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鱼类聚集到过鱼设施进口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80845阅读:687来源:国知局
一种辅助鱼类聚集到过鱼设施进口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辅助鱼类聚集到过鱼设施进口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近年来大力发展的水利工程破坏了河流的连通性,阻隔了鱼类洄游通道。过鱼设施作为重要的工程补偿和减缓措施,其设计、建设的水平需求越来越高,如何辅助鱼类发现过鱼设施进口和如何将鱼类诱集到过鱼设施进口是保证过鱼设施具有较好运行效果的关键环节之一。如何利用鱼类学的研究基础来辅助鱼类聚集到过鱼设施进口成为生态保护和水利工程中广泛关注的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目前辅助鱼类聚集到过鱼设施进口的方法不能高效的引导鱼类聚集到过鱼设施进口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辅助鱼类聚集到过鱼设施进口的方法,方法可行,且可以显著提高鱼类在过鱼设施进口的聚集效果,可为过鱼设施运行过程中的集鱼环节提供有效保障,为过鱼设施的过鱼方案和实际运行提供技术支撑,在水利工程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1.选择目标用鱼

所选目标用鱼外观没有明显损伤。目标用鱼规格范围与过鱼设施中过鱼对象的规格范围保持一致,目标用鱼量可根据过鱼设施过鱼量自由调节,目标用鱼量越大,最终的辅助聚集效果越好。目标用鱼规格范围与过鱼设施中过鱼对象的规格范围(10 cm~40 cm)保持一致,目标用鱼量为河流中鱼类最小封闭种群数量的20%(即500尾/种×20%=100尾/种);若用此技术方案对增殖放流站放流的所有鱼进行本方案处理,则可提高被放流鱼类的洄游成功率。

2. 鱼类条件反射训练

利用鱼类的视觉或听觉,利用鱼饵料的奖励方式,对目标用鱼进行条件反射训练,使其能在特定距离以外朝着特定刺激源(光源或声源)定向运动。条件反射训练的具体方法: (1)将鱼放置于足够长的水池中(水池长度可为100 m以上或其他训练者希望的长度;为了不阻碍目标用鱼的自由水平或垂直转向运动,水池宽度和水深均应该至少大于鱼体长度的2倍以上)。(2)将目标用鱼放置于至少100m长、宽度和深度至少大于鱼体长度2倍以上的水池的一端(称为起始点),等待鱼稳定1 min后,在距离鱼类10 m处投放饵料(实际过程中可根据不同鱼种的视觉能力进行调节,可为1m、2m、5 m、10m或其他距离值),并同时在饵料旁产生刺激源,即光源或声源,当鱼朝着饵料和刺激源运动,摄取饵料并抵达刺激源后,此过程称为训练过程。然后将鱼类用拦网驱赶到起始点并同时不产生刺激源,待鱼稳定1 min,然后进行一次条件反射测试过程:在10 m处再次产生刺激源但不投放饵料,观察鱼能否朝着饵料和刺激源运动并抵达刺激源。若鱼不能朝着刺激源运动则再次进行上述训练过程和条件反射测试,以此往复直到鱼可以在没有投放饵料的情况下朝着刺激源运动并抵达刺激源为止。然后将上述训练距离(10 m)变长(可为20 m、30m、50m、100m或其他距离)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再次进行条件反射训练,以此反复,直到鱼无法对某一较大距离做出上述条件反射为止。此时即完成了鱼能根据条件反射朝着刺激源定向运动的训练。所述的刺激源为光源和/或声源,光源的波长为340~780 nm、强度为100~800;声源的频率为50~1000Hz、强度为30~110 dB。

3. 放置刺激源

将刺激源放置在过鱼设施进口处。

4. 放流目标用鱼

将已受训练的目标用鱼放流进入上行(或下行)过鱼设施下游(或上游),由于鱼类具有集群运动的习性,此时目标用鱼将随机的加入天然水体的鱼群,目标用鱼与鱼群的数量比为0.01-0.2。当该鱼群逆流而上(或顺流而下)并接近上述刺激源时,鱼群中已受训练的鱼则可感受到刺激源并由于条件反射而定向向着刺激源运动。由于鱼类具有集群和跟随习性,此时鱼群中的部分或所有鱼则会跟随受训练的鱼朝着刺激源定向运动,即朝着过鱼设施进口定向运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 与人为的在过鱼设施进口附近制造特定水流速度相比(通常只对过鱼设施进口的5~10米范围内的鱼有诱导聚集作用),运用上述条件训练,可以对天然水体中远离(如距离过鱼设施进口10米以上)过鱼设施进口的鱼类进行诱导聚集。增殖放流前,将鱼类进行本技术处理后,可提高增值放流的鱼类在过鱼设施进口聚集的效率,提高过鱼设施运行效率。

2. 由于鱼类具有的群体运动行为,由受过训练的鱼,引导鱼群朝着过鱼设施进口聚集。可以提高天然水体鱼类群体在过鱼设施进口聚集效率,提高过鱼设施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目标用鱼条件反射训练图。

图2为目标用鱼辅助鱼类聚集到过鱼设施进口的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辅助鱼类聚集到过鱼设施进口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所选目标用鱼外观没有明显损伤,目标用鱼规格范围与过鱼设施中过鱼对象的规格范围保持一致,即30cm长的鱼种,控制目标用鱼量为河流中鱼类最小封闭种群数量的20%(即500尾/种×20%=100尾/种);

(2)对目标用鱼进行条件反射训练,将目标用鱼放置于长度至少100m、宽度和深度至少大于鱼体长度2倍以上的水池的起始点,等待鱼稳定1 min后,在距离目标用鱼1-10 m处投放饵料,并同时在饵料旁产生刺激源(所述的刺激源为光源和声源,光源的波长为500 nm、强度为600;声源的频率为800Hz、强度为100 dB),当目标用鱼朝着饵料和刺激源运动,摄取饵料并抵达刺激源;然后将目标用鱼用拦网驱赶到起始点,待鱼稳定1 min,在10 m处再次产生刺激源但不投放饵料,当目标用鱼朝着刺激源运动,并抵达刺激源;进一步将目标用鱼用拦网驱赶到起始点,待鱼稳定1 min,将训练距离变为20m,在20 m处再次产生刺激源但不投放饵料,当目标用鱼朝着刺激源运动,并抵达刺激源;以此完成其他目标距离的训练,即可完成对目标用鱼进行条件反射训练;

(3)将刺激源放置在过鱼设施进口处;

(4)放流目标用鱼

将已受训练的目标用鱼放流天然河流中,目标用鱼将随机的加入天然水体的鱼群(目标用鱼与鱼群的数量比为0.1),当该鱼群接近刺激源时(所述的刺激源为光源或声源,光源的波长为500 nm、强度为600;声源的频率为800Hz、强度为100 dB),鱼群中已受训练的目标用鱼则可感受到刺激源并由于条件反射而定向向着刺激源运动,鱼群中与目标用鱼体型相当或略大的以及与目标用鱼体型小的鱼跟随受训练的鱼朝着刺激源定向运动,即朝着过鱼设施进口定向运动,即可辅助鱼类聚集到过鱼设施进口。

实施例2

一种辅助鱼类聚集到过鱼设施进口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所选目标用鱼外观没有明显损伤,目标用鱼规格范围与过鱼设施中过鱼对象的规格范围保持一致,即30cm长的鱼种,控制目标用鱼量为河流中鱼类最小封闭种群数量的20%(即500尾/种×20%=100尾/种);

(2)对目标用鱼进行条件反射训练,将目标用鱼放置于长度至少100m、宽度和深度至少大于鱼体长度2倍以上的水池的起始点,等待鱼稳定1 min后,在距离目标用鱼1-10 m处投放饵料,并同时在饵料旁产生刺激源(所述的刺激源为光源和声源,光源的波长为700 nm、强度为300;声源的频率为800Hz、强度为80 dB),当目标用鱼朝着饵料和刺激源运动,摄取饵料并抵达刺激源;

然后将鱼类用拦网驱赶到起始点并同时不产生刺激源,待鱼稳定1 min,然后进行一次条件反射测试过程:在10 m处再次产生刺激源但不投放饵料,观察鱼能否在1-2s内迅速朝着饵料和刺激源运动并抵达刺激源。若鱼不能朝着刺激源运动则再次进行上述训练过程和条件反射测试(即产生刺激源但不投放饵料),以此往复直到鱼可以在没有投放饵料的情况下朝着刺激源运动并抵达刺激源为止。然后将上述训练距离变50m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再次进行条件反射训练,以此反复,观察鱼能否在1-2s内迅速朝着饵料和刺激源运动并抵达刺激源,直到鱼对50m距离做出上述条件反射为止。此时即完成了鱼能根据条件反射朝着刺激源定向运动的训练。所述的刺激源为光源和/或声源,光源的波长为700 nm、强度为300;声源的频率为800Hz、强度为80 dB。

(3)将刺激源放置在过鱼设施进口处;

(4)放流目标用鱼

将已受训练的目标用鱼放流天然河流中,目标用鱼将随机的加入天然水体的鱼群(目标用鱼与鱼群的数量比为0.2),当该鱼群接近刺激源时(所述的刺激源为光源和声源,光源的波长为700 nm、强度为300;声源的频率为800Hz、强度为80 dB),鱼群中已受训练的目标用鱼则可感受到刺激源并由于条件反射而定向向着刺激源运动,鱼群中80%的野鱼(包括与目标用鱼体型相当或略小的以及与目标用鱼体型小的野鱼)跟随受训练的鱼朝着刺激源定向运动,即朝着过鱼设施进口定向运动,即可辅助鱼类聚集到过鱼设施进口。

实施例3

一种辅助鱼类聚集到过鱼设施进口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所选目标用鱼外观没有明显损伤,目标用鱼规格范围与过鱼设施中过鱼对象的规格范围保持一致,即30cm长的鱼种,控制目标用鱼量为河流中鱼类最小封闭种群数量的20%(即500尾/种×20%=100尾/种);

(2)对目标用鱼进行条件反射训练,将目标用鱼放置于长度至少100m、宽度和深度至少大于鱼体长度2倍以上的水池的起始点,等待鱼稳定1 min后,在距离目标用鱼1-10 m处投放饵料,并同时在饵料旁产生刺激源(所述的刺激源为光源和声源,光源的波长为600 nm、强度为300;声源的频率为300Hz、强度为60 dB。),当目标用鱼朝着饵料和刺激源运动,摄取饵料并抵达刺激源;

然后将鱼类用拦网驱赶到起始点并同时不产生刺激源,待鱼稳定1 min,然后进行一次条件反射测试过程:在10 m处再次产生光源但不投放饵料,观察鱼能否朝着刺激源运动并抵达刺激源,若能达到则再在10m出产生声源但不投放饵料,若鱼不能朝着刺激源运动则再次进行上述训练过程和条件反射测试(即产生光源源但不投放饵料),直到鱼能够朝着声源运动并抵达声源出,然后再进行声源的刺激运动,以此交叉往复训练,直至目标用鱼在1-2s内迅速朝着饵料和刺激源运动并抵达刺激源,直到鱼对60m距离做出上述条件反射为止。此时即完成了鱼能根据条件反射朝着刺激源定向运动的训练。所述的刺激源为光源或声源,光源的波长为600 nm、强度为300;声源的频率为300Hz、强度为60 dB。

以此往复直到鱼可以在没有投放饵料的情况下朝着刺激源运动并抵达刺激源为止。然后将上述训练距离变60m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再次进行条件反射训练,以此反复,观察鱼能否

(3)将刺激源放置在过鱼设施进口处;

(4)放流目标用鱼

将已受训练的目标用鱼放流天然河流中,目标用鱼将随机的加入天然水体的鱼群(目标用鱼与鱼群的数量比为0.2),当该鱼群接近刺激源时(所述的刺激源为光源和声源,光源的波长为600 nm、强度为300;声源的频率为300Hz、强度为60 dB),鱼群中已受训练的目标用鱼则可感受到刺激源并由于条件反射而定向向着刺激源运动,鱼群中95%的野鱼(包括与目标用鱼体型相当或较大的以及与目标用鱼体型小的野鱼)跟随受训练的鱼朝着刺激源定向运动,即朝着过鱼设施进口定向运动,即可辅助鱼类聚集到过鱼设施进口。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