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无负压二次供水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全自动罐式无负压管网叠压供水设备。
背景技术:
无负压二次供水方式可利用自来水进水管压力节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许多二次供水领域。市场上现有的无负压二次供水设备大致分为罐式和箱式两大类,罐式无负压二次供水设备具有节能、卫生的优点,但由于大多数采用卧式稳流罐结构,其占地较大,不方便泵房布局和安装,而且对自来水进水管的调节容量也很小;而箱式无负压二次供水设备是在罐式无负压二次供水设备的基础上并联设置了一个用于储水的调节水箱,这虽然可以提高系统供水的安全性,但设置调节水箱将会带来了占地大、投资高、能耗大、安装维护麻烦、易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好、占地省、安装维护方便和供水安全可靠的全自动罐式无负压管网叠压供水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全自动罐式无负压管网叠压供水设备主要由无负压稳流补偿器、负压抑制器、水质消毒器、水泵、稳压罐和控制柜组成,所述无负压稳流补偿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为立式不锈钢圆筒体、两端封头、底部支筒支撑结构,罐体顶部设有负压抑制器接口,且负压抑制器接口与所述负压抑制器配套装设,在无负压稳流补偿器的罐体上还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旁通口和液位控制仪表接口,所述进水口设在罐体上部和置于立式不锈钢圆筒体的一侧,在立式不锈钢圆筒体的另一侧与进水口对称设有旁通口,且进水口和旁通口的中心线相同,并在进水口与旁通口之间设有连通管连通,所述连通管横向穿过罐体,并在罐体内部的连通管设有配水孔,所述配水孔用于连通管对罐体配水,所述液位控制仪表接口设在罐体下部,液位控制仪表接口与液位控制器配套装设,用于检测无负压稳流补偿器内的水位,所述出水口设在罐体底部,在所述罐体内部、从负压抑制器接口处沿着立式不锈钢圆筒体的中心线平行敷设一根负压消除管到罐体底部与外界空气连通,这样装设在负压抑制器接口的负压抑制器通过负压消除管与外界空气连通,所述负压消除管与所述连通管之间相垂直但互不干涉,负压消除管在罐体内部绕开连通管设置,所述无负压稳流补偿器的进水口与自来水进水管连接,并在所述进水口处装设有进水压力检测表,在自来水进水管上、沿水流方向依次装设有过滤器和倒流防止器,过滤器设在倒流防止器之前,所述无负压稳流补偿器的出水口与配水总管连接,配水总管与水泵连接,水泵出水与出水总管连接,出水总管经过流量检测装置与用水点连接供水,所述配水总管在连接水泵之前还装设有水质消毒器,所述出水总管在流量检测装置之前还装设有压力控制器、供水压力检测表和稳压罐,同时绕过水泵设有旁通管,且旁通管的一端与所述无负压稳流补偿器的旁通口连接,旁通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总管连接,并在旁通管上装设有止回阀。
所述进水压力检测表、负压抑制器、液位控制器、水质消毒器、水泵、压力控制器、供水压力检测表和流量检测装置分别敷有电缆线与控制柜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无负压稳流补偿器与负压抑制器配合作用和消除水泵运行时对自来水进水管的负压影响,当自来水进水管的供水量不足、无负压稳流补偿器内的储水补充且水位开始下降时,负压抑制器将自动打开和通过负压消除管补入空气和消除负压,当无负压稳流补偿器水位下降至液位控制器及以下水位时,水泵将停机;待自来水进水量充足和无负压稳流补偿器满水后,负压抑制器将自动关闭和恢复到管网叠压供水,即对自来水进水管压力进行补压供水;与此同时,水质消毒器用于对水质消毒,流量检测装置用于在线测定出水瞬时流量,正常运行时,水泵将相对于出水总管的供水压力检测表进行变频恒压供水,以满足用水点对水量、水压及水质的要求,当自来水进水压力高于水泵变频恒压供水设定的恒压值时,水泵将自动停机和达到节能效果,此时系统将通过旁通管向用水点直接供水,当自来水进水压力低于水泵变频恒压供水设定的恒压值时,水泵将自动启动和恢复正常运行状态,而且在水泵运行过程中,装设在旁通管上的止回阀将关闭和防止回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充分利用自来水压力节能,而且供水安全性好,水质卫生,保护功能齐全,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自来水进水管,2、过滤器,3、倒流防止回器,4、进水压力检测表,5、无负压稳流补偿器,6、负压抑制器,7、液位控制器,8、水质消毒器,9、配水总管,10、水泵,11、出水总管,12、止回阀,13、旁通管,14、压力控制器,15、供水压力检测表,16、稳压罐,17、流量检测装置,18、电缆线,19、控制柜,20、用水点,51、罐体,511、进水口,512、连通管,513、配水孔,514、旁通口,515、立式不锈钢圆筒体,516、封头,517、支筒,518、负压消除管,519、出水口,5110、液位控制仪表接口,5111、负压抑制器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就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罐式无负压管网叠压供水设备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罐式无负压管网叠压供水设备主要由无负压稳流补偿器5、负压抑制器6、水质消毒器8、水泵10、稳压罐16和控制柜19组成,所述无负压稳流补偿器5包括罐体51,所述罐体51为立式不锈钢圆筒体515、两端封头516、底部支筒517支撑结构,罐体51顶部设有负压抑制器接口5111,且负压抑制器接口5111与所述负压抑制器6配套装设,在无负压稳流补偿器5的罐体51上还设有进水口511、出水口519、旁通口514和液位控制仪表接口5110,所述进水口511设在罐体51上部和置于立式不锈钢圆筒体515的一侧,在立式不锈钢圆筒体515的另一侧与进水口511对称设有旁通口514,且进水口511和旁通口514的中心线相同,并在进水口511与旁通口514之间设有连通管512连通,所述连通管512横向穿过罐体51,并在罐体51内部的连通管512设有配水孔513,所述配水孔513用于连通管512对罐体51配水,所述液位控制仪表接口5110设在罐体51下部,液位控制仪表接口5110与液位控制器7配套装设,用于检测无负压稳流补偿器5内的水位,所述出水口519设在罐体51底部,在所述罐体51内部、从负压抑制器接口5111处沿着立式不锈钢圆筒体515的中心线平行敷设一根负压消除管518到罐体51底部与外界空气连通,这样装设在负压抑制器接口5111的负压抑制器6通过负压消除管518与外界空气连通,所述负压消除管518与所述连通管512之间相垂直但互不干涉,负压消除管518在罐体51内部绕开连通管512设置,所述无负压稳流补偿器5的进水口511与自来水进水管1连接,并在所述进水口511处装设有进水压力检测表4,在自来水进水管1上、沿水流方向依次装设有过滤器2和倒流防止器3,过滤器2设在倒流防止器3之前,所述无负压稳流补偿器5的出水口519与配水总管9连接,配水总管9与水泵10连接,水泵10出水与出水总管11连接,出水总管11经过流量检测装置17与用水点20连接供水,所述配水总管9在连接水泵10之前还装设有水质消毒器8,所述出水总管11在流量检测装置17之前还装设有压力控制器14、供水压力检测表15和稳压罐16,同时绕过水泵10设有旁通管13,且旁通管13的一端与所述无负压稳流补偿器5的旁通口514连接,旁通管13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总管11连接,并在旁通管13上装设有止回阀12。
所述进水压力检测表4、负压抑制器6、液位控制器7、水质消毒器8、水泵10、压力控制器14、供水压力检测表15和流量检测装置17分别敷有电缆线18与控制柜19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无负压稳流补偿器5与负压抑制器6配合作用和消除水泵10运行时对自来水进水管1的负压影响,当自来水进水管1的供水量不足、无负压稳流补偿器5内的储水补充且水位开始下降时,负压抑制器6将自动打开和通过负压消除管518补入空气和消除负压,当无负压稳流补偿器5水位下降至液位控制器7及以下水位时,水泵10将停机;待自来水进水量充足和无负压稳流补偿器5满水后,负压抑制器6将自动关闭和恢复到管网叠压供水,即对自来水进水管1压力进行补压供水;与此同时,水质消毒器8用于对水质消毒,流量检测装置17用于在线测定出水瞬时流量,正常运行时,水泵10将相对于出水总管11的供水压力检测表15进行变频恒压供水,以满足用水点20对水量、水压及水质的要求,当自来水进水压力高于水泵10变频恒压供水设定的恒压值时,水泵10将自动停机和达到节能效果,此时系统将通过旁通管13向用水点20直接供水,当自来水进水压力低于水泵10变频恒压供水设定的恒压值时,水泵10将自动启动和恢复正常运行状态,而且在水泵10运行过程中,装设在旁通管13上的止回阀12将关闭和防止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