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驾驶室侧倾机构,具体地说是一种装载机驾驶室侧倾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装载机驾驶室是固定安装在车架上的,当需要对驾驶室下方结构进行简单维修时,要将驾驶室和底板整体拆下,不便于对驾驶室下方机构进行详细检查,同时会增加不必要的维修成本和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载机驾驶室侧倾机构,以解决现有的驾驶室结构不方便检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装载机驾驶室侧倾机构,驾驶室底板与车架连接,其中,
所述驾驶室底板固定侧通过合页与所述车架的固定侧铰接;
在所述驾驶室下方的所述车架内横置有一根调节丝杆,所述调节丝杆的固定端架设在所述车架的固定侧上,活动端架设在所述车架的另一侧并伸出所述车架之外,在所述活动端端头设置有摇把;在所述调节丝杆上设置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沿所述调节丝杆轴向移动;
在所述调节螺母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一轴套;在所述轴套内穿接有芯轴,在所述芯轴上铰接有调节杆,在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铰接有顶杆,所述顶杆的上端与所述驾驶室底板的活动侧连接。
所述调节丝杆的两端通过轴承架设在所述车架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中驾驶室一侧的底板通过合页与对应侧的车架铰接,另一侧为可升降结构。调节丝杆通过轴承架设在车架内,丝杆的活动端伸出车架外部,操作摇把即可转动丝杆,调节螺母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轴套沿丝杆轴向移动。调节杆与顶杆铰接,在调节螺母的推动下,顶杆上下浮动,从而推动底板与驾驶室一边的升降,最大升降距离能达到410毫米。驾驶室完全升起时,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驾驶室下方结构,非常便于对结构件的日常检查和维修。
调节丝杆两端增加了滚动轴承,减轻了驾驶室升降时的负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调节螺母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调节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车架,3—合页,4—调节丝杆,5—轴承室,6—调节螺母,7—轴套,8—芯轴,9—调节杆,10—顶杆,11—摇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方便对装载机驾驶室的日常检查和维修,本实用新型的驾驶室底板的一侧位置固定,另一侧为可升降结构。
如图1所示,驾驶室底板1的固定侧与车架2的固定侧通过合页3铰接。在车架3内横置一调节丝杆4,调节丝杆4架设在车架2上,为了方便操作,在调节丝杆与车架2连接位置处设置有轴承室5来支撑调节丝杆4。调节丝杆4的固定端设置在车架2的固定侧上,活动端设置在车架2的固定侧相对的侧面上,并且其活动端伸出车架2外部,在活动端上连接以摇把11,操作摇把11使调节丝杆4在轴承室5的支撑下转动。
如图2、图3所示,在调节丝杆4上设置有调节螺母6,在调节螺母6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一轴套7,在调节丝杆4的驱使下,调节螺母6带动轴套7沿着调节丝杆7轴向移动。在轴套6内插接有一芯轴8,在芯轴8上铰接有调节杆9,调节螺母6牵引调节杆9做往复运动。
如图1所示在调节杆9的另一端铰接有顶杆10,顶杆10的上端与驾驶室底板1的活动侧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