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板后浇带传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9027阅读:5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底板后浇带传力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升底板整体性的结构构造,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止后浇带混凝土浇筑与底板混凝土浇筑之间间隔时间较长,不利于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控制及有效降低后浇带相邻侧底板相对位移的结构构造。



背景技术:

后浇带是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期间,为了克服因温度、收缩而可能产生有害裂缝而设置的变形缝,《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相关要求,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后再施工,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混凝土浇筑,其强度等级不低于两侧混凝土,后浇带应设在底板受力和变形较小部位,间距和位置应按结构设计要求确定。底板结构由后浇带连成整体,因此后浇带施工的质量与底板混凝土结构质量息息相关。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大面积深基坑施工案例屡见不鲜,对大型深基坑而言,地下结构防水有关研究证明建设工程地下室底板钢筋混凝土裂缝是因混凝土干燥收缩、温降收缩及碳化收缩的变形变化,底板混凝土裂缝带来了大量的、反复的封堵裂缝渗漏水的修理工作和烦恼,造成大量费用和精力浪费,并影响着地下室使用功能,尤其是长期的渗漏水,锈蚀钢筋而影响着地下室使用寿命。

深基坑基础底板设置后浇带能有效降低大面积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对减少底板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意义重大,能够有效的规避因混凝土结构裂缝而削弱的防渗能力。但对大面积基坑施工过程中,大底板形成时间较长,《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后浇带施工一般等分块底板浇筑完成后42d才能浇筑,对于超高层建筑而言,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间可能更晚。由于底板后浇带导致整个底板未形成整体,基坑围护结构将仍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水平位移,尤其是业已产生较大水平位移的深基坑工程,对周边环境将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鉴此,在不能及时封闭后浇带施工的情况下,拟寻求一种在既不减少后浇带数量又不影响后期施工的结构构造,减少底板未形成整体结构的情况下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同时减小后浇带相邻侧底板的相对位移。

以某在建的商务办公楼深基坑为例,工程周边环境复杂,毗邻建筑物绝大多数位于基坑1倍开挖深度范围内,属于安全等级一级保护基坑。基坑面积22000m2,深18m,围护结构采用800-1000mm厚地下连续墙+3道混凝土支撑,底板厚度1200mm。基坑自第一层土开挖至底板混凝土形成,耗时4个月,基坑开挖期间,围护结构最大测斜值21.6mm,已超 过变形报警值4mm。由于基坑面积较大,根据设计要求,底板混凝土分成8块,每相邻底板之间设置1000mm宽度的后浇带。鉴于工程基坑变形及周边环境现状,拟提出在后浇带之间设置型钢支撑,将8块基坑底板连接成整体,有效降低围护结构在底板未形成整体前的变形,进而减少因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增大而导致周边建构筑的进一步变形量。

根据《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中第5.2.2条规定,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后再施工,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其抗渗及抗压强度不低于两侧混凝土,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部位,间距和位置应按结构设计要求确定,宽度宜为700-1000mm。为减少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间滞后造成的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本实用新型专利在此基础上提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提供一种减少大底板因设置后浇带而未形成整体期间围护结构的变形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底板后浇带传力结构,由基础底板2、工字钢3和封头端板1组成;所述基础底板厚1200mm,工字钢采用H400mm×400mm×13mm×21mm,长度由后浇带宽度决定,插入混凝土部分的长度不小于300mm,为确保工字钢端头与相邻混凝土接触面牢靠,端头采用400mm×400mm×12mm钢板进行封头处理,工字钢端头与钢板采用满焊,焊缝厚度不小于8mm。

本实用新型工字钢支撑的后浇带施工方法:

1、土方开挖前,预先标记后浇带位置边界;

2、后浇带开挖至垫层底板标高基础上超挖10cm(两侧450放坡);

3、后浇带采用工字钢连接换撑,工字钢通过封头板连接;

4、工字钢插入底板长度不少于300mm;

5、工字钢与封头板采用满焊连接,焊缝hf厚度不小于8mm;

6、工字钢下方设置钢筋支架,必要时,封头板端部与底板竖向架立钢筋焊接;

7、工字钢水平间距5m左右;

8、工字钢部位设置钢板止水片;

9、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应先凿毛两侧已浇筑底板混凝土,并清除后浇带部位混凝土残渣等垃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底板后浇带传力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封头板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封头端板450mm×450mm×12mm;

2-基础底板/mm;

3-H400mm×400mm×13mm×21mm工字钢;

4-焊缝满焊,厚度不小于8mm;

b-封头板高度/mm;

c-插入混凝土工字钢长度,不小于300mm;

h-底板厚度/mm。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底板后浇带传力结构,由基础底板2、工字钢3和封头端板1组成;所述基础底板厚1200mm,工字钢采用H400mm×400mm×13mm×21mm,长度由后浇带宽度决定,插入混凝土部分的长度不小于300mm,为确保工字钢端头与相邻混凝土接触面牢靠,端头采用400mm×400mm×12mm钢板进行封头处理,工字钢端头与钢板采用满焊,焊缝厚度不小于8mm。

本实用新型工字钢支撑的后浇带施工方法:

1、土方开挖前,预先标记后浇带位置边界;

2、后浇带开挖至垫层底板标高基础上超挖10cm(两侧45°放坡);

3、后浇带采用工字钢连接换撑,工字钢通过封头板连接;

4、工字钢插入底板长度不少于300mm;

5、工字钢与封头板采用满焊连接,焊缝hf厚度不小于8mm;

6、工字钢下方设置钢筋支架,必要时,封头板端部与底板竖向架立钢筋焊接;

7、工字钢水平间距5m左右;

8、工字钢部位设置钢板止水片;

9、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应先凿毛两侧已浇筑底板混凝土,并清除后浇带部位混凝土残渣等垃圾。

本实用新型降低因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滞后,拆除混凝土支撑期间围护结构所产生的附加水平位移并减少相邻块底板的相对位移。后浇带的留设既是为了克服因温度、收缩而可能产生有害裂缝在底板受力和变形较小部位而设置的变形缝,同时也是底板结构受力的重要 联系纽带,对底板结构受力的整体稳定性极为关键,宽度宜为700-1000mm。后浇带的留置对于解决温度收缩应力和差异沉降对结构的影响有较大作用,但后浇带混凝土浇筑与底板混凝土浇筑之间间隔时间较长,既影响新老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同时也不利于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控制。通过增设工字钢支撑,具有以下明显优势:

1.减少因底板未形成整体所导致的周边围护结构位移;增强基础底板整体稳定性,主体结构受力合理;

2.提高后浇带位置底板混凝土强度,减少相邻侧底板之间的相对位移;

3.延长地下水渗流路径,降低后浇带部位的渗漏水概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