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自控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7581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红外自控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坐便器水箱排水控制装置,特别是一种红外自控排水的控制装置。
目前,宾馆、家庭等卫生间所使用的坐便器,其水箱排水口的密封依靠水压压紧密封头与排水口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其不足之处1、开启密封头的控制装置由人工进行操作,容易造成操作不当,使密封头与排水口无法完全密封,造成坐便器漏水;2、随着使用时间的长久,密封头与排水口上会粘上尘粒,依靠原有的水压无法使密封头与出水口的密封面很好的接触,影响密封的可靠性;3、由于依靠水压,使密封头与出水口的密封面的光洁度及配合都要求较高;4、坐便器水箱水量不能根据使用状况(如大便、小便)不同自动控制水量的排放时间,大量浪费水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能够自动控制坐便器排水且具有良好密封性能的红外自控排水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解决方案一种红外自控排水装置,它含有红外线传感器、活动管、设置在活动管下端的密封头及与密封头相对应的出水管,同时,在活动管上端设有螺旋传动机构,它由螺母、螺杆、微型电机构成,其中,螺母固定在活动管上端,螺杆与微型电机输出轴相连接,微型电机电源线两端通过程序控制器与电源相连接,程序控制器检测端与红外线传感器输出端相连接。
由于采用红外线传感器检测坐便器使用状况,因此它能够实现自控排水的目的,同时,它采用螺旋传动机构控制密封头的开启、关闭,使密封头与出水口的密封面之间不会因水压不足及人为操作不当等因素造成漏水,永葆良好的密封性能。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结构图。

图1所示,本实施例由红外线传感器(1)、程序控制器(2)、螺旋传动机构(5、4、3)、活动管(6)、密封头(8)、固定管架(7)、出水管(9)、底座螺母(10)构成,其中,密封头(8)设在活动管(6)下端,螺旋传动机构(5、4)由螺母(4)、螺杆(4)微型电机(3)构成,螺母(4)固定在活动管(6)上端,螺杆(4)与微型电机输出轴相连接,活动管(6)设置在固定管架(7)上的轴孔内,活动管(6)开设有溢流孔(12),微型电机电源线两端通过程序控制器(2)与电源相连接,程序控制器(2)检测端与红外线传感器(1)输出端相连接。
当人体进入便器区域时,红外线传感器(1)检测到信号,并将信号送入程序控制器(2),由程序控制器(2)进行计数累计,以确定使用者的使用时间,当人体离开后,红外线传感器(1)失去信号,程序控制器接通微型电机电源,微型电机通过螺旋机构带动活动管及密封头向上移动,打开密封口,实现自动排水;与此同时,程序控制器根据使用者的使用时间(计数累计)长短,延迟相应的时间,再使电机接通电源并使反接,微型电机反转,通过螺旋机构带动活动管、密封头向下移动,依靠传递动力,压紧密封头与出水管密封面,使其具有非常良好的密封性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密封性能可靠,长时间使用不会发生漏水;2、能够根据使用状况不同自动控制排水量的排放时间,节水;3、由于采用自动控制排水进行冲厕,无须用手操作,保持卫生。
权利要求1.一种红外自控排水装置,含有红外线传感器(1)、活动管(6)和设在活动管下端的密封头(8),其特征在于活动管上端设有螺旋传动机构,由螺母(4)、螺杆(5)、微型电机(3)构成,其中螺母固定在活动管上端,微型电机输出轴与螺杆(5)相连接,微型电机电源线两端通过程序控制器与电源相连接,程序控制器检测端与红外线传感器(1)输出端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坐便器水箱排水控制装置,特别是一种红外自控排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活动管上端设有螺旋传动机构,该机构中的微型电机电源线两端通过程序控制器与电源相连接,程序控制器检测端与红外线传感器输出端相连接,其目的是为了能够实现自动控制坐便器排水,并且保持良好的密封性能。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节水、卫生、密封性能可靠等优点。
文档编号E03D5/10GK2416151SQ0020391
公开日2001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0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0年2月17日
发明者应明雄, 尚惠民, 孟俭波 申请人:应明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