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基础内带有加强件的井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9020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装基础内带有加强件的井盖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井盖,尤其是涉及一种在带有安装基础且在安装基础内插装有加强件的安装基础内带有加强件的井盖。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能够使井盖安装及维修的方便、快捷,现有技术将井盖的内缘和外缘设计为向下延伸以分别形成内筒体和外筒体,在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浇筑一厚度与内筒体和外筒体高度相等的混泥土,从而内筒体、外筒体以及浇筑在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的混泥土构成安装基础,设置有安装基础的井盖在安装过程中可以整体的吊起和放置,使井盖在安装过程和维修过程中不宜被损坏,且安装方便,便捷,不需要预先设置支撑基础。

但以上带有安装基础的井盖的安装基础抗压实度不强,车辆经过井盖时,压力主要集中在井盖周边,从而易造成井盖周边塌陷,使得井盖易松动,甚至导致井盖脱落,给行人和车辆造成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井盖安装基础抗压实度不强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基础内带有加强件的井盖,该井盖抗压能力强,能够降低井盖周边的受压,从而解决井盖周边塌陷的问题,使井盖在安装后不易松动,延迟井盖安装好以后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安装基础内带有加强件的井盖,包括设置有通孔的井圈、盖体、安装基础和若干加强件,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井圈的通孔上,所述安装基础固定设置在所述井圈的下表面,所述加强件插装于所述安装基础内。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井盖安装基础内插装加强件,从而增强了安装基础的抗压能力,当车辆经过井盖时,其压力分布在井盖本体和井盖周边,降低了井盖周边的受压程度,解决了井盖周边易塌陷的问题,使得井盖安装后不易松动,延迟了井盖安装好以后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所述加强件从所述安装基础的底部插入。保证了安装基础与井坑垫层之间连接,更好地加强了井盖的抗压能力。

为了能够进一步地加强井盖的抗压能力,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改进是所述加强件的底端端面与所述安装基础的下表面对齐,相邻加强件的底端端面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数量大于1。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所述加强件从所述安装基础的侧面插入。增强了安装基础与井坑侧面内壁之间的连接,能够更好地降低井盖周边的受力,更好地解决了井盖周边塌陷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件的一端端面与所述安装基础的侧面对齐,相邻加强件与所述安装基础侧面对齐的一端端面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连接件的数量大于1。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件等间距的插入所述安装基础内。

与现有井盖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井盖增强了安装基础的抗压能力,降低了井盖周边的受压程度,解决了井盖周边易塌陷的问题,使得井盖安装后不易松动,延迟了井盖安装好以后的使用寿命,且抗压能力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记载的加强件插装在安装基础内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记载的加强件插装在安装基础内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井盖,2-盖体,3-安装基础,4-加强件,5-第一连接件,6-第二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降低井盖周边受力,从而解决了现有井盖周边易塌陷问题的安装基础内带有加强件的井盖,该井盖包括设置有通孔的井圈1、盖体2、安装基础3和若干加强件4,所述盖体2盖合在所述井圈1的通孔上,所述安装基础3固定设置在所述井圈1的下表面,所述加强件4插装于所述安装基础3内。

本申请所记载的加强件4可以从安装基础3的底部插入,也可以从安装基础的侧面插入,也可以从其它位置插入。

当加强件4从安装基础3的底部插入时,所述加强件4的底端端面与所述安装基础3的下表面对齐,既增强了安装基础的抗压能力,又使得安装基础下表面平整,能够更好地与井坑垫层之间的接触连接;此外,相邻加强件4的底端端面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5连接,如图2所示。通过第一连接件在安装基础的下表面形成一加强环,从而加强了安装基础与井坑垫层之间的连接。其中所记载的第一连接5的数量至少为1,能够进一步地加强井盖的抗压能力。

当加强件4从安装基础3的侧面插入时,所述加强件4的一端端面与所述安装基础3的侧面对齐,在增强了安装基础的抗压能力的基础上,保证了安装基础侧面的平整性,使其与井坑侧面内壁能够更好地接触连接;此外,相邻加强件4与所述安装基础3侧面对齐的一端端面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6连接,如图3所示。通过第二连接件6将安装基础侧面箍住,增强了井盖的抗压能力。其中,第二连接件6的数量至少为1,增强了安装基础与井坑侧面之间的连接,增强了井盖的稳定性。

本申请所记载的加强件4可以不等间距的插入安装基础内,但最好是等距插入安装基础内,使其受力均匀。

本申请所记载的第一连接件和/或第二连接件可以采用任何一种金属件,如采用钢筋,其连接部采用焊接方式连接,使其更牢固。

本申请所记载的井圈1可以是圆形的,也可以是方形,还可以是其它多边形形状。而井圈1上所开设的通孔可以与井圈的形状一致,也可以与井圈的形状不一致,如井圈1为圆形,而通孔则可以为方形或圆形,所记载的盖体2的形状则与通孔的形状相匹配。

本实用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启示下都可得出其 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