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结构的止回栅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8348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结构的止回栅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止回栅栏,特别是有关一种改良结构的止回栅栏。
传统的止回栅栏,请参阅


图1所示,均采取平面式设计承座A1,在承座A1的侧面凸伸一旋转头A2,而旋转头A2上则接合三支旋转杆A4,形成外部旋转结构;而结合在旋转头A2的承座A1内部结构,则同样亦装设转动轴承及止回套件,但转动轴承及止回套件均为各装一个而已,且为一体连动结构式;然而,该等传统的止回栅栏的旋转杆A4在平面侧视下为完全水平式;如此,在整体结构上即衍生了许多缺陷。下面先介绍该种装置的使用目的,方能更明确得知其缺陷的严重性。
此种止回栅栏均是使用在公共场所的过道上,如购物中心、超级市场或是大型候车室通道及某些艺术中心等;在人潮状态下可知,此种装置的设置确有其存在的目的及意义;当然,在限制人员进出的同时,亦应使该装置达到人员通过顺畅的效能;假设该装置无法发挥其应具有的效能,必然反而会遭至严重后果,使得整个场地堵塞而无法通行;如此,传统的止回栅栏则产生了以下多种缺陷1、由于传统的旋转杆A4为水平,施力上若为水平推力,则可进行旋转,若是为上提力,可能根本无法转动;经查,发现该装置均因旋转头设置过低,身体较高的人士,往往一抬脚即撞上旋转杆A4,由于为上抬力,且转杆又为止回运作,在撞及的同时转杆即无法后退,而撞及者在此情形下失去平衡,进而跌撞在旋转杆A4上,造成受伤的事情,此是施力设计上的一大缺陷。
2、由于传统的承座A1为平面式且旋转头A2又为凸出式,就算不致使人撞及到旋转头A2,但在通道空间设计上确实浪费了许多空间。
3、由于传统的转动轴承及止回套件均为各设一个而已,且两者是与承座为焊合一体的结构,在维修上根本无法进行,且止回套件为一种内齿回卡机构元件,对于强回力震动,极易使其内产生间隙而受损;故传统的止回栅栏装置,往往均是此一部分受损,而无法维修。
4、由于传统的旋转杆A4为水平状,在人们通过施力过于大时,往往人员还未通过,其下一支的旋转杆A4随后旋上,撞及人的臀部,此为水平式的旋转杆A4设计上的第二大缺陷。
由以上所述各点缺陷所知,传统的止回栅栏确实不论在结构上、使用上均有改进的必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结构的止回栅栏,使其具有结构耐用、省力顺畅、延长寿命的功效外,更具有不会产生撞及或是回旋撞及等情形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改良结构的止回栅栏,主要是由一承座、一旋转头、数支旋杆、杆体防尘蛇套、转动轴承、止回套件等元件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其中承座,为一上部内凹的结构体,设有上部台面及底座,沿上部内凹斜面由内贯穿出一转动轴;旋转头由承座贯穿出的转动轴经转杆体防尘蛇套相接合;旋转头装置上成为下斜的结构形态,并在旋转头侧边上设有三支固定杆座,以决定旋杆的倾斜角度;数支旋杆,其旋固在旋转头的固定杆座上,其角度随固定杆座而呈上倾斜状,形成大于水平角度的结构形态;转动轴承,锁固在斜式板上,其在转动轴前、后各设一个,其间为止回套件;该斜式板的斜度是配合所贯穿出的转动轴而为一最适合角度的斜向;止回套件,其套置在前、后转动轴承之间,不锁合在斜式板上,而与转动轴固接;沿底部具有一角架体,以角架体抵住于斜式板的面上,在角架体底部套合角架胶体,以吸收外来的冲力及震动力。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机体上主要是由一承座、一旋转头,数支旋杆、杆体防尘蛇套、转动轴承及止回套件等元件所组成,其中的转动轴承及止回套件是本实用新型旋动的主体;轴承及止回套件是本实用新型旋动的主体;虽然传统止回栅栏亦使用转动轴承,但其在装置位置上的不同及元件结构的不同,其在运转变化状态下,则明显表现出其功效的差异;且以该装置而言,其旋杆角度亦相对影响其旋转施力的方向及该装置的使用寿命;其改良的特征包括旋杆的角度施力点及空间结构装置的位置以及止回套件防震装置等,其结构的改进已使已有技术的缺陷被克服,兹归纳其优点如下1、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杆是采用上倾式设计,大于水平角度,其为一最适合角度的旋转杆,回转上省力及顺畅,且有效地避免了抬脚往上撞及的事情。
2、承座为内凹式设计,而旋转头则为下斜内藏式装设,对于空间及回转力的施力点,均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3、承座内的转动轴承及止回套件是采取分离式锁合设计,两端为转动轴承、中央为止回套件;以两端的转动轴承进而可以保护止回套件,除有效地减缓了外力的冲撞震动外,该止回套件的角架体及角架体胶片的结构设计,更具有吸震及延长止回套件寿命的功效。
4、旋转头轴为具有防尘蛇套保护,可以使转动头轴不会因异物进入而损及其内的轴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除具备维修、安装、更换元件等便利的功效外,更针对人体通过的力学施力点加以改良,其旋转头及旋杆所形成的角度更为合理,使得该装置完全符合人体施力学及机械结构的原理,可达到既安全且顺畅转动的全能效用。
本实用新型确实解决了传统的止回栅栏在使用及结构上的缺陷除能发挥顺畅旋转的实用效能外,更使该等结构强化,进而延长了使用寿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论在结构上、实用上及使用形态上,均可达到预期的目的及功效,实为一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及实用性的新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传统止回栅栏外观平面分析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外部元件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外观平面转杆角度分析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内部结构透视及动作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止回套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动轴承的平面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最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改良结构的止回栅栏的具体结构、特征及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首先请参阅图2、图3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是由一承座1、一旋转头2、数支旋杆3、杆体防尘蛇套4、转动轴承5、止回套件6等元件所组成;其中承座1为一上部内凹的结构体,承座1设有上部台面11及底座12,沿上部内凹斜面则由内贯穿转动轴10,经由一杆体防尘蛇套4与旋转头2锁接,而旋转头2即为下斜的结构形态(如图3所示)。
该旋转头2的侧边上设有三支固定杆座21,该固定杆座21决定旋杆3的倾斜角度,当旋杆3旋合在固定杆座21上,其角度的产生如图5所示,成为上倾斜状,形成大于水平角度的结构形态(如图4、图5所示),且作三百六十度的正旋转。
请继续参阅图5所示,该承座1内部结构是由转动轴承5及止回套件6固定在斜式板13上所构成,其中该斜式板13的斜度是配合所贯穿出的转动轴10而形成为一最适合角度的斜向;由图5可明显看出,该锁合在斜式板13上的转动轴承5为前、后各设一个,将止回套件6套置于其中间,不锁合于斜式板13上,而与转动轴10相固接。
请参阅图6及图7所示,该止回套件6具有一角架体61,以角架体61恰稳固抵住在斜式板13的面上,具有平稳支撑的效果;且角架体61两端另以角架胶体62相套合,使得外来的冲力或强大的震动力先经过前、后转动轴承5使止回套件6得以保护,再由角架体61进行支承,最后才由角架胶体62予以吸收,从而可使止回套件6不易受损,整体结构耐用、省力顺畅并可延长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以确实地达到预期的目的及功效,但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针对一较佳实施例提出说明,而不应视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上的限制,凡依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做出的许多其他等效变换的实施方式,均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结构的止回栅栏,主要是由一承座、一旋转头、数支旋杆、杆体防尘蛇套、转动轴承、止回套件等元件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其中承座,为一上部内凹的结构体,设有上部台面及底座,沿上部内凹斜面由内贯穿出一转动轴;旋转头由承座贯穿出的转动轴经转杆体防尘蛇套相接合;旋转头装置上成为下斜的结构形态,并在旋转头侧边上设有三支固定杆座,以决定旋杆的倾斜角度;数支旋杆,其旋固在旋转头的固定杆座上,其角度随固定杆座而呈上倾斜状,形成大于水平角度的结构形态;转动轴承,锁固在斜式板上,其在转动轴前、后各设一个,其间为止回套件;该斜式板的斜度是配合所贯穿出的转动轴而为一最适合角度的斜向;止回套件,其套置在前、后转动轴承之间,不锁合在斜式板上,而与转动轴固接;沿底部具有一角架体,以角架体抵住于斜式板的面上,在角架体底部套合角架胶体,以吸收外来的冲力及震动力。
专利摘要一种改良结构的止回栅栏,专指一种以回旋式的通道栅栏装置而设计,其主要是由一承座、一旋转头、数支旋杆、杆体防尘蛇套,以及转动轴承及止回套件等元件所组成。主要特征在于旋转头装置在承座的位置形成旋杆的角度,可达到施力点的顺畅;及其以转动轴承、止回套件的装配形成拆卸维修方便及防震耐用等特性;进而克服了传统止回栅栏易于卡死及震动损坏或是施力点错误导致撞伤人体等缺陷,其不但在通过回旋使用的便利上,更在栅栏的结构上,均能获得一最佳的改良功效。
文档编号E06B11/00GK2178778SQ9420026
公开日1994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1994年1月8日 优先权日1994年1月8日
发明者萧胜中 申请人:萧胜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