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综合管廊的液压井盖,属于市政道路基础设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又称共同沟,是地下城市管道的综合走廊,是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基于一体的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其不仅能够极大的方便电力、通讯、燃气和给排水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此外,该系统还具有一定的防震减灾作用。井盖是综合管廊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传统上是将各种管道独立埋设,综合管廊的建设比较晚。在综合管廊井盖的设计上还存在诸多缺陷,如开启不便,不能实现自动控制,承压能力不足等等。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综合管廊的液压井盖,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综合管廊的液压井盖,该液压井盖包括井盖1,与井盖1连接的回转轴2,与回转轴2连接的导向机构3,与导向机构3连接的液压系统6以及与液压系统6连接的控制系统7,其中,导向机构3包括导向平台32,固定平台33,行程控制杆34,液压杆35和一端固定在井盖1上的链条38;行程控制杆34和液压杆35平行设置,一端固定在导向平台32上,一端活动连接在固定平台33上,控制系统7设有行程开关71,行程控制杆34与行程开关71配合控制井盖1的开启状态,在井盖1上设有贯通连通孔12,连通孔12通过液压管与液压系统6连通。
优选地,所述井盖1设有两个回转轴固定环11,把手13和链条耳环I14。
优选地,所述导向机构3包括与所述回转轴固定环11配合的回转轴座31,平行设置的导向平台32和固定平台33、控制杆34和液压杆35,固定安装在导向平台32上表面的压力传感器37以及两端分别固定在井盖1,固定平台33上的链条38和固定于固定平台33下表面与液压杆35连接的液压缸36。
优选地,所述液压系统6包括油箱62,电机油泵63,滤油器64,控制阀组65,手动泵66和液压分配器61,其中,电机油泵63通过与油管油箱62相连,通过电线与控制系统7相连,通过液压管与滤油器64相连,滤油器64通过油管与控制阀组65相连,控制阀组65通过液压管与液压分配器61相连;液压分配器61再通过液压管与液压缸36和连通孔12相连。
优选地,所述油箱62,电机油泵63,滤油器64,控制阀组65,手动泵66和控制系统7位于 控制箱5内。
优选地,所述液压井盖还包括座圈4,所述座圈4的内壁底部与固定平台33和控制箱5连接。
优选地,所述链条38的一端固定在井盖1上的链条耳环I14,另一端与固定在座圈4内壁上的链条耳环II41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通孔12内设有手动应急开启油管接头,所述油管接头内置封堵,外设防冻保护帽。
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7内设有远程控制模块。
优选地,所述井盖1的下表面上设有与控制系统7连接的位置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获得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液压井盖可实现对检查井盖的自动控制,并可实现远程智能管理,通过遥控、现场控制及手动应急控制等多种方式完成井盖的开闭,具有安全、防盗、防破坏和便于管理的特点。同时,还具有安装工艺简单,通用性强,方便人员使用等特点。本实用新型的井盖可以在任何位置进行油路自锁,不会危及操作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井盖开启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井盖开启时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井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井盖;2,回转轴;3,导向机构;4,座圈;5,控制箱;6,液压系统;7,控制系统;11,回转轴固定环;12,连通孔;13,把手;14,链条耳环I;31,回转轴座;32,导向平台;33,固定平台;34,行程控制杆;35,液压杆;36,液压缸;37,压力传感器;38,链条;41,链条耳环II;61,液压分配器;62,油箱;63,电机油泵;64,滤油器;65,控制阀组;66,手动泵;71,行程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以下详细说明不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方案中液压井盖开启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井盖开启时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井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从图1-4可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液压井盖主要是由井盖1,回转轴2,导向机构3,座圈4,控制箱5,液压系统6,控制系统7组成。其中,井盖1为圆形井盖,在井盖1的下表面上设有一个便于从下部掀起井盖的把手13。在 井盖1的盖体上设有两个贯通的连通孔12。在井盖1下表面把手13的另一侧设有两个回转轴固定环11用来固定回转轴2。在回转轴固定环11一侧井盖1的下表面接近边缘处设有两个链条耳环I 14用固定链条38。
导向机构3主要由一个弧条形固定于座圈4底部的固定平台33,两个对称设置的导向平台32,每个导向平台32上一个各有贯穿固定平台33和导向平台32的行程控制杆34和液压杆35,行程控制杆34和液压杆35在导向平台32上固定,在固定平台33下方对应于液压杆35的地方收液压缸36,液压缸36通过液压管与液压分配器61连接为液压杆35提供动力,以便推起井盖1,行程控制杆34通过导向平台32在液压杆35的带动下上下伸缩。所述导向平台32是沿着固定平台33最大弧度角分线中心对称。在每个导向平台32上表面的边缘处设有一个压力传感器37,可通过测定井盖1在关闭过程中压力的大小来判断井盖1是否关严。同时,在环形的座圈4的内壁下部,对应于井盖1上链条耳环I 14的位置下对应固定有链条耳环II 41,链条38的两端分别固定在链条耳环I 14和链条耳环II 41上,以便在井盖升起过程中通过拉力将井盖1掀起。
在固定平台33中心边缘处固定有一个液压分配器61,该液压分配器61通过液压管与井盖1上的连通孔12、液压缸36以及控制箱5内的液压系统6连通。在固定平台33的一侧,座圈4的下方固定有一个控制箱5。在控制箱5内安装有控制系统7和除液压分配器61以外的液压系统6。控制箱5与行程控制杆34对应的侧面上设有一上一下两个行程开关71,用来控制井盖1的行程。行程开关71通过电线与控制箱5内的控制系统7相连。在控制系统7内还设有与液压系统6连接的按钮,以便通过控制箱5开启井盖1,以及远程控制装置,如遥控装置可以实现无线遥控,或通过计算机或手机等远程终端进行远程控制。此外,控制系统7内还设有定位装置,控制面板等其他常规部件,以实现对井盖1开盖状态的控制和位置信息,开启信息等信息的收集、存储和管理。
液压系统6主要包括油箱62,液压分配器61,电机油泵63,滤油器64,控制阀组65和手动泵66。其中,油箱62位于控制箱5的底部,通过油管与电机油泵63和手动泵66连通。电机油泵63一方面通过电线与控制系统7连接,以便于对其进行控制并提供动力,另一方面通过液压管与滤油器64连通,而滤油器64通过液压管与控制阀组65连通后,再经液压管与液压分配器61连通。在出现意外,如端点或电磁器故障灯情况,导致井盖不能开闭时,可通过手动泵66或者利用其它液压泵通过井盖1上的连通孔12来开启井盖1。连通孔12内是由手动应急开启油管接头,内置封堵,外设有防水防冻的橡胶保护帽。
另外,在控制箱5内设有与行程开关71连接的位置传感器可对井盖1开启的状态进行监控,并获取井盖1开启的角度等信息,在通过控制系统7实现井盖1在任意位置的油路自闭, 以防止在维修过程中危及操作人员的安全。
此外,井盖1的上方具有密封胶条,盖内设有筋板骨架以及液压系统中还设有液压球阀、手动阀门等常规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常规技术和公知常识进行设置。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的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各种改动和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