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重复用新型螺杆灌注桩施工机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1750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重复用新型螺杆灌注桩施工机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重复用新型螺杆灌注桩施工机具。



背景技术:

目前,制作桩基主要采用的是国家一级工法--半螺丝灌注桩技术,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此桩的成螺段很难适应西南地区的复杂地质结构,该地区山川、支流多地质变化大,地层强度变化较大,地层因频繁的洪水冲积差异很大,不像北方平原那种千篇一律的粘土层、并且无明显的持力层,成螺非常容易,无法满足螺杆桩同步技术。然而不能同步就无法制成完整的螺杆桩。

西南地区大部分河流的土质结构为回填土层、回填石渣层、粘土层、粉质土层、粉砂层、中砂层、稍密卵石层、中密砂卵石、密实砂卵石、强风化页岩、中风化页岩,具备地质复杂和地下水位较高的特点。现有技术中,螺杆桩工艺具备有不怕地下水、淤泥、流沙、无沉渣、无断桩、无噪音、环保的优点,但是西南地区的复杂地质成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西南地区地质复杂且地下水位较高使得半螺丝灌注桩工法成螺困难、螺杆桩不稳定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重复用新型螺杆灌注桩施工机具。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重复用新型螺杆灌注桩施工机具,包括外管管体和内柱柱体,所述外管管体上端设置有外管颈圈和进砼口,下端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内柱柱体上端设置有吊钩,下端设置有钻头。

进一步的,所述外管管体、螺旋叶片和钻头均采用高碳钢制作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外管管体上端设置有外管连接孔,所述内柱柱体上设置有内柱连接孔,且两端贯通。

进一步的,所述外管连接孔和内柱连接孔孔口位置、大小保持一致,且放置有连接柱。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柱长度远大于外管管体外径。

进一步的,所述外管管体为管状结构,且所述外管管体外径在400mm-850mm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内柱柱体为圆柱体,所述钻头设置为锥形。

进一步的,所述内柱柱体外径与外管管体内径保持一致。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解决了旋挖桩等桩基的塌孔、沉渣厚、断桩、地下水位高无法成孔和砼超量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剖面图;

图中标记:1-吊钩,2-内柱,3-进砼口,4-外管连接孔,5-外管颈圈,6-直线段,7-螺丝段,8-螺丝叶片,9-钻头,10-内管连接孔,11-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图1、图2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是本发明的立体图和剖面图。本施工机具主要包括

一种可重复用新型螺杆灌注桩施工机具,包括外管管体6和内柱柱体2,所述外管管体6上端设置有外管颈圈5和进砼口3,下端设置有螺旋叶片8;所述内柱柱体2上端设置有吊钩1,下端设置有钻头9。所述外管管体6、螺旋叶片8和钻头9均采用高碳钢制作而成。所述外管管体6上端设置有外管连接孔4,所述内柱柱体2上设置有内柱连接孔10,且两端贯通,螺旋叶片8螺距更小,螺纹更密。

实际使用流程如下:

(1)将内柱2安置到外管6中,使外管连接孔4和内柱连接孔10对齐,并将连接柱11放置到外管连接孔4和内柱连接孔10中;

(2)将灌注桩施工机具放置到指定位置;

(3)将动力装置固定到连接柱11上,启动动力装置,使施工机具顺时针向下旋转成孔成形至指定深度;

(4)拔出连接柱11,使用吊车通过吊钩1将内柱2拔出;

(5)向外管连接孔4插入连接柱11,并将动力装置固定到连接柱11上;

(6)利用砼机挤压从外管6底部压出砼,并逆时针旋转提外管6,保持外管6与土体的压力差,不能中断砼的输出,持续输出砼从而形成下端螺丝型桩;

(7)外管上升接近软土底标高后,从旋转改为不旋转直提,直到上端桩压注完成,形成直线型桩并拔出外管6。

其中,外管颈圈5的作用主要在限制施工机具下沉深度,避免出现土层过松,导致施工机具无限下陷的情况。

本施工机具加强动力部分、加强螺杆刚度及接头强度、改进桩尖,能将桩的持力层直接放入中密卵石层、密实卵石层或中风化页岩层。

综上所述,螺杆挤土、挤砾石及嵌岩灌注桩工法解决了原螺杆桩施工很难进入中密卵石层、无法进入密实卵石层、中风化岩石层的难题,并解决了管桩不能进入中密卵石层、密实卵石层、强风化页岩层和中风化页岩层的缺陷。由于螺杆挤土、挤砾石工法灌注桩是现浇混凝土,且桩身混凝土与土层的有效连接使摩擦力增大和桩的侧阻力的计算截面积增大,其侧阻力、端阻力以显优于管桩。解决了旋挖桩等桩基的塌孔、沉渣厚、断桩、地下水位高无法成孔和砼超量的难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