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风力发电的外置式储能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5201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风力发电的外置式储能平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储能技术,特别是一种用于风力发电的外置式储能平台。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风能越来越受世界各国重视。我国幅员辽阔,风能资源丰富,分布面广。据国家气象局估算,中国离地10米高风能资源总量约32.26亿千瓦,可开发陆地风能资源量2.53亿千瓦。海上可开发风能资源量7.5亿千瓦,是陆地风能资源量的3倍。因此,风力发电潜力巨大。

风力发电有许多优势,但其受风、时间、地域和季节的影响非常大,导致风力发电的交流电的电压和频率随风速不断变化。因此,这种直接发电产生的电力被电网称作“垃圾电”。由于风力发电机输出的电压变化范围从几伏到上百伏,充电的电压和电流难以控制,因此对发电系统的储能单元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大容量储能电池发展的同时,也需要结合风电基础结构提出能够放置大规模储能电池的储能平台新结构。

本实用新型结合海上风电复合式筒型基础的结构特点,提出一种新型外置储能平台结构。该结构能够放置大量的储能电池,从而促进风电从“垃圾电”向“优质电”的转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风力发电的外置式储能平台,该平台结合复合式筒型基础结构,能够放置大量的储能电池,从而促进风电从“垃圾电”向“优质电”的转变;该平台结构简单且建造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风力发电的外置式储能平台,由复合式筒型基础过渡段、底板、立 柱、圈梁、横梁和楼板组成;复合式筒型基础过渡段为轴对称的混凝土薄壁结构,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底板为圆形厚板结构,与复合式筒型基础过渡段一体浇筑;在复合式筒型基础过渡段外侧,以圆形底板中心为圆心,分别均匀布置两圈立柱,每圈布置6-18根且内外圈的根数相同;每圈立柱顶部分别设有圈梁,每圈立柱中部分别设有1-3层圈梁;内侧立柱、圈梁相交结点与对应的外侧立柱、圈梁相交结点之间分别设有相应的横梁;内圈和外圈顶部圈梁上设有环形楼板;底板、立柱、圈梁、横梁和楼板之间浇筑为一个整体。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法:

利用复合筒型基础底板具有较高的竖向承载力,在其过渡段外部设置由立柱、横梁、圈梁和楼板构成的平台结构,能够放置大量的储能电池,实现电能的分散存储,向电网提供稳定的电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平台可以充分的利用复合式筒型基础的空间,显著降低建造成本;该平台可以提供很大的储能电池放置空间,从而可以降低电池的高储能小型化的难度;该平台结构简单,与复合筒型基础能够很好的融合,具有显著的经济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该外置储能平台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该外置储能平台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复合式筒型基础过渡段;2、底板;3、立柱;4、圈梁;5、横梁;6、楼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用于风力发电的外置式储能平台,由复合式筒型基础过渡段1、底板2、立柱3、圈梁4、横梁5和楼板6组成;复合式筒型基础过渡段1为轴对称的混凝土薄壁结构,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底板2为圆形厚板结构,与复合式筒型基础过渡段1一体浇筑;在复合式筒型基础过渡段1外侧,以圆形底板中心为圆心,分别均匀布置两圈立柱3,每圈布置6-18根且内外圈的根数相同;每圈立柱 顶部分别设有圈梁4,每圈立柱中部分别设有1-3层圈梁;内侧立柱、圈梁相交结点与对应的外侧立柱、圈梁相交结点之间分别设有相应的横梁5;内圈和外圈顶部圈梁上设有环形楼板6;底板2、立柱3、圈梁4、横梁5和楼板6之间浇筑为一个整体。

该实施例中复合式筒型基础过渡段壁厚60cm,高度15m,顶部内径4.5m,底部内径18m;底板直径30m,厚度1m;在过渡段外侧,以底板中心为圆形,均匀布置两圈立柱,每圈布置6根,内圈直径19m,外圈直径25m;立柱尺寸为0.4m0.4m,高15m;每圈立柱顶部设有圈梁,每圈立柱中部设有1层圈梁,圈梁尺寸0.4m0.5m,内侧立柱、圈梁相交结点与对应的外侧立柱、圈梁相交结点之间设有横梁,横梁尺寸0.4m0.5m;内圈和外圈顶部圈梁上设有环形楼板,楼板厚0.3m。

安装过程:1)当复合式筒型基础安装完成后,将电池分块运至储能混凝土土楼板上;2)将电池组装为一电池组,实现风电的存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