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履带式装载机用钢渣铲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8711阅读:8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履带式装载机用钢渣铲斗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载机产品,具体是一种履带式装载机用钢渣铲斗。



背景技术:

我国大中型钢厂大都采用92t-100t的转炉或电炉炼钢,液态钢渣倒入炉前的钢渣罐内或经过特殊处理的地面上,温度高达1300℃-1400℃,经冷却后,钢渣内部温度仍在200℃-400℃。采用履带式装载机在炼钢炉前铲运钢渣时,由于现有的履带式装载机所用的铲斗为标准铲斗,在结构和用材方面均按标准铲斗设计,因此在工作一个循环后需喷水冷却,进而易造成铲斗严重变形、铲刀刃变形,工作效率低下。另外,因此,急需一种耐热性以及刚性均能满足炉前清渣作业要求的钢渣铲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设计了一种履带式装载机用钢渣铲斗,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同时其耐热性以及刚性均能满足炉前清渣的作业要求,提高作业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履带式装载机用钢渣铲斗,包括斗壁板、分别设置在斗壁板左右两侧的侧板、底板以及顶板,所述斗壁板的内壁上设置有竖向加强筋Ⅰ,所述竖向加强筋Ⅰ的横截面设置为三角形,所述斗壁板的背面焊接有网格状加强筋;所述侧板的内壁上设置有竖向加强筋Ⅱ、外部设置有横向加强筋;所述斗壁板的内壁上设置有至少四组渗透组,所述四组渗透组沿铲斗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四组渗透组中的任意一组均包括4~8个竖向排列的渗透孔。

上述每组渗透组中相邻渗透孔之间的距离设置为240mm,所述渗透孔的内径设置为30mm~40mm。

上述渗透组包括渗透组Ⅰ、渗透组Ⅱ、渗透组Ⅲ、渗透组Ⅳ、渗透组Ⅴ和渗透组Ⅵ,所述渗透组Ⅰ和渗透组Ⅵ分别设置在斗壁板内壁靠近侧板处,所述渗透组Ⅱ、渗透组Ⅲ和渗透组Ⅳ、渗透组Ⅴ对称设置在所述斗壁板内壁的中部下方。由于履带式装载机在炉前清渣作业时,未完全冷却的液态钢渣会一并进入铲斗内,通过该设计,铲斗上开有渗透孔,高温的液态钢渣通过渗透孔流出,进而能够有效减小铲斗损耗,提高装卸效率。

上述竖向加强筋Ⅰ与斗壁板之间、所述网格状加强筋与斗壁板之间、所述横向加强筋与侧板之间、所述竖向加强筋Ⅱ与侧板之间均为焊接连接。通过该设计,钢渣铲斗的刚性、强度等级和耐热性能均得到有效提升,能够满足炼钢炉前清渣作业要求。

上述钢渣铲斗材料采用42 CrMo,并进行热处理,其中热处理过程中淬火温度设置为830°~880°,回火温度设置为530°~590°。通过该处理,能够提高铲斗的耐热性能,同时42 CrMo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结构强度,能够满足炉前清渣作业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通过上述方案得出: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竖向加强筋Ⅰ、网格加强筋、竖向加强筋Ⅱ和横向加强筋,提升了钢渣铲斗的刚性和耐热性,使其性能能够满足炼钢炉前清渣作业要求,并且竖向加强筋Ⅰ的横截面设置为三角形,能够有效减少铲装阻力,提高清渣效率;2、通过在斗壁板内壁设置多组渗透组,每组渗透组包括4~8个竖向排列的渗透孔,在清渣作业时,高温的液态钢渣能够通过渗透孔流出,减小铲斗的损耗,另外,在铲斗1个工作循环后需要喷水冷却,残留在铲斗内部的水能够通过渗透孔流出,进而节省除水时间,提高装载机的工作效率。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同时也便于在现有的铲斗基础上进行改造,减少企业成本,值得推广。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横向加强筋,2为竖向加强筋Ⅰ,3为斗壁板,4为竖向加强筋Ⅱ,5为侧板,6为渗透组,7为渗透孔,8为底板,9为网格状加强筋,6-1为渗透组Ⅰ,6-2为渗透组Ⅱ,6-3为渗透组Ⅲ,6-4为渗透组Ⅳ,6-5为渗透组Ⅴ,6-6为渗透组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履带式装载机用钢渣铲斗,包括斗壁板3、分别设置在斗壁板3左右两侧的侧板5、底板8以及顶板,斗壁板3的内壁上焊接有竖向加强筋Ⅰ2,竖向加强筋Ⅰ2的横截面设置为三角形,能够在铲装时有效减少铲装阻力,提高清渣效率。斗壁板3的背面焊接有网格状加强筋9;侧板5的内壁上焊接有竖向加强筋Ⅱ4、外部焊接有横向加强筋1,通过该设计,钢渣铲斗的刚性、强度等级和耐热性能均得到有效提升,能够满足炼钢炉前清渣作业要求。斗壁板3的内壁上设置有至少四组渗透组6,所述四组渗透组6沿铲斗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四组渗透组6中的任意一组均包括4~8个竖向排列的渗透孔7。

在本实施例中,渗透组包括渗透组Ⅰ6-1、渗透组Ⅱ6-2、渗透组Ⅲ6-3、渗透组Ⅳ6-4、渗透组Ⅴ6-5和渗透组Ⅵ6-6,所述渗透组Ⅰ6-1和渗透组Ⅵ6-6分别设置在斗壁板3内壁靠近侧板5处,所述渗透组Ⅱ6-2、渗透组Ⅲ6-3和渗透组Ⅳ6-4、渗透组Ⅴ6-5对称设置在所述斗壁板3内壁的中部下方。在以上每组渗透组6中相邻渗透孔7之间的距离设置为240mm,渗透孔7的内径设置为30mm~40mm。通过该设计,当由于履带式装载机在炉前清渣作业时,未完全冷却的液态钢渣进入铲斗后会通过上述渗透孔7流出,进而能够有效减小铲斗损耗,提高装卸效率。另外,在铲斗1个工作循环后需要喷水冷却,残留在铲斗内部的水能够通过渗透孔7流出,进而节省除水时间,提高装载机的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钢渣铲斗材料采用42 CrMo,并进行热处理,其中热处理过程中淬火温度设置为830°~880°,回火温度设置为530°~590°。通过该处理,能够提高铲斗的耐热性能,同时42 CrMo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结构强度,能够满足炉前清渣作业要求。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施,耐热性、刚性均能满足炉前清渣作业要求,能够有效避免铲斗变形,提高使用寿命,提高作业效率,同时也便于在现有的铲斗基础上进行改造,减少企业成本,值得推广。

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