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锁位的电动翻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3442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动锁位的电动翻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闲置时放倒、使用时翻起的电动翻椅,特别是一种可自动锁位的电动翻椅。
折叠式翻椅主要用于体育馆、会议厅等内使用的活动看台上,为节省空间,活动看台在闲置时一般均收缩层叠后收藏起来,安装其上的翻椅也必须折叠、放倒,而当使用时,活动看台展开后,其上的翻椅也须翻起,而且需要锁位后方可安全使用,目前在国内,翻椅的放倒、翻起、锁位均由人工完成,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翻椅的放倒、翻起、锁位均自动完成的电动翻椅。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是自动锁位的电动翻椅包括椅子主体、椅脚,椅脚固定在底座上且可绕其底部D处转动,一弯折状曲连杆一端与椅脚铰接于A处,另一端与主动片铰接于C处,主动片的另一端B则由电机驱动转动,经曲连杆带动椅脚转动使椅子翻起,当椅子翻起到位后,所述的曲连杆、主动片限位,此时所述的C已越过所述AB连线的延长线,施加于椅面上的力所产生的力矩不再使椅子反向旋转而是压向限位处,从而实现自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使翻椅的放倒、翻起均自动完成,且在椅子翻起后自动锁位,大大节省了人工,而且结构简洁、使用方便快捷。


图1为实施例一的椅子处于放倒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E-E剖视图(局部)。
图3为实施例一的椅子处于翻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的椅子处于放倒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的椅子处于翻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当椅子处于翻起状态时C处的受力分析图。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包括椅子主体(1)、椅脚(2),椅脚(2)固定在底座上且可绕其底部D处转动,一弯折状曲连杆(3)一端与椅脚(2)铰接于A处,另一端与主动片(4)铰接于C处,主动片(4)的另一端B则由电机(图中未显示)经轴(5)驱动转动,经曲连杆(3)带动椅脚(2)顺时针转动使椅子翻起,当椅子翻起到位后,所述的C已越过所述AB连线延长线,同时曲连杆(3)靠在轴(5)上而受阻限位,如图2所示,当人坐在椅子上时,C处CA方向的反作用力F1可分解为沿着BC连线方向的分力F3和垂直于BC的分力F2,如图6所示,正是分力F2使曲连杆(3)压在轴(5)上,且施加于椅面上的力越大,压得越紧,从而实现自动锁位的目的;当人起立而将椅子放倒时,电机反转使主动片(4)逆时针旋转,经曲连杆(3)带动椅脚(2)反向转动而将椅子放倒。
如图4、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一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曲连杆(3)、主动片(4)的限位方式在主动片(4)之下再设置一定位档(6),当椅子翻起到位后,主动片(4)因受到所述的定位档(6)阻挡而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也可以用于电动翻桌或其他相关领域,都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锁位的电动翻椅,包括椅子主体(1)、椅脚(2),其特征在于椅脚(2)固定在底座上且可绕其底部D处转动,一弯折状曲连杆(3)一端与椅脚(2)铰接于A处,另一端与主动片(4)铰接于C处,主动片(4)的另一端B则由电机驱动转动,经曲连杆(3)带动椅脚(2)转动使椅子翻起,当椅子翻起到位后,所述的曲连杆(3)、主动片(4)限位,此时所述的C已越过所述AB连线的延长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锁位的电动翻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曲连杆(3)在椅子翻起到位后受主动片(4)的转轴(5)阻挡而限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锁位的电动翻椅,其特征在于在主动片(4)之下还设置有一定位档(6),当椅子翻起到位后,主动片(4)因受到该定位档(6)阻挡而限位。
专利摘要一种自动锁位的电动翻椅,其椅脚(2)固定在底座上且可绕其底部D处转动,一弯折状曲连杆(3)一端与椅脚(2)铰接于A处,另一端与主动片(4)铰接于C处,主动片(4)的另一端B则由电机驱动转动,经曲连杆(3)带动椅脚(2)转动使椅子翻起,当椅子翻起到位后,所述的曲连杆(3)、主动片(4)限位,此时所述的C已越过所述AB连线的延长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使翻椅的放倒、翻起均自动完成,且在椅子翻起后自动锁位,大大节省了人工,而且结构简洁、使用方便快捷。
文档编号A47C1/00GK2356573SQ98247270
公开日2000年1月5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9日
发明者丰国勋 申请人:丰国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