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侧壁抗震缝的复合型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3130阅读:1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室侧壁抗震缝的复合型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下室侧壁抗震缝的复合型防水结构,特别适用于大型综合地下室侧壁的防水建筑。属于建筑防水结构体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的地下室越来越大,越来越深,这是城市建筑大型化、高层化以及充分利用地下室空间带来的结果。然而地下室属于隐蔽工程,如果在今后使用过程中出现渗漏现象,后果将不堪设想,因而地下室的防水工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

地下室的防水,主要是地下室侧壁的防水。由于需要考虑抗震,需要设置抗震缝,因此,地下室侧壁的抗震缝防水问题尤其突出。

参照图3,现有技术的地下室侧壁防水结构,由于没有设置抗震缝内、外两侧的防水结构,抗震缝在整个侧壁中最容易发生渗漏现象,而且一旦发生渗漏,将需要打破混凝土才能进行修补。

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采用地下室侧壁防水节点结构,虽然能起到一定的防水效果,但在存如下方面问题:(1)防水结构简陋、防水功能弱,防漏效果差。(2)结构不合理,维护困难,一旦出现渗漏,需要打破钢筋混凝土侧壁进行修补,修补治理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解决现有的地下室防水结构存在防水功能单一,防漏效果差及结构不合理、维护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地下室侧壁抗震缝的复合型防水结构。具有防水功能强、防漏效果好和结构合理、维护方便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地下室侧壁抗震缝的复合型防水结构,包括填缝层和中埋式止水带,所述填缝层设置在抗震缝中,围绕抗震缝的侧壁外侧依次设置防水层、隔离层、附加防水层和沥青麻丝层,在隔离层与附加防水层的连接处设有泡沫塑料棒;围绕抗震缝的侧壁内侧设有弹性密封层;其结构特点在于:地下室侧壁抗震缝外侧设置外层墙,该外层墙呈外拱形,在外拱处形成检修缝,在抗震缝的内侧设置内层墙,在内层墙上设有检修门,所述内层墙呈内拱形,在内拱处形成检修通道,形成内、外侧双层墙结构;在检修通道内靠内侧壁墙脚处设有集水井;在内层墙与地下室侧壁的连接处埋设止水阀和铺设遇水膨胀的止水胶条;地下室侧壁内侧设置离壁式内衬墙,该隔离式内衬墙的墙脚处设有排水沟;内衬墙的排水端通过排水沟连通集水井,形成复合型防水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达到:

进一步地,在离壁式内衬墙内铺有PS疏水板,使内衬墙的排水通过墙脚处排水沟汇流到集水井中。

进一步地,所述外层墙呈矩形外拱形,在外拱处形成的检修缝宽300-500mm;所述内层墙呈矩形内拱形,在内拱处形成的检修通道宽700-900mm。

进一步地,在离壁式内衬墙与侧壁的连接处留有90mm宽的缝隙。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沟宽200-400mm,设有0.5%纵坡。

进一步地,所述止水阀由止水钢板构成;所述遇水膨胀的止水胶条规格为20mm*30mm。

进一步地,所述填缝层由挤塑板构成;防水层、隔离层、附加防水层由卷材铺设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PS疏水板高30mm。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复合式防水结构由于在地下室侧壁抗震缝外侧设置外层墙,该外层墙呈外拱形,在外拱处形成检修缝,在抗震缝的内侧设置内层墙,在内层墙上设有检修门,所述内层墙呈内拱形,在内拱处形成检修通道,形成内、外侧双层墙结构;在检修通道内靠内侧壁墙脚处设有集水井;在内层墙与地下室侧壁的连接处埋设止水阀和铺设遇水膨胀的止水胶条;地下室侧壁内侧设置离壁式内衬墙,该隔离式内衬墙的墙脚处设有排水沟;内衬墙的排水端通过排水沟连通集水井,形成复合型防水结构;因此能够解决现有的地下室防水结构存在防水功能单一,防漏效果差及结构不合理、维护困难的问题,具有防水功能强、防漏效果好和结构合理、维护方便的有益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加设离壁式内衬墙,并在侧壁中加入止水阀,侧壁外部布设遇水膨胀止水胶条,在离壁式内衬墙墙脚处设置排水沟,排水沟汇流到集水井,能够提高地下室侧壁防水性能,并在发生渗漏时有效疏水排水,防止发生大范围积水。通过在抗震缝内外侧设置了双层墙,双层墙均设有间隙,尤其是室内的检修通道,为将来万一发生渗漏时,提供一种便捷的通道,方便后期的维护和检修。

3、本实用新型综合提高了地下室侧壁防水疏水排水性能,多道设防,便于侧壁重要部位的检修,同时在保证了美观要求及不影响平面功能使用的情况下,减少因施工不当而造成的渗漏,降低建设和维修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地下室侧壁防水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地下室侧壁剖面图。

图3为普通地下室侧壁防水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涉及的地下室侧壁抗震缝的复合型防水结构,包括填缝层19和中埋式止水带12,所述填缝层19设置在抗震缝20中,围绕抗震缝20的侧壁外侧依次设置防水层13、隔离层14、附加防水层15和沥青麻丝层16,在隔离层14与附加防水层15的连接处设有泡沫塑料棒17;围绕抗震缝的侧壁内侧设有弹性密封层18;地下室侧壁抗震缝外侧设置外层墙1,该外层墙1呈外拱形,在外拱处形成检修缝2,在抗震缝的内侧设置内层墙11,在内层墙11上设有检修门6,所述内层墙11呈内拱形,在内拱处形成检修通道5,形成内、外侧双层墙结构;在检修通道5内靠内侧壁墙脚处设有集水井7;在内层墙11与地下室侧壁的连接处埋设止水阀8和铺设遇水膨胀的止水胶条9;地下室侧壁内侧设置离壁式内衬墙3,该隔离式内衬墙3的墙脚处设有排水沟4;内衬墙3的排水端通过排水沟4连通集水井7,形成复合型防水结构。

本实施例中:

在离壁式内衬墙3内铺有PS疏水板10,使内衬墙3的排水通过墙脚处排水沟4汇流到集水井7中。所述外层墙1呈矩形外拱形,在外拱处形成的检修缝2宽300-500mm;所述内层墙11呈矩形内拱形,在内拱处形成的检修通道5宽700-900mm。在离壁式内衬墙3与侧壁的连接处留有90mm宽的缝隙。所述排水沟4宽200-400mm,设有0.5%纵坡。所述止水阀8由止水钢板构成;所述遇水膨胀的止水胶条9规格为20mm*30mm。所述填缝层19由挤塑板构成。所述PS疏水板10高30mm。防水层13、隔离层14、附加防水层15由卷材铺设构成。

本实施例涉及的地下室侧壁抗震缝的复合型防水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1)在施工地下室侧壁时形成抗震缝20,即在施工地下室侧壁过程中先施工抗震缝2的左、右侧壁,施工过程中在侧壁内部预埋止水阀8,在抗震缝处预埋中埋式止水带12,用填缝材料填缝形成填缝层19,之后用混凝土填实,再使用聚氨酯弹性密封膏嵌入侧壁内缝;

2)在地下室侧壁内侧底部铺设遇水膨胀止水胶条9,在地下室侧壁外侧由里至外依次铺设防水层13、隔离层14、附加防水层15和沥青麻丝层16,在隔离层14与填缝层19的连接处设置泡沫塑料棒17,在泡沫塑料棒17之外附加铺设600mm宽附加防水层15,在铺设好附加防水层15后,完成地下室侧壁施工过程;

3)在地下室侧壁内侧施工离壁式内衬墙3,该隔离式内衬墙3的墙脚处设有排水沟4;

4)完成离壁式内衬墙3施工后,施工内、外侧双层墙结构;首先施工抗震缝外侧的外层墙1,即在地下室侧壁抗震缝外侧施工形成外层墙1,该外层墙1呈外拱形,在外拱处形成检修缝2在抗震缝20周围及外层墙1与地下室侧壁连接处用沥青麻丝填缝,形成沥青麻丝层16,完成外层墙1施工;然后在抗震缝的内侧施工内层墙11,施工时,在内双层墙11上设置检修门6,所述内层墙11呈内拱形,在内拱处形成检修通道5,形成内、外侧双层墙结构;

5)在检修通道5内靠内侧壁墙脚处设有集水井7;在内层墙11与地下室侧壁的连接处埋设止水阀8和铺设遇水膨胀的止水胶条9;内衬墙3的排水端通过排水沟4连通 集水井7,形成复合型防水结构。

本实施例的作用原理如下:

参照图2,通过在地下室侧壁内部埋设水阀8和止水带12,并在侧壁底部铺设遇水膨胀止水胶条9,与侧壁相隔90mm处设置一层离壁式内衬墙3,离壁式内衬墙3内部布设有30mm高的PS疏水板10,PS疏水板10底部与室内地面处同一水平面,在所述的离壁式内衬墙3墙脚处设0.5%纵坡,宽300mm的排水沟4,抗震缝内侧检修通道5靠内衬墙3墙脚处设有集水井7,排水沟4连接集水井7,坡底设定为集水井7处,内衬墙3埋管排水到排水沟4并进一步汇入集水井7;由于侧壁止水钢板和遇水膨胀止水胶条9的设计,有效增强了地下室室内防水效果;而内衬墙3、排水沟4和集水井7的增加,有效提高了侧壁的防水疏水功能,并且即使因为施工不当或者其他原因造成渗漏,也不会发生室内大范围积水。

具体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2的特点是:在离壁式内衬墙3的施工过程中内铺PS疏水板10。所述PS疏水板10高30mm。其余同具体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防水侧壁设内、外侧双层墙结构,一旦发生渗漏,可通过检修门6进入到检修通道5内进行修补,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的地下室侧壁防水结构对比,提高了防水综合性能,并且在结构上方便了日后对侧壁的保养和维修。

本实用新型对比传统的侧壁结构,增设离壁式内衬墙、排水沟、集水井等防水排水结构,采用多道设防,防治集中的模式,即使侧壁发生泄漏也可不必打破钢筋混凝土去进行修补,能有效提高地下室侧壁的防水性能和疏水效率。

上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以等同替换或改变等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作出的各种变化,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