气阀座外侧面设置的环形槽内,所述熬煮杯上设有与所述进气阀座配合的安装空间,所述弹性元件与所述安装空间过盈配合从而将所述进气组件卡紧并密封在所述熬煮杯上。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过进气阀座和弹性元件与安装空间的配合,同时提供较好的定位及密封效果。
9.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为硅胶密封圈,其包括支撑环及与所述支撑环连接并呈弧形的压环,所述支撑环与所述压环形成开口,所述支撑环收容在所述环形槽内,所述压环收容在所述安装空间形成的安装槽内,所述开口朝向所述进气口。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技术方案的弹性元件的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易于安装及拆卸。
11.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组件设在所述熬煮杯的侧壁上,所述进气组件自所述熬煮杯外侧向内组装,所述进气组件靠近所述进气口的一端形成供组装用的压入部,所述进气组件自所述熬煮杯内侧向外拆卸,所述进气组件靠近所述出气口的一端形成供拆卸用的推出部。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技术方案的进气组件在拆卸时对推出部稍用力,可以将
进气组件自安装空间推出,无需另外借助操作工具可轻松地将进气组件拆卸下来,从而可以对进气组件和熬煮杯进行清洗。
13.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靠近所述熬煮杯的中心设置,所述进气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的第一部分及位于所述熬煮杯的侧壁内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长度。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过加大进气组件伸入容纳空间的长度,蒸汽不但能够更加均匀的对熬煮杯内的浆液进行加热,而且加热速度快。
15.进一步地,所述熬煮杯包括杯主体、设置于所述杯主体的内杯座以及围设至所述内杯座的外围的外杯座,所述内杯座和所述外杯座之间设有安装定位件,所述安装空间由所述外杯座及所述安装定位件共同形成。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技术方案的熬煮杯组件具有良好的保温及加热效果。
17.进一步地,所述进气阀座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台阶部、第二台阶部及主体部,所述第一台阶部及所述第二台阶部形成所述进气口,所述主体部内形成所述进气通道,所述环形槽设在所述主体部上;所述安装空间内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台阶部及所述第二台阶部相配合的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技术方案的进气组件定位稳固,可防止所述进气组件晃动。
19.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进气阀座内的进气阀、进气阀弹簧、密封圈及进气阀固定片,所述进气通道形成在所述进气阀座内,所述进气阀通过所述进气阀固定片安装在所述进气阀座内;所述密封圈套装在所述进气阀上,所述进气阀弹簧设置在所述密封圈及所述进气阀固定片之间,所述进气阀、所述密封圈与所述进气阀固定片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从而实现所述进气组件的打开与关闭。
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技术方案的进气组件利用蒸汽的压力和弹簧的弹力,实现进气组件的打开及自动关闭。
21.进一步地,所述进气阀包括头部及杆部,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头部与所述杆部的连接处,所述进气通道内设有密封凸台及抵持部;第一位置时,所述进气阀固定片与所述抵持部贴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密封凸台形成间隙,所述进气组件打开;第二位置时,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密封凸台贴合,所述进气阀固定片脱离所述抵持部,所述进气组件关闭;所述头部包括圆柱段及开槽段,所述圆柱段靠近所述容纳空间并与所述进气阀座内壁相配合,所述开槽段上设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槽与所述进气阀座形成所述出气口。
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技术方案的进气组件实现单向通气,同时防止食材倒流。
2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料理机,包括主机、搅拌杯组件、水箱组件以及上述的熬煮杯组件,所述主机还包括出气组件以及蒸汽发生装置,所述水箱组件向所述搅拌杯组件及所述蒸汽发生装置输送水,所述主机或所述熬煮杯组件还包括排浆阀,所述排浆阀被设置为可控制搅拌杯组件的浆液流入所述熬煮杯组件上设置的接浆口;所述出气组件的端面及侧面分别设有若干出气孔,通气时所述出气组件插入所述进气口内。
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技术方案的料理机采用弹性元件将进气组件安装在所述熬煮杯上,通过弹性元件与安装空间的过盈配合,同时实现定位、密封及可拆卸的功能。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料理机的组合图。
26.图2是图1所示的料理机的分解图。
27.图3是图1所示的料理机的熬煮杯组件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箭头示意为进气组件的拆卸方向。
28.图4是图3所示的剖面示意图的画圈部分的放大图。
29.图5是图2所示熬煮杯的局部放大图,其中,进气组件已从熬煮杯拆下。
30.图6是图2所示的料理机的进气组件的分解图。
31.图7是图6所示的进气组件的剖面示意图,此时,进气组件为关闭状态。
32.图8是图6所示的进气组件的剖面示意图,此时,进气组件为打开状态。
33.附图标号说明:1、主机;10、壳体;11、熬煮杯收容部;12、搅拌杯收容部;13、水箱收容部;14、出气组件;141、出气孔;15、滴水盒;2、熬煮杯组件;20、熬煮杯;201、杯主体;200、容纳空间;202、内杯座;2021、底面;2022、侧面;2023、第一穿孔;203、外杯座;2031、底板部;2032、侧墙;2033、第二穿孔;204、安装定位件;2041、安装槽;205、安装空间;2051、第一限位部;2052、第二限位部;206、接浆口;21、进气组件;211、进气阀座;2110、环形槽;2111、第一台阶部;2112、第二台阶部;2113、主体部;2114、进气口;2115、进气通道;2116、密封凸台;2117、抵持部;2118、出气口;212、弹性元件;2121、支撑环;2122、压环;2123、开口;2133、进气阀;2131、头部;2132、杆部;2133、圆柱段;2134、开槽段;2135、螺旋槽;214、密封圈;215、进气阀弹簧;216、进气阀固定片;2160、进气孔;22、杯盖;3、搅拌杯组件;31、搅拌杯;4、水箱组件;40、水箱本体;41、水箱盖。
具体实施方式
34.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35.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除非另作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36.重点参见图1至图2所示,料理机包括主机1、熬煮杯组件2、搅拌杯组件3以及水箱组件4。水箱组件4可拆卸地组装于主机1,其包括水箱本体40及水箱盖41。搅拌杯组件3与主机1可拆卸或者固定不可拆卸。
37.主机1包括壳体10及由壳体10形成的熬煮杯收容部11、搅拌杯收容部12及水箱收容部13。壳体10内设有蒸汽发生装置(未图示)、电机(未图示)以及与蒸汽发生装置连通并伸入熬煮杯收容部11的出气组件14。水箱组件4可向搅拌杯组件3及蒸汽发生装置输送水。水箱组件4内的水可根据烹饪程序流入蒸汽发生装置,以产生蒸汽,以用于给熬煮杯组件2内的食材加热,以熬煮食材,使得加热更加的均匀,可以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导致食材糊底的现象,通过慢慢熬煮的方式加热,使得食材口感更好。主机1包括滴水盒15,用于放置熬煮杯组件2。
38.搅拌杯组件3可对食材加热,也可不加热,加工后的食材流入熬煮杯组件2内进行加热。搅拌杯组件3内的食材只进行搅打,不进行加热,可以防止搅拌杯组件3内的食材糊底的现象,使得搅拌杯组件3容易清洗;同时,也可防止加热过程中的溢出现象,有利于料理机的清洁以及保护料理机免受损坏;其次,食材在熬煮杯组件2内进行加热,方便观察食材的熬煮情况,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再者,熬煮杯组件2的底部的面积相对较大,可以提高食材受热的均匀性,提升食材加工后的口感。
39.搅拌杯组件3包括搅拌杯31以及位于搅拌杯31内的粉碎刀(未图示)。电机被设置为可驱动粉碎刀转动,以搅打食材。搅拌杯31与水箱组件4连通,水箱组件4内的水可根据烹饪程序泵入搅拌杯31内。
4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搅拌杯组件3包括电机,电机的电机轴伸入搅拌杯31内,粉碎刀组装于电机的电机轴。搅拌杯组件3可整体从主机1上拆卸下来,一些情况下可以把搅拌杯组件3拿出进行独立清洗,可以洗的更干净彻底,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4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蒸汽发生装置分别与水箱组件4与搅拌杯31相连通,水箱组件4内的水经过蒸汽发生装置加热后流入搅拌杯31内。搅拌杯组件3对食材搅打的过程中,加入热水,可以缩短食材的烹饪时间;同时,利用热水可以更加有效地对搅拌杯组件3的搅拌杯31进行清洗,可以洗的更干净。
42.主机1还包括泵组件(未图示),泵组件的设置,使得水箱组件4内的水可根据烹饪程序流经蒸汽发生装置后泵入搅拌杯31;或者,使得水箱组件4内的水可根据烹饪程序流经蒸汽发生装置后产生蒸汽,以对熬煮杯组件2内的食材进行加热和熬煮。
4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泵组件包括第一泵(未图示)与第二泵(未图示)。第一泵以及第二泵分别连通水箱组件与所蒸汽发生装置。第一泵的工作流量小于第二泵的工作流量。流经过第一泵后进入蒸汽发生装置后形成蒸汽,以给熬煮杯组件2内的食材加热,水流经过第二泵后进入蒸汽发生装置后产生热水,以泵入搅拌杯31。泵组件包括第一泵与第二泵,可以延长第一泵与第二泵的使用寿命。
4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泵的工作流量大于等于20ml/min小于等于50ml/min,第二泵的工作流量大于等于200ml/min小于等于800ml/min。
4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泵可为电磁泵,第二泵可为电机泵。
46.泵组件仅设置一个泵,可节省空间以及节省成本。泵组件的工作流量在20ml/min与400ml/min之间调节,当根据烹饪程序需要给熬煮杯组件2提供蒸汽时,泵组件使用小流
量,当根据烹饪程序需要给搅拌杯31供应热水时,泵组件使用大流量。
47.搅拌杯组件3还包括排浆阀(未图示)。排浆阀被设置为可根据烹饪程序控制搅拌杯31内的浆液流入熬煮杯组件2上设置的接浆口206,请参图4。排浆阀也可设置于主机1。排浆阀可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转换。第一状态时,排浆阀隔断搅拌杯31与熬煮杯组件2,搅拌杯31内的食材无法流出;第二状态时,排浆阀连通搅拌杯31与熬煮杯组件2,搅拌杯31内的食材可流入熬煮杯组件内。
48.参见图3至图5所示,熬煮杯组件2包括熬煮杯20以及设置于熬煮杯20的进气组件21与杯盖22。熬煮杯20包括杯主体201以及设置于杯主体201的杯座(未标号)。杯主体201与杯座围成容纳空间200,以盛放食材。杯主体201包括接浆口206。当熬煮杯组件2放置于主机1的滴水盒15上时,主机1的出浆端(未标示)插入至接浆口206内,使得搅拌杯31内的浆液可经过出浆端流入容纳空间200内。
49.杯座包括内杯座202与外杯座203。杯主体201与内杯座202围成容纳空间200,以盛放食材。内杯座202由金属制成。外杯座203由导热性差的材质制成,比如塑胶等,以防止内杯座202造成烫伤。
5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杯主体201可与内杯座202一体设置。
51.内杯座202包括底面2021以及自底面2021延伸的侧面2022。侧面2022设有第一穿孔2023,以供进气组件21穿过。外杯座203包括底板部2031以及自底板部2031延伸的侧墙2032。侧墙2032设有第二穿孔2033,以供进气组件21穿过。侧墙2032位于侧面2022的外侧。第二穿孔2033位于第一穿孔2023的外侧。
52.在内杯座202和外杯座203之间,与第一穿孔2023和第二穿孔2033相对应地设有安装定位件20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安装定位件204可通过铆接的方式固定在内杯座202上。安装定位件204与外杯座203共同形成安装空间205。安装空间205内设有组装时位置与进气阀座211的环形槽2110相对的安装槽2041。在安装槽2041的外侧,安装空间205内设有呈台阶状的第一限位部2051及第二限位部2052,第一限位部2051位于第二限位部2052的外侧。
53.出气组件14设置为单向阀,出气组件14的端面及侧面分别设有若干出气孔141。当熬煮杯组件2取下后,可防止异物,比如灰尘或虫子等进入出气组件14,以确保料理机的清洁以及保护主机1;同时,熬煮杯组件2放置后,当不需要通入蒸汽时,出气组件14处于密封状态,可防止容纳空间200内的食材流入出气组件14,以防止造成堵塞以及防止食材进入主机1内部,以保护主机1。
54.请参图6所示,进气组件21为单向阀结构,包括进气阀座211、弹性元件212、安装在进气阀座211内的进气阀213、密封圈214、进气阀弹簧215及进气阀固定片216。进气组件21设有进气口2114、进气通道2115以及出气口2118。
55.请参图7至图8所示,进气阀座21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台阶部2111、第二台阶部2112及主体部2113,第一台阶部2111、第二台阶部2112及主体部2113的外径逐渐缩小。组装时,安装空间205内的第一限位部2051及第二限位部2052分别与第一台阶部2111及第二台阶部2112相配合,为进气组件21的安装提供定位。主体部2113的外侧靠近第二台阶部2112处设有环形槽2110。
56.进气阀座211呈中空设置,第一台阶部2111及第二台阶部2112的内部形成进气口2114,主体部2113内形成进气通道2115。进气通道2115在远离进气口2114的一侧设有密封
凸台2116及抵持部2117,以组装和定位进气阀213、密封圈214、进气阀弹簧215及进气阀固定片216。
57.弹性元件212为硅胶密封圈,安装在进气阀座211外侧面设置的环形槽2110内。弹性元件212包括支撑环2121及与支撑环2121连接并呈弧形的压环2122,支撑环2121与压环2122形成开口2123。进气组件21通过弹性元件212可拆卸安装在熬煮杯20上。组装后,支撑环2121收容在环形槽2110内,压环2122收容在安装空间205的安装槽2041内,开口2123朝向进气口2114,弹性元件212与安装槽2041过盈配合从而将进气组件21卡紧并密封在熬煮杯20上。
58.进气组件21设在熬煮杯20的侧壁(未标号)上,进气组件21自熬煮杯20外侧向内组装,进气组件21靠近进气口2114的一端形成供组装用的压入部(未标号),具体为进气阀座211靠近进气口2114的一端。组装时,将进气组件21插入安装空间205,推压压入部直至弹性元件212与安装空间205的安装槽2041过盈配合,第一台阶部2111完全压入与安装空间205内。由此同时实现进气组件21与安装空间205之间的定位和密封。
59.由于进气组件21采用弹性元件212组装及定位,因此也可利用弹性元件212的弹性变形能力将进气组件21自熬煮杯20内侧向外拆卸下来。进气组件21靠近出气口2118的一端形成供拆卸用的推出部(未标号),即进气阀座211靠近出气口2118的一端。需要对进气组件21进行清洁时,依照图6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对推出部稍用力,可以将进气组件21自安装空间205推出。无需另外借助其它操作工具可直接轻松地将进气组件21拆卸下来,从而可以对进气组件21和熬煮杯20进行清洗。
60.请参图6所示,进气口2114靠近熬煮杯20的中心设置,
61.熬煮杯20底部的侧壁为内杯座202与外杯座203共同形成的双层设计,可以更好的为进气组件提供支撑和定位。进气组件21包括位于容纳空间200内的第一部分及位于熬煮杯20的侧壁内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的长度大于第二部分的长度。通过增加进气组件21伸入容纳空间200的长度,蒸汽不但能够更加均匀的对熬煮杯20内的浆液进行加热,而且加热速度快。
6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进气组件21也可设在熬煮杯20的底壁上。
63.进气阀213通过进气阀固定片216安装在进气阀座211内,包括可突伸入容纳空间200内的头部2131及与进气阀固定片216连接的杆部2132。头部2131包括圆柱段2133及开槽段2134,圆柱段靠近容纳空间200并与进气阀座211的内壁相配合,开槽段2134上设有螺旋槽2135,螺旋槽2135与进气阀座211形成进气组件21的出气口2118。
64.密封圈214套装在进气阀213上,具体设置在头部2131与杆部2132的连接处。进气阀弹簧215呈锥形,设置在密封圈214及进气阀固定片216之间。进气阀固定片216固定至杆部2132的端部,以防止进气阀213脱离进气阀座211。进气阀固定片216设有进气孔2160以供蒸汽通过。进气孔2160可以是孔,也可以是缺口。
65.进气阀213、密封圈214与进气阀固定片216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从而实现进气组件21的打开与关闭。参见图至图所示,当熬煮杯组件2放置于主机1的滴水盒15上时,通蒸汽时,出气组件14插入进气组件21的进气口2114内,在蒸汽压力的作用下,进气阀固定片216及进气阀213受力移动,以带动密封圈214脱离与密封凸台2116的贴合,密封圈214与密封凸台2116形成间隙,直至进气阀固定片216与抵持部2117贴合,头部2131的圆
柱段2133突伸入容纳空间200,以打开出气口2118,使进气通道2115与容纳空间200连通,蒸汽可通过,进气阀213、密封圈214与进气阀固定片216位于第一位置。此时进气组件21完全打开,从而对食材进行熬煮。
66.通气完毕时,在进气阀弹簧215的作用下,头部2131的圆柱段2133缩回进气阀座211内,密封圈214与密封凸台2116贴合,进气阀固定片216脱离抵持部2117,进气阀213、密封圈214与进气阀固定片216位于第二位置。此时进气组件21关闭,以防止容纳空间200内的食材流入进气通道2115内,造成堵塞。
67.通过安装空间205与进气阀座211及硅胶密封圈的过盈配合不但可方便快捷地安装或拆卸进气组件21,而且不会发生漏水,进气组件21整体拆下后方便清洗。
68.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方式,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