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手感密码的弹子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932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手感密码的弹子门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带有密码装置门锁的设计方案,属于日用五金类。
现有的门锁,一般是单舌弹子门锁或复舌弹子门锁。单舌弹子门锁依靠斜舌起碰闭锁门的作用。锁闭后,由于斜舌的斜面恰在门缝位置外露,因而有被异物拨斜面而开启的可能;复舌门锁是采用斜舌、方舌配合使用,分别完成碰闭锁与加固锁的任务。复合锁存在铜材用量大的不足。同时现有技术普遍使用的弹子结构,由于钻削开启与异物开启等手段的存在使其可靠性受到挑战。为解决门锁的可靠性,有人试图将密码锁的技术套搬到门锁中来,但遇到诸如明码不易保密且不美观,整体结构复杂,成本高等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引入密码锁的设计原理,并对其与弹子锁并联的结构方式和明码对号的技术进行改进,而推出一种结构简单,保险效果可靠的密码弹子门锁。
本实用新型包括锁壳、锁舌、舌拖、执手、弹簧、盖板和锁头,其特征是在锁头的锁芯连杆与舌拖之间串联着密码装置。
密码装置包括固联在一起并可由锁芯连杆带动旋转的拨动套和动码盘。套装在拨动套上的被动码盘支架,与支架铰接的被扭簧压靠在码盘外缘上的拨架,在拨架上制出的用来拨动舌拖的弯板和用来与安装在盖板上的圆环形衬垫配合以确定码盘开启位置的拨架连片,以及由弹簧、钢珠、拨动套共同构成的手感续码器。
在与壳体固联的衬垫上,有一垂直于舌拖并在其顶部和两侧边开有槽的挂板,与弹簧共同套装在舌拖导向杆上的垫片置于舌拖的导向槽中,并利用其下部的弯爪与挂板两侧边的槽配合将舌拖安装在壳体上。
为了便于安装,本实用新型采用在锁舌后端加工出与舌拖上相应部位配装用卡槽的设计方案,尤其是一种利用卡槽将两只锁舌并联在舌拖上的设计方案。
为了确定舌拖的不同工作位置,本实用新型在锁壳内有一与执手固联的带有拨轴并由片簧配合定位的凸轮。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使用方法。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视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附图2的B-B视图;附图4是附图2的A向视图;附图中1是护口,2是锁舌,3是弹簧,4是舌拖,5是垫片,6是拨轴,7是片簧,8是拨动凸轮,9是锁壳,10是衬垫,11是支柱,12是动码盘,13是执手,14是垫圈,15是扭簧,16是拨架轴,17是支架,18是被动码盘,19是护圈,20是铆钉,21是连杆,22是拨动套,23是固定套,24是止垫圈,25是盘簧,26是拨销,27是锁头,28是垫管,29是码盘盖,30是弹簧,31是钢珠,32是铆钉,33是锁头套壳,34是钥匙,35是导向杆,36是锁芯,37是圆头弹子,38是平头弹子,39是弹子簧,40是挡圈,41是盖板,42是开口销,43是拨架,44是拨架弯板,45是拨架连片,46是凹槽凸腔,47是舌拖止退槽,48是舌拖拨槽,49是回位槽。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护口1、锁壳9、盖板41、锁头27、垫管28、执手13、垫片10、拨轴6、动码盘12和被动码盘18的构造与相互联接关系与现有的公知技术基本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区别特征是带动锁舌2完成开启与闭合动作的舌拖4上开有驱动及舌拖定位用槽,和舌拖导向用槽。其中,驱动及舌拖定位用槽由舌拖止退槽47,舌拖拨槽48和回位槽49共同构成;导向槽有两条,一条与盖板41固定用螺柱的柱体配合,另一条带有导向杆35的槽与垫片5配合导向。垫片5套装在锁舌2与垫片10上挂板之间的导向杆35上,并用其下部的弯爪与挂板两侧边上的槽配合将舌拖4挂装在锁壳9上。在垫片5与锁舌2间的导向杆35上安装有弹簧3。拨动凸轮8与片簧7配合,确定拨轴6的定位。当拨轴6位于舌拖拨槽48中时,锁舌2处于碰闭档;当拨轴6位于舌拖止退槽47处时锁舌2进入二档锁闭位置;当拨轴6位于回位槽49处时,锁舌2为开启状态。
锁舌2与舌拖4的联接方式有多种,如铆接或利用锁舌2上的卡槽与舌拖4的联接或其他公知方法的联接。锁舌2的形状亦可制成矩形或圆形或其他形状。锁舌2的数量可以是一只也可以是两只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最主要特点是将数码锁串联在锁头27与拨轴6之间并设计了手感读码器。其具体构造是将普通弹子结构锁头27和垫管28安装在盖板41的外侧,在垫管28内安装有带齿形暗码盘的拨动套22,在码盘盖29上装有弹簧30和钢珠31,钢珠31在弹簧30的作用下压紧在拨动套22的齿形暗码盘的齿槽中。这样当用钥匙34带动拨动套22旋转时便会获得手感读码。在盖板41的内侧,铆合有一固定套23,在固定套23上依次装有盘簧25,支架17,两片被动码盘18和一片动码盘12。在支架、被动码盘和动码盘之间有止垫片24。动码盘12用销子固联在拨动套22上。在支架17上铰接着拨架43。拨架弯板44和拨架连片45与拨架43一体制出。其中,拨架弯板44的作用是带动拨轴6完成对锁舌2的驱动;拨架连片45则通过与被动码盘和动码盘上切槽配合完成加密任务。扭簧15套装在拨架43与支架17的铰接轴上,其作用使拨架连片45始终压紧在动码盘12和被动码盘18上,起到拨架43的复位、离合作用。在盖板41的内面上的圆环形衬垫所构成的凹台,其作用是防止拨架43上的拨架连片45在异常位置从动(被动)码盘的切槽中脱开;而在圆环形衬垫上设置的凹槽凸腔46则是在用钥匙加密使用时,拨架连片45与动(被动)码盘上切槽脱开的正常位置。利用凹槽凸腔46与拨架连片的配合,可起到二档锁闭加密后防止室内用执手13开启门锁的保险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如下在室内使用时,使执手13停在45°(逆时方向),锁舌2通过拖板4在拨轴6的作用下卡在舌拖4的回位槽49中,锁舌2缩回锁壳9中,锁处于不使用状态。当顺时针拨动执手13转45°使其停在垂直状态时,拨轴6滑出回位槽49,并停在舌拖拨槽48内。锁舌2通过弹簧3的弹力伸出(一般11毫米即可),由于舌拖拨槽48是一长槽,因此,锁舌2在碰闭时在外力作用下压缩弹簧3后缩回锁壳9内,当外力消失后,在弹簧3弹力的作用下锁舌2伸出锁壳9外,完成一档挡风碰闭门锁的任务。当执手13,再顺时针旋转45°,停在水平位置时,拨轴6脱离拨槽48,锁舌2在弹簧3弹力下伸出直舌部位。拨动凸轮8在片簧7作用下定位,拨轴6此时顶在止退槽47上使舌拖4不得退回,起防拨保险作用。
在室外利用钥匙操作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步骤及作用原理如下将钥匙34插入锁芯36后,逆时旋转270°,通过连杆21,拨动套22,开口销42的传动使动码盘12转动。在动码盘12的凹槽中卧入的拨架连片45使得拨架43上的拨架弯板44随动码盘12转动并带动拨轴6从舌拖回位槽49中滑出。此时,在弹簧3的作用下,锁舌2伸出一档(约11毫米)抽出钥匙后,可完成碰闭锁门的动作。
如果将钥匙继续逆时针转90°(从零位计转360°),拨架43继续拨动拨轴6使舌拖4在弹簧3作用下运动到二档锁闭位置(锁舌伸出约22毫米,使锁舌的平面停留在门缝位置),此时,拨架连片45的突出端卧入凹槽凸腔46之中,从而限制了拨轴6的继续移动。此时即使在室内也无法利用执手13将锁开启。
在二档锁闭位置,若继续转动钥匙一周,拨架43上的弯板44拨动拨轴6时,因拨动凸轮8已在衬片10上的极限位置,拨轴6无法运动,而产生反力,这时,动码盘12迫使拨动架连片45产生一个沿动码盘12的径向运动的分力,进而使拨架43克服扭簧15的弹力而绕其与支架17铰接的轴运动〔支架17与拨动套22亦可相对转动〕使拨架连片45从动码盘12的切槽中滑出进入凹槽凸腔46中。随着动码盘12的继续转动,被动码盘18相继转动,于是三个码盘的切槽不再重叠,使拨架连片45无法进入码盘切槽中,密码锁闭任务完成。
密码锁的开启,是利用钥匙,通过手感读码使码盘的切槽重叠,扭簧15将拨架连片45送入码盘切槽中。然后再顺时针旋转钥匙420°拨架弯板44拨动拨轴6,带动舌拖4,使锁舌2退到锁壳9中,锁被开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锁闭可靠,结构简单(根据需要用户可随时调换三个码盘的开启数码),使用安装方便、外形美观。
权利要求1.一种带有手感密码的弹子门锁,包括锁壳、锁舌、舌拖、执手、弹簧、盖板和锁头,其特征是在锁头的锁芯连杆与舌拖之间串联着密码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手感密码的弹子门锁,其特征是密码装置包括固联在一起并可由锁芯的连杆带动旋转的拨动套和动码盘,套装在拨动套上的被动码盘和支架,与支架铰接的被扭簧压靠在码盘外缘的拨架,在拨架上制出的拨架连片和弯板,与拨架配合的安装在盖板上的圆环形衬垫,以及由弹簧、钢珠、拨动套共同构成的手感读码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有手感密码的弹子门锁,其特征是在与壳体固联的衬垫上,有一垂直于舌拖并在其两侧边开有槽的挂板,与弹簧共同套装在舌拖导向杆上的垫片置于舌拖的导向槽中,并利用其下部的弯爪与挂板两侧边的槽配合将舌拖安装在壳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有手感密码的弹子门锁,其特征是锁舌的后端开有与舌拖上相应部位配装用的卡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有手感密码的弹子门锁,其特征是锁舌是并联在舌拖上的两只。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有手感密码的弹子门锁,其特征是在锁壳内有一与执手固联的带有拨轴的并由片簧配合定位的凸轮。
专利摘要一种带有手感密码的弹子门锁是在公知技术中弹子门锁和号码锁的基本结构上,并通过对拨动套22、动码盘12、被动码盘13、拨架43、支架17等部件的设计,将二者串联使用,另外还对锁舌2、舌拖4进行了改进。该结构可有效地防止异物开启与对弹子结构的钻削开启,并使门锁的牙花由原弹子结构的理论值7776个提高1000倍达7776000个,从而大大提高了门锁的保密性能。
文档编号E05B37/00GK2045012SQ8920550
公开日1989年9月27日 申请日期1989年4月8日 优先权日1989年4月8日
发明者苏传洪 申请人:济南制锁总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