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7216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砌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工领域的混凝土预制件,尤其是河道护岸用预制混凝土砌块。
技术背景 河道护岸一直沿用块石护岸的传统做法,但由于块石形状不规则,表面不平整,施工时需要錾錾凿凿再加工,然后用厚厚的水泥砂浆抹平粘结、勾缝,费工费时,施工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施工方便的河道护岸用
预制混凝土砌块,从而提高施工效率。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预制混凝土砌块,由水泥、石子、砂粒混合凝结而成,是一个左、右对称、表面平整的八面直棱柱体,其
中正面与背面平行但与中心平面垂直,左、右前侧面与正面的夹角为a , a的范围为140度 160度,左、右后侧面与背面的夹角为P , P的范围为100度 120度,左、右中侧面均与中心平面平行,但与正面垂直,顶面与底面相互平行但与中心平面和正面都垂直。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一个左、右对称、表面平整的直棱柱体,施工时不用再加工,同层的砌块左、右中侧面相互紧贴排列,然后层层堆码形成墙体,可以少用、甚至不用水泥砂浆粘结,从而方便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4是图1的A--A线剖视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河道护岸墙体截面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俯视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附图1 6所示。本实用新型是由水泥10、石子ll、砂粒12加水经搅拌、混合、震捣、凝结而成的混凝土预制件,是一个左、右对称、表面平整的八面直棱柱体,其中正面1与背面5平行但与中心平面垂直,左、右前侧面2a、 2b与正面1的夹角为a , a的范围为140度 160度,左、右后侧面4a、 4b与背面5的夹角为P, P的范围为100度 120度,左、右中侧面3a、 3b均与中心平面平行,但与正面1垂直,顶面6与底面7相互平行但与正面1和中心平面都垂直。实施例1的具体尺寸为
砌块长490毫米,宽380毫米,高195毫米;
正面1长260毫米,背面5长350毫米;
左、右中侧面3a、 3b宽30毫米;
a二152度,3=104度。
实施例1如图3、图4、图5所示,还有一个与底面垂直、贯穿顶面6和底面7的通孔9,该通孔9是一个截面形状为梯形,位置为左、右居中而偏后、左、右对称、表面平整的四面直棱柱体,其中正内壁面1 a ,背内壁面5 a与正面1平行,左、右内壁面4c、 4d分别与同侧的左、右后侧面4a、 4b平行,由于通孔9的前后位置偏后,所以前壁1 b厚度大于后壁5 b的厚度,相关尺寸为
前壁lb厚度115毫米,后壁5b厚度60毫米;左、右壁4e、 4f厚度70毫米。相邻两内壁面的过度圆角半径30毫米。
通孔9也可以是一个大的圆孔,或是2至4个小的圆孔,目的是为了减少混凝土的用量,降低成本。
实施例l如图l、图2、图4所示还有一个位于背面5底端的凸条8,凸条8的背面与砌块背面5齐平,两端与砌块左、右后侧面4a、 4b齐平,但凸出底面7,其截面形状为矩形。凸条8的具体尺寸为
背面长350毫米,与砌块背面5长度相同,宽30毫米,高10毫米。
施工时,同层砌块排列,相邻两砌块的左、右中侧面3a、 3b相互紧贴,每排列完一层,就地取材,将挖出的泥土回填到每个砌块的通孔9中,相当于补充了砌块的重量,有利于墙体的稳定。然后再排列上一层砌块。实施例1垒成的护岸墙体的截面图如图6所示,上一层砌块的凸条8的前面8 a紧贴下一层砌块的背面5,这样每层砌块比下一层向岸内方向退后30毫米,所以整座墙体重心向岸内方向移,有利于墙体的稳定。此外,每层砌块中,相邻两砌块的左、右后侧面4a、 4b之间的空间也回填泥土,使砌块和土壤形成犬牙交错的形态,增加了两者之间的粘结面和摩擦面,有利于墙体与土壤的结合,从而有利于墙体的稳定。图6中还有压顶13和基础14。
实施例2的结构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只是a、 3的角度不同,所以具体尺寸有所不同,因而形状也略有差异,但前壁lb、后壁5b、左壁4e、右壁4f厚度不变,因而其通孔9的形状也相应变化。其它内容相同,不再重复。实施例2的具体尺寸为
砌块长490毫米,宽380毫米,高195毫米;
正面1长347毫米,背面5长388毫米;200920122557.7
前壁lb厚115毫米,后壁5b厚60毫米,左、右壁4e、 4f厚度70毫米;相邻两内壁面过渡圆角半径30毫米;a二140度,P二100度。
凸条背面长388毫米,与砌块背面5长度相同,宽30毫米,高10毫米。
实施例3的结构也与实施例1相同,只是a、 e的角度不同,所以具体尺寸有所不同,因而形状也略有差异,但前壁lb、后壁5b、左壁4e、右壁4f厚度不变,因而其通孔9的形状也相应变化。其它内容相同,不再重复。实施例3的具体尺寸为
砌块长490毫米,宽380毫米,高195毫米;
正面1长160毫米,背面5长155毫米;
左、右中侧面3a、 3b宽30毫米;
前壁lb厚115毫米,后壁5b厚60毫米,
左、右壁4e、 4f厚度70毫米;
相邻两内壁面过渡圆角半径30毫米;
a二160度,3=120度。
凸条背面长155毫米,与砌块背面5长度相同,宽30毫米,高10毫米。实施例4的形状与实施例1有区别,如图7、图8所示,实施例4的正面20为圆弧面,其圆弧半径为530毫米,前壁20b最厚处115毫米,且正面20和左、右中侧面3a、 3b相交,因此实施例4中没有左、右前侧面,其正内壁面20 a 、背内壁面5a与背面5平行,并均与中心平面垂直。其余均与实例1相同,不再重复。
权利要求1、一种预制混凝土砌块,由水泥(10)、石子(11)、砂粒(12)混合凝结而成,其特征在于该砌块是一个左、右对称、表面平整的八面直棱柱体,其中正面(1)与背面(5)平行但与中心平面垂直,左、右前侧面(2a、2b)与正面(1)的夹角为α,α的范围为140度~160度,左、右后侧面(4a、4b)与背面(5)的夹角为β,β的范围为100度~120度,左、右中侧面(3a、3b)均与中心平面平行,但与正面(1)垂直,顶面(6)与底面(7)相互平行但与正面(1)和中心平面都垂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块,其特征是所述砌块上还有一个与底面(7)垂直并贯穿顶面(6)和底面(7)的通孔(9),该通孔(9)是左、右对称、位置为左、右居中而偏后、截面形状为梯形的表面平整的四面直棱柱体,其中正内壁面(1 a ),背内壁面(5 a )与正面(1)平行,左、右内壁面(4c、4d)分别与同侧的左、右后侧面(4a、 4b)平行,且正内壁面(la)的宽度大于背内壁面(5a)的宽度,所述砌块的前壁(lb)厚度大于后壁(5b)的厚度,左、右壁(4e、 4f)厚度彼此相等。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砌块,其特征是所述砌块背面(5)底端还有一个凸出底面(7)的凸条(8),该凸条(8)背面与砌块背面(5)齐平,两端与砌块左、右后侧面(4a、 4b)齐平,其截面形状为矩形。
4、 一种预制混凝土砌块,由水泥(IO)、石子(ll)、砂粒(12)混合凝结而成,其特征在于该砌块是一个左、右对称、表面平整的直棱柱体,其中正面(20)是一个圆弧面,背面(5)与中心平面垂直,左、右中侧面(3a、 3b)与中心平面平行但与背面(5)垂直,左、右后侧面(4a、 4b)与背面(5)的夹角为P , P的范围为100度~120度,顶面(6)与底面(7)相互平行但与背面(5)和中心平面都垂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道护岸用预制混凝土砌块,是一个左、右对称、表面平整的八面直棱柱体,其中正面1与背面5平行,左、右前侧面2a、2b与正面1的夹角为α,左、右后侧面4a、4b与背面5的夹角为β,左、右中侧面3a、3b相互平行但与正面1垂直,顶面6与底面7相互平行但与正面1垂直。砌块上还有一个左、右对称、位置居中而偏后的通孔9,砌块背面底端有一个与背面5齐平但凸出底面7的凸条8。本实用新型用于河道护岸,只要排列堆码就能形成墙体,施工方便,效率高。
文档编号E02B3/14GK201411660SQ20092012255
公开日2010年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16日
发明者庄建树, 朱岳明, 胡献明 申请人:胡献明;朱岳明;庄建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