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窨井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9025阅读:1038来源:国知局
雨水窨井盖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窨井盖,特别涉及一种雨水窨井盖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公开号为CN 204530772 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一种窨井盖密封锁紧结构,井圈与混凝土凝固成一体,窨井盖与井圈嵌合在一起,窨井盖的内侧端铰接有锁钩,锁钩朝向井圈的一侧端上设置斜向上翘起的卡钩,井圈的内壁上斜向下延伸设置有与卡钩相止挡配合的凸起,锁钩背向井圈的另一侧端上设置配重块,锁钩的上端设置有堵头,窨井盖上开设有与堵头相配合的锁孔,堵头上套设有与锁孔保持密封贴合的防水胶圈。

上述方案中,打开窨井盖时需要同时推压堵头以及翻动窨井盖,通过双手操作十分吃力,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雨水窨井盖,其优点是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雨水窨井盖结构,包括井圈、嵌合于井圈上的井盖本体,所述井盖本体上转动连接有锁扣件,所述锁扣件朝向井圈的一侧设有卡勾,锁扣件背向井圈的一侧设有承重件;所述井圈的内壁设有供卡勾配合的凸起;所述井圈上设有沉槽,所述井圈内设有与沉槽相通的第一传动槽、与第一传动槽相通且向井盖本体延伸的第二传动槽,所述第一传动槽内设有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上设有朝沉槽凸出的推动键,所述第二传动槽内设有供第一传动杆联动、用于推动卡勾的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上套设有供其复位的主弹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脚踩推动键,推动键使得第一传动杆整体向下移动,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的配合面具有导向的作用,通过第一传动杆的挤压作用使得第二传动杆水平向右移动,第二传动杆向右移动时推动卡勾,锁扣件逆时针转动,此时能够打开井盖本体,通过脚踩的方式实现了“解锁”,使用更加方便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传动杆上套设有供其移动复位的副弹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主弹簧实现第二传动杆的复位,且第一传动杆的重力通过其与第二传动杆的配合面向第二传动杆传导,主弹簧的形变压力较大,副弹簧分担了主弹簧的形变压力,副弹簧承接了第一传动杆的重力压力,整体使用寿命增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沉槽上设有挡盖,所述挡盖上设有向沉槽深度方向延伸的承接圈,所述承接圈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推动键的高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挡盖实现沉槽的密闭效果,一方面避免人为意外触碰推动键,另一方面减少颗粒物的进入,减少内部磨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盖上设有扣环,所述挡盖的上表面设有供扣环容置的凹槽,扣环的宽度小于凹槽的深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掰动扣环方便施工人员将挡盖取出,未使用时,扣环通过重力作用向一侧倾倒置于凹槽内,使得挡盖外表面平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传动杆内设有贯通槽,所述贯通槽穿过第一传动杆的两端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贯通槽可实现内部供油,实现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配合面的润滑,提高传动过程的流畅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的端面均倒45度斜角。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传动杆的升降高度也等同与第二传动杆的水平位置的位移程度,该结构便于计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井圈和井盖本体配合的侧壁呈锥形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井圈的边缘过渡平缓,不易造成井盖本体卡死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勾上套设有耐磨橡胶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卡勾常与第二传动杆碰撞,通过耐磨橡胶套实现了碰撞时的缓冲减震效果,减少了刚性碰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井圈上设有与第二传动槽相通的导流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导流槽将第二传动槽内的液体介质导出,避免了第二传动槽内的液体介质残留影响传动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脚踏式解锁,使用省力方便;2、通过主弹簧和副弹簧双恢复力的补偿,增加了整体结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井圈;2、井盖本体;3、锁扣件;4、卡勾;5、承重件;6、凸起;7、沉槽;8、第一传动槽;9、第二传动槽;10、第一传动杆;11、第二传动杆;12、推动键;13、主弹簧;14、副弹簧;15、挡盖;16、承接圈;17、扣环;18、贯通槽;19、导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一种雨水窨井盖,包括井圈1、嵌合与井圈1上的井盖本体2,其中井圈1与井盖本体2配合的侧壁呈锥形结构,井盖本体2与井圈1配合时通过该侧壁结构安装更加方便。井盖本体2上设有锁扣件3,锁扣件3与井圈1转动连接,在锁扣件3的朝向井圈1的一侧面上设有卡勾4,卡勾4上套装有耐磨橡胶套,增加了其表面耐磨性和碰撞减震性,锁扣件3背向井圈1的一侧设有承重件5,承重件5驱使锁扣件3顺时针转动,井圈1上设有供卡勾4配合的凸起6,当锁扣件3处于凸起6下侧时,井盖本体2无法翻起。

井圈1上设有沉槽7,沉槽7内设有第一传动槽8,第一传动槽8向右延伸形成有第二传动槽9,第二传动槽9向井盖本体2延伸,井圈1上设有与第二传动槽9相通的导流槽19,通过导流槽19可排出第二传动槽9内的液体介质;第一传动槽8内设有第一传动杆10,第一传动槽8朝向沉槽7的一侧设有推动键12,其使用时,可推动推动键12,使得第一传动杆10沿着第一传动槽8的内壁上下滑移,第二传动杆11上套设有副弹簧14,副弹簧14推动第一传动杆10向上移动,与推动键12配合实现上下往复运动;第二传动槽9内设有第二传动杆11,第二传动杆11靠近第一传动杆10的一侧面倒斜面,第一传动杆10向下移动时推动第二传动杆11向右移动,第二推动杆向右移动时将推动锁扣件3的卡勾4,趋势锁扣件3整体逆时针转动,此时井盖本体2可翻起,同时第二传动杆11上套设有主弹簧13,使得第二传动杆11向左移动复位,且第二传动杆11也使得第一传动杆10被抬升,推动键12凸出于沉槽7,供使用者使用。第一传动槽8内设有贯通槽18,该贯通槽18内可通润滑油,使得第一传动杆10和第二传动杆11活动时的相对运动更加流畅。

为了实现沉槽7的密封效果,沉槽7上设有挡盖15,用于密封,挡盖15上设有向沉槽7深度方向延伸的承接圈16,承接圈16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推动键12的高度,避免推动键12被意外挤压,挡盖15上设有扣环17,可通过扣环17取出沉槽7中的挡盖15,进一步操作推动键12,挡盖15的上表面设有供扣环17容置的凹槽,扣环17的宽度小于凹槽的深度,凹槽使得扣环17置于挡盖15内,挡盖15端面保持平整。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