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体藻类拦截隔离网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5964阅读:7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体藻类拦截隔离网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水体藻类拦截隔离网带,是一种水面防护设施,它具有过滤面和过滤面上部的浮体部,其特征在于:过滤面底部是重物部,过滤面、浮体部和重物部是一整体双层织物,其中浮体部和重物部的两层织物之间是中空的,过滤面的两层织物以纵向经线贴合,浮体部及重物部与过滤面之间以横向纬线分割;并且,双层织物表面还具有固定带。本实用新型制造方便、施工迅速、结构牢固稳定、过滤效果好,还能满足一定的救灾抢险的要求。
【专利说明】—种水体藻类拦截隔离网带【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水面的环境治理用品,尤其是一种用于蓝藻、浒苔等藻类以及水面垃圾等浮于水面物质的拦截网带。
【背景技术】
[0002]蓝藻是一种原核生物,又叫蓝绿藻、蓝细菌;大多数蓝藻的细胞壁外面有胶质衣,因此又叫粘藻。这是一种因水体富营养化而大量繁殖的物种,通常在夏季会大面积出现,形成覆盖在水体表面的一层蓝绿色粘稠物质,危害巨大:不仅发出恶臭,而且有毒性,对鱼类有致命性,而且通过食物链的积累还能危害人体健康。这种危害如果发生在作为饮用水水源地的大湖内,危害就十分明显和迅速。
[0003]近年来,由于化肥、工业污染、生活污水等原因,破坏了水体环境,已经造成了一些大湖泊的蓝藻爆发,出现了数次大规模的蓝藻事件:2007年无锡太湖蓝藻暴发,危及生活用水;2011年安徽巢湖、云南滇池蓝藻暴发引起的饮用水影响。除此以外,类似的情况还有浒苔爆发等。
[0004]由于蓝藻等藻类的治理难度大、历时长,各地除了从源头开始治理水体污染情况外,还必须从保护饮用水源安全的角度出发,考虑如何有效的对已经污染的水体进行蓝藻隔离、拦截防御,重点要求在与过滤效果好、施工快速方便。比较常用的是使用隔离网,这是一种简单的物理手段,在水体的水面设置向水下延伸1、2米的细网格网,将蓝藻隔离,保护取水口和养殖区。现有的这种隔离网,结构是这样的:上部是浮体,有各种形状的,如浮球、方形的、柱形的等等,往下是网面,网面下面具有下固定带等固定结构。这种结构的缺点是制作麻烦,需要施工的时候将浮体、下固定等进行组合操作,速度慢、效率低下。
[0005]现有的较新的技术中,对蓝藻等藻类拦截设施中,有网面变化提高过滤效果的,如专利文献CN201454264U(— 种过滤网)提出的采用活性碳的网面;有从简化结构考虑提高施工效率的,如CN 102071670A,一种浒苔拦截网,提出了浮网和流网一体概念,目的主要是便于制造和现场施工,但其还是具有底部的拴住的坠石。这些方案,依然满足不了加工方便、施工方便快速的要求,而且如活性碳成本高、会堵塞,如坠石稳定性差,容易失去固定等。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发明一种加工简单、施工快速,结构稳定可靠的水体藻类拦截隔离网带。
[0007]这种拦截隔离网带,具有过滤面和过滤面上部的浮体部,其特征在于:过滤面底部是重物部,过滤面、浮体部和重物部是一整体双层织物,其中浮体部和重物部的两层织物之间是中空的,过滤面的两层织物以纵向经线贴合,浮体部及重物部与过滤面之间以横向纬线分割;并且,双层织物表面还具有固定带。
[0008]所述的固定带是用于本藻类拦截隔离网带的位置固定连接的,所以基于其在水中的具体形式,优选的是:所述固定带设置在浮体部上;或者设置在过滤面上;还可以设置在浮体部和过滤面之间的横向纬线上。
[0009]进一步优选的是:固定带在双层织物的两面都有设置。
[0010]优选的双层织物是双层土工布。
[0011]本实用新型这种水体藻类拦截隔离网带,优点有:
[0012]1,制造方便,通过双层土工布等水利工程织物的编织工艺即可制造,省人工,成本低。
[0013]2,过滤效果好,织物的网孔控制容易,如土工布的透水度就很适合用于拦截蓝藻。
[0014]3,施工迅速,通过对浮体部填充轻物体(如泡沫)、重物部填充重物(如石块、混凝土)可以迅速完成网面成形,因为填充作业是一种连续快速作业。所以,本实用新型还能用于突发的蓝藻、垃圾漂浮的紧急设防,能满足一定的救灾抢险的要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本实用新型是一个整块的双层织物,以土工布为例,双层织物的特点是横向可以无限编织,纵向距离一定,形成带状结构,且两层只有首位连接而并不整体贴合,可以打开成一个筒体。
[0018]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上部是一个高度25cm的浮体部1,下部是一 5cm的重物部2,中间是150cm的过滤面3,浮体部1、重物部2与过滤面3的连接部分都是横向的连接两层织物的纬线4,将前述的三个部分分开。过滤面3上设有纵向的经线5,将构成过滤面3的两层织物贴合,当然,所述的纵向经线5并不需要设置的非常多,本实施例每40cm设置一个。这样,如图2所示的,浮体部I和重物部2就是可以展开、内部中空呈筒状的结构,而过滤面3则是宏观看两层织物贴合的平面体。本实施例是在纵向经线5和纬线4的交叉位置,设置有固定带6。固定带6的作用是和水体中的固定装置连接,用来固定整个网带的位置,自然可知,固定带6也可以设置在浮体部I上;更可以两侧对称或不对称设置。
[0019]本实用新型在制造的时候十分方便,直接编制设备完成,而不需要手工操作,成本低、效率高而且质量可靠。施工使用的时候更是非常方便快捷,直接将固定带6固定到水体中的固定桩或者固定销上实现布网(这些固定物是任何长距离网带都需要的,可以现场打入水底固定,最简单的如铁杆),然后直接向浮体部I填充轻小物,如泡沫、海绵;向重物部2填充重物,如碎石子、混凝土等;填充完成后,浮体部I浮于水面,重物部2下沉,两者将过滤面3充分拉伸展开,整个网带自动成型。这样的施工在布网的时候是不带浮体和重物的,体积小、重量轻,携带运输方便、操作简单不费力,但填充是连续不间断的,速度快,还能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效率高。这种快速布置尤其能应用到突发水体污染的情况,具有抢险功能。而成形后的拦截隔离网带强度高、过滤能力强,是有效的水体藻类拦截隔离装备,能用于蓝藻、浒苔等藻类隔离,还能用于水面垃圾的拦截隔离。
【权利要求】
1.一种水体藻类拦截隔离网带,具有过滤面(3)和过滤面上部的浮体部(1),其特征在于:过滤面底部是重物部(2),过滤面(3)、浮体部(I)和重物部(2)是一整体双层织物,其中浮体部(I)和重物部(2)的两层织物之间是中空的,过滤面(3)的两层织物以纵向经线(5)贴合,浮体部(I)及重物部(2)与过滤面(3)之间以横向纬线(4)分割;并且,双层织物表面还具有固定带(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藻类拦截隔离网带,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带(6)在双层织物的两面都有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体藻类拦截隔离网带,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带(6)设置在浮体部(I)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体藻类拦截隔离网带,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带(6)设置在过滤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体藻类拦截隔离网带,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带(6)设置在浮体部(I)和过滤面(3 )之间的横向纬线(4)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藻类拦截隔离网带,其特征是:所述的双层织物是双层土工布。
【文档编号】E02B15/06GK203594011SQ201320817350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3日
【发明者】陈月廷 申请人:无锡市顺安土工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