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994646阅读:来源:国知局
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左上转角接头的左上转角接头横插脚上并且朝向下的一侧构成有一嵌板插槽,而在所述的左上转角接头的左上转角接头纵插脚上开设有一左轴头支承孔并且在对应于左轴头支承孔的下方的位置构成有一限位片,该限位片位于左上转角接头纵插脚的右侧;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上连接机构包括一翻转牵引绳上导轮座和一翻转牵引绳上导轮,在翻转牵引绳上导轮座的左侧和右侧并且位于下部各构成有一翻转牵引绳挂脚,并且在对应于翻转牵引绳挂脚的上方的位置开设有限位片插孔,而中部并且朝向翻转牵引绳上导轮的一侧开设有一右轴头支承孔,顶部构成有一嵌板,右轴头支承孔的位置与所述左轴头支承孔相对应,嵌板与所述的嵌板插槽相插配,限位片插孔与限位片插配,翻转牵引绳上导轮的左侧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左轴头,而右侧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右轴头,并且在该右轴头上开设有帘片翻转轴插孔,左轴头转动地支承在左轴头支承孔上,右轴头转动地支承在右轴头支承孔上,所述帘片翻转轴的左端插固于所述帘片翻转轴插孔内,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绕套在翻转牵引绳上导轮上。
[0012]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帘片翻转牵引绳过渡机构包括一翻转牵引绳下导轮座和一翻转牵引绳下导轮,翻转牵引绳下导轮座插嵌在所述的左下转角接头横插脚上,翻转牵引绳下导轮通过其下导轮轴枢置在所述的左下转角接头纵插脚和翻转牵引绳下导轮座之间;所述的帘片翻转牵引绳套置在翻转牵引绳下导轮上。
[0013]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底条牵引绳过渡机构包括一底条牵引绳导轮座和一底条牵引绳导轮,底条牵引绳导轮座与所述右上转角接头插嵌固定,在该底条牵引绳导轮座上并且朝向所述内玻璃的一侧构成有一底条牵引绳挂钩,底条牵引绳导轮通过底条牵引绳导轮轴转动地设置在底条牵引绳导轮座上,所述底条牵引绳途经所述底条牵引绳导轮并且该底条牵引绳的所述第二固定端挂着在所述的底条牵引绳挂钩上。
[0014]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帘片翻转调节控制机构包括一翻转牵引绳滑动座、一组磁铁块、一上导滑轮和一下导滑轮,翻转牵引绳滑动座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左纵框条的左纵框条腔内,并且在该翻转牵引绳滑动座的左右侧外壁的上部以及下部各构成有一帘片翻转牵引绳挂钩,一组磁铁块以自上而下间隔排列的方式嵌置在翻转牵引绳滑动座朝向所述内玻璃的一侧并且位于翻转牵引绳滑动座的高度方向的中部,上导滑轮在对应于一组磁铁块的上部的位置枢轴设置在翻转牵引绳滑动座上,并且与所述内玻璃朝向所述外玻璃的一侧表面接触,下导滑轮在对应于一组磁铁块的下部的位置枢轴设置在翻转牵引绳滑动座上,并且同样与所述内玻璃朝向所述外玻璃的一侧表面接触,所述的翻转操控器隔着内玻璃与所述的一组磁铁块磁性吸合,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的一端挂着在位于翻转牵引绳滑动座的左侧上部的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挂钩上,而另一端挂着在位于翻转牵引绳滑动座的左侧下部的帘片翻转牵引绳挂钩上,所述翻转操控器的结构是与所述升降操控器的结构相同的。
[0015]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百叶帘升降调节控制机构包括一底条牵引绳滑动座、一组磁铁、一上导轮、一下导轮、一底条牵引绳导轮和一配重块,底条牵引绳滑动座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右纵框条的右纵框条腔内,一组磁铁以自上而下间隔排列的方式嵌置在底条牵引绳滑动座朝向所述内玻璃的一侧并且位于底条牵引绳滑动座的高度方向的中部,上导轮在对应于一组磁铁的上部的位置枢轴设置在底条牵引绳滑动座上,并且与所述内玻璃朝向所述外玻璃的一侧表面接触,下导轮在对应于一组磁铁的下部的位置枢轴设置在底条牵引绳滑动座上,并且同样与所述内玻璃朝向外玻璃的一侧表面接触,底条牵引绳导轮在对应于上导轮的上方的位置通过底条牵引绳导轮轴转动地设置在底条牵引绳滑动座的滑动座腔的上部,配重块通过配重块销轴在对应于下导轮的下方的位置设置在底条牵引绳滑动座的滑动座腔的下部,所述的升降操控器朝向所述底条牵引绳滑动座的一侧的上部和下部各枢轴设置有一操控器导轮和一组操控器磁铁,操控器导轮与内玻璃背对外玻璃的一侧接触,一组操控器磁铁位于一对操控器导轮之间并且隔着内玻璃与所述的一组磁铁磁性吸合,在升降操控器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升降操控器导滑槽的位置构成有一升降操控器限位导滑凸缘,该升降操控器限位导滑凸缘与升降操控器导滑槽滑动配合,所述的底条牵引绳挽及于所述的底条牵引绳导滑轮。
[0016]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一组帘片处于闭合的极限程度时,各两相邻帘片之间的闭合间隙d的宽度为0.6-0.9 mm,而各两相邻帘片之间的最大可视夹角α的度数为32-36°。
[00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将百叶帘的一组帘片设计成各由大半圆弧帘片体和小半圆弧帘片体构成为横截面形状趋于S形的构造,小半圆弧帘片体与相邻帘片的大半圆弧帘片体相对应以及各帘片上的大、小半圆弧帘片体的弧拱方向彼此相反,并且将开设于一组帘片上的牵引绳让位孔由已有技术中位于帘片的宽度方向的居中部位挪移至大半圆弧帘片体远离小半圆弧帘片体的一侧的边缘部位,因而当百叶帘的一组帘片通过帘片翻转调节控制机构的调节并且调节至闭合状态的极限程度时,相邻帘片之间的闭合间隙d的宽度以及最大可视夹角α的度数得以显著缩小,能有效地避免从室外窥视室内而藉以保护隐私以及保障安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局部结构图。
[0020]图3为图1和图2所示的帘片翻转牵引绳与帘片翻转牵引绳上连接机构、帘片翻转牵引绳过渡机构以及帘片翻转调节控制机构连接的示意图。
[0021]图4为图1和图2所示的百叶帘的帘片的横截面示意图。
[0022]图5为已有技术中的帘片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0024]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者称方位性)的概念均是针对正在被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目的在于方便公众理解,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0025]请参见图1和图2,给出了:一窗体I ;一百叶帘2,该百叶帘2以封闭状态设置在窗体I的窗体隔腔内;一帘片翻转调节控制机构3,该帘片翻转调节控制机构3设置在窗体I的一侧(左侧);一百叶帘升降调节控制机构4,该百叶帘升降调节控制机构4设置在所述窗体I的另一侧(右侧);一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过渡机构5,该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过渡机构5设置在前述窗体隔腔内并且位于窗体隔腔的上部;一帘片翻转牵引绳上连接机构6,该帘片翻转牵引绳上连接机构6设置在窗体隔腔内并且位于窗体隔腔的一侧上部(即左侧的上部),所述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过渡机构5与该帘片翻转牵引绳上连接机构6固定连接;一帘片翻转牵引绳过渡机构7,该帘片翻转牵引绳过渡机构7设置在窗体隔腔内并且位于窗体隔腔的一侧下部(即左侧的下部);一底条牵引绳过渡机构8,该底条牵引绳过渡机构8设置在窗体隔腔内并且位于窗体隔腔的另一侧即右侧的上部;一帘片翻转牵引绳9,该帘片翻转牵引绳9的一端与前述帘片翻转调节控制机构3的上部固定,而该帘片翻转牵引绳9的另一端在依次绕及前述帘片翻转牵引绳上连接机构6和帘片翻转牵引绳过渡机构7后与帘片翻转调节控制机构3的下部固定。
[0026]前述的百叶帘2包括底条21、一组帘片22、底条牵引绳23和帘片翻转绳24,底条21位于一组帘片22的底部,底条牵引绳23的第一固定端231与底条21固定,而底条牵引绳23的第二固定端232在穿过开设在一组帘片22上的牵引绳让位孔221后依次途经前述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过渡机构5、底条牵引绳过渡机构8和百叶帘升降调节控制机构4并且在途经百叶帘升降调节控制机构4后返回并固定于底条牵引绳过渡机构8上,帘片翻转绳24呈环状并且由数量与一组帘片22的数量相等的绳横档241以间隔状态分隔而构成为绳梯的构造,该帘片翻转绳24的下部套固在底条21上,而上部套固在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过渡机构5上,一组帘片22分布在各两相邻的绳横档241之间并且搁置在绳横档24上。当底条21在底条牵引绳23的牵引下升至窗体I的上部时,一组帘片22便以叠置状态位于底条21上,反之亦然。
[0027]前述的底条牵引绳23和帘片翻转绳24在本实施例中各用一对,分别位于一组帘片22的两端,但是依据专业知识,当前述的窗体I的宽度较大时例如在1.2m乃至以上时则可依需增加底条牵引绳23和帘片翻转绳24的数量。
[0028]请参见图4并且仍结合图1和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前述的一组帘片22各由大半圆弧帘片体222和小半圆弧帘片体223构成为横截面形状呈S形的构造,其中,小半圆弧帘片体223与相邻帘片22的大半圆弧帘片体222相对应,并且该小半圆弧帘片体223的弧拱方向与大半圆弧帘片体222的弧拱方向相反,前述的牵引绳让位孔221在帘片22上的位置位于大半圆弧帘片体222远离小半圆弧帘片体223的一侧的边缘部位。
[0029]优选地,前述的小半圆弧帘片体223的宽度为大半圆弧帘片体222的宽度的二分之一或五分之二,也就是说大半圆弧帘片体222与小半圆弧帘片体223的宽度是不等的,前者显著大于后者,由于一组帘片22的这种形状(即前述的横截面呈S形的形状)并且将牵引绳让位孔221开设在了在大半圆弧帘片体222远离小半圆弧帘片体222的一侧的边缘部位(已有技术开设在一组帘片22的宽度方向的居中位置),因而得以使底条牵引绳23的第一固定端231与底条21的一侧的边缘部位固定。于是,当百叶帘2在百叶帘升降调节控制机构4通过底条牵引绳23的作用而处于完全下降即完全展开的状态时,由使用者通过对帘片翻转调节控制机构3的操作,经帘片翻转牵引绳9带动帘片翻转牵引绳上连接机构6,进而由帘片翻转牵引绳上连接机构6带动百叶窗升降与帘片翻转过渡机构5并且由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过渡机构5带动帘片翻转绳24 (因为帘片翻转绳24的上部套固在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过渡机构5上,而下部套固在底条21上),当一组帘片22被操作到处于由图4所示的闭合的极限程度时,即处于极限关闭状态时,各两相邻帘片22之间的闭合间隙d的宽度仅为0.6-0.9mm,本实施例为0.8mm,各两相邻帘片22之间的最大可视夹角α的角度仅为32-36°,本实施例为34°。依据图4的示意,前述的闭合间隙d实质上是指两相邻帘片22的小半圆弧帘片体223的弧拱的表面与大半圆弧帘片体222的弧拱表面之间的间距。如此结构能兑现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0030]请继续见图1和图2,前述窗体I包括上、下框条11、12、左、右纵框条13、14、左上转角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