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鱼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3059阅读:1675来源:国知局
集鱼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与大坝过鱼设施相配套的集鱼系统。



背景技术:

大坝的建设,将连续的河道生境一分为二,阻断了坝址上下游河道中鱼类的交流,给河流中洄游性鱼类的生存和繁殖带来了较大影响。过鱼设施是减缓大坝对鱼类阻隔影响的主要措施之一,常见的过鱼设施有鱼道、鱼闸、升鱼机和集鱼船等形式。现有过鱼设施大多存在集鱼系统集鱼措施单一、集鱼效果差、与过鱼设施的匹配性差等缺陷,特别是针对高水头大坝的升鱼机,尚缺乏与其匹配的集鱼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升鱼机无配套的集鱼系统导致过鱼效果差等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与大坝过鱼设施相配套的能有效提高过鱼效率的集鱼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集鱼系统,包括集鱼槽,所述集鱼槽为中空的通槽结构,集鱼槽设置在大坝下游侧,集鱼槽的长度方向从河流上游向下游延伸,且朝下游倾斜,所述集鱼槽面向河道中部的一侧均匀设置有多个诱鱼口,多个诱鱼口具有不同高程,所述诱鱼口内设有诱鱼设施。

进一步的是,所述集鱼槽靠近河岸的一侧设有补水渠,补水渠与集鱼槽通道之间每隔一段距离设有一个补水口,补水渠中的水进入集鱼槽后再从诱鱼口进入河道中。

进一步的是,所述诱鱼设施包括声光诱鱼机构或喷水诱鱼机构。

进一步的是,所述集鱼槽内间隔设置有多个隔板,隔板位于集鱼槽内部的左右两侧,中间留出过鱼通道。

进一步的是,所述集鱼槽内间隔设置有多个闸门,闸门关闭时可将集鱼槽通道阻断。

进一步的是,所述集鱼槽的上游端设有送鱼机构,所述送鱼机构用于将通过集鱼槽进入到送鱼机构中的鱼送至过鱼设施,再通过过鱼设施将鱼运至大坝的上游侧。

进一步的是,所述送鱼机构包括抄鱼池和送鱼池,抄鱼池内设有抄鱼网,送鱼池内设有送鱼斗,抄鱼网每隔一段时间会翻转将抄鱼池中的鱼翻入送鱼池内,送鱼斗再将鱼送至过鱼设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大坝的下游侧设置集鱼槽,在集鱼槽侧面设置诱鱼口和诱鱼设施,并在集鱼槽的上游端设置送鱼机构,大量的鱼在进入集鱼槽后会逆流而上,进入送鱼机构,然后被转运至大坝上游侧,该集鱼系统易于布设,集鱼效果好,能与升鱼机、运鱼船等多种过鱼设施配合,大大提高了过鱼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抄鱼池和送鱼池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集鱼槽,2-补水渠,3-送鱼机构,4-河道,11-诱鱼口,12-隔板,13-闸门,21-补水口,31-抄鱼池,32-送鱼池,33-抄鱼网,34-送鱼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集鱼槽1,所述集鱼槽1为中空的通槽结构,集鱼槽1设置在大坝下游侧,集鱼槽1的长度方向从河流上游向下游延伸,且朝下游倾斜,所述集鱼槽1面向河道4中部的一侧均匀设置有多个诱鱼口11,多个诱鱼口11具有不同高程,所述诱鱼口11内设有诱鱼设施。根据河流大小,集鱼槽1一般会在一百米以上,宽1~2米,深2~3米,为了使鱼能够更好的进入集鱼槽1,需要在集鱼槽1侧面设置多个高程不同的诱鱼口11,并在诱鱼口11内设置诱鱼设施,以便扩大诱鱼范围,使更多的鱼进入到集鱼槽1中。

本实用新型可与普通的升鱼机或运鱼船配套使用,将该集鱼槽1设置在大坝下游的河岸边,并使其朝下游适当倾斜,鱼在诱鱼设施的作用下进入集鱼槽1中,并在集鱼槽1内逆流而上,聚集在集鱼槽1的上游端,然后再通过过鱼设施被转至大坝上游。有了集鱼槽1,可以更好的聚集鱼类,提高每次转运的数量,从而节约能源,提高过鱼效率。

所述集鱼槽1靠近河岸的一侧设有补水渠2,补水渠2与集鱼槽通道之间每隔一段距离设有一个补水口21,补水渠2中的水进入集鱼槽1后再从诱鱼口11进入河道中。设置补水渠2是为了维持集鱼槽1中的水深和流速。

所述诱鱼设施包括声光诱鱼机构或喷水诱鱼机构。诱鱼设施根据集鱼对象的生理生态特性来选择光、声、喷水等诱鱼设施。

进一步的,所述集鱼槽1内间隔设置有多个隔板12,隔板12位于集鱼槽1内部的左右两侧,中间留出过鱼通道。在集鱼槽1中设置隔板12是为了控制集鱼槽1中的水流流速,水流过快会影响鱼向集鱼槽1上流游动,影响鱼类聚集,一般将水流控制在0.6m/s~0.8m/s是比较合适的,适合大多数鱼逆流而上,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集鱼效果。

所述集鱼槽1内间隔设置有多个闸门13,闸门13关闭时可将集鱼槽通道阻断。由于集鱼槽一般会在一百米以上,设置闸门13的可以对整个集鱼槽1进行分段控制和检修,不影响整个集鱼槽1的正常运行,闸门13同时可以辅助隔板12对水流流速起到控制作用。

集鱼槽1将逆流而上的鱼聚集到集鱼槽1上游端后,需要有空间进行存放,并进行后续转运,所以在所述集鱼槽1的上游端设置了送鱼机构3,所述送鱼机构3用于将通过集鱼槽1进入到送鱼机构3中的鱼送至过鱼设施,然后再通过过鱼设施将鱼送至大坝的上游侧。

如图2所示,所述送鱼机构3包括抄鱼池31和送鱼池32,抄鱼池31用于暂时对鱼类进行聚集,抄鱼池31内设有抄鱼网33,送鱼池32内设有送鱼斗34,抄鱼网33每隔一段时间会翻转将抄鱼池31中的鱼翻入送鱼池32内,送鱼斗34再将鱼送至过鱼设施。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布设,集鱼效果好,能与升鱼机、运鱼船等多种过鱼设施配合,大大提高了过鱼效率,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应用前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