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窨井环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7217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窨井环保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于窨井内的环保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防蚊虫、防臭的
窨井环保装置。
技术背景 在下水道内的沉淀物、污水相当肥沃,是细菌和害虫繁殖生长的温床,同时还会散 发出各种腐臭味,这些细菌、蚊虫和臭味会通过窨井盖的通孔到达地面,从而危害人体健 康。而窨井盖由于需要对地面进行排水,因此无法将这些通孔阻住。由于窨井盖上的下水 孔较大,因此一些不溶性的固体杂质会通过窨井盖进入到下水道内,日积月累就会将下水 道堵塞,此时环卫工人就需要将下水道疏通,不但劳动强度大,而且在工作过程中会吸入大 量有毒气体,危害其健康。下水道堵塞或者洪迅期间,下水道内的污水会从窨井中倒灌,破 坏周围环境。中国专利局2006年12月20日公开的,授权公告号为"CN2848980Y"的"下水 道防蚊虫、防臭装置",它包括圆形篦式盖板,所述的圆形篦式盖板上安设有转轴,其上安设 有与所述圆形篦式盖板相密封的密封片,该密封片由弹簧及支撑板相支撑。它通过密封片 和篦式盖板的配合来防蚊虫、防臭,但是由于安装了密封片排水时只能通过水从密封片中 渗漏,排水速度极慢,实用性不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为人们提供一种防臭
气、防蚊虫、防止污水倒灌、可以过滤固体不溶杂质、清理方便的窨井环保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多功能窨井环保装置,它包
括窨井座以及覆装于窨井座上的窨井盖,所述的窨井盖下方设置有与窨井座相固定的壳
体,该壳体内设置有上大下小的上腔体以及侧壁均布有栅格孔的下腔体,在上腔体内设置
有的斜口,该斜口上放置有密度小于水的球体,上腔体底部设置有可使上腔体底部开合的
旋转密封盖,所述的下腔体底部设置有第一沉淀区。 所述的窨井座向下延伸到窨井底部,其侧壁开设有与下水道相通的通孔,在窨井 座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沉淀区。 所述的旋转密封盖通过转轴与壳体上腔体底部铰接,该旋转密封盖转轴的一侧可 将上腔体的底部封闭,且该侧的重量小于另一侧。 所述的旋转密封盖可将上腔体底部封闭的一侧安装有与上腔体底部相匹配的密 封胶垫。 所述的壳体与窨井座通过螺纹相固定。 所述的壳体上腔体内安装有倾斜的带有许多网眼的网板,该网板位于球体的上
方,且在网板的下端放置有垃圾桶,该垃圾桶的周壁也均布有网眼。 所述的壳体上腔体内安装有有网板相对的喷水管。 本实用新型在排水时,球体在水的浮力下上浮,旋转密封盖在水的重力下打开,将水排出。经壳体的下腔体过滤后泥沙以及毛发、衣物纤维等不溶的固定杂物积聚下腔体的 第一沉淀区内,随污水排入下水道内的少量泥沙及小颗料杂物则在第二沉淀区内沉淀,经 两次沉淀、过滤后的污水不会造成下水道堵塞。在一些产生杂物较多的地区可以在上腔体 内加装网板和垃圾桶,以防止杂物将球体压住,使球体无法浮起。在不排水时,球体和旋转 密封盖将壳体的上腔体封闭,使下水道内的臭气、以及滋生的蚊虫无法从窨井到达地面,有 效地保证了窨井周围人们的健康。因此洪迅等原因使下水道内积水过多时,下水道内的污 水也无法通过地漏倒灌。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清理方便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广场、马 路、小区等设置有窨井的场合。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多功能窨井环保装置,其第一实施例包括窨井座 4、覆装于窨井座4上的窨井盖1以及位于窨井盖1下方并与窨井座4相固定的壳体3,所述 的壳体3与窨井座4通过螺纹相固定,以防止下水道9积水过多时将壳体3顶出。该壳体 3内设置有上大下小的上腔体2以及侧壁均布有栅格孔13. 1的下腔体13,壳体的上腔体2 和下腔体13可拆卸。在上腔体2内设置有的斜口 2. l,该斜口 2. 1上放置有密度小于水的 球体12,往上腔体2注水后该球体12会浮起,使上方的水从下方排出,当水排光后球体12 下落到斜口 2. 1,将上腔体2分隔成上、下两个部分,且两个部分之间空气不能流通。所述的 上腔体2底部设置有可使上腔体2底部开合的旋转密封盖6,该旋转密封盖6通过转轴与 壳体3上腔体2底部铰接。该旋转密封盖6在转轴的一侧与上腔体2的底部相对,该旋转 密封盖6在转轴的另一侧安装有一块复合胶5,用于配重,使旋转密封盖6与上腔体2底部 相对一侧的重量小于另一侧的重量,确保在无其他外力作用下,旋转密封盖6与上腔体2底 部相对的一侧与上腔体底部紧密相抵。在旋转密封盖6与上腔体2底部相对的一侧安装有 与上腔体2底部相匹配的密封胶垫7,可以保证上腔体2底部完全密封。所述的下腔体13 底部设置有第一沉淀区13. 2,通过过滤沉淀后,一些泥沙以及毛发、衣物纤维等不溶的固定 杂物8积聚在下腔体的第一沉淀区13. 2内。所述的窨井座4向下延伸到窨井底部,其侧壁 开设有与下水道9相通的通孔10,在窨井座4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沉淀区4. 1 ,从壳体3下腔 体13侧壁栅格孔13. 1排出的污水内仍含有少量泥沙及小颗料杂物,这些少量的泥沙和小 颗料杂物11会在第二沉淀区4. 1内沉淀积聚,经两次沉淀、过滤后的污水不会造成下水道 9堵塞。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主要应用于产生杂物较多的地区,以防止 从窨井盖1排出的杂物过多时将球体12压住,使球体12无法浮起。本实施例是以第一实 施例为基础,在所述的壳体3上腔体2内安装有倾斜的带有许多网眼的网板16,该网板16 位于球体12的上方,且在网板的下端放置有垃圾桶15,该垃圾桶15的周壁也均布有网眼。 通过网板16和垃圾桶15将大部分杂物过滤出来,可以防止杂物压住球体12,只需定期取出 垃圾桶15清洗即可。在壳体3上腔体2内还安装有与网板16相对的喷水管14,主要用于
4清洗残留在网板16上的杂物。 排水时,污水通过窨井盖1的下水孔流入壳体的上腔体2,在水的浮力作用下,球 体12上浮,水通过上腔体2斜口 2. 1,排到下方的旋转密封盖6上,在水的重力作用下,旋 转密封盖6转动,使上腔体2底部打开,将水排入下腔体13。下腔体13的水从侧壁的栅格 孔13. 1溢出,而泥沙以及毛发、衣物纤维等不溶的固定杂物8积聚在下腔体的第一沉淀区 13. 2内。从壳体3下腔体13侧壁栅格孔13. 1排出的水流入下水道9内,而其内含有的少 量泥沙及小颗料杂物11会在第二沉淀区4. 1内沉淀积聚。 排完水后,球体12重新落到上腔体2的斜口 2. 1上,旋转密封盖6复位,将上腔体 2底部封闭。此时,下水道9内的臭气以及滋生的蚊虫无法通过地漏到达地面,当下水道9 内积水过多时,旋转密封盖6无法打开,壳体3也不会弹出,因此有效地防止了污水倒灌。 清理窨井时,若安装有网板16和垃圾桶15则可以通过打开喷水管14先清洗完网 板16,然后将垃圾桶15取出清洗,然后放回原处。第一沉淀区13.2内的垃圾过多时,则可 以将壳体3取出,将上腔体2与下腔体13分离开来清洗下腔体13。第二沉淀区4. 1的垃圾 过多时,也可以将整个窨井座4提出后清洗,不必爬下窨井,即减少了劳动强度又不会影响 环卫工人身体健康。
权利要求一种多功能窨井环保装置,它包括窨井座(4)以及覆装于窨井座(4)上的窨井盖(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窨井盖(1)下方设置有与窨井座(4)相固定的壳体(3),该壳体(3)内设置有上大下小的上腔体(2)以及侧壁均布有栅格孔(13.1)的下腔体(13),在上腔体(2)内设置有的斜口(2.1),该斜口(2.1)上放置有密度小于水的球体(12),上腔体(2)底部设置有可使上腔体(2)底部开合的旋转密封盖(6),所述的下腔体(13)底部设置有第一沉淀区(13.2)。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多功能窨井环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窨井座(4)向下延 伸到窨井底部,其侧壁开设有下水道(9)相通的通孔(10),在窨井座(4)的底部设置有第二 沉淀区(4. 1)。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窨井环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密封盖(6)通 过转轴与壳体(3)的上腔体(2)底部铰接,该旋转密封盖(6)在转轴的一侧可将上腔体(2) 的底部封闭,且该侧的重量小于另一侧。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窨井环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密封盖(6)可 将上腔体(2)底部封闭的一侧安装有与上腔体(2)底部相匹配的密封胶垫(7)。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窨井环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3)与窨井座 (4)通过螺纹相固定。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多功能窨井环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壳体(3)上腔体(2)内安装有倾斜的带有许多网眼的网板(16),该网板(16)位于球体(12) 的上方,且在网板(16)的下端放置有垃圾桶(15),该垃圾桶(15)的周壁也均布有网眼。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窨井环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3)上腔体 (2)内安装有有网板(16)相对的喷水管(14)。
专利摘要一种多功能窨井环保装置,它包括窨井座以及覆装于窨井座上的窨井盖,所述的窨井盖下方设置有与窨井座相固定的壳体,该壳体内设置有上大下小的上腔体以及侧壁均布有栅格孔的下腔体,在上腔体内设置有的斜口,该斜口上放置有密度小于水的球体,上腔体底部设置有可使上腔体底部开合的旋转密封盖,所述的下腔体底部设置有第一沉淀区;所述的窨井座向下延伸到窨井底部,其侧壁开设有与下水道相通的通孔,在窨井座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沉淀区。本实用新型安装于窨井内,能防止下水道内的臭味溢出,又可避免下水道内滋生的蚊虫、老鼠飞出或爬出,确保窨井周围环境清洁、空气清新,并且可以防止不溶性的固定垃圾进入窨井内,减少环卫工人劳动强度。
文档编号E03F7/06GK201459910SQ200920122569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16日
发明者李柏年 申请人:李柏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