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隔水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7084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柔性隔水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保装置,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改善水环境的隔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利、环境工程中,经常需要对性质不同的水体进行隔离,如不加隔离,则往往形成非常严重的问题。如为北京供水的官厅水库没有对污水进行隔离,导致它失去饮引水功能,又如长江口航道工程,采用硬性隔水堤防淤,耗资巨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造价低廉、操作简单、方便适用的柔性隔水幕。
本实用新型柔性隔水幕,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包括水幕主体,所述水幕主体的连接部位设置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置小孔,水幕主体下方通过小孔与重坠物相连,所述重坠物与锚固系统相连。
所述小孔为金属圈铆接幕体而成。水幕主体上端可设置有助浮装置。所述助浮装置可为浮筒或浮带。所述重坠物为重物或钢索。所述隔水幕可由多个水幕主体错开搭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1.造价低廉,2.操作简单,3.方便适用。


图1柔性隔水幕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在图中,水幕主体1底部设置加强筋2,即作加强承受能力的处理,可采取增加幕体的厚度或增加纵横受力筋等方法实现。加强筋2设置小孔3,小孔3为金属圈铆接幕体而成。水幕主体1下方通过小孔3与重坠物4相连,重坠物4与锚固系统6相连。
水幕主体1由水面直达水底,水幕宽度大于水深。水幕主体1的密度可小于水体密度,一般上,这种幕体需要经过特殊加工,如在生产过程将幕体的材料与轻型材料混合加工,或在生产过程中渗入大量汽泡,使水幕主体1上分布有大量的小小汽泡,从而能使隔水幕自动悬浮于水中。在这种情况下,水幕不需要助浮设施,而只需要重坠体和锚固系统。重坠体可采用钢索,则通过水幕上的孔洞使钢索与水幕相联结。锚体则与钢索相联结,通过钢索最终固定水幕。
水幕主体1若其密度大于水体,则水幕主体1上端需设置助浮装置5,即高强度绳索和漂浮物,漂浮物可采用单个浮筒或长长的带状漂浮物。单个浮筒的中间设有孔洞,高强度绳索如尼龙绳等从浮筒中间穿过,水幕1通过小孔3与单个助浮筒和高强度绳索相联结,使其能竖立在水中;带状漂浮物是一种长长的柔性圆筒,圆筒内充气或装满轻质物,如饼状的塑料泡沫,圆形泡沫的中间留有孔洞,高强度绳索如尼龙绳从这些孔洞中穿过,并穿出聚合物圆筒的外端,绳索长度比聚合物圆筒来得长,因而有部份绳索留在聚合物圆筒的外面,绳索上面套有一层塑胶布。浮筒或带状漂浮物相当于渔网的浮标,绳索类似于渔网的‘纲’,而隔水幕则相当于渔网的‘目’,捕渔时‘纲举目张’,就可以有效阻止鱼群从网的一侧进到网的另一侧。同理,水幕‘纲举幕张’时,可有效阻隔水体从幕的一侧进入另一侧。
水幕主体1上端设置助浮装置时,下端重坠物可为任何金属片或钢索。重坠物与水幕主体可通过孔洞相联接。为防止刺破隔水幕,所有金属丝线外表都应包有一层薄薄的塑胶皮。隔水幕由多个水幕主体错开搭接而成。一旦发生不可预料的灾害,受损的隔水幕只是一个局部,而不致于整体全被破坏。
当上述隔水幕置于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和风生波浪的,使隔水幕承受一定的力量,若不对之固定,隔水幕将随波逐流,失去隔水的作用。所以需要用锚固系统将隔水幕固定在指定的线路上。锚固系统包括锚和索链,常见的用于停泊船只的锚可用于隔水幕的固定,只要将索链的一端与重坠物相连或与助浮设施的绳索相连,索链的另一端与锚相连,就可以锚固隔水幕。
权利要求1.一种柔性隔水幕,包括水幕主体,其特征是,所述水幕主体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置有小孔,所述小孔连接有重坠物,所述重坠物与锚固系统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隔水幕,其特征是,所述水幕主体密度大于水体密度,上端设置有助浮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隔水幕,其特征是,所述助浮装置为浮筒或带状漂浮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隔水幕,其特征是,所述小孔为金属圈与水幕铆接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隔水幕,其特征是,所述重坠物为重物或钢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隔水幕,其特征是,所述隔水幕由多个水幕主体错开搭接而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造价低廉、操作简单、方便适用的柔性隔水幕。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包括水幕主体,所述水幕主体的连接部位设置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置小孔,所述小孔为金属圈铆接幕体而成。水幕主体下方通过小孔与重坠物相连,所述重坠物与锚固系统相连,所述重坠物设置有塑胶皮。柔性隔水幕可有效阻隔不同性质水体的相互渗透、相互混掺。该实用新型可广泛地运用于水利、环境工程,用于防污(淤)、减污(淤)。
文档编号E02B15/00GK2692207SQ0325788
公开日2005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18日
发明者杨树清 申请人:杨树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