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行李箱锁电控开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1024阅读:8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后行李箱锁电控开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电磁吸引力拉动锁舌的开锁装置,特别是指开启汽车后行李箱锁的开锁装置。
当前国内生产的轿车中,包括桑塔纳及2000型桑塔纳、捷达、富康和夏利等车型,均未装有电控开启后行李箱的装置。仅有部分进口的高级轿车才装有电控开启后行李箱的装置。有这个装置,对驾驶人员很方便,不必关闭发动机,驾驶员不必下车,不必用钥匙去打开行李箱,也可减少行李箱锁及钥匙的磨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简单、可靠的、电控开锁装置,用于开启汽车后行李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利用现有的技术,即采用电磁阀带动拉杆,由拉杆拉动锁舌的方式来开锁。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具体叙述。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电气连接示意图。
参见
图1、图2,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汽车行李箱锁电控开锁装置,包括电磁阀1、开锁开关10和断电开关11,其特征在于(1)机械部分,设有拉杆2,连接臂3和开锁勾4,其中,电磁阀1是直筒式电磁阀,动铁芯5中央开有中孔6,孔内设有内螺纹;连接臂3是一圆柱体,它的一端开有中心孔7,孔内设有内螺纹,连接臂3的另一端设有一球面副8,球面副8连接一开锁勾4,开锁勾4与锁舌挂接;拉杆2两端设有缩颈螺杆9,一缩颈螺杆9与动铁芯5的中孔6螺纹连接,另一缩颈螺干9与连接臂3的中心孔7螺纹连接;断电开关12安放在锁舌上方,锁舌刚好顶压断电开关12的按钮;(2)电控部分,包括电磁阀1、开锁开关10和断电开关11,其中,直流12伏正极经开锁开关12接电磁阀1的线圈,电磁阀1的线圈另一端串接断电开关12后接直流电源负极。
本电控开锁全套装置,除开锁开关安装在驾驶室的仪表盘上,其它的均安装在后行李箱盖内。
工作过程如下平时,后行李箱关闭,开销开关11接点没接通、断电开关12的接点处于接通状态,直流电不能接入电磁阀线圈,保持后行李箱关闭状态。如果,司机按下开锁开关11,直流电通过开锁开关11,将电加在电磁阀1的线圈上,电磁阀1动作,将动铁芯5吸入,动铁芯5带动拉杆2、连接臂3和开锁勾4向后运动,拉动锁舌移动退回,打开后行李箱,当锁舌移动退回过程中,锁舌顶压断电开关(实施例中使用微动按钮开关),按钮被压下,接点断开,即切断了电源回路,此时电磁阀1的线圈无电流通过,完成开锁全过程。
为了防止误操作打开后行李箱,可在电源正极和开锁开关之间串接一电源开关,此开关可安装在车内驾驶员旁边的手套箱内,由它控制开锁装置的电源。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安装方便,不用改装原汽车的行李箱锁。
附图标记说明1、电磁阀2、拉杆 3、连接臂4、开锁勾5、动铁芯6、中孔7、中心孔8、球面副9、缩颈螺杆10、开锁开关 11、断电开关 12、骨架13、线圈
权利要求1.汽车后后行李箱锁电控开锁装置,包括电磁阀1、开锁开关10和断电开关11,其特征在于(1)机械部分,设有拉杆2,连接臂3和开锁勾4,其中,电磁阀1是直筒式电磁阀,动铁芯5中央开有中孔6,孔内设有内螺纹;连接臂3是一圆柱体,它的一端开有中心孔7,孔内设有内螺纹,连接臂3的另一端设有一球面副8,球面副8连接一开锁勾4,开锁勾4与锁舌挂接;拉杆2两端设有缩颈螺杆9,一缩颈螺杆9与动铁芯5的中孔6螺纹连接,另一缩颈螺干9与连接臂3的中心孔7螺纹连接;断电开关12安放在锁舌上方,锁舌刚好顶压断电开关12的按钮;(2)电控部分,包括电磁阀1、开锁开关10和断电开关11,其中,直流12伏正极经开锁开关12接电磁阀1的线圈,电磁阀1的线圈另一端串接断电开关12后与供电继电器10的线圈连接,供电继电器10的一圈另一端接直流电源负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汽车后行李箱电控开锁装置,电控部分包括电磁阀、开锁开关和断电开关;机械部分包括电磁阀、拉杆、连接臂和开锁勾。使用时,驾驶员按下开锁开关,直流电加在电磁阀线圈上,电磁阀动作,带动拉杆、连接臂和开锁勾向后运动,开锁勾拉动锁舌后移,打开后行李箱。当锁舌退回过程中,锁舌顶压断电开关的按钮,断电开关接点断开,即切断电源供电,完成开锁过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安装方便,不用改装原汽车后行李箱锁。
文档编号E05B47/00GK2332795SQ9820556
公开日1999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1998年6月4日 优先权日1998年6月4日
发明者郭军, 张燕 申请人:郭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