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廊门式自走行液压外模板系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4543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管廊及框构涵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廊门式自走行液压外模板系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大力推动城市管廊工程建设,先后在上海、广州等地试点,面对新兴的城市管廊施工技术,它综合了框架涵与隧道施工工艺结合的特点,采用传统的施工支架模板安装技术施工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城市区间施工,搭设支架,拼装模板等一系列传统施工工艺,工期时间长,投入人工数量多,安全风险大。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管廊门式自走行液压外模板系统装置,以提高管廊施工速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方案包括:

一种管廊门式自走行液压外模板系统装置,其包括上横梁,其特征在于,上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立柱,上横梁分别通过对应的斜拉杆与立柱相连接,立柱的下端设置有走行机构,立柱上均设置有外模板,外模板呈相向布置,两个外模板之间形成用于管廊外轮廓施工的工位。

所述的管廊门式自走行液压外模板系统装置,其中,上述外模板通过多个液压杆与对应立柱相连接,通过液压杆的伸缩控制外模板的移动。

所述的管廊门式自走行液压外模板系统装置,其中,上述走行机构包括设置在立柱下端的纵向梁,纵向梁下方设置有液压纵向牛脚,液压纵向牛脚包括纵向承托部与竖直支撑部,纵向承托部一端与竖直支撑部上端相连接,纵向承托部设置有夹轨滑轮结构,夹轨滑轮结构内配置有走行轮与走行导轨,走行轮与走行导轨相适配,走行轮上配置有伺服电机,走行导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导向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管廊门式自走行液压外模板系统装置,通过利用液压系统将液压纵向牛脚放下支撑整个支架,夹轨滑轮将走行导轨吊起,使走行导轨与地面脱离,人工将走行导轨两端的导向轮落地锁定,让导向轮与地面接触,使伺服电机反转,在走行轮的带动下使走行导轨向前移动,移动就位后导向轮抬起、液压纵向牛脚下降使走行导轨落地,走行轨安放到位,再将液压纵向牛脚收起,整个支架依靠走行轮与走行轨道支撑,此时使伺服电机正转,使走行轮沿走行导轨方向前移直至整个外模台车系统到达预定位置,,完成台车前移,将外模板一次性安装成功,不需要针对每段管廊进行单独搭设,提高了管廊的施工速度,减少了用工数量、使管廊施工标准化、工厂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管廊门式自走行液压外模板系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管廊门式自走行液压外模板系统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走行结构的结构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廊门式自走行液压外模板系统装置,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廊门式自走行液压外模板系统装置,如图1与图2所示的,其包括上横梁1,其在,上横梁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立柱2,上横梁1分别通过对应的斜拉杆3与立柱2相连接,立柱2的下端设置有走行机构4,立柱2上均设置有外模板5,外模板5呈相向布置,两个外模板5之间形成用于管廊外轮廓施工的工位6。而且上述外模板5通过多个液压杆7与对应立柱2相连接,可以实时调整外模板5与管廊外轮廓之间的距离。

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2与图3所示的,上述走行机构4包括设置在立柱2下端的纵向梁8,纵向梁8下方设置有液压纵向牛脚,液压纵向牛脚包括纵向承托部9与竖直支撑部10,纵向承托部9一端与竖直支撑部10上端相连接,纵向承托部9设置有夹轨滑轮固定装置11及夹轨滑轮16,夹轨滑轮结构内配置有走行轮12与走行导轨13,走行导轨13可以为工字形槽钢,走行轮12与走行导轨13相适配,走行轮12上配置有伺服电机15,伺服电机15可以控制走行轮12的正反转,走行导轨1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导向轮。

当然,以上说明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列举上述实施例,应当说明的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所做出的所有等同替代、明显变形形式,均落在本说明书的实质范围之内,理应受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