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坡地植被重建生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2284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保护和绿化美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坡地植被重建生态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正值发展时期,开发建设速度、广度空前,高速公路、铁路穿山越岭,矿产开发广泛,山体被“剥皮”-植被创伤随处可见,环境与生态保护绿化、美化面临挑战。虽然传统方法在积极修复,但有效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力不从心,环境污染比较严峻,特别在陡峭石质坡面上建立植被层更是无技可施,而中国特别是南方地区,有许多开发后裸露石质山体坡面亟待恢复生态景观,因此,研究开发一种合理的坡地植被重新生态结构十分有必要,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坡地植被重建生态结构。

所述的一种坡地植被重建生态结构,包括坡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面上设置种植层,从种植层往土层深处依次为第一营养基质层、钢丝网层、第二营养基质层,所述坡面上垂直设置有锚杆体,所述锚杆体的一端伸入到坡面内部固定,另一端与坡面的表面固定,所述种植层由秸秆构成的绳体围成的网格状组成。

所述的一种坡地植被重建生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层的厚度为8-16mm,所述第一营养基质层的厚度为3-5mm,所述钢丝网层的厚度为1-2mm,所述第二营养基质层的厚度为2-3mm。

所述的一种坡地植被重建生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网层的网孔经为0.5-2mm。

所述的一种坡地植被重建生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体沿坡面的长度方向均布设置。

所述的一种坡地植被重建生态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锚杆体之间的距离为30-50cm。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合理,通过设置网格状种植层及均布设置在坡地上的锚杆体,有利于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的恢复,同时还可利用固体废弃物;结构设计简单、强度高,护坡固定效果好且可以美化环境,大大防止了坡地滑坡泥石流等环境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种植层,2-第一营养基质层,3-钢丝网层,4-第二营养基质层,5-锚杆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坡地植被重建生态结构,包括坡面,为提高绿化效果,在坡面上设置种植层1,从种植层1往土层深处依次为第一营养基质层2、钢丝网层3、第二营养基质层4,坡面上垂直设置有锚杆体5,锚杆体5的一端伸入到坡面内部固定,另一端与坡面的表面固定,锚杆体5沿坡面的长度方向均布设置, 相邻锚杆体5之间的距离为30-50cm,种植层1由秸秆构成的绳体围成的网格状组成。种植层1的厚度为8-16mm,优选12mm,第一营养基质层2的厚度为3-5mm,优选4mm,钢丝网层3的厚度为1-2mm,优选1.5mm,第二营养基质层4的厚度为2-3mm,优选2.5mm,钢丝网层3的网孔经为0.5-2mm,优选1.5mm。

本实用新型通过垂直与坡面设置的锚杆体5,可对整个土体起到较好的稳固作用,设置的种植层,在对废弃物重新利用的情况下,还可有效地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保护环境,第一营养基质层2的设置,为种植层1的植物提供足够的营养,钢丝网层3的设置,进一步加固坡面土体,第二营养基质层4的设置,进一步为种植层1的植物提供营养,施工安装时,首先在边坡上从里到外依次设置第二营养基质层4、钢丝网层3、第一营养基质层2,然后将由秸秆构成的绳体纵横交错围成网格状,由土钉进行固定,最后将锚杆体5固定,完成整个坡面的的制备重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