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护坡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边坡结构多采用工程加固措施,采用在边坡上砌石挡墙或喷混凝土等方式构成护坡结构,但这种方式仅仅能够避免泥土的流失,稳固边坡,但是其无法有效利用雨水来种植绿植,无法做到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法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结构,能够有效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增强边坡的稳固性,有效利用雨水来种植绿植,并且能够集中收集多余的雨水,排水性好。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结构,包括多个列阵式排列的护坡组件,所述护坡组件之间相互连接并铺设在边坡上;在边坡底部设置有排水沟,且边坡底排的护坡组件的底部通向排水沟;
所述护坡组件包括内侧壁、外侧壁和底壁构成的环形中空结构体,所述内侧壁、外侧壁和底壁所围成的空间构成导流槽,内侧壁围成的空间构成种植槽;在所述内侧壁的上部设置有溢流孔,在所述外侧壁的外围设置有导流开口,每个护坡组件的导流开口相互对应连接;所述护坡组件外侧壁的外围设置有凹槽,且在相邻护坡组件外侧壁外围的相应位置设置与凹槽相互连接的卡扣。
进一步的的,所述护坡组件之间采用卡扣连接;能够使护坡组件之间稳定连接,且方便组装和拆卸。
进一步的是,所述环形中空结构体为菱形;此结构受力均匀,使边坡更加稳固,且此结构能够保证水流的畅通性。
进一步的是,所述导流开口设置在菱形结构的四个角上;便于护坡组件之间的水流传递。
进一步的是,在所述导流开口处包裹有密封胶垫;保证了每个护坡组件的导流槽连接处的密封性。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在护坡结构中设置的种植槽能够种植草本植物等,在稳固边坡的同时能够增加边坡的美观性,改善生态环境;加以设置的导流槽和溢流孔等结构的组成,能够有效实现植物的自然浇灌和雨水的整中收集排放,抑制水土流失的同时有效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有效利用雨水来种植绿植,并且能够集中收集多余的雨水,沥水性好。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护坡结构由多个组件连接而成,拆卸过程简单,使用方便,且运输方便;寿命长且造价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中护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中护坡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是护坡组件,2是边坡,3是排水沟;11是内侧壁,12是外侧壁,13是底壁,14是溢流孔,15是导流槽,16是种植槽,17是导流开口,18是凹槽,19是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3所示,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结构,包括多个列阵式排列的护坡组件1,所述护坡组件1之间相互连接并铺设在边坡2上;在边坡2底部设置有排水沟3,且边坡2底排的护坡组件1的底部通向排水沟3;
所述护坡组件1包括内侧壁11、外侧壁12和底壁13构成的环形中空结构体,所述内侧壁11、外侧壁12和底壁13所围成的空间构成导流槽15,内侧壁11围成的空间构成种植槽16;在所述内侧壁11的上部设置有溢流孔14,在所述外侧壁12的外围设置有导流开口17,每个护坡组件1的导流开口17相互对应连接;所述护坡组件1外侧壁12的外围设置有凹槽18,且在相邻护坡组件1外侧壁12外围的相应位置设置与凹槽18相互连接的卡扣19。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方案,所述护坡组件1之间采用卡扣连接;能够使护坡组件1之间稳定连接,且方便组装和拆卸。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方案,所述环形中空结构体为菱形;此结构受力均匀,使边坡2更加稳固,且此结构能够保证水流的畅通性。
所述导流开口17设置在菱形结构的四个角上;便于护坡组件1之间的水流传递。
在所述导流开口17处包裹有密封胶垫;保证了每个护坡组件1的导流槽15连接处的密封性。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作一次完整的描述:
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将多个护坡组件1排列铺设在边坡2上,并对其进行固定;然后,在种植槽16内种植草本类植物。
在下雨时,雨水落入种植槽16和导流槽15内,当种植槽16内的雨水较多时通过溢流孔14将种植槽16内的雨水送入导流槽15内;同时,由导流槽15将过多的雨水排放到边坡2底部的排水沟3内,有效排出多余雨水。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