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程中的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逆序法施工的框架桥结构。
背景技术:
框架桥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下穿立交或涵洞中的桥梁形式,传统工艺多采用现浇施工或顶进施工。顶进施工工艺多用在下穿既有运营铁路线的框架桥施工中,因上方无法中断交通,只能选择顶进工艺,该施工工艺过程复杂,造价很高;在交通繁忙的城市交叉路口,因交通流量增加,往往采用下穿道路方式形成立交以缓解交通压力,为方便施工,降低工程造价,多采用开挖基坑原位支架的现浇施工方案,但由于大面积基坑开挖,深基坑防护和模架搭设等施工环节施工周期长,往往造成长时间的中断交通,进而加剧了交通拥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施工周期短、工程造价低、施工工程无需支架和基坑防护、尤其适用于交通繁忙的城市交叉路口的逆序法施工的框架桥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逆序法施工的框架桥结构,包括竖墙、顶板和底板,所述竖墙、顶板和底板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竖墙为标准竖墙和防护竖墙间隔排列组成的整体式结构,所述防护竖墙包括深入框架桥底板下方基础起支撑锚固作用的防护竖墙锚固段,所述顶板钢筋笼同时与标准竖墙和防护竖墙上端的钢筋笼水平搭接,所述底板钢筋笼与标准竖墙下端的钢筋笼水平搭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框架桥结构还包括设置于底板下方基础内的加固基桩。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固基桩包括钢筋砼方桩、PHC管桩和钻孔灌注桩。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竖墙与顶板以及竖墙与底板交接处均采用倒角过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深入框架桥底板下方基础的防护竖墙锚固段的深度为3-9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沿框架桥纵向与底板钢筋笼搭接的标准竖墙钢筋笼部分占全部竖墙钢筋笼的比例为55-80%。
本实用新型的框架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基础施工,选定加固基桩的施工位置,结合施工地点的具体地质基础,选择加固基桩的类型,完成加固基桩的施工,最后采用原状土回填至地表;S2:竖墙施工,采用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开挖竖墙基坑,绑扎竖墙钢筋笼并下放至竖墙基坑中,预留与底板钢筋笼水平搭接的标准竖墙下端钢筋笼以及与顶板钢筋笼水平搭接的标准竖墙和防护竖墙上端钢筋笼,浇筑竖墙混凝土;S3:顶板基坑开挖,开挖顶板上方的土体形成顶板基坑,随后对顶板基坑的场地进行硬化处理;S4:顶板施工,在顶板基坑中绑扎顶板钢筋笼,并与竖墙钢筋笼搭接,安装模板,浇筑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顶板;S5:土体开挖,当顶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开挖顶板与竖墙之间的土体,随后进行场地硬化处理;S6:底板施工,绑扎底板钢筋笼并与标准竖墙钢筋笼搭接,浇筑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底板,最后回填顶板基坑,完成框架桥施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框架桥结构简单,施工工艺简单可控,无需大面积基坑开挖,施工周期短,对施工地点的交通影响较小,是一种适用于交通繁忙的城市交叉路口的下穿框架桥结构。
(2)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框架桥的施工方法采用先施工竖墙、再施工顶板、最后施工底板的方式,避免了原有框架桥施工中的大面积基坑开挖,简化了施工工艺,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成本,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逆序法施工的框架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框架桥的逆序法施工的步骤示意图;
图中:竖墙1(标准竖墙11,防护竖墙12,防护竖墙锚固段12a),顶板2,底板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逆序法施工的框架桥结构,包括竖墙1、顶板2、底板3和设置于底板3下方基础内的加固基桩,所述竖墙1、顶板2和底板3均为钢筋混泥土结构,所述加固基桩为圆形钢筋混凝土基桩,所述竖墙1为标准竖墙11和防护竖墙12间隔排列组成的整体式结构,所述防护竖墙12包括深入框架桥底板3下方基础起支撑锚固作用的防护竖墙锚固段12a,所述顶板2钢筋笼同时与标准竖墙11和防护竖墙12上端的钢筋笼水平搭接,所述底板3钢筋笼与标准竖墙11下端的钢筋笼水平搭接,所述深入框架桥底板3下方基础的防护竖墙锚固段12a的深度为5m;所述沿框架桥纵向与底板3钢筋笼搭接的标准竖墙11钢筋笼部分占全部竖墙1钢筋笼的比例为65%。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框架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基础施工,根据设计方案,选定加固基桩的位置,结合施工地点的具体地质基础,选择钢筋混凝土桩为加固基桩,钻孔,绑扎钢筋笼,浇筑混凝土加固基桩,最后采用原状土回填至地表;S2:竖墙施工,采用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开挖竖墙基坑,绑扎竖墙钢筋笼并下放至竖墙基坑中,并在靠近竖墙框架内轮廓线一侧设置竖墙浇筑模板,竖墙浇筑模板内面涂刷脱模剂,用矩形隔离模板隔离与底板钢筋笼搭接的标准竖墙钢筋笼,浇筑竖墙混凝土至顶板2下底面高度处,预留标准竖墙11和防护竖墙12上端与顶板2搭接的钢筋笼;S3:顶板基坑开挖,按照施工设计图纸的要求开挖顶板上方的土体形成顶板基坑,随后对顶板基坑的场地进行硬化处理;S4:顶板施工,安装顶板浇筑模板,模板内面涂刷脱模剂,在顶板基坑中绑扎顶板钢筋笼并与竖墙钢筋笼搭接,浇筑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顶板;S5:土体开挖,当顶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按照施工设计图纸要求,分步对称开挖顶板2与竖墙1之间的土体至底板3的下底面高度处,拆除顶板浇筑模板、竖墙浇筑模板和矩形隔离模板,随后进行场地硬化处理;S6:底板施工,安装底板浇筑模板,绑扎底板钢筋笼并与标准竖墙11下端的钢筋笼水平搭接,浇筑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底板,最后回填顶板基坑,完成框架桥施工。
本说明书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尽管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出了详尽的描述,但它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人们还可以根据本实施例在不经创造性前提下获得其他实施例,这些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