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逆作法施工机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3050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逆作法施工机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逆作法施工机械装置。



背景技术:

逆作法:先沿建筑物地下室轴线或周围施工地下连续墙或其他支护结构,同时建筑物内部的有关位置浇筑或打下中间支承桩和柱,作为施工期间于底板封底之前承受上部结构自重和施工荷载的支撑。然后施工地面一层的梁板楼面结构,作为地下连续墙刚度很大的支撑,随后逐层向下开挖土方和浇筑各层地下结构,直至底板封底。同时,由于地面一层的楼面结构已完成,为上部结构施工创造了条件,所以可以同时向上逐层进行地上结构的施工。如此地面上、下同时进行施工,直至工程结束。

逆作法的优点:

①可使建筑物上部结构的施工和地下基础结构施工平行立体作业,在建筑规模大、上下层次多时,大约可节省工时1/3。

②受力良好合理,围护结构变形量小,因而对邻近建筑的影响亦小。

③施工可少受风雨影响,且土方开挖可较少或基本不占总工期。

④最大限度利用地下空间,扩大地下室建筑面积。

⑤一层结构平面可作为工作平台,不必另外架设开挖工作平台与内撑,这样大幅度削减了支撑和工作平台等大型临时设施,减少了施工费用。

⑥由于开挖和施工的交错进行,逆作结构的自身荷载由立柱直接承担并传递至地基,减少了大开挖时卸载对持力层的影响,降低了基坑内地基回弹量。

逆作法存在的不足:

①挖土问题:由于地下层高限制,需要小型的挖土机械或者是依靠人力挖土。但是一般情况下往往缺少小型机械,因此只能依靠大型机械和人力挖土,大型机械使用不方便,人力挖土效率不高,只有以人海战术来弥补,时间占满24小时,这样是以牺牲人工费用为代价。挖土是在顶部封闭状态下进行,基坑中还分布有一定数量的中间支承柱和降水用井点管,尚缺乏小型、灵活、高效的小型挖土机械,使挖土的难度增大。

②地下层高限制:逆作法支撑位置受地下室层高的限制,无法调整高度,如遇较大层高的地下室,有时需另设临时水平支撑或加大围护墙的断面及配筋。

③施工洞口的加强:如果是采用“封闭式逆作法”,向下施工时的土方的运出,材料的运出都需要在楼板层处预留一两个较大的施工口,来保证施工口的正常进行,之后必须进行加固处理,需要一定的费用。

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推广应用逆作法,能够提高地下工程的安全性,可以大大节约工程造价,缩短施工工期,防止周围地基出现下沉,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和推广价值的深基坑支护技术,在辽宁、上海、广州这类地区应用逆作法施工高层建筑深基坑较多。较典型的有上海特种基础工程研究所办公楼,位于上海西南角徐家汇天钥桥路。该建筑物地下2层,地上5层,底板埋置深度为-7.30m。为了探索基础结构与上部结构同时施工,以期缩短施工总工期,大楼采用了逆作法施工技术并取得了成功。又如,由上海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施工的恒积大厦工程以逆作法施工地下4层、地上22层,基坑深17m,施工仅用了5个月,整个工期明显加快,并减少支撑费用400万元,周边管线沉降仅为15mm,四周道路及民房位移均在5mm以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此在上海地区掀起了一股逆作法热,其后相继有明天广场、京沙住业大厦等数十项工程采用逆作法施工。

目前,逆作法已颁列入200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各地也陆续公布了地下室逆作法施工工法(YJGF02-96)和(YJGF07-98),由此可说明逆作法施工已日趋成熟,其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前景乐观。如果说上个世纪是逆作法起步时期,紧接着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和大量应用之后,如今它正处于技术成熟期,将会有更大发展的全盛时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出一套适合逆作法施工特点的将挖土与运输两个步骤结合的小型、灵活高效的新型施工机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逆作法施工机械装置,包括驾驶室和承载机械装置运动的履带,在驾驶室前端设有升降架,所述的升降架上安装有挖土滚轮,所述挖土滚轮下设有碎土收集斗及削土机,所述升降架通过液泵装置驱动挖土滚轮上下移动;所述的驾驶室后侧设有临时集土箱,在机械装置下部设置有排土装置,所述的排土装置穿过所述驾驶室下部,将破碎的土体传送至临时集土箱内;所述碎土收集斗上端为接收挖土滚轮所破碎土体的开口,碎土收集斗前方固接削土机;所述排土装置包括设置在削土机上表面的传送带、削土机与碎土收集斗之间的进土口和连接碎土收集斗内腔及临时集土箱的排送通道。

述的挖土滚轮外设有外架,所述外架为1/4圆管,在外架上固定内置发动机,所述发动机与挖土滚轮上的挖土刀直连,驱动挖土刀工作。

所述的碎土收集斗上宽下窄,在碎土收集斗内腔下部设有两处开口,为排送通道进口,所述排送通道穿过所述驾驶室下部,在临时集土箱内设有排送通道出口。

所述的排送通道下部设有齿轮和传送带,排送通道内以传送带的形式将碎土收集斗内的碎土送入临时集土箱内。

所述升降架由位于升降架中间位置的液泵装置驱动;当液泵装置不工作时,挖土滚轮端铰链处于最低点;液泵装置工作时,随着液泵端齿轮的上升,带动挖土滚轮上升,进行活动挖土作业。

所述的临时集土箱上设有固定卡板、传送板和架板,所述传送板外端与固定在临时集土箱外端的固定卡板轴连,所述架板固定在临时集土箱壁上,所述传送板旋转倾斜与所述架板相接。

所述排送通道出口将碎土排出至传送板,碎土从所述传送板转移至与临时集土箱挂载的专用集土车。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滚动破碎和旋转破碎相结合,将土体完整且高效得进行破碎处理,对于破碎产生的碎土,也通过传送带的巧妙运作进行传送和收集,将破碎的土体通过排送装置将土体排送至另外的集土车,再让集土车将土体运送至预留口后完全破碎后垂直运输出去。

临时集土箱不负责主要集土任务,在平时工作时,本实用新型与专用集土车挂载,将土体直接通过传送板传送至集土车,整个挖土过程将挖土与运输结合在一起,合理且高效。

整个挖土的过程因为挖土机械的合理设计,将挖土与运输两个步骤结合在一起,能够满足逆作法施工所需求的小型、灵活高效的要求,且此种挖土方式由于机械足够小型,因此不会存在由于地下层高限制而不能顺利施工的情况,避免了因此所需要的人工开挖,大大降低了施工量,破碎出的土壤仅需通过预留口进行垂直方向的运输,因此施工预留口的尺寸可以大大减小,降低了因为要加固预留施工口所需要的费用和施工量,减少了施工量,降低了施工费用,缩短施工周期。

本实用新型满足小型、灵活、高效的特点,大大降低施工的难度;可以尽量解决由于地下层高限制,所增加的施工量;能够尽量减少预留施工口或者是减少加固预留施工口所需要施工量以及施工费用。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升降架结构示意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挖土滚轮结构示意图。

图4 是本实用新型碎土收集斗和削土机结构示意图。

图5 是本实用新型排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临时集土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新型逆作法施工机械装置,包括驾驶室1和承载机械装置运动的履带2,在驾驶室1前端设有升降架3,所述的升降架3上安装有挖土滚轮4,所述挖土滚轮4下设有碎土收集斗5及削土机6,所述升降架3通过液泵装置13驱动挖土滚轮4上下移动。述的挖土滚轮4外设有外架14,所述外架14为1/4圆管,在外架14上固定内置发动机16,所述发动机18与挖土滚轮4上的挖土刀15直连,驱动挖土刀15工作。

所述升降架3由位于升降架3中间位置的液泵装置13驱动;当液泵装置13不工作时,挖土滚轮端铰链12处于最低点;液泵装置13工作时,随着液泵端齿轮11的上升,带动挖土滚轮4上升,进行活动挖土作业。

所述升降架3通过液泵装置13实现挖土滚轮4上下移动,破碎土体使得土体被挖土滚轮4下方的碎土收集斗5收集,并且与所述碎土收集斗5相连的削土机6将碎土收集斗5前方的薄土收集入碎土收集斗5。通过来自驾驶室1里面发出的指令,升降挖土滚轮4,进行挖土作业。

所述的驾驶室1后侧设有临时集土箱8,在机械装置下部设置有排土装置,所述的排土装置穿过所述驾驶室1下部,将破碎的土体传送至临时集土箱8内。所述排土装置包括设置在削土机6上表面的传送带17、削土机与碎土收集斗之间的进土口18和连接碎土收集斗内腔及临时集土箱的排送通道7。所述碎土收集斗5上端为接收挖土滚轮所破碎土体的开口23,碎土收集斗5前方固接削土机6,削土机6可以削起薄土,并通过传送带17将土体传送通过进土口18运进碎土收集斗5。

所述的碎土收集斗5上宽下窄,在碎土收集斗5内腔下部设有两处开口,为排送通道进口,所述排送通道7穿过所述驾驶室1下部,在临时集土箱8内设有排送通道出口。所述的排送通道7下部设有齿轮17和传送带20,排送通道7内以传送带的形式将碎土收集斗5内的碎土送入临时集土箱8内。

所述的临时集土箱8上设有固定卡板22、传送板9和架板21,所述传送板外端与固定在临时集土箱外端的固定卡板21轴连,所述架板21固定在临时集土箱壁上,所述传送板9旋转倾斜与所述架板21相接。

所述排送通道7出口将碎土排出至传送板9,碎土从所述传送板9转移至与临时集土箱8挂载的专用集土车。

临时集土箱8并不是主要集土装置,其在无专用集土车与本实用新型的机械装置挂载时临时集土,当有专用集土车与本实用新型的机械装置挂载时,旋转固定卡板22,使得传送板9旋转并最终通过架板21停止运动,使得排送装置7排送出的碎土排到专用集土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