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建筑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46162发布日期:2018-06-08 21:01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小型建筑机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例如液压挖掘机等小型建筑机械,尤其涉及具备能够开闭地覆盖发动机、热交换装置等的盖的小型建筑机械。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作为建筑机械的代表例的液压挖掘机具备自行式下部行驶体、以及能够旋转地安装于下部行驶体上的上部旋转体。在上部旋转体的前侧设置有作业装置,其能够俯仰动作,使用该作业装置进行砂土的挖掘作业等。

液压挖掘机的上部旋转体具有形成支撑构造体的旋转框架,在该旋转框架设置有发动机、液压泵、热交换装置等安装设备。在上部旋转体设置有能够开闭地覆盖各种安装设备的开闭式的盖。作业者能够通过打开该开闭式的盖,来进行对发动机或热交换装置的检查、维护等维护作业。

这里,从左右方向覆盖安装设备的侧面盖通常其前、后方向的一端侧经由铰接机构支撑于旋转框架,前、后方向的另一端侧为自由端。由此,侧面盖为能够在前后方向(水平方向)上转动的横开结构。在该侧面盖设置有锁定机构,能够通过该锁定机构将侧面盖保持(锁定)于关闭的状态(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21651号公报

但是,上述的横开结构的侧面盖在产生例如锁定机构的故障等的情况下,不能将侧面盖保持于关闭的状态。因此,侧面盖因上部旋转体的旋转动作而无意中打开,从而侧面盖有可能与周围的障碍物碰撞而损伤。

另一方面,被称为小型挖掘机的小型的液压挖掘机被装载于小型的卡车搬运到作业现场,用于建筑物的内部的解体作业、街道时等狭窄的场所处的挖掘作业等。因此,小型的液压挖掘机例如总重量被抑制到0.7~8吨左右。因此,小型的液压挖掘机的上部旋转体较小,用于在旋转框架上配置安装设备的空间狭窄。因此,在小型的液压挖掘机中,有在操作设置于能够开闭地覆盖安装设备的盖的锁定机构时的操作空间较窄,从而维护作业的作业性降低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将覆盖安装设备的盖保持为关闭的状态的小型建筑机械。

(1).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应用于如下的小型建筑机械,该小型建筑机械由自行式下部行驶体、能够旋转地安装于上述下部行驶体的上部旋转体、以及设置于上述上部旋转体的前部侧的作业装置构成,上述上部旋转体具备:旋转框架,形成支撑构造体;配重,设置于上述旋转框架的后侧,且取得与上述作业装置的重量平衡;发动机,位于上述配重的前侧,且以向左、右方向延伸的横置状态安装于上述旋转框架;冷却风扇,设置于上述发动机的左、右方向的一侧,且吸入外部的空气作为冷却风;热交换装置,位于比上述冷却风扇靠冷却风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并安装于上述旋转框架,且通过冷却风冷却流体;阶梯式箱状的驾驶室,设置于上述旋转框架上,且侧面的后侧和后面被切开而成为凹陷部;发动机盖,为了检查上述发动机而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开闭地设置于上述配重与上述驾驶室的后面之间;以及热交换装置盖,为了检查上述热交换装置而能够开闭地设置于上述驾驶室的侧面的后侧与上述旋转框架之间。

而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热交换装置盖成为以前、后方向的前端为支点,后端为自由端,能够相对于上述旋转框架转动的横开结构,在上述热交换装置盖的后端侧设置有将上述热交换装置盖保持于关闭的状态的锁定机构,在上述热交换装置盖和上述发动机盖都关闭的状态下,上述发动机盖成为从后方覆盖上述热交换装置盖的后端和上述锁定机构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在关闭热交换装置盖和发动机盖的状态下,能够通过发动机盖压住成为横开结构的热交换装置盖的后端。因此,在由于例如锁定机构的故障等而热交换装置盖未被锁定为关闭的状态的情况下,热交换装置盖的后端也被发动机盖保持,能够抑制热交换装置盖由于上部旋转体的旋转动作而在前、后方向(水平方向)上转动。其结果,能够抑制在旋转动作时无意中打开热交换装置盖而干扰周围的障碍物。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小型的液压挖掘机的主视图。

图2是在拆下作业装置的状态下从右后方观察液压挖掘机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打开液压挖掘机的发动机盖和热交换装置盖的状态的与图2同样的位置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旋转框架和支撑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旋转框架和外盖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单独地表示热交换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从左前方观察在旋转框架安装有发动机盖和热交换装置盖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图7中的热交换装置盖、锁定机构、挂扣件等的主要部分放大的立体图。

图9是单独地表示锁定机构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打开发动机盖对锁定机构进行操作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从图2中的箭头XI-XI方向观察通过锁定机构将热交换装置盖锁定在关闭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解除锁定机构的锁定状态并打开热交换装置盖的状态的与图11同样的位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举出小型的液压挖掘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小型建筑机械的代表例,参照图1至图12详细地进行说明。

在图1中,小型的液压挖掘机1具备自行式的履带式的下部行驶体2、以及经由旋转装置3能够旋转地安装在该下部行驶体2上的上部旋转体4。在上部旋转体4的前侧设置有具有摆动柱5A、起重臂5B、悬臂5C、铲斗5D等且能够在左右方向上摆动的摆动式作业装置5,使用该作业装置5进行砂土的挖掘作业等。这里,小型的液压挖掘机1被装载于小型的卡车搬运到作业现场,用于建筑物的内部的解体作业、街区等狭窄的场所处的挖掘作业,所以例如总重量抑制到0.7~8吨左右。

上部旋转体4构成为包括后述的旋转框架6、配重7、发动机8、热交换装置10、支撑部件14、驾驶室15、外盖19。这里,小型的液压挖掘机1应用于例如建筑物的内部或市区这样的狭窄的作业现场,所以上部旋转体4较小地形成。因此,液压挖掘机1的用于在旋转框架6上配置各种安装设备的空间较窄,驾驶室15的后部位置配置于发动机8以及热交换装置10的上侧。

旋转框架6经由旋转装置3能够旋转地设置于下部行驶体2上。旋转框架6形成支撑构造体,构成上部旋转体4的基座。如图4以及图7所示,旋转框架6构成为包括使用厚壁钢板等形成为向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方形的底板6A、以及在前后方向延伸地竖立设置在底板6A上的左竖板6B、右竖板6C。

在左竖板6B以及右竖板6C的前端部设置有支撑托架6D。支撑托架6D支撑设置于作业装置5的基端的摆动柱5A,该摆动柱5A能够在左右方向上摆动。在左竖板6B以及右竖板6C的后端部设置有左后托架6E、右后托架6F。在这些左后托架6E以及右后托架6F安装有后述的配重7,并且安装有后述的支撑部件14的左后脚部14C、右后脚部14D。

在底板6A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竖立设置有横穿左竖板6B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并向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板6G。横板6G从右竖板6C超过左竖板6B延伸到底板6A的左端边缘部。在横板6G的左端部安装有支撑部件14的左前脚部14A。在底板6A中位于横板6G的延长线上的右端部设置有从底板6A向上方升起的支撑支架6H。在该支撑支架6H安装有支撑部件14的右前脚部14B。

在底板6A中右竖板6C与右后托架6F相交的部位的附近设置有沿着右竖板6C向前后方向延伸的热交换装置支撑台6J(参照图7)。在该热交换装置支撑台6J上安装有后述的热交换装置10。在位于比横板6G靠前侧的底板6A的左端部向上方延伸设置有左盖托架6K。在该左盖托架6K安装有后述的左前盖20。另外,在底板6A的右前部向上方延伸设置有右前盖托架6L。在该右前盖托架6L安装有后述的右前盖21。

配重7设置于旋转框架6的后端。配重7取得与作业装置5的重量平衡,形成为凸曲线形状的重量物。配重7使用螺栓7A分别安装于旋转框架6的左后托架6E以及右后托架6F。这里,配重7的左角部以及右角部分别以没有尖角的方式倒角为圆弧状。由此,配重7成为能够避免上部旋转体4的旋转动作时与周围的障碍物干扰的结构。

发动机8安装于比旋转框架6的横板6G靠后侧。发动机8以曲柄轴(未图示)向左右方向延伸的横置状态配置于旋转框架6。在发动机8的左侧设置有液压泵(未图示)。液压泵通过被发动机8驱动,而朝向安装于液压挖掘机1的各种液压促动器供给压油。

冷却风扇9设置于作为发动机8的左、右方向的一侧的右侧。冷却风扇9通过将发动机8作为动力源来旋转,而吸入外部空气作为冷却风,并将该冷却风供给到后述的热交换装置10。

热交换装置10位于比冷却风扇9靠冷却风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并设置于旋转框架6。如图6所示,热交换装置10构成为包括后述的框体11、散热器12、油冷却器13。热交换装置10安装于旋转框架6的热交换装置支撑台6J上,沿着右竖板6C向前、后方向延伸。

框体11构成热交换装置10的外壳,一体地支撑散热器12、油冷却器13等。框体11通过例如对钢板材料实施弯曲加工,来整体形成为四角形的框状。框体11构成为包括向前、后方向延伸的下板11A、以及配置于下板11A的后侧且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后板11B。后板11B构成热交换装置10的后端。热交换装置10通过使用多根螺栓将框体11的下板11A安装于旋转框架6的热交换装置支撑台6J,而竖立设置在旋转框架6上。

在框体11的下板11A与冷却风的流动平行地并排安装有散热器12和油冷却器13。即,散热器12和油冷却器13在前、后方向上排列安装于框体11。该状态下,在框体11设置有从散热器12、油冷却器13的周围伸出的后述的分隔部件17。

散热器12在靠近后板11B的位置安装于框体11。散热器12在左、右方向上与冷却风扇9相对。散热器12以冷却风的流通方向为左、右方向的方式在前、后方向上延伸配置。散热器12与发动机8的水夹套(未图示)连接。散热器12通过冷却风冷却对发动机8进行冷却而温度上升的发动机冷却水。

油冷却器13与散热器12的前侧相邻地安装于框体11。油冷却器13在在左、右方向上与冷却风扇9相对。油冷却器13与散热器12同样地以冷却风通过的方向为左、右方向的方式在前、后方向上延伸配置。油冷却器13通过冷却风冷却从安装于液压挖掘机1的各种液压促动器返回的温度上升的液压油,该被冷却的液压油回流到液压油箱。

支撑部件14配置于比旋转框架6的横板6G靠后侧,以跨发动机8以及热交换装置10的方式安装于旋转框架6。支撑部件14支撑后述的驾驶室15的后侧,并且安装有配置于驾驶室15内的驾驶席的底座(均未图示)。如图4以及图5所示,支撑部件14构成为包括左前脚部14A、右前脚部14B、左后脚部14C、右后脚部14D、以及安装于这些各脚部14A、14B、14C、14D的上端的支撑基座14E。

左前脚部14A的下端螺栓紧固于构成旋转框架6的横板6G的左端部。左前脚部14A的上端朝向后方倾斜。右前脚部14B的下端螺栓紧固于旋转框架6的支撑支架6H。右前脚部14B的上端朝向后方倾斜。另一方面,左后脚部14C的下端螺栓紧固于旋转框架6的左后托架6E。左后脚部14C的上端向上延伸。右后脚部14D的下端螺栓紧固于旋转框架6的右后托架6F。右后脚部14D的上端向上延伸。这里,在右后脚部14D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朝向后方突出地设置后述的挂扣件31。

支撑基座14E固定于左前脚部14A、右前脚部14B、左后脚部14C、右后脚部14D的上端。支撑基座14E具有与旋转框架6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几乎相等的长度尺寸,将各脚部14A、14B、14C、14D的上端相互连结。支撑基座14E将发动机8以及热交换装置10的上方沿左、右方向延伸,在这些发动机8以及热交换装置10的上侧支撑驾驶室15的后侧。

驾驶室15以从上侧几乎遍及整个区域地覆盖旋转框架6的状态安装于旋转框架6,划分成驾驶室。驾驶室15具有相对于上部旋转体4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尺寸例如70%~90%以上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尺寸。由此,小型的液压挖掘机1提高了驾驶室15内的居住性。如图1至图3所示,驾驶室15形成为被前面部15A、在前、后方向上与前面部15A相对的后面部15B、隔着前面部15A以及后面部15B位于左侧的左侧面部15C、与左侧面部15C相对的右侧面部15D、以及封闭前面部15A、后面部15B、左侧面部15C、右侧面部15D的上端的上面部15E包围的箱状。并且,在驾驶室15的后部下侧形成有朝向上方以及前方凹陷的凹陷部15F,驾驶室15整体形成为阶梯状箱状。

在驾驶室15安装于旋转框架6的状态下,位于驾驶室15的后侧的凹陷部15F被支撑部件14的支撑基座14E支撑,从上侧覆盖发动机8以及热交换装置10。由此,驾驶室15以从上侧几乎遍及整个区域地覆盖旋转框架6的状态安装于旋转框架6,成为能够较大地确保驾驶室15内的居住空间的结构。另一方面,形成于旋转框架6与驾驶室15之间的空间变窄。

如图3所示,在旋转框架6的底板6A与驾驶室15的凹陷部15F之间形成有被后述的外盖19覆盖的设备收容室16。该设备收容室16隔着后述的分隔部件17被分隔成收容发动机8等的发动机室16A和收容热交换装置10等的热交换装置室16B。发动机室16A被后述的发动机盖23能够开闭地覆盖。热交换装置室16B被后述的热交换装置盖28能够开闭地覆盖。

分隔部件17以从构成热交换装置10的散热器12、油冷却器13的周围伸出的方式一体地设置于框体11(参照图6)。即,分隔部件17形成框体11的外周部位。分隔部件17在关闭发动机盖23的状态下,封闭发动机室16A,并且在关闭热交换装置盖28的状态下,封闭热交换装置室16B。由此,分隔部件17将设备收容室16划分成发动机室16A和热交换装置室16B。在分隔部件17的外周边设置有由橡胶等弹性材料构成的密封材料18。密封材料18在关闭发动机盖23时,密封在分隔部件17的外周边与发动机盖23的内周面之间等形成的缝隙(参照图11)。

由此,被冷却风扇9吸入热交换装置室16B的冷却风在通过热交换装置10之后,供给至发动机室16A。因此,分隔部件17能够阻止从发动机室16A绕进热交换装置室16B,能够防止在发动机室16A中温度上升的冷却风绕进热交换装置室16B。由此,温度低的冷却风从外部供给到热交换装置室16B内。

外盖19在配重7与驾驶室15之间设置于旋转框架6的周围。外盖19覆盖安装于旋转框架6的发动机8、冷却风扇9、热交换装置10等安装设备。如图2以及图5所示,外盖19构成为包括后述的左前盖20、右前盖21、左后盖22、发动机盖23、热交换装置盖28。

左前盖20的下部侧配置于构成旋转框架6的底板6A的左端部与前端部之间,上部侧配置于驾驶室15的左侧面部15C与前面部15A之间。左前盖20形成为沿着底板6A的左端部以及前端部延伸的L型。左前盖20安装于旋转框架6的左盖托架6K等。另一方面,右前盖21的下部侧配置于构成旋转框架6的底板6A的右端部与前端部之间,上部侧配置于驾驶室15的右侧面部15D与前面部15A之间。右前盖21形成为沿着底板6A的右端部以及前端部延伸的L型。右前盖21安装于旋转框架6的右前盖托架6L等。

左后盖22的下部侧配置于构成旋转框架6的底板6A的左端部与配重7之间,上部侧配置于驾驶室15的左侧面部15C中与凹陷部15F对应的位置。左后盖22沿着底板6A的左端部以及后端部弯曲形成为L型。左后盖22固定安装于例如设置于支撑部件14的托架(未图示)。左后盖22从左侧覆盖收容于发动机室16A的发动机8以及液压泵(未图示)等。这里,左后盖22的左角部以没有尖角的方式倒角成圆弧状。因此,左后盖22的左角部能够避免在上部旋转体4的旋转动作时与周围的障碍物干扰。

发动机盖23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开闭地设置于驾驶室15的后面部15B中与凹陷部15F对应分部位与配重7之间。发动机盖23配置于左后盖22与热交换装置盖28之间,沿着配重7的后面弯曲成圆弧状。该发动机盖23从后侧覆盖收容于发动机室16A的发动机8、收容于热交换装置室16B的热交换装置10等。如图7以及图8所示,发动机盖23经由连杆机构23A安装于支撑部件14。发动机盖23在图2所示的关闭位置与图3所示的打开位置之间沿上、下方向移动。

在使发动机盖23成为图2所示的关闭位置时,发动机室16A被发动机盖23封闭。另一方面,在使发动机盖23成为图3所示的打开位置时,发动机室16A被开放,能够进行对发动机8等的维护作业。

这里,如图7所示,在发动机盖23设置有将发动机盖23保持于关闭的状态(关闭位置)的发动机盖用锁定机构24。发动机盖用锁定机构24具有从发动机盖23的内侧面向前方突出的爪部件24A。该爪部件24A在关闭发动机盖23时,与设置于配重7的倒U字状的钩25卡合。由此,发动机盖23自动地被保持于关闭的状态。另一方面,在发动机盖23的外侧面设置有锁定解除操作工具26。该锁定解除操作工具26解除爪部件24A对钩25的的卡合状态。锁定解除操作工具26从成为关闭位置的发动机盖23的外侧使用钥匙等(未图示)来操作。由此,成为发动机盖用锁定机构24的爪部件24A从钩25脱离,能够通过连杆机构23A将发动机盖23向上方打开的结构。

并且,如图11所示,在发动机盖23的外周边设置有由橡胶等弹性材料构成的密封材料27。密封材料27在关闭发动机盖23时密封与热交换装置盖28之间的缝隙。由此,能够抑制雨水、尘埃等通过发动机盖23的外周边侵入设备收容室16内。

热交换装置盖28的下部侧配置于构成旋转框架6的底板6A的右端部与配重7之间,上部侧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开闭地配置于驾驶室15的右侧面部15D中与凹陷部15F对应的部位。热交换装置盖28沿着底板6A的右端部以及后端部形成为L型。热交换装置盖28从右侧覆盖收容于热交换装置室16B的热交换装置10等。热交换装置盖28的右角部以没有尖角的方式倒角成圆弧状。因此,热交换装置盖28的右角部能够避免在上部旋转体4的旋转动作时与周围的障碍物干扰。

这里,热交换装置盖28具有右侧面板28A、从右侧面板28A的后端侧朝向发动机盖23向左侧弯曲的后面板28B。右侧面板28A在与热交换装置10的散热器12等相对的状态下向前、后方向延伸。后面板28B在前、后方向上与热交换装置10的框体11(后板11B)相对。如图3以及图7所示,热交换装置盖28(右侧面板28A)的前、后方向的前端28C经由铰接部件29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支撑部件14的右前脚部14B。由此,热交换装置盖28(后面板28B)的后端28D成为自由端。该后端28D能够以支撑于铰接部件29的前端28C为支点沿前、后方向(水平方向)转动。因此,热交换装置盖28成为在图2以及图11所示的关闭位置与图3所示的打开位置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开闭的结构。

在热交换装置盖28的右侧面板28A沿上、下方向并排形成有多个通气口28E。在冷却风扇9的旋转时,外部空气通过各通气口28E被吸入热交换装置室16B内。另一方面,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在后面板28B中位于后述的狭小空间30内的内侧面28F固定有被弯折成L字型的板状的安装座28G。在该安装座28G安装有后述的热交换装置盖用锁定机构32。

如图2以及图11所示,在发动机盖23和热交换装置盖28都关闭的状态下,热交换装置盖28的后端28D和热交换装置盖用锁定机构32被发动机盖23从后方覆盖。即,热交换装置盖28的后端28D和发动机盖23的右端23B在前、后方向重合。由此,热交换装置盖28的后端28D以前端28C为支点沿前、后方向转动,该热交换装置盖28的后端28D与发动机盖23的右端23B抵接。因此,只要保持发动机盖23关闭的状态,能够抑制热交换装置盖28无意中打开。

另一方面,如图11中阴影所示,在发动机盖23和热交换装置盖28都被关闭的状态中,在比热交换装置10靠后侧形成有被发动机盖23、热交换装置盖28、以及分隔部件17包围的狭小空间30。该狭小空间30通常为死角。在该狭小空间30内配置有支撑部件14的右后脚部14D,并且设置有后述的挂扣件31和热交换装置盖用锁定机构32。

更具体而言,狭小空间30形成为被发动机盖23的伸出部位23C、热交换装置盖28的伸出部位28H、以及分隔部件17的伸出部位17A包围的空间。发动机盖23的伸出部位23C是从分隔部件17向热交换装置室16B侧伸出的部位。热交换装置盖28的伸出部位28H是从构成热交换装置10的框体11的后板11B(热交换装置10的后端)向后侧伸出的部位。分隔部件17的伸出部位17A是从热交换装置10的后板11B向后侧伸出的部位。

挂扣件31设置于支撑部件14的右后脚部14D。该情况下,挂扣件31配置于比旋转框架6的右后托架6F靠上侧的部位。该挂扣件31卡合后述的闩锁36的卡合槽37。如图11所示,挂扣件31由形成有外螺纹31A的圆柱状的轴体构成,使用螺栓31B能够装卸(能够更换)地安装于右后脚部14D。挂扣件31从右后脚部14D的后面向后延伸,挂扣件31的前端向狭小空间30内突出。

热交换装置盖用锁定机构32设置于热交换装置盖28的后端侧。该热交换装置盖用锁定机构32将热交换装置盖28保持(锁定)于关闭的状态。如图7至图11所示,热交换装置盖用锁定机构32构成为包括后述的安装基座33、闩锁36、卡合槽37、弹簧部件38、以及锁定解除用销39。

安装基座33由向上、下方向延伸的矩形的平板构成。该安装基座33使用螺栓33A固定于在热交换装置盖28的内侧面28F设置的安装座28G。在关闭热交换装置盖28时,安装基座33配置于狭小空间30内。在安装基座33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固定有支撑轴34。该支撑轴34从安装基座33向前方(热交换装置10侧)突出。在安装基座33中支撑轴34的下侧固定有弹簧座35。在弹簧座35设置有切开部35A,在该切开部35A钩住有后述的弹簧部件38的一端侧。

闩锁36能够转动地支撑于支撑轴34。闩锁36在狭小空间30内沿上、下方向转动,从而使卡合槽37对于挂扣件31卡合、脱离。闩锁36具有由弯曲成曲柄状的板体构成的弯曲板36A、以及固定于弯曲板36A的长方形的辅助板36B。辅助板36B在前、后方向上有间隔地与弯曲板36A的基端部36A1相对。弯曲板36A的基端部36A1和辅助板36B能够向上下方向转动地插入支撑轴34。

在弯曲板36A的前端部36A2的外周边,在与挂扣件3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圆弧状的凸轮面36A3。该凸轮面36A3在将热交换装置盖28从打开的状态关闭时与挂扣件31抵接。闩锁36的前端部36A2沿着凸轮面36A3的形状以支撑轴34为中心向上方转动,将后述的卡合槽37的开口端37A引导向挂扣件31。

卡合槽37设置于构成闩锁36的弯曲板36A的前端部36A2。卡合槽37与挂扣件31卡合。该卡合槽37通过将弯曲板36A的前端部36A2的下边缘朝向上方切开而形成。卡合槽37的下端为在弯曲板36A的凸轮面36A3的附近部位向下开口的开口端37A。因此,在将热交换装置盖28从打开的状态关闭时,闩锁36的前端部36A2沿着凸轮面36A3的形状以支撑轴34为中心逐渐地向上方转动。另外,闩锁36的前端部36A2通过卡合槽37的开口端37A与挂扣件31卡合,来以支撑轴34为中心向下方转动。这样,在将热交换装置盖28从打开的状态关闭时,设置于闩锁36的前端部36A2的卡合槽37自动地与固定于支撑部件14的右后脚部14D的挂扣件31卡合。由此,闩锁36能够将热交换装置盖28保持(锁定)于关闭的状态。

此外,设置于安装基座33的螺栓插入孔33B(参照图9)设定为在与螺栓33A之间形成适度的缝隙的孔径。由此,在存在将热交换装置盖28安装到支撑部件14时的装配公差的偏差的情况下,也能够调整对于热交换装置盖28的安装基座33的安装位置。因此,成为设置于支撑部件14的挂扣件31和热交换装置盖用锁定机构32的卡合槽37容易对位的结构。

弹簧部件38在构成闩锁36的弯曲板36A的基端部36A1与辅助板36B之间卷绕设置于支撑轴34。弹簧部件38的一端38A钩挂在辅助板36B,弹簧部件38的另一端(未图示)钩挂在弹簧座35。弹簧部件38对闩锁36(弯曲板36A)的前端部36A2向以支撑轴34为中心向下转动的方向施力。由此,成为能够抑制在热交换装置盖28关闭的状态下,闩锁36的卡合槽37从挂扣件31无意中脱离的结构。

锁定解除用销39位于卡合槽37的附近,并设置于构成闩锁36的弯曲板36A的前端部36A2。该锁定解除用销39从弯曲板36A的前端部36A2向后方突出。锁定解除用销39通过被向上操作,而反抗弹簧部件38的作用力来使闩锁36的卡合槽37从挂扣件31脱离。

这里,如图11所示,在发动机盖23和热交换装置盖28都关闭的状态下,热交换装置盖用锁定机构32被发动机盖23从后方覆盖。此时,挂扣件31、形成有卡合槽37的闩锁36(弯曲板36A)的前端部36A2、锁定解除用销39配置于比热交换装置盖28的后端28D靠左侧。因此,在将发动机盖23向上方打开的状态下,作业者能够目视观察来确认闩锁36的卡合槽37与挂扣件31卡合的状态,并且能够容易操作锁定解除用销39(参照图10)。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1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以下,对其工作进行说明。

总重量为0.7~8吨左右的小型的液压挖掘机1在装载于小型卡车的车厢的状态下被搬运到作业现场。若液压挖掘机1搬运到作业现场,则操作人员乘入驾驶室15内,操作配置于驾驶室15内的行驶用杆、踏板、作业用操作杆(均未图示)。由此,液压挖掘机1在自行到所希望的作业场所后,使上部旋转体4旋转,并且使用作业装置5进行建筑物内部的解体作业、狭窄的街区等处的侧沟挖掘作业或砂土的挖掘作业。

这里,液压挖掘机1被设定为驾驶室15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尺寸相对于上部旋转体4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尺寸例如70%~90%以上。由此,液压挖掘机1能够提高驾驶室15内的居住性。另外,配重7的左角部以及右角部被倒角成圆弧状,构成外盖19的左后盖22的左角部以及热交换装置盖28的右角部被倒角成圆弧状。因此,在使上部旋转体4旋转时,能够抑制配重7以及外盖19与周围的建筑物、树木等碰撞。

这里,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1中,覆盖热交换装置10的热交换装置盖28的前端28C经由铰接部件29安装于支撑部件14。因此,热交换装置盖28成为作为自由端的后端28D能够以前端28C为支点沿前、后方向转动的横开结构。

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以及图11所示,在发动机盖23和热交换装置盖28都关闭的状态下,热交换装置盖28的后端28D和热交换装置盖用锁定机构32被发动机盖23从后方覆盖。由此,即使热交换装置盖28的后端28D以前端28C为支点沿前、后方向转动,该热交换装置盖28的后端28D也与发动机盖23的右端23B抵接。

因此,只要发动机盖23保持被发动机盖用锁定机构24关闭的状态,就能够抑制热交换装置盖28无意中打开。其结果,即使热交换装置盖用锁定机构32发生故障,热交换装置盖28也不会由于上部旋转体4的旋转动作而无意中打开。因此,能够防止热交换装置盖28与在液压挖掘机1的周围存在的物体碰撞,所以能够保护热交换装置盖28。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发动机盖23和热交换装置盖28都关闭的状态中,在比热交换装置10靠后侧形成有被发动机盖23、热交换装置盖28、分隔部件17包围的狭小空间30。在该狭小空间30内收容有热交换装置盖用锁定机构32。小型的液压挖掘机1以从上侧覆盖发动机8以及热交换装置10的方式配置有驾驶室15,所以旋转框架6上的设备收容空间变窄。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有效地利用通常成为死角的狭小空间30设置热交换装置盖用锁定机构32。

并且,如图11所示,在发动机盖23和热交换装置盖28都关闭的状态下,收容于狭小空间30内的挂扣件31、形成有卡合槽37的闩锁36的前端部36A2、锁定解除用销39配置于比热交换装置盖28的后端28D靠左侧。因此,如图10所示,在将发动机盖23向上方打开的状态中,作业者能够目视观察来确认闩锁36的卡合槽37与挂扣件31卡合的状态。另外,作业者能够通过操作锁定解除用销39而容易地解除热交换装置盖28的锁定状态,迅速地打开热交换装置盖28。其结果,能够在作业者进行对收容于热交换装置室16B内的热交换装置10等的维护作业时,提高其作业性。

并且,在关闭发动机盖23的状态中,能够通过发动机盖23覆盖并隐藏设置于热交换装置盖28的热交换装置盖用锁定机构32。其结果,能够使热交换装置盖28看起来流畅,能够提高液压挖掘机1的外观品质(外观美观)。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部件17和热交换装置10的框体11一体地形成为其一部分,该分隔部件17设置在热交换装置10的周围并且发动机室16A与热交换装置室16B之间。由此,成为在发动机盖23和热交换装置盖28关闭的状态中,热交换装置室16B被分隔部件17划分为发动机室16A的结构。

由此,被冷却风扇9吸入的冷却风通过热交换装置10从热交换装置室16B供给至发动机室16A。此时,分隔部件17阻止冷却风从发动机室16A绕进热交换装置室16B。其结果,能够抑制在发动机室16A中温度上升的冷却风绕进热交换装置室16B,能够将温度低的冷却风供给到热交换装置室16B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狭小空间30为被关闭的状态的发动机盖23中从分隔部件17向热交换装置室16B侧伸出的伸出部位23C、关闭的状态的热交换装置盖28中比热交换装置10的后端(框体11的后板11B)更向后侧伸出的伸出部位28H、分隔部件17中比热交换装置10的后端更向后方伸出的伸出部位17A包围的空间。由此,能够有效地利用通常成为死角的狭小空间30来设置热交换装置盖用锁定机构3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旋转框架6的后侧设置支撑驾驶室15的后侧的支撑部件14,在支撑部件14设置向狭小空间30内突出的挂扣件31。热交换装置盖用锁定机构32成为通过在关闭热交换装置盖28时与挂扣件31卡合来将热交换装置盖28保持于关闭的状态的结构。由此,通过关闭打开的热交换装置盖28,设置于闩锁36(弯曲板36A)的前端部36A2的卡合槽37自动地与挂扣件31卡合。其结果,在热交换装置盖28移动到关闭位置时,能够通过热交换装置盖用锁定机构32将热交换装置盖28自动地保持于关闭的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热交换装置盖用锁定机构32构成为包括:安装基座33,设置于热交换装置盖28中位于狭小空间30内的内侧面28F;闩锁36,能够在经由支撑轴34支撑于安装基座33的狭小空间30内沿上、下方向转动;卡合槽37,设置于闩锁36,与挂扣件31卡合;以及锁定解除用销39,位于卡合槽37的附近,并设置于闩锁36,为了使卡合槽37从挂扣件31脱离而被操作。由此,通过设置于闩锁36的卡合槽37与挂扣件31卡合,来将热交换装置盖28锁定在关闭位置。另外,通过操作锁定解除用销39使闩锁36的卡合槽37从挂扣件31脱离,来解除热交换装置盖28的锁定状态。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作为小型建筑机械,举出具备包括铲斗5D的挖掘作业用的作业装置5的小型的液压挖掘机1为例来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能够应用于例如具备抓斗、凿岩机等铲斗以外的作业工具的小型的液压挖掘机。

附图标记说明

1 液压挖掘机(小型建筑机械)

2 下部行驶体

4 上部旋转体

5 作业装置

6 旋转框架

7 配重

8 发动机

9 冷却风扇

10 热交换装置

11B 后板(热交换装置的后端)

14 支撑部件

15 驾驶室

15B 后面部(后面)

15F 凹陷部

16 设备收容室

16A 发动机室

16B 热交换装置室

17 分隔部件

17A、23C、28H 伸出部位

23 发动机盖

28 热交换装置盖

28D 后端

28F 内侧面

30 狭小空间

31 挂扣件

32 热交换装置盖用锁定机构(锁定机构)

33 安装基座

34 支撑轴

36 闩锁

37 卡合槽

39 锁定解除用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