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桩端部固定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6348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桩端部固定座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桩端部固定座。



背景技术: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开始大量应用于铁道系统,并扩大到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冶金、港口、公路等领域。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地质条件适合管桩的使用特点,管桩的需求量猛增,从而迅速形成一个新兴的行业。据不完全统计,到2015年年底,全国已有900多家管桩生产企业(不含台湾地区厂家),生产各类管桩6亿米左右,产值达900多亿人民币。同时为管桩行业配套的辅助产品年产值也近700亿元,成为一个富有朝气的新兴产业,目前管桩已占全国水泥制品行业产值的50%左右。在管桩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对管桩进行固定,但是传统的管桩固定设备固定效果不好,操作不便,固定不够牢固。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操作方便,调节方便,固定效果好的管桩固定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桩端部固定座,解决传统的管桩固定设备固定效果不好,操作不便,固定不够牢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管桩端部固定座,包括底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下端的边缘处的定位脚、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上端的主固定筒、设置于所述主固定筒的一侧的侧壁上的第一固定部件和设置于所述主固定筒的另一侧的侧壁上的第二固定部件;

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包括第一挡板、穿设于所述第一挡板上的推杆、设 置于所述推杆的一端的第二挡板、套设于所述推杆上且压紧于所述第二挡板上的第一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二挡板的侧壁内的压紧块、套设于所述推杆上的导向筒、旋设于所述推杆的另一端的第一旋接球和旋设于所述第一旋接球上的摇杆;

沿着所述导向筒的轴向于其内穿设有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孔和所述推杆相适应;所述第一旋接球为球状,沿着所述第一旋接球的径向于其内穿设有第一调节安装孔,所述第一调节安装孔和所述摇杆相适应;

于所述第二挡板的一侧凹设有第一旋接安装槽,所述第一旋接安装槽和所述推杆相适应;于所述第二挡板的另一侧凹设有第二旋接安装槽,所述第二旋接安装槽和所述压紧块;所述压紧块为圆台状;

于所述第二挡板内凹设有压紧定位槽,所述压紧定位槽和所述第一弹簧相适应。

其中,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包括主挤压板、设置于所述主挤压板的侧壁上的挤压件、旋设于所述挤压件上的内顶紧杆、套设于所述内顶紧杆上且压紧于所述挤压件上的第二弹簧、旋设于所述内顶紧杆上的第二弹簧、设置于所述内顶紧杆的端部的定位件、套设于所述内顶紧杆上且压紧于所述定位件上的缓冲件、设置于所述定位件的上侧的侧杆、旋设于所述侧杆的上部的第一旋接件、沿着所述第一旋接件的径向旋设于所述第一旋接件上的子拉杆、设置于所述子拉杆的端部的第二锁定座和旋设于所述内顶紧杆上的第一锁定座。

其中,于所述主挤压板的侧壁内凹设有第一卡接固定槽,所述第一卡接固定槽和所述挤压件相适应;于所述挤压件内凹设有主旋接槽,所述主旋接槽和所述内顶紧杆相适应;所述内顶紧杆为圆柱状;

于所述挤压件的侧壁内凹设有第一挤压槽,所述第一挤压槽和所述第 二弹簧相适应;所述第一锁定座为圆台状,沿着所述第一锁定座的轴向于其内穿设有第一旋接孔,所述第一旋接孔和所述内顶紧杆相适应;

所述第二锁定座为圆台状;所述第一旋接件为球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管桩端部固定座,包括底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下端的边缘处的定位脚、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上端的主固定筒、设置于所述主固定筒的一侧的侧壁上的第一固定部件和设置于所述主固定筒的另一侧的侧壁上的第二固定部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改变传统墩头安装结构,便于整体安装,提高了加工速率,增强了整体的结构性;管桩端部固定座操作方便,调节方便,固定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管桩端部固定座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固定部件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固定部件的主视图。

1-底板;2-定位脚;3-第一固定部件;31-第一旋接球;32-摇杆;33-推杆;34-导向筒;35-第一挡板;36-第一弹簧;37-压紧块;38-第二挡板;4-主固定筒;5-第二固定部件;51-主挤压板;52-第二弹簧;53-内顶紧杆;54-第一锁定座;55-缓冲件;56-定位件;57-第一旋接件;58-侧杆;59-子拉杆;510-第二锁定座;511-挤压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管桩端部固定座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管桩端部固定座,包括底板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1 的下端的边缘处的定位脚2、设置于所述底板1的上端的主固定筒4、设置于所述主固定筒4的一侧的侧壁上的第一固定部件3和设置于所述主固定筒4的另一侧的侧壁上的第二固定部件5;

所述第一固定部件3包括第一挡板35、穿设于所述第一挡板35上的推杆33、设置于所述推杆33的一端的第二挡板38、套设于所述推杆33上且压紧于所述第二挡板38上的第一弹簧36、设置于所述第二挡板38的侧壁内的压紧块37、套设于所述推杆33上的导向筒34、旋设于所述推杆33的另一端的第一旋接球31和旋设于所述第一旋接球31上的摇杆32;

沿着所述导向筒34的轴向于其内穿设有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孔和所述推杆33相适应;所述第一旋接球31为球状,沿着所述第一旋接球31的径向于其内穿设有第一调节安装孔,所述第一调节安装孔和所述摇杆32相适应;

于所述第二挡板38的一侧凹设有第一旋接安装槽,所述第一旋接安装槽和所述推杆33相适应;于所述第二挡板38的另一侧凹设有第二旋接安装槽,所述第二旋接安装槽和所述压紧块37;所述压紧块37为圆台状;

于所述第二挡板38内凹设有压紧定位槽,所述压紧定位槽和所述第一弹簧36相适应。

所述第二固定部件5包括主挤压板51、设置于所述主挤压板51的侧壁上的挤压件511、旋设于所述挤压件511上的内顶紧杆53、套设于所述内顶紧杆53上且压紧于所述挤压件511上的第二弹簧52、旋设于所述内顶紧杆53上的第二弹簧52、设置于所述内顶紧杆53的端部的定位件56、套设于所述内顶紧杆53上且压紧于所述定位件56上的缓冲件55、设置于所述定位件56的上侧的侧杆58、旋设于所述侧杆58的上部的第一旋接件57、沿着所述第一旋接件57的径向旋设于所述第一旋接件57上的子拉杆59、 设置于所述子拉杆59的端部的第二锁定座510和旋设于所述内顶紧杆53上的第一锁定座54。

于所述主挤压板51的侧壁内凹设有第一卡接固定槽,所述第一卡接固定槽和所述挤压件511相适应;于所述挤压件511内凹设有主旋接槽,所述主旋接槽和所述内顶紧杆53相适应;所述内顶紧杆53为圆柱状;

于所述挤压件511的侧壁内凹设有第一挤压槽,所述第一挤压槽和所述第二弹簧52相适应;所述第一锁定座54为圆台状,沿着所述第一锁定座54的轴向于其内穿设有第一旋接孔,所述第一旋接孔和所述内顶紧杆53相适应;

所述第二锁定座510为圆台状;所述第一旋接件57为球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