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插筋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柱墙插筋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钢筋绑扎成型后,除必要的钢筋施工人员外还需提供专门的巡逻人员随时查看并对插筋进行保护,防止插筋受到污染或出现位移、破坏现象无法及时调整或更换,因此插筋的保护程度就由巡逻人员的责任程度决定,同时,还与天气情况息息相关。因此在底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一旦插筋受到污染,就会导致插筋的截面积减少,从而使插筋的力学性能下降;对于截面积损失率达5%~10%的插筋,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及延伸率均开始下降;对于截面积损失率大于10%,但小于60%的严重腐蚀,插筋各项力学性能指标严重下降;插筋的截面积损失率达60%时,构件承载能力降低到与未配筋构件相近。插筋腐蚀污染会导致插筋与混凝土之间无法有效结合,不能把插筋所受的拉伸强度有效传递给混凝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柱墙插筋保护结构,要解决插筋易受到腐蚀污染导致力学性能下降,无法与混凝土有效结合的技术问题;并解决插筋保护不到位,受人为因素影响过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柱墙插筋保护结构,包括绑扎在基坑中的柱墙插筋,所述插筋的下端与基坑底部的钢筋绑扎连接,插筋上部高于基坑顶的部分环向包覆有保护层。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保护层为塑料薄膜、防水布或塑料布。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保护层通过丝绳绑扎在插筋上或者通过密封胶固定。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保护层沿着插筋长向通长设置。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保护层包括至少一层围在插筋内侧的内保护层和至少一层围在插筋外侧的外保护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插筋保护不到位、受人为因素影响过大、易受到腐蚀污染导致力学性能下降,无法与混凝土有效结合的问题。
由于采用塑料薄膜、防水布或塑料布对插筋进行保护,材料易得,保护施工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无需设专门的巡逻人员,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施工质量;设内、外保护层两层,保护效果好;通过丝绳或密封胶密封,密封严密,增强了对插筋的保护。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插筋的保护系统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内保护层、2-插筋、3-外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所示,一种柱墙插筋保护结构,包括绑扎在基坑中的柱墙插筋2,所述插筋2的下端与基坑底部的钢筋绑扎连接,插筋2上部高于基坑顶的部分环向包覆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包括至少一层围在插筋2内侧的内保护层1和至少一层围在插筋外侧的外保护层3,所述保护层为塑料薄膜、防水布或塑料布,所述保护层通过丝绳绑扎在插筋2上或者通过密封胶固定,所述保护层沿着插筋长向通长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插筋2绑扎完成后,在插筋2上部高于基坑顶的部分的内侧围内保护层1,将插筋内侧包裹密实,并用丝绳或密封胶密封,然后在此部分插筋2的外侧围外保护层3,保证插筋2包裹完全,同样用丝绳或密封胶密封严实,每次砼浇筑完毕若有少量混凝土残留在插筋上要及时将受污染的插筋清理干净,完成对插筋2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