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嘴装置及具有该喷嘴装置的卫生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4822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嘴装置及具有该喷嘴装置的卫生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对人体的局部进行清洗的喷嘴装置的卫生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开发了具有对人体的局部喷出清洗水的喷嘴装置的卫生清洗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图50是表示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以往的喷嘴装置的立体图。在图50中,喷嘴装置包括第一喷嘴I和第二喷嘴4。第一喷嘴I在前端部具有第一喷出口 2,在根部具有供给清洗水的第一清洗水供给口 3。第一喷出口 2和第一清洗水供给口 3用第一流路(未图示)连通。第二喷嘴4在前端部具有第 二喷出口 5,在根部具有供给清洗水的第二清洗水供给口
6。第二喷出口 5和第二清洗水供给口 6用第二流路(未图示)连通。第二喷嘴4以收纳第一喷嘴I的形态设置,第一喷嘴I和第二喷嘴4设置成可在待机位置与分开的清洗位置之间进退。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0 - 8454号公报发明的公开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在以往的喷嘴装置中,第一喷嘴I和第二喷嘴4分别具有第一喷出口 2和第二喷出口 5,并分别具有第一清洗水供给口 3和第二清洗水供给口 6。因此,第一喷嘴I和第二喷嘴4的构造复杂,而且,为了供给清洗水而与第一清洗水供给口 3和第二清洗水供给口 6连接的软管的处理等也变得复杂。因此,第一喷嘴I和第二喷嘴4的加工性差。另外,喷嘴装置整体的构造变得复杂,装配性差,成本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以简单的结构来实现多种清洗功能、并可实现小型化和低成本化的卫生的喷嘴装置的卫生清洗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I)本发明的卫生清洗装置具有喷出清洗水的喷嘴装置,喷嘴装置包括:具有喷出清洗水的多个喷出口和向多个喷出口供给清洗水的流路的喷嘴本体、以及具有与喷嘴本体的至少一个喷出口对应的喷出开口并覆盖喷嘴本体的至少一部分的筒状喷嘴盖,喷嘴本体和喷嘴盖构成为可相互滑动,以使从喷嘴本体的至少一个喷出口喷出的清洗水通过喷嘴盖的喷出开口喷出。在该卫生清洗装置中,多个喷出口和流路集中设置在喷嘴本体上,在喷嘴盖上设置有喷出开口。由此,喷嘴盖具有简单的结构。因此,喷嘴装置整体小型且具有简单的结构。另外,通过喷嘴本体和喷嘴盖相互滑动,使喷嘴本体的至少一个喷出口与喷嘴盖的喷出开口之间位置对齐,并使从该喷出口喷出的清洗水通过喷嘴盖的喷出开口向使用者的局部喷出。此时,由于喷嘴本体的喷出口附近被喷嘴盖覆盖,因此可防止喷嘴本体被脏的清洗水污染。因此,可使喷嘴本体保持卫生。上述的结果是,可提供一种具有能以简单的结构来实现多种清洗功能并可实现小型化和低成本化的卫生的喷嘴装置的卫生清洗装置。(2)也可以是喷嘴本体和喷嘴盖构成为可在收纳位置和多个清洗位置之间进退,喷嘴本体具有在至少一个清洗位置上从喷嘴盖突出的突出部。这种情况下,喷嘴本体的突出部在至少一个位置上从喷嘴盖突出。由此,可在不受喷嘴盖影响的情况下将清洗水从喷嘴本体直接向使用者的局部喷出。因此,可将喷嘴本体形成为复杂形状,并可容易地实现特殊的喷出形态。(3)喷嘴本体的突出部也可 具有比喷嘴本体的其它部分小的截面积。这种情况下,具有较小的截面积的突出部从喷嘴盖突出,其它部分被喷嘴盖覆盖。由此,露出在喷嘴盖外部的喷嘴本体的部分较小,从而可减少喷嘴本体的污染。(4)多个喷出口也可包括:将清洗臀部的清洗水喷出的臀部清洗喷出口、将清洗女性的局部的清洗水喷出的坐浴盆清洗喷出口、以及将清洗喷嘴本体和喷嘴盖的清洗水喷出的喷嘴清洗喷出口。这种情况下,可用从共用的喷嘴本体的不同喷出口喷出的清洗水来进行臀部清洗、坐浴盆清洗和喷嘴清洗。因此,可给予使用者以卫生、清洁感。(5)喷嘴本体的突出部也可具有坐浴盆清洗喷出口。这种情况下,由于在从喷嘴盖突出的突出部上设置有坐浴盆清洗喷出口,因此可使坐浴盆清洗喷出口靠近清洗对象后喷出清洗水。由此,可提高期望喷出形态纤细的坐浴盆清洗的清洗效果。另外,由于坐浴盆清洗喷出口在从喷嘴盖突出的状态下喷出清洗水,因此可实现最佳的喷出形态。(6)喷嘴盖的喷出开口也可包括:与臀部清洗喷出口对应的臀部清洗开口、以及与喷嘴清洗喷出开口对应的喷嘴清洗开口。这种情况下,由于在喷嘴盖上分开设置有臀部清洗开口和喷嘴清洗开口,因此可将臀部清洗开口和喷嘴清洗开口形成在任意位置上并形成为任意形状。由此,可分别最佳地设计喷嘴本体的臀部清洗喷出口和喷嘴清洗喷出口的位置、形状和喷出形态。因此,可提高臀部清洗喷出口和喷嘴清洗喷出口的设计自由度,可获得好的清洗效果。(7)喷嘴盖也可用耐腐蚀性的金属材料形成。这种情况下,污染物不容易附着在喷嘴盖上,并可容易地除去附着在喷嘴盖上的污染物。由此,可使喷嘴盖保持清洁。(8)喷嘴装置还可包括覆盖喷嘴本体的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外表面并用耐腐蚀性的金属材料形成的盖部件。这种情况下,污染物不容易附着在被金属材料所形成的盖部件覆盖的突出部上,并可容易地除去附着在盖部件上的污染物。由此,可使喷嘴本体的突出部保持清洁。(9)卫生清洗装置还可包括:向喷嘴装置的流路供给清洗水的清洗水供给系统、对喷嘴装置和清洗水供给系统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以及载放在便器上面的座圈。这种情况下,可利用控制装置来控制喷嘴装置和清洗水供给系统,可利用清洗水供给系统向喷嘴装置的喷嘴本体的流路供给清洗水。由此,可将清洗水从喷嘴装置的喷嘴本体向落座在座圈上的使用者的局部喷出。由于喷嘴装置的喷嘴本体被喷嘴盖覆盖,因此可防止喷嘴本体被因清洗局部而弄脏的清洗水污染。另外,由于喷嘴装置小型并具有简单的结构,因此卫生清洗装置小型并具有简单的结构。因此,可提供一种卫生且使用方便的卫生清洗装置。(10)喷嘴装置还包括:将喷嘴本体与喷嘴盖连结的连结机构;收纳喷嘴本体、喷嘴盖和连结机构的喷嘴导向件;以及使喷嘴本体进退的驱动机构,喷嘴本体可滑动地设置在喷嘴导向件上,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在大致整个喷嘴本体都被收纳在喷嘴导向件内的收纳位置与喷嘴本体的一部分从喷嘴导向件突出的多个清洗位置之间移动,喷嘴盖通过连结机构在收纳位置与至少一个清洗位置之间与喷嘴本体连动。这种情况下,喷嘴本体利用驱动机构相对于喷嘴导向件滑动,从而喷嘴盖通过连结机构在收纳位置与至少一个清洗位置之间与喷嘴本体连动。另外,在收纳位置与至少一个清洗位置之间的范围之外,喷嘴本体单独地相对于喷嘴导向件滑动。由此,可用共用的驱动机构使喷嘴本体和喷嘴盖移动至各自的最佳位置。因此,可实现喷嘴装置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11)连结机构也可包括:设置在喷嘴本体和喷嘴盖中的一方上的连结部件;设置在喷嘴本体和喷嘴盖中的另一方上、具有可与连结部件连结的第一连结位置和第二连结位置的连结座部;以及限制连结部件向第一连结位置和第二连结位置的范围外移动的移动限制机构。这种情况下,在第一连结位置和第二连结位置上,连结部件可与连结座部连结,喷嘴盖可与喷嘴本体连动。另外,连结部件向第一连结位置和第二连结位置的范围外的移动被移动限制机构限制。 由此,可确保连结机构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并可实现喷嘴装置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12)喷嘴本体的多个喷出口也可包括:将至少清洗人体局部的清洗水喷出的局部清洗喷出口、以及将清洗喷嘴本体的外表面和喷嘴盖的外表面的清洗水喷出的喷嘴清洗喷出口。这种情况下,在局部清洗中被污水或污物污染的喷嘴本体的外表面和喷嘴盖的外表面可用从喷嘴本体的喷嘴清洗喷出口喷出的清洗水来清洗。由此,能以小型且简单的结构来实现自清洁机构。其结果是,可提供卫生的喷嘴装置。(13)喷嘴装置还包括:收纳喷嘴本体和喷嘴盖的喷嘴导向件、以及具有将清洗喷嘴盖的外表面的清洗水喷出的盖清洗喷出口和向盖清洗喷出口供给清洗水的盖清洗流路的盖清洗部件,喷嘴本体的多个喷出口包括:将至少清洗人体的局部的清洗水喷出的局部清洗喷出口、以及将清洗喷嘴本体的外表面的清洗水喷出的喷嘴清洗喷出口。这种情况下,清洗水可通过盖清洗部件的盖清洗流路进行供给并从盖清洗喷出口喷出。由此,可对喷嘴盖的外表面和喷嘴导向件的内表面进行清洗。另外,可从喷嘴本体的喷嘴清洗喷出口喷出清洗水。由此,可对喷嘴本体的外表面和喷嘴导向件的内表面进行清洗。这样,在局部清洗中被污水或污物污染的喷嘴盖的外表面、喷嘴本体的外表面和喷嘴导向件的内表面可用从盖清洗喷出口和喷嘴清洗喷出口喷出的清洗水来清洗。由此,能以小型且简单的结构来实现自清洁机构。其结果是,可提供卫生的喷嘴装置。(14)也可以是喷嘴装置还包括:收纳喷嘴本体和喷嘴盖的喷嘴导向件、以及使喷嘴本体和喷嘴盖在喷嘴本体和喷嘴盖被收纳在喷嘴导向件内的收纳位置与喷嘴本体和喷嘴盖从喷嘴导向件突出的多个清洗位置之间进退的驱动机构,喷嘴本体的多个喷出口包括:将至少清洗人体的局部的清洗水喷出的局部清洗喷出口、以及将清洗喷嘴本体和喷嘴盖的清洗水喷出的喷嘴清洗喷出口,在收纳位置上从喷嘴清洗喷出口喷出清洗水,在多个清洗位置上从局部清洗喷出口喷出清洗水,清扫喷嘴时在多个清洗位置上从局部清洗喷出口喷出清洗水并从喷嘴清洗喷出口喷出清洗水。这种情况下,在清洗局部时可在多个清洗位置上以最适于各清洗的状态从局部清洗喷出口喷出清洗水,可舒适地清洗使用者的局部。另外,在喷嘴清洗时可在喷嘴本体和喷嘴盖被收纳于收纳位置的状态下从喷嘴清洗喷出口喷出清洗水。由此,可对清洗局部时附着在喷嘴本体和喷嘴盖上的通常的污迹进行清洗。另一方面,在喷嘴装置长期使用后的喷嘴清洗时,在喷嘴本体和喷嘴盖从喷嘴导向件突出的状态下从局部清洗喷出口和喷嘴清洗喷出口喷出清洗水。此时,使用者可使用刷子等清扫工具对喷嘴本体的外表面和喷嘴盖的外表面进行清扫。这样,通过一边使清洗水流动一边对喷嘴本体和喷嘴盖进行清扫,可将剥离后的污染物直接冲入便器中,并可防止剥离后的污染物进入喷出口或喷嘴本体与喷嘴盖之间的间隙。因此,可使喷嘴本体和喷嘴盖维持清洁。(15)也可以是喷嘴本体的多个喷出口包括将至少清洗人体的局部的清洗水喷出的局部清洗喷出口,局部清洗喷出口包括:具有第一开口面积的上游侧的大孔部、以及具有比第一开口面积小的第二开口面积的下游侧的小孔部。这种情况下,可在局部清洗喷出口的大孔部与小孔部之间形成角部分。由此,当清洗水流过局部清洗喷出口的大孔部和小孔部时,容易引起清洗水流脱流,清洗水成为断断续续的水流。这样,清洗水断断续续地与局部相碰,从而可提高清洗力,并可对人体产生较强的洗净感。其结果是 ,可给予使用者以满足感。(16)也可以是喷嘴本体的多个喷出口的至少一个配置在喷嘴本体的大致中心轴上,喷嘴本体的流路配置在从喷嘴本体的中心轴偏离的位置上,流路通过在至少一个喷出口附近弯曲的弯曲部与至少一个喷出口连通,在弯曲部上配置有与该弯曲部同心的整流壁。这种情况下,清洗水可通过配置在从喷嘴本体的中心轴偏离的位置上的流路和弯曲部而向至少一个喷出口供给。由此,清洗水可向喷嘴本体的大致中心轴的上方喷出。因此,能使清洗水与位于喷嘴本体的大致中心轴上方的使用者的局部可靠地相碰,可确保好的清洗性能。(17)也可以是卫生清洗装置还包括清洗水箱,该清洗水箱具有储存向喷嘴装置的流路供给的清洗水的箱本体,箱本体包括:由开口缘和面构成部构成的上部件、以及由开口缘和面构成部构成的下部件,上部件的开口缘与下部件的开口缘之间相互接合,上部件与下部件之间的接合部形成相对于箱本体的底面倾斜的接合面,在上部件和下部件的开口缘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有具有比面构成部大的厚度的加强缘。这种情况下,构成箱本体的上部件和下部件的接合部的长度变长。相应地,在接合部上可在较长的范围内设置加强缘。由此,可提高箱本体的强度。(18)也可以是卫生清洗装置还包括:载放在便器上面的座圈、以及对使用者向座圈落座进行检测的落座检测开关,座圈具有转动轴,落座检测开关包括:具有可供座圈的转动轴可转动地插入的支撑孔的可动部件、将可动部件可上下移动地支撑的支撑座、在可动部件的上方设置在支撑座上的开关、以及向上方对可动部件施力的施力部件,可动部件设置成通过与座圈的转动轴的上下移动连动地上下移动来开闭开关。这种情况下,在使用者未落座在座圈上的状态下,可动部件被施力部件向上方施力。由此,可利用可动部件以一定的力来推压开关,开关断开。在使用者落座在座圈上的状态下,可动部件因使用者的体重而向下方移动。由此,可动部件从开关离开,开关闭合。在此,由于施加在开关上的推压力是施力部件始终产生的一定的施力,因此开关不会因异常的推压力而破损。另外,在向座圈落座时,由于可动部件从开关离开,因此即使因使用者使身体移动而使可动部件上下稍作移动,也不会给开关的开闭状态造成影响。因此,可防止开关的误操作。(19)卫生清洗装置还可包括:载放在便器上面的座圈、对座圈进行加热的座圈加热器、对清洗水进行加热的温水加热器、对包括座圈加热器和温水加热器在内的电气负载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将来自工业电源的电力向电气负载供给的电力供给系统、对电气负载的漏电进行检测的漏电检测器、在漏电检测器检测到漏电时将电力供给系统至少向座圈加热器和温水加热器的电力供给切断的断路器、以及在漏电检测器检测到漏电时显示检测到漏电的显示部。在卫生清洗装置的电气负载发生了漏电时,可利用漏电检测器来检测漏电。这种情况下,利用断路器将电力供给系统至少向座圈加热器和温水加热器的电力供给切断,并利用显示部来显示检测到漏电。由此,可确保漏电时的安全性,并可将卫生清洗装置正在漏电的情况报知使用者。这样,由于使用者可在视觉上识别发生漏电,因此可迅速且容易地进行危险排除作业。 (20)也可以是卫生清洗装置还包括:载放在便器上面的座圈、对座圈进行加热的座圈加热器、对座圈加热器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以及对使用者是否存在进行检测的人体检测器,控制装置在人体检测器检测到使用者的存在时驱动座圈加热器,以使座圈加热至设定温度。在人体检测器检测到使用者的存在时,座圈加热器受到驱动,以使座圈加热至设定温度。由此,可迅速且高效地将座圈加热至舒适的温度。因此,使用者可舒适地落座在座圈上。发明效果若采用本发明,则可提供一种具有能以简单的结构来实现多种清洗功能并可实现小型化和低成本化的卫生的喷嘴装置的卫生清洗装置。


图1是本发明实施形态的卫生清洗装置被设置在便器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的卫生清洗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图3是喷嘴装置整体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喷嘴装置的上壳被拆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喷嘴装置处于臀部清洗位置的立体图。图6是喷嘴装置处于坐浴盆清洗位置的立体图。图7是喷嘴单元的前端部的详细剖视图。图8是图7的A-A剖视图。图9是图7的B-B剖视图。图10是喷嘴本体的外观立体图。
图11是喷嘴本体的喷嘴盖被拆除后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喷嘴盖的立体图。图13是喷嘴盖的分解立体图。图14是表示喷嘴装置的驱动状态的纵向剖视图。图15是表示喷嘴装置的驱动状态的纵向剖视图。图16是表示喷嘴装置的驱动状态的纵向剖视图。图17是表示利用喷嘴本体来牵引喷嘴盖移动的连结机构的细节的横向剖视图。图18是表示利用喷嘴本体来牵引喷嘴盖移动的连结机构的细节的横向剖视图。图19是表示利用喷嘴本体来牵引喷嘴盖移动的连结机构的细节的横向剖视图。图20是表示利用喷嘴本体来牵引喷嘴盖移动的连结机构的细节的横向剖视图。图21是表示利用喷嘴本体来牵引喷嘴盖移动的连结机构的细节的纵向剖视图。图22是表示利用喷嘴本体来牵引喷嘴盖移动的连结机构的细节的纵向剖视图。图23是表示喷嘴本体的另一例的分解立体图。图24是表示喷嘴装置的另一例中的盖清洗流路和盖清洗喷出口的主要部分的截面的立体图。图25是表示喷嘴装置的另一例中的盖清洗流路和盖清洗喷出口的主要部分的截面的立体图。图26是表示卫生清洗装置的本体的上壳被拆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7是清洗水箱的外观立体图。图28是表示清洗水箱的内部的立体图。图29是清洗水箱的剖视图。图30是图28的C-C剖视图。图31是表示整流部件被拆除后的清洗水箱116的内部的立体图。图32是从下方看整流部件的立体图。图33是表示箱本体的接合部的一例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34是表示使卫生清洗装置竖起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5是表示箱本体的接合部的另一例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36是包括清洗水箱和相关部分在内的箱单元的立体图。图37是卫生清洗装置的本体内部的装配过程中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8是落座检测开关的剖视图。图39是表示图1的操作部的细节的俯视图。图40是表示卫生清洗装置的电路结构的第I例的电路图。
图41是表示卫生清洗装置的电路结构的第2例的电路图。图42是遥控器的主视图。图43是表示卫生清洗装置的电路结构的第3例的电路图。图44是座圈的分解立体图。图45是从下侧看上部座圈壳的图。图46是从上侧看下部座圈壳的图。图47是图44的U-U线处的上部座圈壳的放大剖视图。图48是表示座圈加热器的驱动例和落座部的表面温度的变化的图。图49是表示使用电热丝的落座部的加热单元的一例的图。图50是表示以往的喷嘴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实施形态。(1)卫生清洗装置( 1-1)卫生清洗装置10的外观图1是本发明实施形态的卫生清洗装置被设置在便器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的卫生清洗装置10安装在便器(未图示)上使用。卫生清洗装置10在后部具有本体12,本体12固定在便器上。在本体12上可自由转动地安装有座圈13和马桶盖14。在本体12的前部设置有喷出清洗水来清洗人体局部的喷嘴装置15。在卫生间的壁面等上安装有与本体12进行通信的遥控器40。在本体12的内部设置有对喷嘴装置15供给清洗水的清洗水供给系统、对清洗后的局部进行干燥的干燥装置、对座圈13和马桶盖14进行开闭的座圈马桶盖开闭装置、除臭装置以及对卫生清洗装置10的整体功能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700等功能部件。清洗水供给系统包括储存清洗水的清洗水箱以及进行清洗水的供给和停止等的开闭阀。本体12内的功能部件配置在下壳(未图示)上,被上壳12a从上方覆盖。另外,在本体12的侧方一体地设置有操作部11。(1-2)卫生清洗装置10的控制系统图2是表示图1的卫生清洗装置11的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如图2所示,在控制装置700上连接着入室传感器600、落座检测开关200、操作部11和漏电断路器300。另外,控制装置700与遥控器40进行红外线通信。控制装置700对喷嘴装置15、清洗水箱116、干燥装置120、除臭装置162、座圈马桶盖开闭装置163和座圈13进行控制。控制装置700例如由内置有存储部的微型计算机构成。如后所述,落座检测开关200安装在本体12内。另外,漏电断路器300、控制装置700、清洗水箱116、干燥装置120、除臭装置162和座圈马桶盖开闭装置163设置在本体内。另外,操作部11和遥控器40既可具有相同的功能,也可具有不同的功能。另外,也可仅设置操作部11和遥控器40中的任一方。( 1-3)卫生清洗装置10的概略动作座圈13被预先保持在待机温度(例如为大致18°C )。另外,清洗水在预先被加热至最适合清洗的温度后储存在清洗水箱116内。在使用者进入卫生间时,入室传感器600检测到使用者进入。由此,将表示使用者进入的信号发送给控制装置700。控制装置700根据来自入室传感器600的信号来检测使用者进入卫生间。因此,控制装置700基于座圈13的测量温度值以及存储在存储部内的加热器控制模式来驱动座圈13的座圈加热器。由此,使座圈13的温度瞬时上升至预先设定的温度。在控制装置700驱动座圈加热器时,切断或抑制向清洗水箱116的温水加热器的电力供给,将卫生清洗装置11整体的通电容量抑制在电源电路的容量(例如为15A)以下。另外,利用座圈马桶盖开闭装置163将马桶盖14向上方打开。在使用者未落座在座圈13上时,落座检测开关200不会将表示使用者落座的信号发送给控制装置700。这种情况下,控制装置700不会使喷嘴装置15、干燥装置120、除臭装置162和座圈13动作。在使用者落座在座圈13上时,落座检测开关200会将表示使用者落座的信号发送给控制装置700。这种情况下,控制装置700使除臭装置162动作,并使喷嘴装置15和干燥装置120成为可动作状态。在使用者使用操作部11或遥控器40来进行局部清洗的操作时,喷嘴装置15会将清洗水喷出。喷嘴装置15的详细动作在后面进行说明。由此来进行局部的清洗。在使用者进行清洗结束的操作时,喷嘴装置15的清洗动作结束。在使用者使用操作部11或遥控器40来进行干燥的操作时,控制装置700使干燥装置120动作。由此,暖风从干燥装置120的暖风吹出口向使用者的局部吹出。在使用者进行干燥结束的操作时,干燥装置120停止。

在检测到漏电时,漏电断路器300将向控制装置700、喷嘴装置15、清洗水箱116、干燥装置120、除臭装置162、座圈马桶盖开闭装置163和座圈13的电力供给切断。(2)喷嘴装置(2-1)喷嘴装置15的整体结构图3是喷嘴装置整体的外观立体图,图4是喷嘴装置的上壳被拆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喷嘴装置处于臀部清洗位置的立体图,图6是喷嘴装置处于坐浴盆清洗位置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喷嘴装置15具有用树脂材料成形的外壳16。外壳16由上下可以分离的上壳17和下壳18构成。图4中表示上壳17被拆除后的状态。如图4所示,在下壳18的中央部形成有大致圆筒形的喷嘴导向件19。在喷嘴导向件19的一端设置有前端开口 20。在喷嘴导向件19内可自由滑动地设置有圆筒形的喷嘴单元21。喷嘴单元21包括:大致圆筒形的喷嘴本体22、收容喷嘴本体22的大致圆筒形状的喷嘴盖23、以及用于用喷嘴本体22来牵引喷嘴盖23的连结机构24。喷嘴单元21可在被收容在喷嘴导向件19内的收纳位置(图3和图4的位置)与从前端开口 20突出的清洗位置(图5的臀部清洗位置和图6的坐浴盆清洗位置)之间进退。在喷嘴导向件19的前端开口 20附近形成有具有大内径的清洗扩大部40a。清洗扩大部40a具有在喷嘴单元21的收纳状态下足以覆盖臀部清洗喷出口 31和喷嘴喷出口 33(后述的图9)的纵深。清洗扩大部40a的内径被设定成在其与喷嘴盖23的外表面之间在整个圆周上形成少许间隙的尺寸。由此,喷嘴清洗用的清洗水可在间隙内流通。另外,在清洗扩大部40a的下部形成有将清洗水排出的排水口 41。外壳16的喷嘴导向件19收容着由喷嘴本体22、喷嘴盖23和连结机构24构成的喷嘴单元21。喷嘴导向件19的后部具有比喷嘴盖23的外径稍大的内径。S卩,喷嘴盖23和喷嘴导向件19具有彼此可顺畅滑动的尺寸关系。如图5和图6所示,在喷嘴导向件19的前端开口 20的上部安装有可上下自由摆动的喷嘴挡板42。在喷嘴单元21被喷嘴导向件19收纳的图3的状态下,喷嘴挡板42将前端开口 20闭塞。如图5和图6所示,在喷嘴单元21向清洗位置前进时,喷嘴挡板42被喷嘴单元21的前端推压而向上方打开。如图3所示,在喷嘴单元21被喷嘴导向件19收纳时,喷嘴挡板42因自身重量而向下转动、关闭。(2-2)喷嘴单元21的结构图7是喷嘴单元21的前端部的详细剖视图,图8是图7的A-A剖视图,图9是图7的B-B剖视图,图10是喷嘴本体22的外观立体图,图11是喷嘴本体22的喷嘴盖被拆除后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如图8所示,在喷嘴本体22的内部形成有臀部清洗流路28、坐浴盆清洗流路29和喷嘴清洗流路30。为了在喷嘴本体22内形成三个流路,臀部清洗流路28和喷嘴清洗流路30相对于喷嘴本体22的中心面左右对称地配置,坐浴盆清洗流路29配置在从喷嘴本体22的中心轴沿垂直方向偏移的位置上。在喷嘴本体22的下表面的大致整个长度上形成有齿状的齿条34 (参照后述的图14 图16)。

如图7所示,喷嘴本体22的基部由大径部25构成,前端部由坐浴盆喷嘴部26构成(参照图10)。大径部25具有比坐浴盆喷嘴部26大的外形。如图9所示,大径部25的中心位置与坐浴盆喷嘴部26的中心位置不同,坐浴盆喷嘴部26配置在大径部25的下部。大径部25具有比喷嘴盖23的内径稍小的外径。大径部25的外径被设定成可使图5和图6的喷嘴本体22和喷嘴盖23相互顺畅滑动的尺寸。喷嘴本体22用树脂材料成形,坐浴盆喷嘴部26整个都被不锈钢制的盖子27覆盖。臀部清洗流路28从喷嘴本体22的基部延伸至大径部25的前端部附近。臀部清洗流路28的前端与大径部25上面的臀部清洗喷出口 31连通。坐浴盆清洗流路29从喷嘴本体22的基部延伸至大径部25的坐浴盆喷嘴部26的大致前端部。坐浴盆清洗流路29的前端与坐浴盆喷嘴部26上表面的多个坐浴盆清洗喷出口 32连通。图8和图9的喷嘴清洗流路30从喷嘴本体22的基部延伸至大径部25的大致前端部。如图9所示,在大径部25上形成有向下方开口的内部清洗喷出口 33a,在喷嘴盖22b上形成有在侧面上方开口的外部清洗喷出口 33b。内部清洗喷出口 33a和外部清洗喷出口33b构成喷嘴清洗喷出口 33。来自内部清洗喷出口 33a和外部清洗喷出口 33b的清洗水的喷出方向在喷嘴本体22的直径方向上错开。喷嘴清洗流路30的前端与喷嘴清洗喷出口 33连通。臀部清洗喷出口 31具有由开口面积大的内侧的大孔部31a和开口面积小的外侧的小孔部31b构成的两级形状。大孔部31a的开口面积为小孔部31b的开口面积的大致两倍。
大孔部31a与小孔部31b之间的部分具有直角的边缘形状。采用这种边缘形状,可容易引起清洗水流的脱流。由此,清洗水流变得断断续续,清洗水断断续续地与局部相碰。由此,清洗力增大,并给人体以较强的洗净感。其结果是,使用者可感觉到比实际作用于局部的负载强的负载,可获得较高的满足感。小孔部31b的厚度越小,就越容易引起水流的脱流,使水流容易变得断断续续,但由于喷流在前进方向上的限制变弱,因此喷流容易扩散。相反,小孔部31b的厚度越大,就越能抑制喷流的扩散,但断断续续感变弱。因此,在本实施形态中,作为喷流的扩散与断断续续感之间平衡的最佳值,将小孔部31b的厚度做成0.5mm。如图3 图6所示,在臀部清洗流路28、坐浴盆清洗流路29和喷嘴清洗流路30上游端的部分设置有用于供给清洗水的清洗水供给口 28a、29a、30a。清洗水供给口 28a、29a、30a通过图3的软管与图6的流量调节阀61连接。流量调节阀61具有对臀部清洗流路28、坐浴盆清洗流路29和喷嘴清洗流路30分开供给清洗水、停止清洗水以及进行流量调节的功能,通过清洗水供给系统(未图示)和软管(未图示)进行连接。流量调节阀61具有受控制装置700控制的驱动用电动机。如图10所示,喷嘴本体22由喷嘴本体基材22a和喷嘴盖22b构成。在大径部25的外周面上安装有喷嘴盖22b。在喷嘴盖22b上形成有上述臀部清洗喷出口 31。在坐浴盆喷嘴部26的上表面形成有上述多个坐浴盆清洗喷出口 32。臀部清洗喷出口 31配置在喷嘴本体22的中心面上。因此,如图11所示,臀部清洗流路28在臀部清洗喷出口 31附近通过圆弧状弯曲的弯曲部28b与臀部清洗喷出口 31连通。在弯曲部28b内的比流路的中心轴更靠近弯曲圆弧的中心的位置上形成有与弯曲圆弧同心的整流壁28c。整流壁28c具有0.5mm的厚度,上游侧的端部和下游侧的端部形成为薄而尖的形状。该整流壁28c从弯曲部28b内的流路的底部垂直设置至喷嘴盖22b。在本实施形 态中,喷嘴本体基材22a和喷嘴盖22b用不同零件形成。在喷嘴本体基材22a上一体成形有臀部清洗流路28和整流壁28c。喷嘴盖22b以覆盖臀部清洗流路28的开放部分的形态与喷嘴本体基材22a粘结。图12是喷嘴盖23的立体图,图13是喷嘴盖23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2和图13所示,喷嘴盖23包括:用不锈钢薄板形成的圆筒状的喷嘴盖本体23a、以及由树脂成形品构成的盖后端部件23b。在喷嘴盖本体23a上设置有固定孔23e。盖后端部件23b具有下部开放的大致半圆筒形状,在两侧部具有沿水平方向伸出的连结突起48和定位突起51。在盖后端部件23b两侧的开放端的附近设置有固定突起23d。喷嘴盖本体23a与盖后端部件23b之间如下地进行接合。使喷嘴盖本体23a和盖后端部件23b的重叠部23c重叠,使盖后端部件23b的固定突起23d与喷嘴盖本体23a的固定孔23e嵌合,从而将喷嘴盖本体23a固定在盖后端部件23b上。固定孔3e的内径尺寸被设定成比固定突起23d的外形尺寸稍大。由此,即使喷嘴盖本体23a或盖后端部件23b的尺寸存在一定误差,也可进行装配。另外,盖后端部件23b的重叠部23c被成形为比其它部分小且与喷嘴盖本体23a的内表面大致相等的尺寸。由此,盖后端部件23b与喷嘴盖本体23a之间紧贴地重叠。如图3和图4所示,在盖后端部件23b的上表面中央设置有向前方突出的突起23f,在喷嘴盖本体23a的后端部设置有凹部23g。通过盖后端部件23b的突起23f与喷嘴盖本体23a的凹部23g卡合,可限制喷嘴盖本体23a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突起23f和凹部23g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尺寸。由此,即使喷嘴盖本体23a或盖后端部件23b的尺寸存在一定误差,喷嘴盖本体23a和盖后端部件23b也能以适当定位的状态在不使用粘结剂或接合部件的情况下可靠接合。如图13所示,通过喷嘴盖本体23a与盖后端部件23b接合而构成的喷嘴盖23的后端面开口。由此,可将喷嘴本体22从喷嘴盖23的后端面插入。喷嘴盖23的前端面被闭塞,设置有可供坐浴盆喷嘴部26贯穿的坐浴盆喷嘴出入口 35。由此,仅喷嘴本体22的坐浴盆喷嘴部26可从坐浴盆喷嘴出入口 35突出。喷嘴本体22的坐浴盆喷嘴部26可在基本上整个都从喷嘴盖23的坐浴盆喷嘴出入口 35突出的状态(图6)与被收容的状态(图5)之间移动。在喷嘴盖23的下表面后部,在与喷嘴本体22的齿条34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狭缝状的齿条开口 38,在下表面前部设置有将喷嘴盖23内的清洗水排出的排水口 39。如图9所示,在喷嘴本体22被收容在喷嘴盖23内的状态下,与喷嘴本体22的臀部清洗喷出口 31和喷嘴清洗喷出口 33对应的喷嘴盖23的上表面位置上分别设置有臀部清洗开口 36和喷嘴清洗开口 37。从臀部清洗喷出口 31和喷嘴清洗喷出口 33喷出的清洗水不会直接接触喷嘴盖23,而是在流过臀部清洗开口 36和喷嘴清洗开口 37后喷出。(2-3)喷嘴装置15的驱动机构

图14、图15和图16是表示喷嘴装置15的驱动状态的纵向剖视图,图14表示收纳状态,图15表示臀部清洗状态,图16表示坐浴盆清洗状态。如图14、图15和图16所示,在外壳16的下部设置有喷嘴驱动装置43。喷嘴驱动装置43包括驱动电动机44、蜗轮(未图示)、变速齿轮45和小齿轮46。小齿轮46设置在通过喷嘴盖23的齿条开口 38 (图12和图13)与喷嘴本体22的下表面的齿条34啮合的位置上。驱动电动机44的旋转力通过蜗轮和变速齿轮45 —边减慢转速一边向小齿轮46传递。通过小齿轮46的旋转,使具有齿条34的喷嘴本体22滑动。驱动电动机44与控制装置700 (图2)连接。利用控制装置700来控制驱动电动机44的运行。另外,在驱动电动机44的后部设置有对驱动电动机44的转速进行检测的转速检测传感器47。(2-4)连结机构24的细节图17 图20是表示利用喷嘴本体22来牵引喷嘴盖23移动的连结机构的细节的横向剖视图。图21和图22是表示利用喷嘴本体22来牵引喷嘴盖23移动的连结机构的细节的纵向剖视图。如图21和图22所示,在喷嘴本体22和喷嘴盖23上设置有连结机构24,该连结机构24通过喷嘴本体22的移动来牵引喷嘴盖23移动。连结机构24包括:在盖后端部件23b的一个侧面上形成的连结座部48、以及在喷嘴本体22的后端部上形成的连结部件49。连结座部48通过树脂材料的成形而与喷嘴盖23平行地形成在盖后端部件23b的一个侧面上。在连结座部48的下表面上,前后空开间隔地在两个部位上设置有前凹陷部48a和后凹陷部48b。前凹陷部48a与后凹陷部48b之间的间隔与喷嘴本体22的坐浴盆喷嘴部26的长度大致相等。
连结部件49设置在喷嘴本体22后端部的侧面上。在喷嘴本体22上一体成形有连结部件本体49a。在连结部件本体49a上设置有与连结座部48相对的连结片50。连结片50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材料形成。连结片50具有其一端与连结部件49固定的单侧支撑构造,并在前端上具有连结突起50a。连结突起50a具有可嵌入连结座部48的前凹陷部48a和后凹陷部48b内的形状。通过连结突起50a嵌入前凹陷部48a或后凹陷部48b内,连结部件49和连结座部48连结,喷嘴本体22可与喷嘴盖23连动。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与连结座部48相反的盖后端部件23b的侧面上设置有定位突起51。如图17 图20所示,在外壳16的喷嘴导向件19的侧部设置有前限位件52和后限位件53。盖后端部件23b的定位突起51通过与外壳16的前限位件52和后限位件53抵接来限制喷嘴盖23的滑动范围。另外,在定位突起51的中央部形成有前后方向长的滑动限制槽51a。如图17 图20所示,滑动限制槽51a与设置在连结部件本体49a (图21和图22)上的滑动限制突起49b嵌合。在滑动限制槽51a内移动的滑动限制突起49b构成限制连结部件49与连结座部48之间的相互滑动范围的移动限制机构24a。另外,滑动限制突起49b的移动范围被设定成比前凹陷部48a与后凹陷部48b之间的距离稍长。由此,在喷嘴本体22上施加了强的作用力时,可防止连结突起50a从前凹陷部48a或后凹陷部48b向反方向跳出。(2-5)喷嘴装置15的动作对如上构成的喷嘴装置15的动作和作用进行说明。在不使用喷嘴装置15时,喷嘴本体22成为收纳状态。这种情况下,如图3所示,喷嘴本体22位于喷嘴导向件 19内的最后部,喷嘴盖23也位于滑动范围的最后部。如图17所示,喷嘴盖23的定位突起51处于与喷嘴导向件19侧部的后限位件53抵接的状态,喷嘴本体22和喷嘴盖23均位于最退后的位置。此时,如图21所示,连结片50的连结突起50a处于嵌入连结座部48的后凹陷部48b内的状态,如图17所示,滑动限制突起49b位于滑动限制槽51a的后端部附近。当使用者为了开始清洗而对操作部11进行操作时,控制装置700开始控制动作,使图14的驱动电动机44向一个方向旋转。驱动电动机44的旋转力被传递给小齿轮46,使具有与该小齿轮46啮合的齿条34的喷嘴本体22欲向后方移动,但由于喷嘴本体22无法进一步向后移动,因此喷嘴本体22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不变。以该位置为原点来控制以后的喷嘴本体22的位置。具体而言,用转速检测传感器47来检测驱动电动机44的转速,并根据检测出的转速来推定喷嘴本体22的移动量。可基于推定出的移动量来控制喷嘴本体22的位置。接着,控制装置700使驱动电动机44逆转,从而使喷嘴本体22向前方移动。此时,如图21所示,连结片50的连结突起50a保持在嵌入连结座部48的后凹陷部48b内的状态,使喷嘴盖23被喷嘴本体22牵引,从而以与喷嘴盖23形成一体的状态向前方移动。在使用者选择了臀部清洗时,如图5、图15和图18所示,喷嘴本体22和喷嘴盖23向前方移动。接着,根据预先设定的控制顺序,在从原点状态起驱动电动机44的转速达到设定值时,喷嘴本体22和喷嘴盖23停止。此时,如图18所示,喷嘴盖23的定位突起51成为停止在喷嘴导向件19侧部的前限位件51的跟前的状态。喷嘴本体22和喷嘴盖23的该位置成为臀部清洗的标准位置。由流量调节阀61来进行清洗水供给流路的切换和清洗水流量的调整。在上述状态下,控制装置700控制图5的流量调节阀61,以使清洗水向臀部清洗流路28供给。由此开始臀部清洗。流入臀部清洗流路28内的清洗水从直线部流过图11的弯曲部28b而从臀部清洗喷出口 31喷出。这种情况下,一般在清洗水流过弯曲部28b时,在弯曲部28b处,清洗水外周侧的流速变快,内周侧的流速变慢。由此,水流会在臀部清洗流路28内侧的壁处停滞而产生紊流。即,清洗水在弯曲部28b处紊乱,产生速度梯度。其结果是,来自臀部清洗喷出口 31的清洗水的喷出方向变得不稳定,无法向局部适当喷出。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在本实施形态中,在弯曲部28b处设置有整流壁28c。由此,使清洗水外周侧的水流与内周侧的水流分离,产生整流效果。这样,即可减少紊流。通过实验对整流壁28c的合适位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整流壁28c设置在弯曲部28b的流路中央的稍为内侧时整流效果最好。因此,在本实施形态中,整流壁28c设置在弯曲部28b的流路中央的稍为内侧。流过弯曲部28b的清洗水从臀部清洗喷出口 31向已落座的使用者的局部喷出。在本实施形态中,如图7和图9所示,臀部清洗喷出口 31具有由大孔部31a和小孔部31b构成的两级形状。这样,由于臀部清洗喷出口 31的开口面积阶梯式地变化,因此清洗水的流速阶梯式地变化,产生紊流。由此,清洗水在成为断断续续的水流后喷出,与局部相碰。其结果是,可获得使用者会感觉到比实际作用于局部的负载强的负载的效果。此时,臀部清洗喷出口 31和坐浴盆清洗喷出口 32的上部被喷嘴盖23覆盖。因此,因臀部清洗而产生的污水不会直接沾到臀部清洗喷出口 31和坐浴盆清洗喷出口 32上,可使臀部清洗喷出口 31和坐浴盆清洗喷出口 32保持 清洁。另外,在流量调节阀61 (图3)的密封性不足时,臀部清洗流路28与坐浴盆清洗流路29之间无法完全切换,即使是在臀部清洗过程中也会有微量的清洗水从坐浴盆清洗喷出口 32喷出。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坐浴盆清洗喷出口 32的上部被喷嘴盖23覆盖,因此可防止清洗水从坐浴盆清洗喷出口 32向外部喷出。在进行臀部清洗的过程中,通过驱动电动机44交替反复地进行正转和逆转,喷嘴本体22和喷嘴盖23相对于标准位置前后地往复移动。由此,清洗水可同时清洗人体局部的更大范围。在使用者进行停止臀部清洗的操作时,驱动电动机44逆转,喷嘴本体22和喷嘴盖23向后方移动而返回原来的收纳状态。接着,在使用者选择了坐浴盆清洗时,与臀部清洗时一样,在确认了喷嘴本体22的原点位置后,驱动电动机44旋转,以使喷嘴本体22和喷嘴盖23向前方移动。在坐浴盆清洗时,喷嘴本体22超过臀部清洗位置而继续向前方移动。此时,如图19所示,喷嘴盖23的定位突起51与喷嘴导向件19侧部的前限位件52抵接,喷嘴盖23无法继续向前移动。在使喷嘴本体22继续向前方移动时,图21的连结片
50的连结突起50a从后凹陷部48b脱开。要实现这种动作,条件是使喷嘴本体22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驱动电动机44的驱动转矩大于使连结突起50a脱开所需的负载值。在连结突起50a从后凹陷部48b脱开时,喷嘴本体22和喷嘴盖23成为被分离的状态。这种情况下,由于喷嘴盖23的移动被前限位件52限制,因此仅喷嘴本体22向前方移动,喷嘴本体22的坐浴盆喷嘴部26开始从喷嘴盖23前端面的坐浴盆喷嘴出入口 35伸出。在使喷嘴本体22继续向前方移动时,连结突起50a向前凹陷部48a移动。如图22所示,在连结突起50a完全嵌入前凹陷部48a内时,如图6、图16和图19所示,喷嘴本体22的坐浴盆喷嘴部26从坐浴盆喷嘴出入口 35完全突出。在该时刻,根据预先设定的控制顺序并基于驱动电动机44的转速来进行位置控制,以使喷嘴本体22向前方的移动结束。当在误动作下驱动电动机44欲使喷嘴本体22继续向前方移动时,移动限制机构24a的滑动限制突起49b会与滑动限制槽51a的前端抵接,可限制喷嘴本体22进一步向前方移动。因此,可防止连结突起50a从前凹陷部48a向前方脱开。这样,在连结突起50a嵌入 前凹陷部48a内的状态下,通过使驱动电动机44稍作逆转而使喷嘴本体22向后方移动。在喷嘴本体22移动至图20所示的坐浴盆清洗的标准位置的时刻,使驱动电动机44停止。在喷嘴本体22到达了上述坐浴盆清洗的标准位置的时刻,控制装置700控制流量调节阀61,以使清洗水向坐浴盆清洗流路29供给。由此开始坐浴盆清洗。此时,臀部清洗喷出口 31的上部被喷嘴盖23覆盖。由此,因坐浴盆清洗而产生的污水不会直接沾到臀部清洗喷出口 31上,可使臀部清洗喷出口 31保持清洁。另外,在流量调节阀61 (图3)的密封性不足时,臀部清洗流路28与坐浴盆清洗流路29之间无法完全切换,即使是在坐浴盆清洗过程中也会有微量的清洗水从臀部清洗喷出口 31喷出。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臀部清洗喷出口 31的上部被喷嘴盖23覆盖,因此可防止清洗水从臀部清洗喷出口 31向外部喷出。在进行坐浴盆清洗的过程中,通过驱动电动机44交替反复地进行正转和逆转,喷嘴本体22和喷嘴盖23相对于标准位置前后地往复移动。由此,清洗水可同时清洗人体局部的更大范围。在使用者进行停止坐浴盆清洗的操作时,驱动电动机44逆转,喷嘴本体22和喷嘴盖23开始向后方移动。在喷嘴本体22和喷嘴盖23为被收纳而向后方移动的过程中,喷嘴盖23的定位突起51与喷嘴导向件19侧部的后限位件53抵接,喷嘴盖23无法进一步向后移动。在使喷嘴本体22继续向后方移动时,图22的连结片50的连结突起50a从前凹陷部48a脱开。要实现这种动作,条件是用于使喷嘴本体22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驱动电动机44的驱动转矩大于使连结突起50a脱开所需的负载值。在连结突起50a从前凹陷部48a脱开时,喷嘴本体22和喷嘴盖23成为分离的状态。这种情况下,由于喷嘴盖23的移动被后限位件53限制,因此仅喷嘴本体22向后方移动,喷嘴本体22的坐浴盆喷嘴部26开始向喷嘴盖23前端面的坐浴盆喷嘴出入口 35的内部收入。在使喷嘴本体22继续向后方移动时,连结突起50a向后凹陷部48b移动。如图21所示,在连结突起50a完全嵌入后凹陷部48b时,如图3、图14和图17所示,喷嘴本体22的坐浴盆喷嘴部26被完全收入坐浴盆喷嘴出入口 35的内部。在该时刻,喷嘴本体22与喷嘴导向件19的后端抵接,无法进一步向后方移动。根据预先设定的控制顺序并基于驱动电动机44的转速来进行位置控制,从而使驱动电动机44的旋转停止。在臀部清洗和坐浴盆清洗结束、喷嘴本体22停止在收纳位置上的时刻,控制装置700开始喷嘴清洗的控制。这种情况下,控制装置700切换流量调节阀61,以使清洗水向喷嘴清洗流路30供给。由此开始喷嘴清洗。利用流量调节阀61来进行清洗水的流量调整。在向喷嘴清洗流路30供给清洗水时,清洗水从设置在图9的喷嘴本体22的大径部25前端部的两个喷嘴清洗喷出口 33 (内部清洗喷出口 33a和外部清洗喷出口 33b)喷出。从设置在外侧面上的外部清洗喷出口 33b喷出的清洗水通过喷嘴盖23的喷嘴清洗开口 37向喷嘴盖23的外侧喷出,与覆盖喷嘴盖23的喷嘴导向件19的清洗扩大部40a(参照图4)的内壁相碰。被弹回的清洗水对喷嘴盖23的外周壁和臀部清洗喷出口 31进行清洗。另外,从方向向下地设置的内部清洗喷出口 33a喷出的清洗水流入喷嘴本体22的坐浴盆喷嘴部26的侧部,对坐浴盆喷嘴部26的表面和坐浴盆清洗喷出口 32进行清洗。此时,如图9所示,由于内部清洗喷出口 33a、外部清洗喷出口 33b和喷嘴清洗开口 37朝向与喷嘴本体22的直径方向错开的方向,因此喷出的清洗水成为在喷嘴导向件19和喷嘴盖23的圆周方向上旋转并循环的旋转流。由此,可有效地除去喷嘴本体22和喷嘴盖23的污迹。清洗后的清洗水从分别设置在喷嘴盖23和喷嘴导向件19下部的排水口 39(图7、图12和图13)和排水口 41 (图4)排出。这样,在使用者的局部清洗结束、喷嘴本体22和喷嘴盖23回到收纳位置后,自动地对收纳位置上的喷嘴本体22和喷嘴盖23进行清洗。另外,为了使用刷子等来更可靠地清扫附着在喷嘴本体22和喷嘴盖23上的污迹,操作部11具有清扫模式开关。在喷嘴本体22和喷嘴盖23被收纳于收纳位置的状态下,在使用者将操作部11的清扫模式开关按下一次时,喷嘴单元21向图5所示的臀部清洗位置移动。在此状态下,流量调节阀61对喷嘴本体22内的臀部清洗流路28和喷嘴清洗流路30双方供给清洗水。这种情况下,流量调节阀61受到控制,以使在臀部清洗流路28内流动的清洗水的流量小于上述臀部清洗时的流量。由此,不会发生从臀部清洗喷出口 31喷出的清洗水向便器外飞出或沾到使用者的情况。在此状态下,使用者通过用刷子等对喷嘴盖23进行清扫,可将附着在喷嘴盖23上的污染物质除去。另外,由于使用者可一边使清洗水流动一边对喷嘴盖23进行清扫,因此可免去预先准备清扫用的水或特地用水弄湿刷子等的麻烦。而且,通过一边使清洗水流动一边进行清扫,可将从喷嘴盖23上除下的污染物质直接冲到便器中。因此,不会发生污染物质进入臀部清洗喷出口 31或喷嘴本体22与喷嘴盖23之间的间隙而再次附着的情况。接着,在再按一次清扫模式开关时,喷嘴单元21向图6所示的坐浴盆清洗位置移动。通常,在喷嘴装置15的使用中,在从臀部清洗位置向坐浴盆清洗位置切换时,喷嘴本体22和喷嘴盖23被临时从臀部清洗位置收纳到喷嘴导向件19的内部,在喷嘴盖23的清洗后,喷嘴本体22和喷嘴盖23再次向前方移动而向坐浴盆清洗位置移动。另一方面,由于清扫模式的目的在于清扫喷嘴本体22和喷嘴盖23,因此在清扫模式时喷嘴本体22和喷嘴盖23无需进行这种动作。因此,喷嘴本体22从臀部清洗位置直接向前方移动,从而可更迅速地使喷嘴单元21向坐浴盆清 洗位置切换。因此,使用者不会因等待喷嘴单元21移动而感到麻烦。在此状态下,流量调节阀61向喷嘴本体22内的坐浴盆清洗流路29和喷嘴清洗流路30双方供给清洗水。此时,与臀部清洗位置时一样,流量调节阀61受到控制,以使在坐浴盆清洗流路29内流动的清洗水的流量小于坐浴盆清洗时的流量。由此,不会发生从坐浴盆清洗喷出口 32喷出的清洗水向便器外飞出或沾到使用者的情况。在此状态下,使用者可使用刷子等来清扫喷嘴本体22的坐浴盆喷嘴部26。在坐浴盆清洗位置上的清扫作业结束后,在使用者再次按下清扫模式开关时,使清洗水的供给停止。接着,喷嘴本体22和喷嘴盖23被收纳在喷嘴导向件19内,与臀部清洗或坐浴盆清洗结束时一样,开始喷嘴清洗。在这种情况下,清洗水仅向喷嘴清洗流路30供给,从而可对喷嘴本体22和喷嘴盖23的整个外侧和内侧进行清洗。因此,即使在清扫时使用者使用了洗涤剂等,也可将附着在喷嘴本体22和喷嘴盖23的表面上的洗涤剂成分全部冲洗掉。(2-6)喷嘴装置15的效果如上所述,在本实施形态中,喷嘴本体22具有喷出清洗水的臀部清洗喷出口 31、坐浴盆清洗喷出口 32和喷嘴清洗喷出口 33,并具有臀部清洗流路28、坐浴盆清洗流路29和喷嘴清洗流路30。另外,设置有覆盖喷嘴本体22的筒状喷嘴盖23,喷嘴盖23具有与臀部清洗喷出口 31相对的臀部清洗开口 36。而且,设置有连结喷嘴本体22与喷嘴盖23的连结机构24、收纳喷嘴本体22和喷嘴盖23的喷嘴导向件19以及使喷嘴本体22进退的喷嘴驱动装置43。这样,臀部清洗喷出口 31、坐浴盆清洗喷出口 32和喷嘴清洗喷出口 33以及臀部清洗流路28、坐浴盆清洗流路29和喷嘴清洗流路30被集中设置在喷嘴本体22上,喷嘴盖23具有简单的结构。由此,喷嘴装置15在整体上小型,并具有简单的结构。另外, 通过喷嘴本体22和喷嘴盖23相互滑动,使臀部清洗喷出口 31和臀部清洗开口 36位置对齐,并使来自臀部清洗喷出口 31的清洗水通过臀部清洗开口 36喷出。因此,在喷出清洗水时,在喷嘴本体22的坐浴盆清洗喷出口 32和臀部清洗喷出口 31的附近覆盖着喷嘴盖23,不会发生脏的清洗水污染喷嘴本体22的情况,是卫生的。另外,在喷嘴盖23中,用不锈钢形成的喷嘴盖本体23a与树脂成形的盖后端部件23b通过固定突起23d与固定孔23e嵌合而固定。由此,在不使用粘结剂或接合部件的情况下,能以简单的结构来使喷嘴盖本体23a和树脂成形的盖后端部件23b可靠地接合。而且,由于喷嘴盖本体23a用不锈钢形成,因此不容易附着污迹。另外,即使在喷嘴盖本体23a上附着了污迹,也可通过清洗容易地除去该污迹。另外,在坐浴盆清洗时,由于坐浴盆喷嘴部26在从喷嘴盖23的前端面突出的状态下喷出清洗水,因此可靠近清洗对象地喷出清洗水。而且,在希望喷出形态纤细的坐浴盆清洗时,可从坐浴盆清洗喷出口 32直接喷出清洗水。由此,可实现最佳的喷出形态。另外,喷嘴盖23在收纳位置与臀部清洗位置之间通过连结机构24与喷嘴本体24连动。由此,仅喷嘴本体22受到喷嘴驱动装置43驱动,从而喷嘴本体22和喷嘴盖23双方连动,并可仅使喷嘴本体22单独地向坐浴盆清洗位置移动。这样,由于可用一个喷嘴驱动装置43将两个驱动对象驱动至各自的最佳位置,因此可实现喷嘴装置15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另外,从设置在喷嘴本体22上的喷嘴清洗喷出口 33的外部清洗喷出口 33b喷出的清洗水通过喷嘴清洗开口 37与喷嘴导向件19的清洗扩大部40a相碰,被喷嘴导向件19反射后对喷嘴盖23的外表面和喷嘴导向件19的内表面进行清洗。另外,从喷嘴清洗喷出口 33的内部清洗喷出口 33a喷出的清洗水被喷嘴盖23反射后主要对坐浴盆喷嘴部26的外表面和喷嘴盖23的内表面进行清洗。因此,能以小型且简单的结构来实现臀部清洗和坐浴盆清洗时被污水或污物污染的喷嘴本体22和喷嘴盖23的自清洁机构。由此,可提供卫生的喷嘴装置15。另外,使用者通过使用清洗模式,可按自己的意志一边使清洗水流动一边使用刷子等来对喷嘴本体22和喷嘴盖23进行清扫。由此,在卫生方面可给使用者以较高的满足度。另外,通过在臀部清洗流路28的弯曲部28b设置整流壁28c,可抑制臀部清洗流路28内的紊流。由此,可使来自臀部清洗喷出口 31的清洗水的喷出方向变得稳定,可向局部适当地喷出清洗水。而且,整流壁28c上游侧的端部和下游侧的端部具有薄而尖的形状,清洗水流可顺畅地分流并再次汇流。尤其是由于整流壁28c的下游侧的端部具有薄而尖的形状,因此分流后的清洗水会顺畅地汇流,从而使整流效果增加。相反,在整流壁28c的下游侧的端部残留有边缘时,分流后的清洗水会在汇流时冲突而产生涡流,容易引起边缘处的水流脱流。其结果是,清洗水流会成为紊流。另外,由于臀部清洗喷出口 31具有大孔部31a和小孔部31b的两级形状,因此清洗水在成为断断续续的水流后向局部喷出。由此,使用者可感觉到比实际作用于局部的负载强的负载,从而可获得较高的洗净感。(2-7)变形例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喷嘴驱动装置43包括使用了齿轮的传递机构(蜗轮、变速齿轮45和小齿轮46),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使用皮带或链条等传递机构。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喷嘴盖23和坐浴盆喷嘴部26的盖子27用不锈钢形成,但它们的材料并不局限于不锈钢,也可使用其它具有耐腐蚀性的金属材料、陶瓷等无机材料或树脂材料,尤其是通过使用在这些材料中附加了抗菌性能、杀菌性能或疏水性能等的材料,可进一步提高清洁性。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臀部清洗喷出口 31、坐浴盆清洗喷出口 32和喷嘴清洗喷出口 33以及与它们连通的臀部清洗流路28、坐浴盆清洗流路29和喷嘴清洗流路30均设置在喷嘴本体22上,但这些清洗喷出口 31、32、33和清洗流路28、29、30的配置并不局限于此,也可将喷嘴盖23形成得较厚,并将这些清洗喷出口 31、32、33和清洗流路28、29、30中的一部分(例如臀部清洗喷出口 31和臀部清洗流路28)设置在喷嘴盖23上。S卩,清洗水的喷出部也可分开设置在喷嘴本体22和喷嘴盖23上。这种情况下,喷嘴盖23的构造变得复杂,但喷嘴本体22的构造变得简单,因此,可获得与本实施形态相近的效果。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连结机构24的连结片50用具有弹性的金属材料形成,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使用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在使用了树脂材料时,可一体地成形连结机构24的连结部件49,可廉价地制作连结机构24。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整流壁28c的厚度被做成0.5mm,但并不局限于此。一般而言,为了通过树脂成形与喷嘴本体基材22a—体地制作整流壁28c,整流壁28c需要有
0.5mm 1.0mm左右的厚度。另一方面,为了抑制流路的压力损失,整流壁28c最好尽可能地形成得薄。因此,在本实施形态中采用上述范围的最小厚度0.5mm。作为将整流壁28c成形得更薄的方法,可使用将整流壁28c用金属等作为分体部件形成后将其安装在臀部清洗流路28的弯曲部28b上的方法等。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小孔部31b的厚度被做成0.5mm,但并不局限于此。已经确认,通过将小孔部31b的厚度做成0.5mm 1.5mm的范围,可获得断断续续的清洗水流,可通过选择厚度来获得期望的断断续续的水流。而且,大孔部31a的开口面积被做成小孔部31b的开口面积的大致两倍,但并不局限于此。已经确认,通过使大孔部31a的开口面积处于小孔部31b的开口面积的1.5 2.5倍的范围内,可获得断断续续的水流,可通过改变开口面积来获得最佳的断断续续的水流。(2-8)喷嘴本体22的另一例图23是表示喷嘴本体22的另一例的分解立体图。图23的喷嘴本体22与图11的喷嘴本体22的不同之处如下。在图11的喷嘴本体22中,在臀部清洗流路28的弯曲部28b上,整流壁28c与喷嘴本体基材22a —体成形。相反,在图23的喷嘴本体22中,仅臀部清洗流路28与喷嘴本体基材54a —体成形,整流壁28 c与喷嘴盖22b —体成形。另外,为了提闻整流壁28c的位置精度,在喷嘴本体基材22a上形成有两个定位孔54c,在喷嘴盖22b上形成有两个定位凸起54d。两个定位孔54c与两个定位凸起54d相互嵌合。另外,在图23中,标记了与图11相同的符号的部分具有相同的构造,不再赘述。如上所述,在本例的喷嘴本体22中,整流壁28c与作为小零件的喷嘴盖22b —体成形。由此,可提高整流壁28c的尺寸精度,且容易进行作为大零件的喷嘴本体基材22a的成形。其结果是,可提高两零件的生产效率。(2-9)喷嘴装置15的另一例图24是表示喷嘴装置15的另一例中的盖清洗流路和盖清洗喷出口的主要部分的截面的立体图。图25是表示喷嘴装置15的另一例中的盖清洗流路和盖清洗喷出口的主要部分的截面的立体图。图24和图25的喷嘴装置15与图3 图22的喷嘴装置15的不同之处如下。在图3 图22的喷嘴装置15中,清洗水从喷嘴本体22的与喷嘴清洗流路30连通的喷嘴清洗喷出口 33的外部清洗喷出口 33b喷出,并通过喷嘴盖23的喷嘴清洗开口 37向喷嘴盖23的外侧喷出。喷出的清洗水与覆盖喷嘴盖23的喷嘴导向件19的清洗扩大部40a的内壁相碰,利用被弹回的清洗水对喷嘴盖23的外周壁和臀部清洗喷出口 31进行清洗。另外,清洗水从内部清洗喷出口 33a喷出,向喷嘴本体22的坐浴盆喷嘴部26的侧部流动,对坐浴盆喷嘴部26的表面和坐浴盆清洗喷出口 32进行清洗。相反,在本例的喷嘴装置15中,如图24所示,在外壳16的盖清洗流路57上壳17的上部设置有盖清洗流路57和盖清洗喷出口 58。盖清洗喷出口 58向喷嘴导向件19的清洗扩大部40a开口。另外,盖清洗喷出口 58设置在喷嘴导向件19的中心轴的大致上方的位置上。盖清洗流路57和盖清洗喷出口 58用于对喷嘴盖23的外表面进行清洗。另一方面,如图25所示,喷嘴本体22的喷嘴清洗流路30与向下开口的喷嘴清洗喷出口 60连通。另外,来自喷嘴清洗喷出口 60的清洗水的喷出方向被设定成与喷嘴本体22的直径方向错开。喷嘴清洗流路30和喷嘴清洗喷出口 60用于对喷嘴盖23的内表面和坐浴盆喷嘴部26进行清洗。下面对图24和图25的喷嘴装置15的动作和作用进行说明。在本例的喷嘴装置15中,也由图3的流量调节阀61来进行被供给清洗水的流路的切换和流量的调整。在喷嘴本体22停止于收纳位置的状态下,控制装置700控制流量调节阀61,以使清洗水向喷嘴清洗流路30和盖清洗流路57供给。由此开始喷嘴清洗。供给到喷嘴清洗流路30的清洗水从喷嘴本体22的前端部的喷嘴清洗喷出口 60向下方喷出,向喷嘴本体22的坐浴盆喷嘴部26的侧部流动。由此,可对坐浴盆喷嘴部26的表面、坐浴盆清洗喷出口 32和喷嘴盖23的内表面进行清洗。另一方面,供给到盖清洗流路57的清洗水从盖清洗喷出口 58向下方喷出,与喷嘴盖23的外周面相碰,一边在喷嘴盖23的外周面与喷嘴导向件19的清洗扩大部40a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内流动,一边对喷嘴盖23的外周面、喷嘴导向件19的内周面和臀部清洗喷出口 31进行清洗。在清洗中使用过的清洗水从喷嘴盖23下部的排水口 39 (图12和图13)和喷嘴导向件19下部的排水口 41 (图4)排出。在局部的清洗结束后,在喷嘴本体22和喷嘴盖23回到收纳位置后自动地对位于上述收纳位置的喷嘴本体22和喷嘴盖23进行清洗。为了通过使用刷子等来更可靠地清扫附着在喷嘴本体22和喷嘴盖23上的污迹,操作部11具有用于进行清扫模式的操作的清扫模式开关。在喷嘴本体22和喷嘴 盖23被收纳于收纳位置的状态下,在使用者将操作部11的清扫模式开关按下一次时,喷嘴单元21向图5所示的臀部清洗位置移动。在此状态下,流量调节阀61对喷嘴本体22内的臀部清洗流路28、喷嘴清洗流路30和上壳17上部的盖清洗流路57供给清洗水。尤其是将在臀部清洗流路28内流动的清洗水的流量控制成小于臀部清洗时的流量。由此,不会发生从臀部清洗喷出口 31喷出的清洗水向便器外飞出或沾到使用者的情况。在此状态下,使用者通过用刷子等对喷嘴盖23进行清扫,可将附着在喷嘴盖23上的污染物质除去。另外,由于可一边使清洗水流动一边进行清扫,因此可免去预先准备清扫用的水或特地用水弄湿刷子等的麻烦。而且,通过一边使清洗水流动一边进行清扫,可将从喷嘴盖23上除下的污染物质直接冲到便器中,因此,不会发生污染物质进入臀部清洗喷出口 31或喷嘴本体22与喷嘴盖23之间的间隙而再次附着的情况。接着,在再按一次操作部11的清扫模式开关时,喷嘴单元21向图6所示的坐浴盆清洗位置移动。在喷嘴装置15的通常的使用中,如下地从臀部清洗位置向坐浴盆清洗位置切换。喷嘴本体22和喷嘴盖23从臀部清洗位置被临时收纳到喷嘴导向件19的内部,之后,对喷嘴本体22和喷嘴盖23进行清洗,喷嘴本体22和喷嘴盖23再次向前方的坐浴盆清洗位置移动。另一方面,由于清扫模式时的目的在于清扫喷嘴本体22和喷嘴盖23,因此无需进行通常使用时那样的动作。因此,喷嘴本体22从臀部清洗位置直接向前方移动,从而喷嘴本体22可更迅速地向坐浴盆清洗位置切换。因此,使用者不会因等待喷嘴本体22移动而感到麻烦。在此状态下,流量调节阀61向喷嘴本体22内的坐浴盆清洗流路29、喷嘴清洗流路30和盖清洗流路57供给清洗水。此时,与臀部清洗位置时一样,流量调节阀61受到控制,以使在坐浴盆清洗流路29内流动的清洗水的流量小于坐浴盆清洗时的流量。由此,不会发生从坐浴盆清洗喷出口 32喷出的清洗水向便器外飞出或沾到使用者的情况。在此状态下,使用者可使用刷子等来清扫喷嘴本体22的坐浴盆喷嘴部26。在坐浴盆清洗位置上的清扫作业结束后再次按下操作部11的清扫模式开关时,使清洗水的供给停止。接着,喷嘴本体22和喷嘴盖23被收纳在喷嘴导向件19内,与臀部清洗或坐浴盆清洗结束时一样,开始喷嘴清洗。此时,清洗水仅向喷嘴清洗流路30和盖清洗流路57供给,从而可对喷嘴本体22和喷嘴盖23的整个外侧和内侧进行充分清洗。因此,即使在清扫时使用者使用了洗涤剂等,也可将附着在喷嘴本体22和喷嘴盖23的表面上的洗涤剂成分全部冲洗掉。在本例中,喷嘴清洗流路30和喷嘴清洗喷出口 60分别独立地设置在喷嘴盖23的内部和外部。由此,可分别用最佳的清洗方法有效地清洗喷嘴盖23的外周面和喷嘴盖23内部的坐浴盆喷嘴部26,使用者可更卫生地使用喷嘴装置15。另外,使用者通过使用清洗模式,可按自己的意志一边使清洗水流动一边使用刷子等来对喷嘴本体22和喷嘴盖23进行清扫。由此,在卫生方面可给使用者以较高的满足 度。另外,在本例中,向喷嘴清洗流路30和盖清洗流路57同时供给清洗水,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分开对喷嘴清洗流路30和盖清洗流路57供给清洗水。例如,也可在臀部清洗结束后仅对盖清洗流路57供给清洗水来清洗喷嘴盖23的外周面和臀部清洗喷出口 31,并在坐浴盆清洗结束后仅对喷嘴清洗流路30供给清洗水来清洗坐浴盆喷嘴部26和喷嘴导向件19的内周壁。由此,可抑制清洗水的无效使用。( 3 )清洗水箱的一例(3-1)清洗水箱116的结构图26是表示卫生清洗装置10的本体12的上壳12a被拆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26所示,在本体12的内部,储存清洗水的清洗水箱116、向清洗水箱116供给清洗水的供水连接部117、进行清洗水的供给和停止的开闭阀118、喷出清洗水并对使用者的局部进行清洗的喷嘴装置15、对清洗后的局部进行干燥的干燥装置20、除臭装置162、座圈马桶盖开闭装置163等用螺钉等固定在下壳12b上。喷嘴装置15具有图3 图25的构造,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可在收纳位置与清洗位置之间进退。另外,干燥装置120包括送风装置和作为加热装置的加热器,将暖风从暖风吹出口向落座在座圈13上的使用者的局部送出。图27是清洗水箱116的外观立体图。图28是表示清洗水箱116的内部的立体图。如图27所示,清洗水箱116的箱本体122将用树脂材料成形的上部件123和下部件124相互熔敷而形成一体。在从侧面看箱本体122时,箱本体122的基本形状为四边形。尤其是箱本体122的前面部包括:从前端缩进的后退部125、以及从该后退部125的下端向前方的斜下方倾斜的倾斜面126。这样,箱本体122的前面部具有在使用者落座到图1所示的座圈13上时构成障碍的部分被切除的形状。在倾斜面126的上方配置有座圈13的一部分。由此,可紧凑地构成卫生清洗装置10。在箱本体122的一个侧面的下部前方设置有供清洗水流入的入水口 127,在箱本体122的另一个侧面的上部后方设置有供清洗水流出的出水口 128。另外,在箱本体122的上表面上安装有在箱本体122内成为负压时从外部导入空气的真空闸129。如图28所示,在清洗水箱116内的下部的底面130附近的位置上配置有作为对清洗水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的由U字形状的铠装加热器构成的温水加热器131。在温水加热器131的附近配置有作为检测热水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的热敏电阻132。另外,在温水加热器131与热敏电阻132之间配置有将温水加热器131的热量传递给热敏电阻132的散热部件 133。另外,在箱本体122的底面130的最低位置上,可将箱本体122内的清洗水全部排出的排水阀134从箱本体122的前端部向斜下方设置。该排水阀134在寒冷地带用于进行防冻,或在长期不使用时用于将污水排出。在箱本体122的入水口 127的内侧设置有使流入的清洗水流变得均匀的整流机构135。整流机构135由在箱本体122的底面130上形成的肋条和在下表面上形成有肋条的整流部件136组合而成,用于改变流路的截面积和水流的方向。图29是清 洗水箱116的剖视图,图30是图29的C-C剖视图。图31是表示整流部件136被拆除后的清洗水箱116的内部的立体图,图32是从下方看整流部件136的立体图。如图30所示,在入水口 127的内部形成有由整流部件136的肋条构成的第一隔板137。由第一隔板137构成将清洗水流改变成朝下的偏向部138。第一隔板137的下端与箱本体122的底面130之间的间隙成为清洗水的流路。在第一隔板137的背面侧与第一隔板137空开间隔地形成有由从箱本体122的底面130竖起的肋条构成的第二隔板139。第一隔板137与第二隔板139之间的空间成为调整部140。调整部140的容积为偏向部138的容积的大致四倍。第二隔板139的上端与整流部件136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成为清洗水的流路。在第二隔板139的背面与整流部件136的外周肋条141之间形成有流路,该流路成为流出部142。流出部142包括:从第二隔板139的上端朝向箱本体122的底面130的垂下部143、以及与底面130平行的水平部144。水平部144的前端向箱本体122的内侧开放。如图31和图32所示,第一隔板137、第二隔板139和外周肋条141俯视分别具有L字形状。如图30所示,第一隔板137的下端与箱本体122的底面130之间的间隙、第二隔板139的上端与整流部件136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以及流出部142的水平部144的开口全都呈水平方向长度比高度大的狭缝状。如图28和图29所示,在箱本体122的下部件124的后部内表面上设置有沿横向延伸的多个加强肋145。如图29所示,加强肋145朝着倾斜的开口缘149突出,形成为相对于底面130倾斜。由于加强肋145朝着该方向突出,因此容易利用树脂材料来成形。另外,在下部件124的底面130的外侧也设置有多个加强肋146。这些加强肋145、146可提高箱本体122的耐压强度。另外,由于在箱本体122上设置加强肋145、146,因此箱本体122的表面积增加,储存的清洗水的热量可能容易散失。但是,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在箱本体122的下部件124后部的加强肋145存在于箱本体122的内表面上,因此几乎不会对散热造成影响。另外,设置在底面130外侧的加强肋146会对散热造成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储存在清洗水箱116的底部的清洗水处于低温状态,因此可将影响抑制在最小限度。如图27和图29所示,箱本体122的上部件123与下部件124之间的接合面147形成连结箱本体122的后方上部与前方下部的大致对角线。另外,在作为接合部的上部件123的开口缘148和下部件124的开口缘149的整个外周上设置有向外侧伸出的加强缘150、151。加强缘150、151具有比箱本体122的侧面、背面、前表面和上表面等面构成部大的厚度。图33是表示箱本体122的接合部的一例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如图33所示,在下部件124的开口缘149上设置有内周槽152a和外周槽152b。内侧的内周槽152a沿着开口缘149的内周缘149a形成在整周上。外侧的外周槽152b在开口缘149的大致中央形成在整周上。在内周槽152a内和外周槽152b内分别埋入了金属丝153。在使上部件123与下部件124相互接触的状态下对金属丝153通电。由此,由于金属丝153发热,内周槽152a和外周槽152b附近的开口缘148、149的树脂材料熔融,使上部件123与下部件124之间熔敷。这样,即可形成箱本体122。尤其是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沿着下部件124的内周缘149a设置内周槽152a,因此可使上部件123的内周缘148a、下部件124的内周缘149a及其附近在整周上可靠地熔敷。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闻箱本体122的接合面147的耐压强度,如图27所不,利用二个螺钉170来连结上部件123和下部件125。设置在上部件123和下部件124的开口缘148、149上的加强缘150、151有助于加强箱本体122的侧面的耐压强度。尤其是通过将接合面147形成在对角线上,可使加强缘150、151的长度成为最大。由此,加强缘150、151可大大有助于加强耐压强度。(3-2)卫生清洗装置10的动作和作用下面对卫生清洗装置10的清洗水箱116、喷嘴装置15和干燥装置120的动作和作用进行说明。首先,在图26的供水连接部117上连接了自来水管的状态下,在使用者利用操作部11进行局部清洗的操作时,开闭阀118打开。由此,如图30所示,自来水从清洗水箱116的入水口 127以较高的流速流入整流机构135的偏向部138,将朝向改变为向下,并在流过第一隔板137下方的间隙后流入调整部140。由于清洗水从狭窄的间隙流入具有宽广空间的调整部140,因此其流速下降并变得均匀,成为没有紊乱的整流。接着,清洗水流过第二隔板139上方的间隙而从调整部140向流出部142流动。在此状态下,清洗水得到整流,流速也变慢。由此,清洗水从调整部140溢出而流出。流出至流出部142的清洗水流过垂下部143而流下至清洗水箱116底面130,在流过水平部144后沿着底面130向清洗水箱116的内侧流出。 流出至清洗水箱116内的清洗水沿着底面130向图28的温水加热器131的下方流动。通过温水加热器131的加热而升温了的清洗水逐渐向清洗水箱116内的上部上升。由此,使升温后的清洗水储存在清洗水箱116内的上部。
在清洗水箱116内形成对流,进行如下动作,即在清洗水箱116内的中央部,升温后的清洗水上升,而在周围部,低温的清洗水下降。此时,箱本体122内的后部的多条加强肋145起作用而抑制该对流。由此,可抑制清洗水箱116内的过度的对流,使升温后的清洗水始终储存在清洗水箱116内的上部。在进行了局部清洗的操作的时刻,喷嘴装置15的喷嘴单元21从收纳位置向清洗位置前进。升温后的清洗水箱116内的清洗水从设置在箱本体122上部后方的出水口 128流出,通过输水管向喷嘴装置15供给。供给到喷嘴装置15的清洗水流过流量调节阀161,通过图7的喷嘴本体22的臀部清洗流路28或坐浴盆清洗流路29而从臀部清洗喷出口 31或坐浴盆清洗喷出口 32向局部喷出。由此,即可清洗局部。此时,从储存在清洗水箱116内的上部的温度较高的清洗水依次流出,低温的清洗水不会向喷嘴装置15供给。因此,使用者可进行舒适的局部清洗。在使用者进行结束局部清洗的操作时,图26的开闭阀118关闭,自来水停止供给。来自喷嘴装置15的清洗水停止喷出,且喷嘴单元21向收纳位置后退。接着,在使用者进行干燥操作时,开始对干燥装置120的送风装置和加热器进行通电。由此,从暖风吹出口向使用者的局部吹出暖风。局部干燥之后,在使用者进行结束干燥的操作时,干燥装置120停止。图34是表示使卫生清洗装置10竖起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34所示,在使用排水阀134时,使卫生清洗装置10整体在便器上竖起,进行排水阀134的开闭操作。此时,由于排水阀134配置成在本体12的较高位置上朝向斜上方,因此操作性和观察性极佳。(3-3)清洗水箱116的效果在上述清洗水箱116中,箱本体122的上部件123与下部件124之间的接合面147形成在对角线上。这 种情况下,可利用加强肋150、151最大限度地提高清洗水箱116的耐压强度。另外,由于上部件123和下部件124的开口面积变得最大,因此上部件123和下部件124容易成形。尤其是可在下部件124的内表面上容易地一体成形加强肋145。而且,可容易地进行将整流机构135的整流部件136等部件从较大的开口安装到箱本体122内的作业。另外,在箱本体122背面的内侧设置有沿横向延伸的加强肋145。由此,可提高箱本体122的耐压强度。而且,可抑制所储存的清洗水过度地对流。其结果是,可使升温后的清洗水始终储存在清洗水箱116内的上部。而且,由于加强肋145设置在箱本体122的内部,因此可在几乎不加大箱本体122的外形尺寸的情况下确保所需的容量。因此,可实现节省空间的清洗水箱116。另外,由于箱本体122的上部件123与下部件124通过熔敷来接合,因此接合部不会过度地向外侧伸出。由此,可使清洗水箱116更节省空间。在开口缘148、149的内周缘148a、149a上因清洗水箱116的内压而作用有欲使上部件123与下部件124之间的接合部剥离的应力。如上所述,开口缘148、149的内周缘148a、149a在整周上进行熔敷。由此,可确保开口缘148、149的内周缘148a、149a的接合强度。因此,可提高箱本体122的耐压强度。另外,由于上部件123与下部件124之间用螺钉170连结,因此可进一步提高箱本体122的耐压强度。
另外,与箱本体122的入水口 127连续地设置有整流机构135。由此,流入清洗水箱116内的清洗水的流速变慢。而且,由于流入清洗水箱116内的清洗水沿着底面130流动,因此可抑制在清洗水箱116内产生紊流。因此,可使温水储存在清洗水箱116内的上部,使冷水储存在下部,抑制温水与冷水之间混合。其结果是,可用最佳温度的清洗水来清洗局部,并可抑制加热清洗水所需的电能。(3-4)清洗水箱116的变形例另外,在上述的清洗水箱116中,为了使箱本体122的上部件123与下部件124之间接合,并用了基于埋入开口缘149、150的内周槽152a和外周槽152b内的金属丝153的发热的熔敷和基于螺钉170的连结,但并不局限于此,既可采用使用超声波等的其它熔敷方法,也可采用使用粘结剂的粘结方法,或者也可采用使用螺钉的机械式接合方法,或者也可并用这些方法。另外,在上述清洗水箱116中,在上 部件123和下部件124的开口缘149、150的整周上设置有加强缘150、151,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将加强缘150、151的一部分除去。尤其是在上述清洗水箱116中,即使是将前表面或背面的加强缘150、151的部分除去,对清洗水箱116的耐压强度的影响也小。另外,也可将清洗水箱116侧面的加强缘150、151的一部分除去。例如在加强缘150、151的一部分与其它部件产生干涉时,也可将加强缘150、151的最小限度的部分除去。这种情况下,也可通过其它方法来加强加强缘150、151的被除去的部分。另外,在上述清洗水箱116中,考虑到成形性,加强缘150、151具有向外侧伸出的结构,但并不局限于此,加强缘既可向箱本体122的内侧伸出,也可向箱本体122的内侧和外侧双方伸出,或者,也可利用具有比箱本体122的侧面或背面等面构成部大的厚度的部分来形成加强缘。另外,在上述清洗水箱116中,在下部件124的后部内表面上仅形成有沿横向延伸的加强肋145,但并不局限于此,在沿横向延伸的加强肋145的基础上,还可设置沿纵向延伸的加强肋。由此,可进一步提高耐压强度。而且,根据需要,也可在下部件124的底面130的内侧形成加强肋。另外,在需要增强上部件123的耐压强度时,也可在上部件123的内表面上设置相同的加强肋。(3-5)箱本体122的接合部的另一例图35是表示箱本体122的接合部的另一例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如图35所示,本例与图33的例子的不同之处在于,开口缘148、149的内周缘171a、172a形成为向箱本体122的内部突出。在内周缘172a的附近,在开口缘149的整周上设置有内周槽152a,在开口缘149的中央部,在整周上设置有外周槽152b。在内周槽152a和外周槽152b内埋入了金属丝153。设置在开口缘148、149外侧的加强缘150、151用金属制的大致-字形状的加强部件176夹持固定。采用这种结构,当对箱本体122的内部施加了清洗水的压力时,除了使上部件123与下部件124之间剥离的应力之外,由于水压,在使开口缘148、149的内周缘171a、172a紧贴的方向上也作用有作用力。由此,可减小使上部件123与下部件124之间剥离的应力。
另外,通过以夹持加强缘150、151的形态设置加强部件176,能以机械方式固定上部件123与下部件124之间的接合部。由此,可进一步提高抗上部件123和下部件124剥离的强度。其结果是,可提高可靠性和耐久性。另外,在本例中并用了开口缘148、149的内周缘171a、172a向箱本体122的内部突出的结构和设置有加强部件176的结构,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采用这些结构中的一个。例如,在并用这些结构中的一个和图33的结构时,也可获得有效的效果。(3-6)清洗水箱116的单元化图36是包括清洗水箱116和相关部分在内的箱单元的立体图,图37是卫生清洗装置10的本体12内部的装配过程中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36所示,通过使箱本体122的加强缘150的一部分伸出来形成安装片156。通过使用螺钉157在安装片156上安装喷嘴装置15,使喷嘴装置15与箱本体122形成为一体。箱本体122的接合面147的倾斜方向与喷嘴装置15的喷嘴单元21的进退方向(箭头B的方向)相同。开闭阀118和供水连接部117安装在箱本体122上。这样,即可构成由清洗水箱116、供水连接部117、开闭阀118和喷嘴装置15构成的箱单元160。如图37所示,在本体12的下壳12b上分别利用螺钉等固定有箱单元160、干燥装置120、除臭装置162、座圈马桶盖开闭装置163和支撑部件165。箱单元160包括成为卫生清洗装置10的清洗水的路径的所有的水循环部件。因此,可在箱单元160的装配阶段进行漏水检查和各功能检查。因此,在检查时无需操作大尺寸的卫生清洗装置10整 体。这样,可提高检查时的操作性。另外,可在箱单元160的装配阶段发现异常情况,修补作业变得容易。另外,由于箱本体122的接合面147与用箭头B表示的喷嘴单元21的进退方向相同,因此可将喷嘴装置15的较长范围稳定地固定在箱本体122上。(4)落座检测开关(4-1)落座检测开关200的结构图38是落座检测开关200的剖视图,图38 Ca)表示的是使用者未落座在座圈13上的状态,图38 (b)表不的是使用者落座在座圈13上后的状态。如图38 (a)、图38 (b)所示,在座圈13后端的侧部以向内侧突出的形态设置有由金属形成的圆筒状的转动轴218。卫生清洗装置10的本体12的侧面用树脂材料成形。在本体12的侧面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孔219。在长孔219内贯穿着座圈13的转动轴218。在本体12的内部,用树脂材料成形的开关座220以与长孔219相对的形态固定。用树脂成形的可动件222以可沿开关座220的滑动座部221在上下方向上滑动的形态安装。可动件222具有水平方向的轴承孔223。在可动件222的轴承孔223内插入着座圈13的转动轴218。由此,由于转动轴218和轴承孔223,座圈13可相对于本体12自由转动。在可动件222的下端部222a与滑动座部221的底部221a之间安装有金属制的螺旋弹簧224。螺旋弹簧224克服可动件222和座圈13的重量而向上方对可动件222施力。另外,在开关座220的上部安装有微动开关225。被螺旋弹簧224施力的可动件222的上端部对微动开关225的可动片226进行推压。微动开关225具有常闭式的触点构造,在可动片226被推压的状态下触点断开,在可动片226未被推压的状态下触点闭合。
如图38 (a)所示,在使用者未落座在座圈13上时,可动件222被螺旋弹簧224向上方施力,可动件222的上端部对微动开关225的可动片226进行推压。在此状态下,微动开关225的触点断开。在转动轴218的贯穿孔内插通着与座圈13内的座圈加热器和热敏电阻连接的引线217。引线217与控制装置700连接。在使用者落座在座圈13上的状态下,使用者的体重施加在座圈13上。由此,如图38 (b)所示,转动轴218和可动件222被向下方压下,可动件222的上端部从微动开关225的可动片226背离。在此状态下,微动开关225的触点闭合。在此状态下,在可动件222的上端部与微动开关225的可动片226之间形成有4mm以上的间隙。(4-2)落座检测开关200的动作和作用下面对落座检测开关200的动作和作用进行说明。在处于待机状态的卫生清洗装置10中,利用控制装置700对座圈13的座圈加热器进行通电,使座圈13的落座面维持舒适的温度。另外,清洗局部时需从喷嘴装置15喷出的清洗水在预先被加热至最适于清洗的温度后储存在清洗水箱116内。在男子小便使用时,将座圈13和马桶盖14向上方打开。这种情况下,落座检测开关200成为图38 (a)的状态,微动开关225成为断开状态。由此,从微动开关225向控制装置700发送表示未检测到落座的非检测信号。S卩,不从微动开关225向控制装置700发送表示检测到落座的检测信号。控制装置700根据来自微动开关225的非检测信号而判定为使用者未落座在座圈13上。在此状态下,即使使用者不小心操作了操作部11或遥控器40,控制装置700也不会输出喷嘴装置15的动作指令。例如,即使使用者进行局部清洗的操作,清洗水也不会从喷嘴装置15喷出。另外,即使使用者进行干燥操作,与喷嘴装置15一样,干燥装置120也不会开始动作。另外,在大 便使用时或女子小便使用时,使用者将座圈13倒放在便器的上面,并落座在座圈13的落座面上。此时,座圈13的落座面被预先保持于舒适的温度。由此,即使是在寒冷时期,使用者也可舒适地落座在座圈13上。在使用者落座在座圈13上时,使用者的体重施加在座圈13上。由此,对座圈13的转动轴218施加向下的作用力,克服螺旋弹簧224的施力而将可动件222压下。因此,如图38 (b)所示,可动件222的上端部从微动开关225的可动片226离开,在可动件222的上端部与微动开关225的可动片226之间形成间隙。此时,微动开关225的触点成为闭合状态,并向控制装置700发送表示检测到落座的检测信号。在检测到落座的状态下,在使用者进行局部清洗的操作时,喷嘴装置15的喷嘴单元21向清洗位置前进,从前端的臀部清洗喷出口 31或坐浴盆清洗喷出口 32喷出清洗水。由此来进行局部的清洗。另外,在使用者进行结束清洗的操作时,喷嘴单元21向原来的收纳位置后退,清洗动作结束。接着,在使用者进行干燥操作时,控制装置700对干燥装置120的送风装置和加热器进行通电。由此,暖风从暖风吹出口向使用者的局部吹出,对因清洗而弄湿的局部进行干燥。在使用者进行结束干燥的操作时,干燥装置120停止,干燥动作结束。当使用者在局部清洗或干燥的动作中站起了时,由于施加在座圈13上的使用者的体重释放,因此转动轴218和可动件222因螺旋弹簧224的施力而向上方移动,对微动开关225的可动片226进行推压。由此,微动开关225的触点成为断开状态,从微动开关225向控制装置700发送表示使用者未落座的非检测信号。这种情况下,控制装置700立即停止局部清洗或干燥的动作。因此,可防止清洗水向便器的周围喷出而弄湿使用者的衣服或卫生间内的地板和墙壁以及暖风无效地吹出的情况。使用者在落座在座圈13上的状态下屡屡使身体动作或移动。在本例的落座检测开关200中,在落座状态下在可动件222的上端部与微动开关225的可动片226之间设置有4_以上的间隙。因此,即使因使用者在落座状态下使身体动作或移动而使座圈13的转动轴218稍作移动,微动开关225的可动片226也不会被可动件222的上端部推压。因此,可防止局部清洗和干燥的动作违背使用者的意志而停止。(4-3)落座检测开关200的效果如上所述,在本例的落座检测开关200中,微动开关225配置在座圈13的转动轴218的上部,在螺旋弹簧224的施力作用下,可动片226被可动件222的上端部推压。由此,使用者的体重不会直接施加在微动开关225上。另外,在微动开关225上不会施加螺旋弹簧224的施力以上的作用力。其结果是,可防止微动开关225破损和耐久性下降。另外,在落座状态下,在可动件222的上端部与微动开关225的可动片226之间设置有4mm以上的间隙。由此,在落座中即使使用者使身体稍作动作或移动,也可避免卫生清洗装置10的动作违背使用者的意志而停止。另外,在使用者未落座在座圈13上的状态下,微动开关225处于断开状态,在电路中没有电流流动。因此,可节省电力。(4-4 )落座检测开关200的变形例另外,在上述落座检测开关200中,作为向上方对可动件222施力的弹性体,使用的是金属制的螺旋弹簧224,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使用板弹簧等形状不同的金属制弹簧,或者使用橡胶或具有弹性的树脂等的金属以外的弹性体。尤其是由于在卫生清洗装置10中使用水,因此最好使用具有耐腐蚀性的材料作为弹性体。另外,在上述落座检测开关200中,考虑到可靠性,在落座状态下在可动件222的上端部与微动开关225的可动片226之间形成的间隙被设定成4mm以上,但并不局限于此,通过设置小于4_的最小间隙,可获得相应的效果。(5)漏电断路器(5-1)操作部 11图39是表示图1的操作部11的细节的俯视图。如图39所示,在操作部11的上表面设置有为了进行卫生清洗装置10的各种功能的操作或各种功能的设定而使用的多个开关306和多个显示灯307。另外,在操作部11的上表面设置有作为漏电显示部的漏电显示LED(发光二极管)322以及为了进行漏电断路器300的测试而使用的测试用开关323。测试用开关323由按钮开关构成。测试用开关323配置在操作部11的后端部,而且,测试用开关323的按压面积形成得较小。由此,可防止使用者不小心操作测试用开关323。另外,操作测试用开关323所需的按压力被设定成操作其它开关306所需的按压力的3 5倍。由此,即使是在使用者为了清扫操作部11等而接触了 测试用开关323时,也不容易发生误操作。
(5-2)卫生清洗装置10的电路结构的第I例图40是表示卫生清洗装置10的电路结构的第I例的电路图。在电源插座308上连接电源插头309。在电源插头309上连接一对电源线310。电源线310通过对往返电流之差进行检测的ZCT (零相变流器)311而与电源电路312连接。电源电路312产生直流电源电压,并将该直流电源电压赋予控制装置700、除臭装置162和座圈马桶盖开闭装置163等。控制装置700对卫生清洗装置10整体的动作进行控制。具体而言,控制装置700对除臭装置162和座圈马桶盖开闭装置163进行控制,并对使温水加热器131和座圈加热器580接通或断开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318、319进行控制。另外,控制装置700对喷嘴装置15的驱动电动机44 (图14 图16)、流量调节阀61 (图3 图5)和干燥装置120 (图26)进行驱动。ZCT311的输出电压被赋予漏电检测电路320。漏电检测电路320对具有三个触点321a、321b、321c的漏电切断用继电器321进行控制。一条电源线310与触点321a连接,另一条电源线310与触点321b连接。电源电路312的输出端子与触点321c连接。触点321a、321b、321c通常分别与端子321e、321f、321g连接。端子321e与温水加热器131和座圈加热器580连接。端子321f与控制装置700的一个电源端子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318、319连接。端子321g与控制装置700的另一个电源端子连接。测试电流线324通过ZCT311。在端子321d与测试电流线324之间连接着漏电显示LED322和测试用开关323。ZCT311、漏电检测电路320、继电器321、漏电显示LED322、测试用开关323和测试电流线324构成漏电断路器300。 (5-3)卫生清洗装置10的动作和作用对图40的卫生清洗装置10的动作和作用进行说明。在卫生清洗装置10产生漏电时,电源线310的往返电流产生差异,从而在ZCT311中产生输出电压。由此,漏电检测电路320对漏电切断用的继电器321进行控制,使触点321b,321c断开。其结果是,温水加热器131、座圈加热器580和控制装置700与电源线310和电源电路312断开。另外,漏电检测电路320将继电器321的触点321a切换成端子321d。由此,电流从一条电源线310通过漏电显示LED322而流入另一条电源线310,漏电显示LED322亮灯。因此,使用者可识别卫生清洗装置10正在漏电。另一方面,在漏电显示LED322未亮灯的状态下,在使用者按下测试用开关323时,电流在经由ZCT311的测试电流线324中流动。由此,与在电源线310的往返电流中产生了差异时一样,在ZCT311中产生输出电压,与产生漏电时一样,继电器321动作。这种情况下,漏电显示LED322也亮灯,因此,使用者可确认漏电断路器300正常动作。此时,例如在ZCT311破损了时,或在漏电检测电路320断线了时,漏电显示LED322不亮灯。因此,使用者可确认漏电断路器300存在异常。(5-4)卫生清洗装置10的电路结构的第2例图41是表示卫生清洗装置10的电路结构的第2例的电路图。在图41的电路结构中,对与图40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卫生清洗装置10的第2例与第I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包括绝缘变压器在内的电源电路332来代替电源电路312,并利用具有两个触点333a、333b的继电器333来代替继电器321。一条电源线310与触点333a连接,另一条电源线310与触点333b连接。触点333a、333b通常分别与端子333d、333e连接。端子333d与温水加热器131和座圈加热器580连接。端子333e与控制装置700的一个电源端子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318、319连接。在端子333c与另一条电源线310之间连接着漏电显示LED322,在电源电路332的一个输出端子与测试电流线324之间连接着测试用开关323。电源电路332的另一个输出端子与控制装置700的另一个电源端子连接。ZCT311、漏电检测电路320、继电器333、漏电显示LED322、测试用开关323和测试电流线324构成漏电断路器30 0。在卫生清洗装置10中,在未发生漏电时,利用继电器333从电源线310和电源电路332向温水加热器131、座圈加热器580和控制装置700供给电力。在卫生清洗装置10中,在发生了漏电时,与第I例一样,在ZCT311中产生输出电压。由此,漏电检测电路320对继电器333进行控制,使触点333b断开。其结果是,温水加热器131和座圈加热器580与电源线310和电源电路332断开。此时,控制装置700利用由绝缘变压器构成的电源电路332在与电源线310绝缘的状态下得到电力供给。因此,温水加热器131和座圈加热器580停止,但由控制装置700驱动的除臭装置162和座圈马桶盖开闭装置163可以动作。因此,即使是发生了漏电时,也可进行大小便时最基本所需的座圈13和马桶盖14的开闭,使用者可使用最基本的厕所功能。另外,与第I例一样,漏电检测电路320将继电器333的触点333a切换成端子333c。由此,电流从一条电源线310通过漏电显示LED322而流入另一条电源线310,漏电显示LED322亮灯。因此,使用者可识别卫生清洗装置10正在漏电。另外,与第I例一样,通过使用者按下测试用开关323,可确认漏电断路器300正常动作。(5-5)卫生清洗装置10的电路结构的第3例图42是遥控器的主视图。图43是表示卫生清洗装置10的电路结构的第3例的电路图。在图43的电路结构中,对与图41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图42的遥控器40和与本体12设置成一体的操作部11分开,设置在厕所的壁面等上进行使用。在遥控器40与卫生清洗装置10的本体12之间进行使用红外线的双向通 目。与操作部11 一样,在遥控器40的前表面上设置有为了进行卫生清洗装置10的各功能的操作或各功能的设定而使用的多个开关403和多个显示部404。在遥控器40的前表面的下端部设置有漏电显示部405、以及为了进行漏电断路器300的测试而使用的测试用开关406。测试用开关406的按压面积形成得较小。另外,操作测试用开关406所需的按压力被设定成操作其它开关403所需的按压力的3 5倍。由此,可防止测试用开关406的误操作。如图43所示,遥控器40包括遥控器控制部402、遥控器电源部407和遥控器通信部408。遥控器电源部407由电池构成。遥控器控制部402和遥控器通信部408利用由遥控器电源部407供给来的电力进行动作。卫生清洗装置10的第3例与第2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通信部409、短路电路410和零交检测电路411。通信部409与遥控器40利用红外线进行双向通信。短路电路410根据来自遥控器40的测试用信号来形成漏电状态。零交检测电路411对继电器333动作而使温水加热器131和座圈加热器580与电源线310断开进行检测。在卫生清洗装置10中,在产生了漏电时,与第2例一样,在ZCT311中产生输出电压。由此,漏电检测电路320对继电器333进行控制,使触点333b断开。其结果是,温水加热器131和座圈加热器580与电源线310和电源电路332断开。此时,控制装置700利用由绝缘变压器构成的电源电路332在与电源线310绝缘的状态下得到电力供给。因此,温水加热器131和座圈加热器580停止,但由控制装置700驱动的除臭装置162和座圈马桶盖开闭装置163可以动作。另外,与第2例一样,漏电检测电路320将继电器333的触点333a切换成端子333c。由此,电流从一条电源线310通过漏电显示LED322而流入另一条电源线310,漏电显示LED322亮灯。因此,使用者可识别卫生清洗装置10正在漏电。另外,零交检测电路411在检测到来自电源线310的电力供给被切断时将检测信号赋予控制装置700。控制装置700将用于使遥控器40的漏电显示部405亮灯的亮灯信号赋予通信部409。由此,通信部409利用红外线将亮灯信号发送给遥控器通信部408。遥控器40的遥控器通信部408将接收到的亮灯信号赋予遥控器控制部402。由此,遥控器控制部402使漏电显示部405亮灯。另一方面,在使用者按下遥控器40的测试用开关406时,遥控器控制部402将测试信号赋予遥控器通 信部408。遥控器通信部408将测试信号发送给本体12的通信部409。通信部409将接收到的测试信号赋予控制装置700。由此,控制装置700使短路电路410成为连接状态。其结果是,形成漏电状态,进行漏电断路器300的测试。另外,与第I例和第2例一样,通过使用者按下操作部11的测试用开关323,可确认漏电断路器300正常动作。在基于上述遥控器40和操作部12的对漏电断路器300的任一个测试中,操作部11的漏电显示LED322和遥控器40的漏电显示部405双方均亮灯。在第3例中,在设于通常使用者容易操作的位置的遥控器40上设置有漏电显示部405和测试用开关406。由此,使用者可容易观察卫生清洗装置10的异常,且卫生清洗装置10更方便使用。另外,在本例中,在本体12与遥控器40之间使用红外线来进行通信,但并不局限于此,作为双向的通信方法,也可使用基于电波的无线通信,或使用有线连接的电气信号。另外,在本例中,在遥控器40上设置有漏电显示部405和测试用开关406,在操作部11上设置有漏电显示LED322和测试用开关323,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仅在遥控器40上设置漏电显示部405和测试用开关406,而不在操作部11上设置漏电显示LED322和测试用开关323。(6)座圈
(6-1)座圈13的结构图44是座圈13的分解立体图,图45是从下侧看上部座圈壳的图,图46是从上侧看下部座圈壳的图,图47是图44的U-U线处的上部座圈壳的放大剖视图。如图44所示,座圈13具有大致圆环形状,包括:用铝形成的上部座圈壳510、以及用合成树脂形成的下部座圈壳520。如点划线所示,上部座圈壳510的上表面的一部分成为使用者的落座部510T。如图44和图45所示,在上部座圈壳510的下面侧,在落座部510T的区域内安装有两个热敏电阻511。另外,在其它区域内安装有两个热敏电阻512。另外,设置在落座部510T的区域内的热敏电阻511也可以是一个。设置在其它区域内的热敏电阻512也可以是一个。如图44和图46所示,在下部座圈壳520的上面侧安装有沿着下部座圈壳520的形状形成的辐射反射板530。辐射反射板530通过对铝所构成的板材的表面进行镜面精加工来制作。另外,在辐射反射板530的上表面设置有座圈加热器580。座圈加热器580通过将形成为U字形状的后方灯加热器581和前方灯加热器582串联连接来进行制作。另外,在辐射反射板530的上表面以靠近前方灯加热器582的规定部位(两个部位)的形态安装有两个恒温器541,并以靠近后方灯加热器581的规定部位(两个部位)的形态安装有两个恒温器542。这多个恒温器541、542均与座圈加热器580串联连接。

通过未图示的密封件来接合图45的上部座圈壳510与图46的下部座圈壳520,从而完成座圈13。由此,使上部座圈壳510和下部座圈壳520内的空间密闭。利用密封件,可防止水进入上部座圈壳510和下部座圈壳520内。在此状态下,安装在上部座圈壳510上的热敏电阻511与前方灯加热器582相对。后方灯加热器581和前方灯加热器582为卤素灯加热器。在卤素灯加热器中,在玻璃管的内部设置有灯丝,并封入氩气和卤素气体。如图47所不,上部座圈壳510通过在热传导性优良的招层510b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形成各种层来进行制作。另外,铝的热传导率为大致237W/m.K。在铝层510b的下表面上涂布含有碳等的黑色涂料。由此,在铝层510b的下表面上形成可有效吸收辐射能量的黑色的辐射吸收层510a。在招层510b的上表面依次形成耐酸招层510c和表面装饰层510d。通过形成耐酸铝层510c,可提高铝层510b的上表面的耐腐蚀性。表面装饰层510d利用规定涂料等形成。在铝层510b的下表面上隔着辐射吸收层510a安装有热敏电阻511。热敏电阻511通过辐射吸收层510a来检测铝层510b的温度。座圈加热器580、热敏电阻511、512和恒温器541、542与控制装置700连接。(6-2)座圈加热器580的结构本例的后方灯加热器581和前方灯加热器582的额定功率分别被设定为500W和700W。这种情况下,座圈加热器580的额定功率为1200W。在此,将后方灯加热器581的长度做成460mm,将前方灯加热器582的长度做成600mm。这种情况下,单位长度的后方灯加热器581的额定功率为大致1087W/m,单位长度的前方灯加热器582的额定功率为大致1167W/m。这样,单位长度的前方灯加热器582的额定功率被设定成比单位长度的后方灯加热器581的额定功率大。由此,可使由前方灯加热器582产生的单位长度的辐射能量比由后方灯加热器581产生的单位长度的辐射能量大。因此,在驱动本例的座圈加热器580时,位于上部座圈壳510前方的落座部510T比上部座圈壳510的后方部分受到更多的辐射能量而被加热,可使落座部510T的温度比其它部分急速上升。其结果是,由于落座部510T被优先加热,因此可防止使用者在落座到落座部510T上时感到寒冷。在本例中说明的是对座圈加热器580使用额定功率不同的后方灯加热器581和前方灯加热器582的情况,但座圈加热器580也可由额定功率不同的三个以上的灯加热器构成。这种情况下,通过调整多个灯加热器相对于上部座圈壳510的配置,可更为细致地调整赋予上部座圈壳510各部分的辐射能量的大小。由此,可充分防止使用者在落座到落座部510T上时感到寒冷。(6-3)上部座圈壳510的形状如图45所示,在本例的上部座圈壳510中,前方部分FA和后方部分BA大小(面积)不同。在本例中,前方部分FA的上部座圈壳510的宽度FW为大致50mm,与此相对,后方部分的宽度BW为大致100mm。这种情况下,在假设由座圈加热器580产生的所有辐射热量都被赋予上部座圈壳510时,则赋予上部座圈壳510的单位长度(沿着圆环形状的长度)的辐射能量的大小因上部座圈壳510的部分不同而异。在本例中,在上部座圈壳510的前方部分FA处赋予单位长度的辐射能量在单位时间下的大小为在后方部分BA处赋予单位长度的辐射能量在单位时间下的大小的大致两倍。由此,在开始驱动座圈加热器580时,可使上部座圈壳510的温度比其它部分急速上升。其结果是,落座部510T被优先加热,从而可防止使用者在落座到落座部510T上时感到寒冷。这样,通过调整上部座圈壳510的形状,可针对上部座圈壳510的各部分来调整座圈加热器580驱动时温度上升的程度(升温速度)。(6-4)座圈加热器580与上部座圈壳510之间的关系由此,通过组合并调整座圈加热器580的结构和上部座圈壳510的形状,就可针对上部座圈壳510的各部分来详细调整上部座圈壳510在座圈加热器580驱动时的升温速度。像本例那样,通过在上部座圈壳510的前方配置单位长度下产生的辐射能量大的前方灯加热器582并将上部座圈壳510的前方部分FA的大小设计得较小,可充分提高落座部5IOT的升温速度。另外,通过调整座圈加热器580在上部座圈壳510内部的配置位置,也可在升温时使上部座圈壳510形成期望的温度分布。 例如,在上部座圈壳510的前方部分FA处使座圈加热器580与上部座圈壳510的内表面接近,在后方部分BA处使座圈加热器580从上部座圈壳510的内表面离开规定间隔。这种情况下,也可使上部座圈壳510的前方部分FA的升温速度比后方部分BA的升温速度快。另外,也可在上部座圈壳510的各部分处改变材料的厚度。例如,将上部座圈壳510的前方部分FA的厚度设定得较薄,将后方部分BA的厚度设定得较厚。这种情况下,也可获得与上面相同的效果。另外,也可在上部座圈壳510的各部分处改变材质。例如,上部座圈壳510的前方部分FA使用热传导率大的材料,后方部分BA使用热传导率小的材料。这种情况下,也可获得与上面相同的效果。(6-5)座圈加热器580的驱动如上所述,后方灯加热器581和前方灯加热器582通过图40、图41或图43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319与控制装置700连接。在利用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319使电流流过后方灯加热器581和前方灯加热器582时,从各灯加热器向周围辐射紫外线。另外,从后方灯加热器581和前方灯加热器582辐射出的紫外线、即辐射能量直接地或通过辐射反射板530间接地向上部座圈壳510的下面侧射入。如上所述,黑色的辐射吸收层510a (图47)可有效地吸收辐射能量,因此,来自后方灯加热器581和前方灯加热器582的辐射能量可高效地向铝层510b (图47)传递。由此,铝层510b发热。如上所述,铝材具有较大的热传导率,因此,由辐射能量产生的热量可在短时间内传递给整个上部座圈壳510。由此,在因驱动座圈加热器580而使上部座圈壳510的温度上升时,即使上部座圈壳510产生了温度不 均,也可在短时间内使上部座圈壳510的温度均匀化。(6-6)座圈加热器580的驱动例通过将驱动座圈加热器580的功率大致改变成三种来进行座圈加热器580的驱动控制。例如,在使座圈13以第一温度梯度升温时,控制装置700以大致1200W的功率来驱动座圈加热器580 (1200W驱动)。另外,在使座圈13以比第一温度梯度稍平缓的第二温度梯度升温时,控制装置700以大致600W的功率来驱动座圈加热器580 (600W驱动)。另夕卜,在使座圈13的温度保持一定时,控制装置700以大致50W的功率来驱动座圈加热器580(低功率驱动)。所谓低功率驱动是指利用远小于1200W驱动和600W驱动的功率(例如OW 50W范围内的功率)来驱动座圈加热器580。通过控制装置700利用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319 (图40、图41和图43)控制通电率来进行1200W驱动、600W驱动和低功率驱动的切换。图48是表示座圈加热器580的驱动例和落座部510T (图44和图45)的表面温度的变化的图。图48中表示的是表示落座部510T的表面温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以及驱动座圈驱动器580时通电率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这两幅曲线图的横轴为共用的时间轴。在本例中,假定使用者预先将座圈设定温度设定得较高(38°C)。
在冬季等室温比待机温度即18°C低时,控制装置700 (图2)进行温度调节,以使座圈13的温度成为18°C。这样,控制装置700在利用入室传感器600检测到使用者进入之前的待机期间Dl内进行座圈加热器580的低功率驱动,以使落座部510T的表面温度稳定在 18。。。当入室传感器600在时刻11处检测到使用者进入时,控制装置700在冲击电流减小期间D2内进行座圈加热器580的600W驱动。另外,该600W驱动是为了充分减小冲击电流而进行的。这种情况下,落座部510T的表面温度以稍平缓的第二温度梯度上升。之后,控制装置700在经过了冲击电流减小期间D2后的时刻t2处开始座圈加热器580的1200W驱动,并在第一升温期间D3内继续座圈加热器580的1200驱动。这种情况下,落座部510T的表面温度以上述第一温度梯度上升。在此,落座部510T的表面温度急剧上升。座圈加热器580的1200W驱动一直进行到落座部510T的表面温度达到极限温度。所谓极限温度是指使用者不感到寒冷的落座部5IOT的最低温度。在图48的表示落座部510T的表面温度的曲线图中,极限温度为29°C,用点划线来表示。在座圈加热器580的1200W驱动时,在落座部510T的表面温度成为极限温度时所设想的测量温度值成为切换温度。落座部510T的表面温度达到极限温度的时刻t3是由加热器控制表确定的1200W驱动的时间以及测量温度值达到预先确定的切换温度的时间中短的一方的时间。这样,在第一升温期间D3内,落座部510T的表面温度通过1200W驱动而迅速上升至极限温度。由此,使用者可在不感到落座部510T寒冷的情况下落座到座圈13上。另外,如上所述,在使落 座部510T的表面温度急剧上升时,该温度变化会产生过冲(overshoot)。然而,在本例中,在落座部5IOT的表面温度达到了极限温度时会将座圈加热器580的1200W驱动切换成600W切换。因此,在落座部510T的表面温度变化过冲了时,该表面温度也不会超过座圈设定温度。其结果是,可防止使用者在落座时感到落座部510T烫。接着,控制装置700在经过了第一升温期间D3后的时刻t3处开始座圈加热器580的600W驱动,并在第二升温期间D4内继续座圈加热器580的600W驱动。这种情况下,落座部510T的表面温度以上述第二温度梯度上升。座圈加热器580的600W驱动一直进行到落座部510T的表面温度达到比座圈设定温度稍高的温度(40°C)为止。在此,在座圈加热器580的600W驱动时,在落座部510T的表面温度成为比座圈设定温度稍高的温度时所设想的测量温度值成为预先确定的目标温度。落座部510T的表面温度达到比座圈设定温度稍高的温度的时刻t4是预先确定的600W驱动的时间以及测量温度值达到预先确定的目标温度的时间中短的一方的时间。第二温度梯度比第一温度梯度稍平缓。由此,可防止落座部510T的表面温度的变化产生大的过冲。控制装置700在经过了第二升温期间D4后的时刻t4处开始座圈加热器580的低功率驱动,并在第一维持期间D5内继续座圈加热器580的低功率驱动。由此,落座部510T的表面温度稳定在比座圈设定温度稍高的温度。在本例中,落座部510T的表面温度上升至比使用者所设定的座圈设定温度稍高的温度,该温度一直维持到使用者落座时为止。因此,使用者可在落座时获得与自己设定的落座设定温度大致相同的体感温度当在时刻t5处由落座检测开关200检测到使用者向座圈3落座时,控制装置700使低功率驱动的通电率减小,并在第一落座期间D6内继续座圈加热器580的低功率驱动,以使落座部510T的表面温度下降至座圈设定温度。在本例中,第一落座期间D6被设定成大致两分钟。另外,控制装置700在经过了第一落座期间D6后的时刻t6处使低功率驱动的通电率进一步减小,并在第二落座期间D7内继续座圈加热器580的低功率驱动,以使落座部510T的表面温度下降至比座圈设定温度稍低的温度(36°C)。在本例中,第二落座期间D7被设定成大致两分钟。控制装置700在经过了第二落座期间D7后的时刻t7处使低功率驱动的通电率进一步减小,并在第二维持期间D8内继续座圈加热器580的低功率驱动,以使落座部510T的表面温度稳定在比座圈设定温度稍低的温度(36°C)。在下面的说明中,将在第二维持期间D8内维持一定的落座部510T的表面温度、即比座圈设定温度稍低的温度称作维持温度。这样,在本例中,在使用者落座在座圈13上后,控制装置700使落座部510T的表面温度逐渐降低。由此,可防止使用者低温烫伤。当在时刻t8处由落座传感器290检测到使用者从座圈13离开了时,控制装置700在停止期间D9内停止座圈加热器580的驱动。由此,落座部510T的表面温度下降。
在落座部510T的表面温度达到了 18°C的时刻t9处,控制装置700再次开始座圈加热器580的低功率驱动,并在待机期间DlO内维持座圈加热器580的低功率驱动,以使落座部510T的表面温度稳定在18°C。在上述第二升温期间D4内,控制装置700进行座圈加热器580的600W驱动,但控制装置700也可使驱动座圈加热器580的功率以沿着抛物线的形态逐渐下降(参照通电率曲线图中的粗虚线部)。这种情况下,如表示落座部510T的表面温度的曲线图中的粗虚线部所示,随着落座部510T的表面温度接近比座圈设定温度稍高的温度,其温度梯度逐渐变得平缓。在像这样温度梯度逐渐变得平缓时,可使因落座部510T的温度变化而产生的过冲充分减小。在本例中,在使用者落座到座圈13上后,通过对驱动座圈加热器580所使用的功率进行调整来使落座部510T的表面温度逐渐降低,但座圈加热器580的驱动也可在使用者落座到座圈13上时停止。这种情况下,也可防止使用者低温烫伤。另外,在本例中,使落座部510T的表面温度上升至比座圈设定温度稍高的温度,但也可使落座部5IOT的表面温度上升至座圈设定温度。(6-7)座圈加热器580的效果如上所述,在本实施形态的座圈装置100中,无需将座圈13的温度始终维持在座圈设定温度。因此,在使用者未进入洗手间的待机期间DUDlO (图48)内,可充分减小用于驱动座圈加热器580的电流。由此,即使是在接通了座圈加热器580时,也可充分减少消耗的电力。其结果是,可实现节能化。
另外,座圈装置100的控制装置700通过进行座圈加热器580的1200W驱动来使落座部5IOT的表面温度在短时间内上升至极限温度。之后,控制装置700进行座圈加热器580的600W驱动,使落座部510T的表面温度以比1200W驱动时平缓的温度梯度上升。由此,可充分减小因落座部510T的温度变化而产生的过冲。其结果是,落座部510T的表面温度可在短时间内准确地上升,并可稳定在座圈设定温度。(6-8)座圈加热器的另一例在本实施形态中,为了使落座部510T的表面温度上升而使用了由后方灯加热器581和前方灯加热器582构成的座圈加热器580,但只要能使落座部510T的表面温度瞬时上升即可,可使用具有电热丝的加热器、具有带状电阻的加热器、或面状的加热器来代替座圈加热器580。图49是表示使用电热丝的落座部510T的加热单元的一例的图。图49 Ca)表示的是加热单元680U的俯视图,图49 (b)表示的是沿图49 Ca)的Ql-Ql线的剖视图。如图49 (a)和图49 (b)所示,加热单元680U由线状加热器683和两个铝薄膜684a、684b 构成。具体而言,可通过将线状加热器683以均等的间隔在上部座圈壳410的整个下表面上蛇行配置、用形状与上部座圈壳410大致相同的两个铝薄膜684a、684b来夹持配置好的线状加热器683并用具有高耐热性的粘结剂(高温粘结剂)将它们贴合,来制作加热单元680U。

线状加热器683包括芯线683a、发热线683b和包覆管683c。在线状加热器683中,发热线683b卷绕在芯线683a上。另外,卷绕有发热线683b的芯线683a被包覆管683c覆盖。在此,包覆管683c利用高耐热性的氟树脂等形成。由此,可确保发热线683b和芯线683a与铝薄膜684a、684b之间电气性绝缘。包覆管683c也可利用硅橡胶来代替氟树脂而形成。这种情况下,通过用耐热性高的硅橡胶来覆盖发热线683b和芯线683a,也可确保发热线683b和芯线683a与铝薄膜684a、684b之间电气性绝缘。只要能确保发热线683b和芯线683a与铝薄膜684a之间电气性绝缘并具有高耐热性,包覆管683c也可利用氟树脂和硅橡胶以外的材料形成。但是,构成包覆管683c的材料需要具有例如在以1000W 1200W急剧驱动加热单元680U时可充分经受住发热线683b所产生的热量的冲击的耐热性。(7)技术方案的各构成要素与实施形态的各要素之间的对应下面对技术方案的各构成要素与实施形态的各要素之间的对应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下述例子。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喷嘴装置15是喷嘴装置的一例,喷嘴本体22是喷嘴本体的一例,喷嘴盖23是喷嘴盖的一例,臀部清洗流路28、坐浴盆清洗流路29和喷嘴清洗流路30是流路的一例,臀部清洗喷出口 31、坐浴盆清洗喷出口 32和喷嘴清洗喷出口 33是喷出口的一例。臀部清洗喷出口 31是臀部清洗喷出口的一例,坐浴盆清洗喷出口 32是坐浴盆清洗喷出口的一例,喷嘴清洗喷出口 33是喷嘴清洗喷出口的一例,臀部清洗喷出口 31和坐浴盆清洗喷出口 32是局部清洗喷出口的一例,坐浴盆喷嘴部26是突出部的一例,盖子27是盖部件的一例,臀部清洗开口 36是臀部清洗开口的一例,喷嘴清洗开口 37是喷嘴清洗开口的一例。喷嘴驱动装置43是驱动机构的一例,连结机构24是连结机构的一例,连结座部48是连结座部的一例,连结部件49是连结部件的一例,前凹陷部48a是第一连结位置的一例,后凹陷部48b是第二连结位置的一例,大孔部3Ia是大孔部的一例,小孔部3Ib是小孔部的一例,弯曲部28b是弯曲部的一例,整流壁28c是整流壁的一例。盖清洗喷出口 58是盖清洗喷出口的一例,盖清洗流路57是盖清洗流路的一例,上壳17是盖清洗部件的一例。清洗水箱116是清洗水供给系统的一例,箱本体122是箱本体的一例,上部件123是上部件的一例,下部件124是下部件的一例,开口缘148、149是开口缘的一例,接合面147是接合部或接合面的一例,加强缘150、151是加强缘的一例。座圈13是座圈的一例,落座检测开关200是落座检测开关的一例,转动轴218是转动轴的一例,轴承孔223是支撑孔的一例,可动件222是可动部件的一例,开关座220是支撑座的一例,螺旋弹簧224是施力部件的一例,微动开关225是开关的一例。控制装置700是控制装置的一例,电源电路312、322是电力供给系统的一例,漏电检测电路320是漏电检测器的一例,继电器321、333是断路器的一例,漏电显示LED322或漏电显不部405是显不部的一例,座圈加热器580是座圈加热器的一例,温水加热器131是温水加热器的一例,入室传感器600是人体检测器的一例。作为技术方案的各构成要素,也可使用具有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结构或功能的其它各种要素。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应用于对人体的局部进行清洗的卫生清洗装置等。
权利要求
1.一种喷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喷出清洗水的多个喷出口和向所述多个喷出口供给清洗水的流路的喷嘴本体;具有与所述喷嘴本体的至少一个喷出口对应的喷出开口并覆盖所述喷嘴本体的至少一部分的筒状喷嘴盖; 将所述喷嘴本体与所述喷嘴盖连结的连结机构; 收纳所述喷嘴本体、所述喷嘴盖和所述连结机构的喷嘴导向件;以及使所述喷嘴本体进退、且使所述连结机构在所述连结机构将所述喷嘴本体与所述喷嘴盖连结的第一状态和 所述连结机构不将所述喷嘴本体与所述喷嘴盖连结的第二状态之间转换的驱动机构, 所述喷嘴本体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喷嘴导向件上,且在所述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在整个所述喷嘴本体被收纳在所述喷嘴导向件内的收纳位置与所述喷嘴本体的一部分从所述喷嘴导向件突出的第一清洗位置及第二清洗位置之间移动, 在所述喷嘴本体从所述收纳位置向所述第一清洗位置及第二清洗位置移动时,所述喷嘴盖通过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所述连结机构与所述喷嘴本体连动, 在所述喷嘴本体从所述收纳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清洗位置的期间,所述驱动机构使所述连结机构临时从所述第一状态转换到所述第二状态,从而使所述喷嘴本体与所述喷嘴盖相对地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嘴本体具有在所述第二清洗位置上从所述喷嘴盖突出的突出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喷出口包括:将清洗臀部的清洗水喷出的臀部清洗喷出口、将清洗女性的局部的清洗水喷出的坐浴盆清洗喷出口、以及将清洗所述喷嘴本体和所述喷嘴盖的清洗水喷出的喷嘴清洗喷出口。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清洗位置是清洗臀部的臀部清洗位置, 所述第二清洗位置是清洗女性的局部的坐浴盆清洗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机构包括: 设置在所述喷嘴本体和所述喷嘴盖中的一方上的连结部件; 具有弹性的连结片;以及 设置在所述喷嘴本体和所述喷嘴盖中的另一方上、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利用所述连结片的弹性力与所述连结部件连结而在所述第二状态下不与连结部件连结的连结座部, 所述驱动机构使所述喷嘴本体进退,以在所述连结部件与所述连结座部连结的状态下克服所述连结片的弹性力使所述连结部件与连结座部分离,从而使所述连结机构从所述第一状态转换为所述第二状态。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座部形成为沿所述喷嘴本体的进退方向延伸,且具有能与所述连结部件连结的第一连结位置及第二连结位置, 所述第一连结位置及所述第二连结位置在所述喷嘴本体的进退方向上互相分离,利用所述驱动机构使所述喷嘴本体与所述喷嘴盖相对地移动,从而所述连结部件在所述连结座部的所述第一连结位置与所述第二连结位置之间移动。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嘴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喷嘴本体上形成有齿条,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动机及小齿轮, 所述小齿轮与所述喷嘴本体的齿条啮合,且受到所述驱动电动机的旋转力而能旋转,通过所述驱动电动机的旋转,所述小齿轮旋转,所述小齿轮的旋转力传递到所述齿条,从而使所述喷嘴本体进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对所述驱动电动机的转速进行检测的转速检测装置,基于所述转速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所述驱动电动机的转速,从而能调整所述喷嘴本体的移动距离。
9.一种卫生清洗装置 ,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嘴装置; 向所述喷嘴装置供给清洗水的清洗水供给系统; 对所述喷嘴装置和所述清洗水供给系统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以及 载放在便器上面的座圈。
全文摘要
一种卫生清洗装置,具有喷出清洗水的喷嘴装置。喷嘴装置的喷嘴本体具有臀部清洗流路、坐浴盆清洗流路、喷嘴清洗流路、臀部清洗喷出口、坐浴盆清洗喷出口和喷嘴清洗喷出口。设置有覆盖喷嘴本体的筒状喷嘴盖。喷嘴盖具有与喷嘴本体的臀部清洗喷出口对应的臀部清洗开口和与喷嘴清洗喷出口对应的喷嘴清洗开口。喷嘴本体和喷嘴盖构成为可相互滑动,以使从喷嘴本体的臀部清洗喷出口喷出的清洗水通过喷嘴盖的臀部清洗开口喷出。
文档编号E03D9/08GK103215999SQ20131014197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8日
发明者上野徹, 古闲良一, 石田朋子, 国木靖博, 林香绪里, 近藤和也, 山本融士, 千田博之, 山川秀树, 藤井真司, 福田充浩, 有川富夫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