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笼地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1630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笼地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笼地梁装置。



背景技术:

地梁俗称为地圈梁,圈起来有闭合的特征,与构造柱共成抗震限裂体系,减缓不均匀沉降的负作用。与基础梁有区别,基础梁主要起联系作用,增强水平面刚度,有时兼作底层填充墙的承托梁,不考虑抗震作用。地梁是建筑工程的基础,传统建筑施工过程中,地梁建设一般采用现浇,即先挖好基础沟渠,然后在沟渠中铺设地梁模板,并在模板内安放好结构钢筋,最后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倾入模板内形成地梁。经过若干天的养护后,将模板拆除,即是最终的地梁。

这种方法在浇筑地梁时需要先铺设模板和结构钢筋,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遇到强降雨天气,沟渠经常会发生坍塌,不仅会增加成本,而且会延误工期,为了可以加快模板和结构钢筋的铺设,我们提出了一种管笼地梁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管笼地梁装置,方便生活中的使用,增加使用的安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管笼地梁装置,包括短钢筋、长钢筋和连接头,所述短钢筋每四个一组连接成一个中心形状为正方形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相邻两个短钢筋之间通过连接头铰接,所述长钢筋每四个一组分别设置在支撑架的四个角上,所述长钢筋同时与支撑架上相邻的两条短钢筋伸出正方形的部位接触,并通过焊接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头由上转块和下转块通过转动装置转动连接,所述上转块和所述下转块上都设有钢筋孔,所述转动装置包括两个轴承和一个转轴,所述轴承分别固定在上转块下端面的中心位置和下转块上端面的中心位置。

优选的,所述连接头与短钢筋通过焊接固定,防止短钢筋在连接成四边形后滑动。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与长钢筋通过焊接连接后将上转块与下转块也通过焊接连接,使地梁的钢架结构更加牢固。

优选的,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轴承过盈连接,可以转轴将上转块与下转块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2、加快露天铺设地梁钢架时的速度;

3、结构稳固,搭建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笼地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笼地梁装置连接头的示意图;

图中:1、短钢筋;2、长钢筋;3、连接头;4、上转块;5、下转块;6、钢筋孔;7、轴承;8、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管笼地梁装置,包括短钢筋1、长钢筋2和连接头3,所述短钢筋1每四个一组连接成一个中心形状为正方形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相邻两个短钢筋1之间通过连接头3铰接,所述长钢筋2每四个一组分别设置在支撑架的四个角上,所述长钢筋2同时与支撑架上相邻的两条短钢筋1伸出正方形的部位接触,并通过焊接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头3由上转块4和下转块5通过转动装置转动连接,所述上转块4和所述下转块5上都设有钢筋孔6,所述转动装置包括两个轴承7和一个转轴8,所述轴承7分别固定在上转块4下端面的中心位置和下转块5上端面的中心位置。

所述连接头3与短钢筋1通过焊接固定,防止短钢筋1在连接成四边形后滑动,所述支撑架与长钢筋2通过焊接连接后将上转块4与下转块5也通过焊接连接,使地梁的钢架结构更加牢固,所述转轴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轴承7过盈连接,可以转轴8将上转块4与下转块5连接在一起。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管笼地梁装置工作流程为:通过连接头3可以提前将短钢筋1连接成支撑架,由于支撑架是可以转动的四边形,所以在与长钢筋2焊接时容易与长钢筋2接触,并通过焊接将连接头3的上转块4与下转块5固定连接,可以使地梁的管笼结构更加稳定可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