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和再馈送门帘的系统与方法

文档序号:9400962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保持和再馈送门帘的系统与方法
【专利说明】保持和再馈送门帘的系统与方法
[0001]相关申请
[0002]本发明源自一国际申请,该国际申请要求2013年6月20日提交的美国申请N0.13/922,987、2013年4月1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0.61/811,407的优先权,这些申请的全部内容并入本文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0003]本发明总的来说涉及门帘,更具体地说涉及保持和再馈送门帘的系统与方法。
【背景技术】
[0004]—些工业用门具有用于将建筑物内的区域隔开或者将通向外面的通道隔离的活动帘。这种门的例子包括平面门、头顶收纳门和卷帘门。平面门具有帘,当帘受轨道引导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平移时保持大致平面形。一些平面门具有轮、滚轮或将帘连接至轨道的滑动部件。
[0005]头顶收纳门与很多常规仓库门的相似之处在于,头顶收纳门具有导轨,导轨在越过通道的竖直段与通道上方的水平段之间弯曲。为了打开和关闭门,帘相应地移动到水平段和竖直段。
[0006]卷帘门包括卷帘,当门打开时帘围绕辊卷绕或者在通道上方以其它方式卷绕。为了关闭门,随着两个竖直轨道越过通道引导帘,帘展开。卷帘门通常被受动力驱动而打开和关闭,或者受动力驱动而打开并且允许通过重力而下落关闭。
[0007]—些卷帘门具有刚性前缘,该刚性前缘由沿着帘的下部水平延伸的刚性或半刚性杆来提供。杆的刚度帮助将帘保持在导轨内,并且帮助帘抵抗风和可能在门的相反两侧产生的其它压力差。
[0008]其它卷帘门具有带相对较软前缘的帘。为了帮助将这种帘保持在其导轨内,以及保持帘在通道内张紧并平直,可以通过两个相对的托架、滚轮或受限制而沿着轨道移动的滑动引导部件使帘底部的相反两端保持张紧。然而,门的下前缘不需要保持张紧,特别是当门不承受巨大压力差时。
[0009]工业用门经常在仓库中使用,在这种场合,门容易被叉车或其它物料搬运设备撞击。当在门的路径上有障碍物(例如物体或人)而门意外关闭时也可能发生碰撞。为了保护门和车辆免遭损坏,以及保护该区域中的人员,经常为门添加某种脱离或顺应特征。对于具有沿其前缘的刚性加强杆的门,杆可以具有足够的挠性和弹性以便在碰撞期间可恢复地脱离其轨道。具有相对较软前缘的门可以具有足够的挠性以吸收冲击。附加地或可替代地,这种门可以具有经由脱离连接部连接至两个相对的引导托架的底部。连接部响应于经受脱离力而将帘从托架释放,从而将冲击力限制在安全水平。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根据本文公开的教导构造的实例门的正视图。
[0011]图2是与图1类似的正视图,但是示出处于关闭位置的实例门。
[0012]图3是与图1和2类似的正视图,但是示出处于可恢复状况下的脱离状态的实例门的帘。
[0013]图4是与图3类似的正视图,但是示出处于不可恢复状况下的脱离状态的实例门的帘。
[0014]图5是沿着图2的线5-5截取的图2所示实例门的剖视图。
[0015]图6是沿着图2的线6-6截取的图2所示实例门的剖视图。
[0016]图7是沿着图3的线7-7截取的图3所示实例门的剖视图。
[0017]图8是沿着图3的线8-8截取的图3所示实例门的剖视图。
[0018]图9是沿着图4的线9-9截取的图4所示实例门的剖视图。
[0019]图10是沿着图4的线10-10截取的图4所示实例门的剖视图。
[0020]图11是沿着图2的线11-11截取的图2所示实例门的剖视图。
[0021]图12是沿着图1的线12-12截取的图1所示实例门的剖视图。
[0022]图13是图1所示实例门的一部分的示意性正视图,其几乎完全打开而帘处于正常状态。
[0023]图14是处于可恢复状况下的脱离状态的图1所示实例帘的一部分的示意性正视图。
[0024]图15是图1所示实例帘的一部分的示意性正视图,其通过轨道中的再馈送开口返回到正常状态。
[0025]图16是图1所示实例帘的一部分的示意性正视图,其将要下降到轨道内的合适位置。
[0026]图17是示出图1-16所示实例帘的实例状态的真值表,基于来自传感器的反馈信号来确定状态。
[0027]图18示出用于图1-4所示实例门的带有加固部件的实例帘。
[0028]图19是图18所示实例帘在圆圈A内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0029]图20-22是用于图1-4所示实例门的实例浮动对准引导支架系统的剖视图。
[0030]图23是图1-4所示实例控制器的实例实施方式的框图。
[0031]图24是示出根据本文公开的教导的实例方法的框图。
[0032]图25是示出根据本文公开的教导的另一实例方法的框图。
[0033]图26是示出根据本文公开的教导的另一实例方法的框图。
[0034]图27是能够执行图24-26所示指令的实例处理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本文公开了具有可恢复的脱离状况的实例门帘,其包括用于在正常操作中引导帘的侧缘的第一装置和用于在分开的再馈送操作中引导帘边缘的第二独立装置。在一些实例中,第一装置包括引导帘上的竖直扣状部排的轨道。在一些实例中,第二装置包括位于轨道的上端附近的辊以及位于帘的侧缘上的细长珠状部。在一些实例中,在正常操作过程中,当珠状部移动越过辊而在珠状部与辊之间实际上没有接触时,扣状部沿着轨道滑动。在一些实例中,在脱离过程中,扣状部从轨道内“脱出来”。在脱离之后,在一些实例中,当辊接合珠状部以引导帘首先向上到达卷绕鼓,然后再次向下将扣状部再次设置在轨道内时,帘上升和下降。特别地,图1-20示出用于选择性地阻挡和敞开墙壁17中的通道12的实例门10和实例方法。在正常的门操作过程中,帘14沿着导轨16(例如,第一导轨16a和第二导轨16b)移动以打开或关闭门10,其中图1、12和16示出处于打开位置的帘14的前缘18,该位置对应于当门10完全地打开以敞开通道12时的位置,图2示出处于关闭位置的帘的前缘18,该位置对应于当门10完全地关闭以阻挡通道12时的位置。图1、2和13示出处于正常状态的帘14的实例。
[0036]门10的一些实例的有利特征包括如下装置的分开和独立功能:用于在正常操作过程中沿着导轨16引导和保持帘14的侧缘19的装置,用于在分开的再馈送操作过程中(如果侧缘19从导轨16脱离)引导侧缘19的装置。这种将正常操作和再馈送操作中的帘引导装置分开使得能够对两个引导装置中的每一个出于单一目的进行单独的设计而不用折衷。
[0037]为了在正常操作过程中进行侧帘保持和帘移动引导,门10的一些实例包括大致沿着帘的侧缘19充分地间隔并附接的一排凸起的保持扣状部或突起部40。在一些实例中,扣状部40从帘14的各面向外突出并且具有大致球形的表面。在一些实例中,该排保持扣状部40从边缘珠状部48向内间隔开,并且在导轨16的沟槽46内移动。在导轨16的与帘14的各面相邻的两个内表面上,保持带或初级保持器34保持扣状部40在正常操作状况下被容纳在沟槽46内,以保持帘在横向上张紧。在一些实例中,初级保持器34由诸如超高分子量(UHMW)聚乙烯等低摩擦材料制成。如果风压或障碍物在帘14上产生足够的力,则扣状部40将从沟槽46内脱出(例如,被迫离开导轨16)以防止损坏门10。在一些实例中,导轨16的两个腿部或壁之中的至少一个(例如,与帘14的相反两面面对的相对壁)设计为向外挠曲(例如,以偏转量118远离帘14),以允许扣状部40从沟槽46内脱出。
[0038]在一些实例中,如果帘的保持扣状部40已经从导轨16内移出,则边缘珠状部48用于向外拉帘的侧缘19。在一些实例中,边缘珠状部48基本上延伸越过帘14的整个长度。在一些实例中,边缘珠状部48具有比帘14厚的连续横截面轮廓。珠状部的连续横截面轮廓的实例包括圆形、椭圆形、矩形或其他横截面形状。在一些实例中,在脱离之后(例如,扣状部40从导轨16内移出),当帘14被向上卷收时,位于导轨16上方的一组引导辊53会将帘的侧缘19 (通过接触边缘珠状部48并靠着边缘珠状部48滚动)拉回其正常位置。在下一个门关闭循环中,帘14被展开并且扣状部40适当地对准以再次进入导轨16的沟槽46。
[0039]在一些实例中,在门10的正常操作过程中(当扣状部40位于沟槽46内时),边缘珠状部48位于引导辊的外表面(直径部50)外部或者超越该外表面(相对于通道12的中心区域76而言)并且不骑跨在辊53上。相应地,在一些这样的实例中,在正常操作过程中,边缘珠状部48移动越过棍53,不引导帘14的边缘19,也不提供任何保持功能。这减少了磨损并且减少(例如,消除)对珠状部48上进行润滑的需要。此外,在一些实例中,如果外力导致保持扣状部40从沟槽46内拉出,则引导辊53不会迫使帘的边缘珠状部48经过保持器34再次进入沟槽46。而是,当帘14被向上卷到帘支撑结构30上时,引导辊53与珠状部48相互作用以再定位帘14的侧缘19,使得在下一个门关闭循环中扣状部40被适当地对准而降低到保持器34后面(例如,导轨16的沟槽46内)。在一些实例中,导轨的沟槽46被设计为提供足够的空间,使得边缘珠状部48与导轨16几乎没有明显的接触(如果有的话)。
[0040]在一些实例中,门10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能够检测到非正常门操作并且采取必要的动作来保护门免遭损坏。在一些实例中,当门的保持扣状部40从导轨16拉出时,传感器120(第二传感器)将检测到这一情况的发生,并且控制器24将自动降低帘的驱动单元26的速度。例如,通过降低帘14被卷起时的速度,将帘的边缘19向外拉(例如,经由与珠状部48接合的引导辊53)并且进入正常位置的可能性提高,并且帘损坏的几率降低。在一些实例中,传感器120位于辊53下方大约24英寸。
[0041]在一些实例中,如果边缘珠状部48朝向帘14的中心被拉动越过引导辊53 (例如,从引导辊53脱离),另一个传感器64 (第一传感器)将检测到这一情况的发生并且控制器24将自动地停止驱动单元26以防止损坏帘14。在一些实例中,传感器64位于引导辊53附近。传感器64的实例位置包括,但不限于,位于辊53正上方、位于辊53正下方以及与辊53处于相同水平。在一些实例中,如果发生珠状部48从引导辊53脱离并且驱动单元26被停止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