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电线路大板基础施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3385阅读:683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电线路大板基础施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线路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输电线路大板基础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杆塔的地下部分的总体统称为基础。它的作用是用来支撑输电线路的杆塔。基础的种类繁多,包括岩石嵌固基础、掏挖基础、阶梯型基础、大板基础以及斜插板式基础等。随着国家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输电线路已经无处不在,在通辽市扎鲁特旗特高压线路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很多软弱地基,由于软弱地基的天然含水量过大,承载力低,在荷载作用下易产生滑动或固结沉降,因此需要对软弱地基进行加强处理。其中,采用大板基础便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大板基础的主要设计特点是:底板大、埋深浅、底板较薄,靠底板双向配筋承担由铁塔上拔、下压和水平力引起的弯矩和剪力,主柱计算与阶梯基础相同。与阶梯基础相比,埋深浅,易开挖成形,混凝土量能适当降低,但钢筋量增加较多。

为了防止软弱地基的大板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在基坑开挖前,需要先采取降水措施,传统降水措施是直接在地基上打孔以将地基内的水排出,这种降水措施存在降水不均匀导致地基不稳定甚至倾覆坍塌,这势必给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为避免在对软弱地基进行降水处理时地基发生降水不均匀现象,需要设计一款新的大板基础施工装置,不仅能够对软弱地基进行降水处理,而且降水均匀,大大提高了降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依靠内蒙古扎鲁特-山东青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线路工程实践,提供一种输电线路大板基础施工装置,不仅能够对软弱地基进行降水处理,而且解决了降水不均匀导致地基不稳定的问题,同时能够拆拼、便于运输携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输电线路大板基础施工装置,包括模板组,所述模板组的四个角落设置锚杆孔,所述锚杆孔内设置锚杆,所述锚杆顶部设置凸块,所述模板组由若干块模板单元通过燕尾结构拼装而成;

所述模板组上设置若干个降水孔,所述降水孔内设置工作部,所述工作部包括下部为锥形的套筒,所述套筒下端沿轴向设置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锥形堵头,所述锥形堵头上端固定设置杆体且所述杆体上端面低于所述套筒上端面,所述杆体上部侧面设置加力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上端设置垫板。

进一步的,所述加力模块为加力杆或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包括下套筒,所述下套筒上端连接若干个首尾依次相连的辅助套筒,所述下套筒上部和所述辅助套筒上部均设置外螺纹,所述辅助套筒下部内表面设置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辅助套筒的外径与所述下套筒的外径相同;所述杆体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锥形堵头上端的下杆体,所述下杆体上部设置卡设若干节首尾依次相连的上杆体。

进一步的,所述模板组底部设置防滑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垫板底部设置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螺纹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降水措施不能满足软弱地基上的大板基础的施工需要,采用在模板组的四个角落设置锚杆,通过锚杆将模板组固定在待降水的软弱地基上,同时在模板组上设置若干个降水孔,通过设置在降水孔内的工作部在软弱地基上打孔实施降水;模板组采用由若干块模板单元通过燕尾结构拼装而成,这样一方面不影响模板组作为一个整体压在软弱地基上以便于对软弱地基有一个均匀的向下压力,进而使降水均匀,另一方面在不使用时将其拆解开以便于搬运;另外,设置在降水孔内的工作部包括下部为锥形的套筒,套筒下端沿轴向设置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锥形堵头,锥形堵头在将工作部压入软弱地基内时起到钻头的作用,其锥形尖端能够轻易的将工作部压入地基中,当工作部压入地基的深度达到要求后将锥形堵头旋出螺纹孔,地基内的水便会渗入套筒以便于集中将水抽出,锥形堵头上端固定设置杆体且杆体上端面低于套筒上端面,杆体上部侧面设置加力模块,加力模块用于对杆体施加转动使其旋入螺纹孔或旋出螺纹孔,而加力模块可以是加力杆也可以是通孔。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对软弱地基进行降水处理,而且解决了降水不均匀导致地基不稳定的问题,同时能够拆拼、便于运输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作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工作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结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4所示,一种输电线路大板基础施工装置,包括模板组1,所述模板组1的四个角落设置锚杆孔2,所述锚杆孔2内设置锚杆3,所述锚杆3顶部设置凸块4,所述模板组1由6块模板单元17通过燕尾5结构拼装而成。

所述模板组1上设置若干个降水孔6,所述降水孔6内设置工作部,所述工作部包括下部为锥形的套筒7,所述套筒7下端沿轴向设置螺纹孔8,所述螺纹孔8内螺纹连接锥形堵头9,所述锥形堵头9上端固定设置杆体10且所述杆体10上端面低于所述套筒7上端面,所述杆体10上部侧面设置加力模块11。

所述套筒7上端设置垫板12。

所述加力模块11为加力杆。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降水措施不能满足软弱地基上的大板基础的施工需要,采用在模板组的四个角落设置锚杆,通过锚杆将模板组固定在待降水的软弱地基上,同时在模板组上设置若干个降水孔,通过设置在降水孔内的工作部在软弱地基上打孔实施降水;模板组采用由若干块模板单元通过燕尾结构拼装而成,这样一方面不影响模板组作为一个整体压在软弱地基上以便于对软弱地基有一个均匀的向下压力,进而使降水均匀,另一方面在不使用时将其拆解开以便于搬运;另外,设置在降水孔内的工作部包括下部为锥形的套筒,套筒下端沿轴向设置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锥形堵头,锥形堵头在将工作部压入软弱地基内时起到钻头的作用,其锥形尖端能够轻易的将工作部压入地基中,当工作部压入地基的深度达到要求后将锥形堵头旋出螺纹孔,地基内的水便会渗入套筒以便于集中将水抽出,锥形堵头上端固定设置杆体且杆体上端面低于套筒上端面,杆体上部侧面设置加力模块,加力模块用于对杆体施加转动使其旋入螺纹孔或旋出螺纹孔,而加力模块可以是加力杆也可以是通孔。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对软弱地基进行降水处理,而且解决了降水不均匀导致地基不稳定的问题,同时能够拆拼、便于运输携带。

实施例2

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一种输电线路大板基础施工装置,包括模板组1,所述模板组1的四个角落设置锚杆孔2,所述锚杆孔2内设置锚杆3,所述锚杆3顶部设置凸块4,所述模板组1由6块模板单元17通过燕尾5结构拼装而成。

所述模板组1上设置若干个降水孔6,所述降水孔6内设置工作部,所述工作部包括下部为锥形的套筒7,所述套筒7下端沿轴向设置螺纹孔8,所述螺纹孔8内螺纹连接锥形堵头9,所述锥形堵头9上端固定设置杆体10且所述杆体10上端面低于所述套筒7上端面,所述杆体10上部侧面设置加力模块11。

所述套筒7上端设置垫板12,所述垫板12能够增大套筒上端的平面面积,避免在锤击套筒的时候由于接触面积小而将套筒损坏。

所述加力模块11为通孔。

所述套筒7包括下套筒71,所述下套筒71上端连接2个首尾依次相连的辅助套筒72,所述下套筒71上部和所述辅助套筒72上部均设置外螺纹73,所述辅助套筒72下部内表面设置与所述外螺纹73相配合的内螺纹74,所述辅助套筒72的外径与所述下套筒71的外径相同;所述杆体10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锥形堵头9上端的下杆体13,所述下杆体13上部设置卡设若干节首尾依次相连的上杆体14,所述套筒7和所述杆体10均采用分节式结构,能够在满足工作部打孔需要的同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数量的辅助套筒和上杆体,从而扩大了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围。

所述垫板12底部设置与所述外螺纹73相配合的螺纹套16,所述螺纹套16与最上一节辅助套筒上部的外螺纹相配合,防止锤击所述垫板时发生掉落,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施例3

如图6所示,其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模板组1底部设置防滑凸起15,所述防滑凸起15能够增大所述模板组1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在所述工作部进行打孔过程中能够防止模板组1的移位,增加了稳定性。

使用时,将模板单元通过燕尾结构拼装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模板组,将锚杆插入锚杆孔内并将其下端压入软弱地基内以固定模板组,防止工作过程中发生移位,随后将工作部放入降水孔内通过外力比如振动锤、锤子等将工作部压入降水孔下方的地基中,当达到预定的深度后将锥形堵头旋出螺纹孔,地基内的水便会渗入套筒以便于通过抽水机将水集中抽出,当然,可以根据具体地质情况选择模板组上合适位置以及数量的降水孔并将工作部压入工作部下方的地基中,这样便可均匀的对模板组下方的地基中的水进行降水作业,不但提高了降水效率,而且能够防止降水过程中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当完成降水作业后将锚杆拔出,并将模板组拆解为单个的模板单元便可轻松完成搬运。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