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饭用容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696104阅读:来源:国知局
横向”。即,煮饭用容器1的“上下方向dl”相当于将图1以及图2中的纸面的上与下连结的方向。另一方面,煮饭用容器1的“横向d2”为,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在载置面为水平面的情况下,“上下方向dl”是指铅直方向,“横向d2”是指水平方向。
[0040]首先,对容器主体2进行说明。容器主体2由胴部件10和盖部件20构成,所述盖部件20盖在胴部件10上。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胴部件10内收纳有水,盖部件20被盖在收纳了水的胴部件10上。本实施方式的胴部件10具有底部11和与底部11连接的侧部
12ο
[0041]此外,以包围侧部12的周围的方式将凸边板14安装在该侧部12上。凸边板14位于侧部12的边缘12a的下方附近处。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凸边板14被形成为大致中空圆盘状。此外,凸边板14的对置的两个区域以与其它部分相比从侧部12突出的方式而构成伸出的凸边部分14a。该一对凸边部分14a与后文所述的盖部件20的凸边部分24a —起在胴部件10上盖了盖部件20的状态下构成煮饭用容器1的把手。
[0042]盖部件20被盖在该胴部件10上。图1所示的盖部件20被成形为,仿照所谓的锅盖的形状。但是,盖部件20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图1所示的示例,例如也可以为某一程度的平坦的形状。
[0043]具体而言,盖部件20包括以远离胴部件10的方式而鼓起的罩部分21、和从罩部分21的下端伸出的凸边部分24。罩部分21在上下方向dl上随着趋向于上方而尖端逐渐变细。在图1以及图2所示的示例中,从占据成为罩部分21中的最上方的位置的顶部21a起向下方延伸有筒状部22。在筒状部22上,形成有在上下方向dl上延伸的导水孔22a。导水孔22a为,在胴部件10上盖有盖部件20的状态下,用于向胴部件10内引导水的孔。而且,在筒状部22的下方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内螺纹22b。该内螺纹22b与后文所述的下托盘40的下筒状部44的外螺纹44a结合固定。
[0044]此外,由图1至图3可知,从罩部分21的周缘的内表面起突出有环状的突条23。该突条23在盖部件20盖在胴部件10上时,被插入到胴部件10的侧部12内。在突条23的一部分上设置有切口 23a。如图3所示,该切口 23a用于在胴部件10上盖有盖部件20的状态下在与胴部件10的侧部12之间形成排水开口 5。根据排水开口 5,从而能够在胴部件10上盖有盖部件20的状态下,根据需要而将被收纳在容器主体2内的水排出。
[0045]另一方面,从罩部分21的下端伸出的一对凸边部分24位于罩部分21的下端的相对置的位置处。一对凸边部分24以从罩部分21的下端起沿着横向d2而互相朝向相反方向的方式而突出。在胴部件10上盖有盖部件20的状态下,罩部分21的各个凸边部分24与各自所对应的凸边部分14a互相重叠。
[0046]在由这种胴部件10和盖部件20构成的容器主体2内配置有米收纳托盘3。如上述那样,在米收纳托盘3中,被划分有对应被煮的米进行收纳的多个收纳空间4。该米收纳托盘3用于对被收纳在各个收纳空间4内的米实施蒸煮而使其成形为预定的形状以及大小。典型而言,被收纳在各个收纳空间4内的米在煮饭时发生膨胀,而该膨胀被限制在该收纳空间4内。在该情况下,能够在煮好饭的同时提供像饭团这样的被压缩了的米饭。
[0047]而且,图1以及图2所示的米收纳托盘3由上托盘30与下托盘40构成。如图1以及图2所示,上托盘30被载置于下托盘40上,并在与该下托盘40之间形成各个收纳空间4。从上方进行观察时(从图4所示的方向进行观察时),多个收纳空间4包括在周向d3上排列即排列为环状的多个第一收纳空间4a、和分别被配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一收纳空间4a之间的多个第二收纳空间4b。在本实施的方式中,第一收纳空间4a与第二收纳空间4b在周向d3上交替排列,且共计设置有四个第一收纳空间4a与四个第二收纳空间4b。
[0048]在本实施的方式中,第二收纳空间4b与第一收纳空间4a相比容积较小。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多个第一收纳空间4a被设定为彼此相同的大小,多个第二收纳空间4b也被设定彼此相同的大小。但是,各个第一收纳空间4a也可以被设定为不同的大小,各个第二收纳空间4b也可以被设定为不同的大小。
[0049]此外,在本实施的方式中,在从上方观察煮饭用容器1时,第一收纳空间4a的轮廓的形状与第二收纳空间4b的轮廓的形状不同。即,第一收纳空间4a的轮廓的形状与第二收纳空间4b的轮廓的形状即不全等也不相似。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第一收纳空间4a的轮廓的形状为对多角形各角进行圆角而成的形状,具体而言,由对三角形的各角进行圆角而成的形状构成。另一方面,第二收纳空间4b的轮廓的形状为椭圆形。当然,第二收纳空间4b的轮廓的形状也可以为圆形。
[0050]特别地,在图2中,图示了穿过第一收纳空间4a的煮饭用容器1的截面,在图3中,图示了穿过第二收纳空间4b的煮饭用容器1的截面。由图2以及图3可知,在米收纳托盘3被设置在容器主体2内的状态下,在上下方向dl上成为第一收纳空间4a最下方的位置P1与在上下方向dl上成为第二收纳空间最下方的位置P2相比而较低。换言之,在米收纳托盘3被设置在容器主体2内的状态下,在上下方向dl上成为第一收纳空间4a最下方的位置P1距底部11的高度H1与在上下方向dl上成为第二收纳空间4b最下方的位置P2距底部11的高度H2相比而较低。根据这种方式,如后文所述的那样,将有助于避免在被收纳于第一收纳空间4a内的米与被收纳于第二收纳空间4b内的米之间煮出蒸煮不均的米饭的情况。
[0051]如上述那样,各个收纳空间4被形成在上托盘30与下托盘40之间。在图4以及图5中,分别作为俯视图以及仰视图而图示了上托盘30的一个示例的。如图4以及图5所示,上托盘30由上型部31和从上型部31的中央起向上方延伸出的上筒状部34构成。上型部31具有圆盘状的形状,并且包括朝向盖部件20侧的外表面31a(参照图4)和朝向下托盘40侧的内表面31b (参照图5)。如图5所示,在上型部31的内表面31b上,形成有用于形成各自所对应的收纳空间4的多个上凹部分32a。各个上凹部分32a与内表面31b的其它部分相比向上下方向dl上的上方侧凹陷。从上方进行观察时,各个上凹部分32a的轮廓的形状划定了通过该上凹部分32a而形成的收纳空间4的轮廓的形状。
[0052]特别地,如图4所示,在上凹部分32a的一部分中设置有按压部32b。该按压部32b用于将在收纳空间4内被煮熟的米按压出来。本实施方式的按压部32b与上凹部分32a中的其它的部分相比更容易发生弹性变形。因此,按压部32b能够朝向收纳空间4内而被压入,并且在被压入后,通过其弹性的复原力而能够复原至原来的位置处。
[0053]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在上凹部分32a上形成有槽32c。槽32c的两端部E1、E2以隔有间隔的方式而互相面对面,槽32c以包围按压部32b的周围的方式围绕在该两端部E1、E2间并延伸。而且,按压部32b通过该槽32c而从上凹部分32a中的其它部分中被划分出来。此外,按压部32b在成为槽32c的两端部El、E2之间的区域32d中与上凹部分32a中的其它部分连接。通过这种结构,从而使得按压部32b能够防止收纳空间4内的米漏出的情况,并且能够以可复原的方式而向收纳空间4内压入。
[0054]而且,在本实施的方式中,在成为槽32c的两端部El、E2之间的区域32d中,设置有从该区域32d的其他部分隆起的两个加强肋条32f。各个加强肋条32f在与对槽32c的两端部El、E2进行连结的方向交差的方向、更详细而言为正交的方向上延伸。通过设置加强肋条32f,从而能够对成为槽32c的两端部E1、E2之间的区域32d进行加强,并能够对按压部32b的弹性的复原力进行补偿。
[0055]另外,经由被形成在上凹部分32a上的槽32c而能够使水出入于收纳空间4内。SP,槽32c也作为用于使水出入于收纳空间4内的流水槽而发挥功能。
[0056]此外,如图5所示,在上凹部分32a的内表面31b上设有凹凸结构32e。该凹凸结构32e对收纳空间4内被煮熟的米附着在该内表面31b上的情况进行抑制,并且使米容易取出。在图5所示的示例中,在上凹部分32a的内表面31b上形成有多个线状的筋条,由此实现了凹凸结构32e。
[0057]返回图2,与上型部31 —起构成上托盘30的上筒状部34,从上型部31的中央起向上方延伸。在上筒状部34内插入有后文所述的下托盘40的下筒状部44。通过将下托盘40的下筒状部44插入到托盘30的上筒状部34内,从而能够抑制上托盘30从下托盘40上偏离的情况。另外,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成为上筒状部34最上方的表面的顶端面34a为平坦面。因此,参照图8且如后文所述那样,当使上托盘30在上下方向dl上反转时,顶端面34a通过面而与载置面接触从而使上托盘30的姿态较为稳定。由此,
...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