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椅子的粘贴式扶手组件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718769阅读:来源:国知局
造,例如木材、金属材料等等,也因此所述扶手主体4 一般也给人冰冷、硬实的感觉。所述扶手主体4呈长条状包括两个长侧边(41、42),即内长侧边41、外长侧边42,所述两个长侧边(41,42)相对设置,分别位于所述扶手主体4的内、外两侧;所述扶手主体4还包括两个短横边(43、44 ),即首端短横边43、末端短横边44,所述两个短横边(43、44 )相对设置,分别位于所述扶手主体4的首、尾两端。其中,两个长侧边(41、42)和两个短横边(43、44)相对地界定了所述扶手主体4的外侧轮廓,每个所述长侧边(41、42)和短横边(43、44)分别可以是由一个平直边组成,还可以由多个小折弯边或小弧形边组合而成,为此两个长侧边(41、42)和两个短横边(43、44)主要从相对长度的角度给出的定义。
[0034]另外,在所述扶手主体4的正面4a并偏向内长侧边41的区域设置有与所述内长侧边41贯通的凹陷区45,所述凹陷区45与所述外长侧边42不贯通。其中,在所述扶手主体4的正面4a并偏向内长侧边41的区域设置有与所述内长侧边41贯通的凹陷区45,可以理解为,所述凹陷区45的内侧边直接连通所述扶手主体4的内长侧边41,这样,所述凹陷区45不仅具有正面敞口部451还具有内侧敞口部452。当然作为另一种等同的实施方案,所述凹陷区45还可以与所述外长侧边42贯通,而与所述内长侧边41不贯通。
[0035]其次,所述扶手面体3是独立于所述扶手主体4的构件并与所述凹陷区45粘接连接,所述扶手面体3具有与所述凹陷区5适配的形状。所述扶手面体3具有外翻边31,所述外翻边31遮盖住所述凹陷区45的外边缘。这样,所述外翻边31能够收藏所述扶手面体3与所述凹陷区45之间的配合间隙,不仅能够降低对所述扶手面体3与所述凹陷区45之间的配合精度的要求,还能够使所述扶手面体3完美地结合在所述扶手主体4上,优化所述扶手部I的整体外观。而为了使所述扶手面体3能够给予使用者温暖、柔软的感觉,进一步地,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扶手面体3本身是软质材料层,或者是在所述扶手面体3的外侧面上在粘结一层软质材料层,例如皮层、I3U层。
[003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所述凹陷区45是偏向所述内长侧边41并与所述内长侧边41贯通,为此,所述凹陷区45在所述扶手主体4的正面4a上具有相对大幅面的设置空间,同时还能够减少所述扶手主体4的用料量。相应地,粘接连接到所述凹陷区45上的所述扶手面体3也可以获得相对大幅面的安装空间,为此,所述扶手面体3能够设置为具有大幅外立面的面体件,这样,不仅能够给使用者的手部相对大幅面的支承面,还能够在所述扶手部I上形成一种新样式的外观效果。而且,所述扶手面体3同样也能够设置为具有大幅外立面的层体件,能够给予使用者的手部大幅面的柔性支承,提高使用的舒适感。另外,也由于所述凹陷区45是偏向所述内长侧边41并与所述内长侧边41贯通,不仅便于加工所述凹陷区45或形成所述凹陷区45的模具,而且与所述凹陷区45不贯通的所述外长侧边42能够为所述扶手面体3提供一种防护性的保护。例如在用长条状物体横向敲击所述扶手主体4的面板时,显然所述外长侧边42能够分挡一部分破坏力。
[0037]另外,由于所述凹陷区45不仅具有正面敞口部451还具有侧面敞口部452,为此不仅能够降低所述凹陷区45与所述扶手面体3之间的配合尺寸精度要求,还能够使所述扶手面体3非常便捷地安装在所述凹陷区45上。而由于所述凹陷区45与所述外长侧边42不贯通,为此,所述扶手面体3能够依靠所述外长侧边42在横向方向进行准确定位。如图1所示,所述凹陷区45还至少与其中一个所述短横边(43、44)不贯通,本实施例中,所述凹陷区45与两个短横边(43、44)都不贯通。这样所述扶手面体3还能够依靠所述两个短横边(43、44)在纵向方向上进行准确定位,也能够利用所述短横边(43、44)为所述扶手面体3提供一种防护性的保护。
[0038]其次,由于贯通所述凹陷区45的所述内长侧边41位于所述扶手主体4的内侧,为此,所述扶手面体3能够最大限度地靠近使用者一侧。人手能够直接搁置在所述扶手面体3的软质材料层上而不需要与冰冷、硬实的内长侧边41接触,提高使用的舒适感。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扶手主体4的内长侧边41的内侧面41a与所述扶手面体3的内侧面3a平齐。这样,所述内长侧边41的内侧面41a与所述扶手面体3的内侧面3a之间不会形成明显的高度落差而钩挂使用者的衣物或刮划人体的肌肤。
[0039]其次,由于所述扶手面体3是独立于所述扶手主体4的构件,为此所述扶手面体3能够采用不同于所述扶手主体4的材质制造,或配置不同的的色彩、纹路等。这样能够大大提高所述扶手面体3及整个扶手主体4本身的外观设计空间。
[0040]再者,由于所述凹陷区45是偏置设置的,而不是正规正矩地设置在所述扶手主体4的正面4a的正中位置,为此所述扶手面体3也是偏置设置的,从而能够使所述扶手部I的整体外观更加灵动而又非常时尚,改变了以往一贯吊板的外观效果。而更重要的是,使用者在座椅上时其手臂更多的是搁置在扶手的内侧方向,为此在安装使用所述扶手主体4时可以将所述扶手面体3靠近到座椅的内侧方向,使使用者更多地接触到所述扶手面体3。
[0041]另外,为了使扶手主体4的中央区域形成比较宽阔的区域,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外长侧边42的大致中部位置相对向外凸兀设置,而所述外长侧边42的首、尾两端部位置相对向内侧收窄设置,位于所述扶手主体内侧的长侧边,即内长侧边41呈一字型。例如说,本实施例采用如下的方案,如图1所示,位于所述扶手主体4外侧的长侧边,即外长侧边42大致呈外凸的八字形,位于所述扶手主体4内侧的长侧边,即内长侧边41呈一字型。其中,所述扶手主体4的外长侧边42大致呈外凸的八字形,不仅仅是指所述扶手主体4的外长侧边42包含有两个折弯边(42a、42b),其实为了减少所述两个折弯边(42a、42b)的衔接部位42c出现尖角而刮伤人体,所述衔接部42c可以采用圆弧面过渡,为此,所述扶手主体4的外长侧边42还可以说是大致呈外凸的圆弧形。这样,能够在长条状的所述扶手主体4的中央区域形成比较宽阔的区域用于更好的支承使用者的手部,而所述扶手主体4的两端收窄从而能够减少所述扶手主体4的用料量。相应地,位于所述凹陷区45外侧的侧边45a也大致呈外凸的八字形,这样,所述扶手面体3同样具有比较宽阔的区域用于更好的支承使用者的手部,而且还能够让所述扶手主体4的上表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外观。
【主权项】
1.用于椅子的粘贴式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包括扶手部以及用于支撑所述扶手部的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部包括扶手主体以及扶手面体,所述扶手主体呈长条状包括两个长侧边和两个短横边,在所述扶手主体的正面并偏向其中一个长侧边的区域设置有与该长侧边贯通的凹陷区,所述凹陷区与另一个长侧边不贯通,所述扶手面体与所述凹陷区粘接连接,所述扶手面体具有与所述凹陷区适配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贴式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区至少与其中一个所述短横边不贯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贴式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扶手主体外侧的长侧边的大致中部位置相对向外凸兀设置,而所述长侧边的首、尾两端部位置相对向内侧收窄设置,位于所述扶手主体内侧的长侧边呈一字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粘贴式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扶手主体外侧的长侧边大致呈外凸的八字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粘贴式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凹陷区外侧的侧边也大致呈外凸的八字形。
6.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粘贴式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贯通所述凹陷区的长侧边位于所述扶手主体的内侧,不贯通所述凹陷区的所述另一个长侧边位于所述扶手主体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粘贴式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贯通所述凹陷区的长侧边的内侧面与所述扶手面体的内侧面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粘贴式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面体具有外翻边,所述外翻边遮盖住所述凹陷区的外边缘。
9.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粘贴式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部与所述支撑座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粘贴式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面体是软质材料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椅子的粘贴式扶手组件,扶手组件包括扶手部以及用于支撑扶手部的支撑座;扶手部包括扶手主体以及扶手面体,扶手主体呈长条状包括两个长侧边和两个短横边,在扶手主体的正面并偏向其中一个长侧边的区域设置有与该长侧边贯通的凹陷区,所述凹陷区与另一个长侧边不贯通,扶手面体与所述凹陷区粘接连接,扶手面体具有与凹陷区适配的形状。这样,不仅便于加工凹陷区或形成凹陷区的模具,还能够便于扶手面体的安装。另外,偏置的凹陷区不仅能够优化扶手部的外观,还能够将扶手面体靠近到座椅的内侧方向,使使用者更多地接触到扶手面体。
【IPC分类】A47C7-54
【公开号】CN204427286
【申请号】CN201520063318
【发明人】肖辉
【申请人】肖辉
【公开日】2015年7月1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