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浮力提水装置的气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8696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浮力提水装置的气囊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浮力提水装置的气囊,涉及水利水电用浮力提水装置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和外壁围成一个两端开口的半封闭气囊,所述内壁和外壁之间设置有充气空间,所述气囊的一端还设置有若干膨胀块,所述气囊的底部是由若干膨胀块充气膨胀形成的气囊底部,所述膨胀块与所述内壁和外壁之间形成的充气空间连通。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对气囊在水下充气和水上排气的动作,依靠水对气囊产生的浮力,来驱动水车的转动,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气囊结构可以在排气的过程中将气囊中的水排出,提水过程中不浪费水,节能环保,提高工作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浮力提水装置的气囊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用浮力提水装置领域,确切的说是一种用于浮力提水装
置的气囊。
【背景技术】
[0002]中国自古以农立国,与农业相关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水利作为农业中最不可缺的一环,各朝政府虽致力于兴修水利工程,不论是灌溉渠道或是运河都动员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营建。但这些渠道大都分布在各大农业区,至于高地或是离灌溉渠道及水源较远之地,显然是无法顾及。于是中国人善用其智慧,发明了另一种能引水灌溉的农具一水车。
[0003]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水车依然是水利水电中的常用工具。水利水电中利用水车进行灌溉或者利用水车将水的势能转换成人们日常生活所使用的电能,既节能又环保。然而水利水电中的水车利用水流动的动能带动水车的转动,从而将水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又或者利用水流动产生的动能通过水车带动发电机的工作,从而将水的动能转换为人们日常生活必需的电能。但是在静止不流动的水中就不能带动水车的转动,还需要有电机进行驱动才能将静水中的水提升带一定的高度,不够节能环保。
[0004]现有技术中的水车,只能在流水中使用将水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在静水中使用时还需要外加驱动装置带动水车的转动才能将水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不够节能环保。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浮力提水装置的气囊,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对气囊在水下充气和水上排气的动作,依靠水对气囊产生的浮力,来驱动水车的转动,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气囊结构可以在排气的过程中将气囊中的水排出,提水过程中不浪费水,节能环保,提高工作效率。
[0006]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种用于浮力提水装置的气囊,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和外壁围成一个两端开口的半封闭气囊,所述内壁和外壁之间设置有充气空间,所述气囊的一端还设置有若干膨胀块,所述气囊的底部是由若干膨胀块充气膨胀形成的气囊底部,所述膨胀块与所述内壁和外壁之间形成的充气空间连通。
[0008]优选的,所述气囊呈圆筒型;所述膨胀块为两块,所述膨胀块呈半圆形。
[0009]优选的,所述气囊呈方柱型;所述膨胀块为四块,所述膨胀块呈三角形。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气囊两侧还设置有充气口。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气囊的材质为丁基橡胶。
[0012]本实用新型中提到的浮力提水装置,是由水车、支座、气源共给装置、控制装置和若干上述气囊组成的,气囊固定在水车上,并通过气管连接在控制装置上,气源供给装置也连接到控制装置上,当气囊处在水平面以下时,控制装置控制气源供给装置给气囊充气,当气囊处在水平面以上且达到一定高度时,控制装置控制气源供给装置将气囊中的气体排出去,气囊排气的同时,气囊中装的水也溢出气囊,从而将水提升出一定的高度。
[0013]控制装置是由轮轴组成的控制装置;轮轴包括固定在支座上的中心轴和密封套接在中心轴上的旋转部;中心轴为中空封闭的中心轴,中心轴的内部设置有上排气室和下充气室;上排气室侧壁上开有排气孔;下充气室侧壁上开有充气孔。排气孔设置在中心轴侧壁以水平面为0°逆时针旋转方向上45° -135°之间;充气孔设置在中心轴侧壁以水平面为O。逆时针旋转方向上200° -260°或280° -370°之间。
[0014]车体包括若干支架和两个圆形固定架,支架两两成排均匀设置在旋转部上;两固定架分别固定在两排支架外侧;气囊活动连接在两支架之间,支架内部设置有连通气囊的气管,支架的底端嵌入并贯穿旋转部,气管连通气囊和旋转部。两支架之间还设置有倒V型分水板,分水板对应设置在气囊下方。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表现在:
[0016]1、本实用新型的气囊是经过特殊的设计,气囊的内壁和外壁之间形成一个充气空间,是气囊可以进行充气和排气,在气囊的底部设计了若干膨胀块,当气囊充满气体时,底部的膨胀块充气膨胀,将气囊底部充实,使得气囊在膨胀状态下气囊中装的水不会从底部流失,同时也方便气囊到达指定高度时,气囊中存储的水的排放,当气囊达到指定高度时,开始排气,在排气的同时,气囊收缩,底部的膨胀块也收缩,本来充实的底部就有缝隙,水就可以从气囊的底部排出。这样的设计结构简单,利用浮力将水提升到一定的高度,节能环保,且工作效率高。
[0017]2、本实用新型的气囊呈圆筒型,膨胀块为两块且呈半圆型,这样的机构在气囊膨胀状态下气囊底部的密封性更好,在排气的时候,气囊中存储的水也可以刚快的被排出。
[0018]3、本实用新型的气囊呈方柱型,膨胀块为四块且呈三角型,这样的机构,在气囊排气过后再次入水时,水对其产生的阻力最小,不会影响浮力提升装置的转动,提高工作效率。
[0019]4、本实用新型的气囊两侧设置充气口,是为了方便对气囊充气,减少充气和排气时间,同时这样的结构也有利于气囊在支架上的转动,提高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采用丁基橡胶作为气囊材料,这样可以使气囊可以反复充气和排气,增加气囊的使用寿命。
[0020]【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浮力提升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浮力提升装置中轮轴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1、气囊,11、内壁,12、外壁,13、充气空间,14、膨胀块,15、充气口,2、水车,21、车体,211、支架,212固定架,22、轮轴,221,旋转部,222、中心轴,2221上排气室,2222、下充气室,2223、排气孔,2224、充气孔,3、支座,4、气源供给装置,5、分水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实施例1
[0027]作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参照说明书附图1、3和4,本实用新型包括内壁11和外壁12,所述内壁11和外壁12围成一个两端开口的半封闭气囊1,所述内壁11和外壁12之间设置有充气空间13,所述气囊I的一端还设置有若干膨胀块14,所述气囊I的底部是由若干膨胀块14充气膨胀形成的气囊底部,所述膨胀块14与所述内壁11和外壁12之间形成的充气空间连通。气囊I呈圆筒型;所述膨胀块14为两块,所述膨胀块14呈半圆形。
[0028]本实用新型的气囊是经过特殊的设计,气囊的内壁和外壁之间形成一个充气空间,是气囊可以进行充气和排气,在气囊的底部设计了若干膨胀块,当气囊充满气体时,底部的膨胀块充气膨胀,将气囊底部充实,使得气囊在膨胀状态下气囊中装的水不会从底部流失,同时也方便气囊到达指定高度时,气囊中存储的水的排放,当气囊达到指定高度时,开始排气,在排气的同时,气囊收缩,底部的膨胀块也收缩,本来充实的底部就有缝隙,水就可以从气囊的底部排出。这样的设计结构简单,利用浮力将水提升到一定的高度,节能环保,且工作效率高。
[0029]本实用新型的气囊呈圆筒型,膨胀块为两块且呈半圆型,这样的机构在气囊膨胀状态下气囊底部的密封性更好,在排气的时候,气囊中存储的水也可以刚快的被排出。
[0030]本实用新型中提到的浮力提水装置,是由水车2、支座3、气源共给装置4、控制装置和若干上述气囊I组成的,气囊I固定在水车上,并通过气管连接在控制装置上,气源供给装置4也连接到控制装置上,当气囊I处在水平面以下时,控制装置控制气源供给装置4给气囊I充气,当气囊I处在水平面以上且达到一定高度时,控制装置控制气源供给装置4将气囊I中的气体排出去,气囊I排气的同时,气囊I中装的水也溢出气囊1,从而将水提升出一定的高度。
[0031]水车2包括轮轴22和车体21,控制装置是由轮轴22组成的控制装置;轮轴22包括固定在支座3上的中心轴222和密封套接在中心轴上的旋转部221 ;中心轴222为中空封闭的中心轴,中心轴222的内部设置有上排气室2221和下充气室2222 ;上排气室2221侧壁上开有排气孔2223 ;下充气室2222侧壁上开有充气孔2224。排气孔2223设置在中心轴222侧壁以水平面为0°逆时针旋转方向上45° -135°之间;充气孔2224设置在中心轴侧壁以水平面为0°逆时针旋转方向上200° -260°或280° -370°之间。
[0032]车体21包括若干支架211和两个圆形固定架212,支架211两两成排均匀设置在旋转部221上;两固定212架分别固定在两排支架211外侧;气囊I活动连接在两支架211之间,支架211内部设置有连通气囊的气管,支架211的底端嵌入并贯穿旋转部221,气管连通气囊I和旋转部221。两支架211之间还设置有倒V型分水板5,分水板5对应设置在气囊I下方。
[0033]实施例2
[0034]作为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参照说明书附图2、3和4,本实用新型包括内壁11和外壁12,所述内壁11和外壁12围成一个两端开口的半封闭气囊1,所述内壁11和外壁12之间设置有充气空间13,所述气囊I的一端还设置有若干膨胀块14,所述气囊I的底部是由若干膨胀块14充气膨胀形成的气囊底部,所述膨胀块14与所述内壁11和外壁12之间形成的充气空间连通。气囊I呈方柱型;所述膨胀块14为四块,所述膨胀块14呈三角形。
[0035]本实用新型的气囊是经过特殊的设计,气囊的内壁和外壁之间形成一个充气空间,是气囊可以进行充气和排气,在气囊的底部设计了若干膨胀块,当气囊充满气体时,底部的膨胀块充气膨胀,将气囊底部充实,使得气囊在膨胀状态下气囊中装的水不会从底部流失,同时也方便气囊到达指定高度时,气囊中存储的水的排放,当气囊达到指定高度时,开始排气,在排气的同时,气囊收缩,底部的膨胀块也收缩,本来充实的底部就有缝隙,水就可以从气囊的底部排出。这样的设计结构简单,利用浮力将水提升到一定的高度,节能环保,且工作效率高。
[0036]本实用新型的气囊呈方柱型,膨胀块为四块且呈三角型,这样的机构,在气囊排气过后再次入水时,水对其产生的阻力最小,不会影响浮力提升装置的转动,提高工作效率。
[0037]本实用新型中提到的浮力提水装置,是由水车2、支座3、气源共给装置4、控制装置和若干上述气囊I组成的,气囊I固定在水车上,并通过气管连接在控制装置上,气源供给装置4也连接到控制装置上,当气囊I处在水平面以下时,控制装置控制气源供给装置4给气囊I充气,当气囊I处在水平面以上且达到一定高度时,控制装置控制气源供给装置4将气囊I中的气体排出去,气囊I排气的同时,气囊I中装的水也溢出气囊1,从而将水提升出一定的高度。
[0038]水车2包括轮轴22和车体21,控制装置是由轮轴22组成的控制装置;轮轴22包括固定在支座3上的中心轴222和密封套接在中心轴上的旋转部221 ;中心轴222为中空封闭的中心轴,中心轴222的内部设置有上排气室2221和下充气室2222 ;上排气室2221侧壁上开有排气孔2223 ;下充气室2222侧壁上开有充气孔2224。排气孔2223设置在中心轴222侧壁以水平面为0°逆时针旋转方向上45° -135°之间;充气孔2224设置在中心轴侧壁以水平面为0°逆时针旋转方向上200° -260°或280° -370°之间。
[0039]车体21包括若干支架211和两个圆形固定架212,支架211两两成排均匀设置在旋转部221上;两固定212架分别固定在两排支架211外侧;气囊I活动连接在两支架211之间,支架211内部设置有连通气囊的气管,支架211的底端嵌入并贯穿旋转部221,气管连通气囊I和旋转部221。两支架211之间还设置有倒V型分水板5,分水板5对应设置在气囊I下方。
[0040]实施例3
[0041]作为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参照说明书附图1、3、和4,本实用新型包括内壁11和外壁12,所述内壁11和外壁12围成一个两端开口的半封闭气囊1,所述内壁11和外壁12之间设置有充气空间13,所述气囊I的一端还设置有若干膨胀块14,所述气囊I的底部是由若干膨胀块14充气膨胀形成的气囊底部,所述膨胀块14与所述内壁11和外壁12之间形成的充气空间连通。气囊I呈圆筒型;所述膨胀块14为两块,所述膨胀块14呈半圆形。气囊I两侧还设置有充气口 15。气囊I的材质为丁基橡胶。
[0042]本实用新型的气囊是经过特殊的设计,气囊的内壁和外壁之间形成一个充气空间,是气囊可以进行充气和排气,在气囊的底部设计了若干膨胀块,当气囊充满气体时,底部的膨胀块充气膨胀,将气囊底部充实,使得气囊在膨胀状态下气囊中装的水不会从底部流失,同时也方便气囊到达指定高度时,气囊中存储的水的排放,当气囊达到指定高度时,开始排气,在排气的同时,气囊收缩,底部的膨胀块也收缩,本来充实的底部就有缝隙,水就可以从气囊的底部排出。这样的设计结构简单,利用浮力将水提升到一定的高度,节能环保,且工作效率高。
[0043]本实用新型的气囊呈圆筒型,膨胀块为两块且呈半圆型,这样的机构在气囊膨胀状态下气囊底部的密封性更好,在排气的时候,气囊中存储的水也可以刚快的被排出。本实用新型的气囊两侧设置充气口,是为了方便对气囊充气,减少充气和排气时间,同时这样的结构也有利于气囊在支架上的转动,提高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采用丁基橡胶作为气囊材料,这样可以使气囊可以反复充气和排气,增加气囊的使用寿命。
[0044]本实用新型中提到的浮力提水装置,是由水车2、支座3、气源共给装置4、控制装置和若干上述气囊I组成的,气囊I固定在水车上,并通过气管连接在控制装置上,气源供给装置4也连接到控制装置上,当气囊I处在水平面以下时,控制装置控制气源供给装置4给气囊I充气,当气囊I处在水平面以上且达到一定高度时,控制装置控制气源供给装置4将气囊I中的气体排出去,气囊I排气的同时,气囊I中装的水也溢出气囊1,从而将水提升出一定的高度。
[0045]水车2包括轮轴22和车体21,控制装置是由轮轴22组成的控制装置;轮轴22包括固定在支座3上的中心轴222和密封套接在中心轴上的旋转部221 ;中心轴222为中空封闭的中心轴,中心轴222的内部设置有上排气室2221和下充气室2222 ;上排气室2221侧壁上开有排气孔2223 ;下充气室2222侧壁上开有充气孔2224。排气孔2223设置在中心轴222侧壁以水平面为0°逆时针旋转方向上45° -135°之间;充气孔2224设置在中心轴侧壁以水平面为0°逆时针旋转方向上200° -260°或280° -370°之间。
[0046]车体21包括若干支架211和两个圆形固定架212,支架211两两成排均匀设置在旋转部221上;两固定212架分别固定在两排支架211外侧;气囊I活动连接在两支架211之间,支架211内部设置有连通气囊的气管,支架211的底端嵌入并贯穿旋转部221,气管连通气囊I和旋转部221。两支架211之间还设置有倒V型分水板5,分水板5对应设置在气囊I下方。
[0047]实施例4
[0048]作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参照说明书附图2、3、和4,本实用新型包括内壁11和外壁12,所述内壁11和外壁12围成一个两端开口的半封闭气囊1,所述内壁11和外壁12之间设置有充气空间13,所述气囊I的一端还设置有若干膨胀块14,所述气囊I的底部是由若干膨胀块14充气膨胀形成的气囊底部,所述膨胀块14与所述内壁11和外壁12之间形成的充气空间连通。气囊I呈方柱型;所述膨胀块14为四块,所述膨胀块14呈三角形。气囊I两侧还设置有充气口 15。气囊I的材质为丁基橡胶。
[0049]本实用新型的气囊是经过特殊的设计,气囊的内壁和外壁之间形成一个充气空间,是气囊可以进行充气和排气,在气囊的底部设计了若干膨胀块,当气囊充满气体时,底部的膨胀块充气膨胀,将气囊底部充实,使得气囊在膨胀状态下气囊中装的水不会从底部流失,同时也方便气囊到达指定高度时,气囊中存储的水的排放,当气囊达到指定高度时,开始排气,在排气的同时,气囊收缩,底部的膨胀块也收缩,本来充实的底部就有缝隙,水就可以从气囊的底部排出。这样的设计结构简单,利用浮力将水提升到一定的高度,节能环保,且工作效率高。
[0050]本实用新型的气囊呈方柱型,膨胀块为四块且呈三角型,这样的机构,在气囊排气过后再次入水时,水对其产生的阻力最小,不会影响浮力提升装置的转动,提高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的气囊两侧设置充气口,是为了方便对气囊充气,减少充气和排气时间,同时这样的结构也有利于气囊在支架上的转动,提高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采用丁基橡胶作为气囊材料,这样可以使气囊可以反复充气和排气,增加气囊的使用寿命。
[0051]本实用新型中提到的浮力提水装置,是由水车2、支座3、气源共给装置4、控制装置和若干上述气囊I组成的,气囊I固定在水车上,并通过气管连接在控制装置上,气源供给装置4也连接到控制装置上,当气囊I处在水平面以下时,控制装置控制气源供给装置4给气囊I充气,当气囊I处在水平面以上且达到一定高度时,控制装置控制气源供给装置4将气囊I中的气体排出去,气囊I排气的同时,气囊I中装的水也溢出气囊1,从而将水提升出一定的高度。
[0052]水车2包括轮轴22和车体21,控制装置是由轮轴22组成的控制装置;轮轴22包括固定在支座3上的中心轴222和密封套接在中心轴上的旋转部221 ;中心轴222为中空封闭的中心轴,中心轴222的内部设置有上排气室2221和下充气室2222 ;上排气室2221侧壁上开有排气孔2223 ;下充气室2222侧壁上开有充气孔2224。排气孔2223设置在中心轴222侧壁以水平面为0°逆时针旋转方向上45° -135°之间;充气孔2224设置在中心轴侧壁以水平面为0°逆时针旋转方向上200° -260°或280° -370°之间。
[0053]车体21包括若干支架211和两个圆形固定架212,支架211两两成排均匀设置在旋转部221上;两固定212架分别固定在两排支架211外侧;气囊I活动连接在两支架211之间,支架211内部设置有连通气囊的气管,支架211的底端嵌入并贯穿旋转部221,气管连通气囊I和旋转部221。两支架211之间还设置有倒V型分水板5,分水板5对应设置在气囊I下方。
[0054]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浮力提水装置的气囊,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壁(11)和外壁(12),所述内壁(11)和外壁(12)围成一个两端开口的半封闭气囊(1),所述内壁(11)和外壁(12)之间设置有充气空间(13),所述气囊(I)的一端还设置有若干膨胀块(14),所述气囊(I)的底部是由若干膨胀块(14)充气膨胀形成的气囊底部,所述膨胀块(14)与所述内壁(11)和外壁(12)之间形成的充气空间(13)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浮力提水装置的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I)呈圆筒型;所述膨胀块(14)为两块,所述膨胀块(14)呈半圆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浮力提水装置的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I)呈方柱型;所述膨胀块(14)为四块,所述膨胀块(14)呈三角形。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浮力提水装置的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I)两侧还设置有充气口( 15)。
【文档编号】E03B3/04GK203729377SQ201420035200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1日
【发明者】林松 申请人:林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