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52918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建筑机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压挖掘机等建筑机械,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建筑机械的下部行走体的构架的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履带式车辆”(特开2002-178960号公报)公开的油压挖掘机100,如图9所示,具有移动用的行走体101和可转动地装配在其上部的旋转体102。
旋转体102具有旋转架103,在旋转架上103,设置收容发动机等的机箱壳104、区划出操作室的驾驶室105及平衡配重106等。
此外,在旋转体102的前部,可俯仰运动地设置作业装置107。
构成行走体101的主体部分的履带架108,如图10A、图10B、图10C所示,具有通过焊接钢板等构成的位于中央的中央构架109及设置在中央构架109的左右两侧的并向前后方向延伸的侧架112。
此处,中央构架109,由中央的圆筒体110、从该圆筒体110的外周侧向前后左右方向延伸、整体形成H型形状的腿部111构成。
腿部111,作为钣金加工结构体,由上板部111A、下板部111B及在上下方向连结上述上板部111A及下板部111B的侧板部111C等形成。
112、112,是焊接设置在中央构架109的腿部111的前端侧的左右侧架,侧架112,以前后方向延伸的略“コ”字状的框体形成。
此外,在履带架108的侧架112、112上,分别配置左、右的脱泥罩125、125。
可是,上述的油压挖掘机100,通过转动驱动设在行走体101上的履带117,在各种状态的地面上行走,履带117上卷土、泥等。
此处,设在履带117、117附近的脱泥罩125、125,由于水平方向延伸构成,履带117上卷的土、泥等堆积重叠在脱泥罩125、125上,导致滞留。
此时,作业者必须清除这些滞留的土、泥等,此外,如果土、泥等堆积不动,在油压挖掘机100行走时,也成为行走的阻力。
因此,为了良好地使土掉落,考虑将下部行走体的构件分离形成中央部的箱状的转动箱部和设置在两侧部的一对履带的履带架,借助足状的一对连结构件,将各履带架部连结在转动箱部的构成。
如果采用该构成,由于转动箱部和履带架部借助一对连结构件连结,所以在一对连结构件之间形成空的空间,履带卷上的土,通过该空的空间下落到地面上,良好地促进土掉落。
可是,在设置油压挖掘机100上的作业装置107的旋转体102,在作业时承受各种负荷。
然而,以往的履带架108,如图10C所示,由于是钣金构成,是自由在连接旋转体的圆筒体110的下方设置纵板的构成,在上板部111A和下板部111B之间设置纵板120。
为此,传递给支撑旋转体102的圆筒体110的负荷的应力,由于顺利地从圆筒体110传递给纵板120,所以不会引起强度上的问题。
可是,在是作为分开结构,借助连结构件,连接履带架部和中央部的转动箱部的构成的情况下,连结构件的长度,从连结构件的强度问题及防止增加行走时形成的负荷的力矩的角度考虑,由于不优选加长到规定长度以上,而缩短连结构件,所以,接合转动箱部的连结构件侧板,必然要向连结构件侧伸出形成。
此时,转动箱部的侧板,形成为远离安装旋转体的转动箱部的上板的位置的构成,从旋转体传递的负荷被传递给抗负荷强度低的上板,根据转动箱部的结构,也会产生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状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机械,能够将作业负荷传递给刚性高的部位,确保车体的强度,同时,即使对行走负荷也能提高抗负荷的强度,可提高可靠性。
第1发明涉及的建筑机械,具有下部行走体和相对下部行走体可自由旋转的上部旋转体,下部行走体的构架包括中空状的中央构架、配置在该中央构架两侧部外方的一对履带架、以及连接中央构架与履带架的连结构件,该中央构架具有上板、下板和包围侧面的侧板,在上板上形成安装上部旋转体的旋转轴承的安装环,在中央构架的侧板上,焊接连结构件的中央接合部,其特征在于中央构架在向安装环的外方突出的位置具有侧板,并且在安装环的下方的内部,具有连接上板和下板的加强筋。
如果采用上述构成,由于在安装环的下方的内部具有连接上板和下板的加强筋,所以传递给安装环的上部旋转体的作业负荷传递给刚性高的加强筋,再分散给中央构架。
因此,能够确保中央构架的相对于作业负荷的抗负荷强度,提高车体的可靠性。
此外,中央构架,由于在向安装环的外方突出的位置具有侧板,所以,能够缩短连结中央构架和履带架的连结构件的长度,能够防止行走产生的、传递给连结构件的负荷的力矩的增加,并且,能够用较高强度的中央构架承受该负荷。
因此,能够确保中央构架的相对作业负荷的抗负荷强度,提高车体的可靠性。
第2发明涉及的建筑机械,是基于第1发明涉及的建筑机械,其特征在于加强筋俯视呈U字型形状。
如果采用上述构成,由于加强筋从俯视呈U字型形状,所以,不仅对施加给中央构架的压缩负荷、拉伸负荷,而且对弯曲力矩等,刚性也高,能提高中央构架的抗负荷强度。
第3发明涉及的建筑机械,基于第1或第2发明涉及的建筑机械,其特征在于加强筋延伸设在中央构架中的连结构件的接合部的内侧、或者连结构件的纵板的延长线上。
如果采用上述构成,由于加强筋延伸设在中央构架的连结构件的接合部的内侧、或者连结构件的纵板的延长线上,所以能够用位于该传递方向的加强筋接受来自连结构件的负荷,而能够顺利地分散给中央构架。
第4发明涉及的建筑机械,具有下部行走体和相对下部行走体可自由旋转的上部旋转体,下部行走体的构架包括中空状的中央构架、配置在该中央构架两侧部外方的一对履带架、以及连接中央构架与履带架的连结构件,该中央构架具有上板、下板和包围侧面的侧板,在上板上形成安装上部旋转体的旋转轴承的安装环,在中央构架的侧板上,焊接连结构件的中央接合部,其特征在于中央构架的侧板形成在向安装环的外方突出的位置,并且,在接合连结构件的中央接合部的位置的中间部,具有朝内凹陷到安装环的下方部的加强板部。
如果采用上述构成,由于中央构架的侧板,在接合连结构件的中央接合部的位置的中间部,具有朝内凹陷到安装环的下方部的加强板部,所以,传递给安装环的上部旋转体的作业负荷传递给具有高刚性的加强板部,再分散给中央构架。
因此,能够确保中央构架的相对作业负荷的抗负荷强度,提高车体的可靠性。
此外,中央构架的侧板,由于形成在向安装环的外方突出的位置,所以,能够缩短连结中央构架和履带架的连结构件的长度,能够防止行走产生的、传递给连结构件的负荷的力矩的增加,并且,能够用较高强度的中央构架承受该负荷。
因此,能够确保中央构架的相对作业负荷的抗负荷强度,提高车体的可靠性。
第5发明涉及的建筑机械,基于第4发明所述建筑机械,其特征在于加强板部延伸设在中央构架中的连结构件的接合部的内侧、或者连结构件的纵板的延长线上。
如果采用上述构成,由于加强板部延伸设在中央构架中的连结构件的接合部的内侧、或者连结构件的纵板的延长线上,所以能够用位于该传递方向的加强板部,接受来自连结构件的负荷,能够顺利地分散给中央构架。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油压挖掘机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油压挖掘机的下部行走体的构架的斜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油压挖掘机的下部行走体的构架的俯视图。
图4A、B及C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油压挖掘机的中央构架的斜视图、局部剖开的俯视图及仰视图。
图5A及B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油压挖掘机的连结构件的斜视图。
图6A及B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油压挖掘机的中央构架和连结构件的接合部的变形例1的简要俯视图及变形例2的简要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油压挖掘机的下部行走体的构架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油压挖掘机的中央构架和连结构件的接合部的变形例的简要俯视图。
图9是表示以往的油压挖掘机的侧视图。
图10A、B及C是表示以往的油压挖掘机的履带架、脱泥罩等的俯视图、斜视图及A的I-I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根据表示实施例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油压挖掘机1,如图1所示,具有用于移动的履带r而设置的下部行走体2,以及借助旋转轴承J旋转自如地安装在其上部的、操作者乘用的、进行作业的上部旋转体3。
在上部旋转体3上,配置作业者坐在其上部进行操作的操作席3a,在其前方,上下方向摆动自如地轴支撑具有油压驱动的悬臂10a、小臂10b及安装在小臂10b前端的掘削用的铲斗10c的作业机10。
通过上述构成,在作业中,对设置具有铲斗10c的作业机10的上部旋转体3施加各种负荷。
下部行走体2,在履带架4l、4r的两端部,分别装有驱动轮5和从动轮(浮动轮)6,在驱动轮5和从动轮6的之间,卷装履带r。
油压挖掘机1,通过启动行走用的发动机,将其动力传递给驱动轮5,使驱动轮5转动,而转动驱动履带r,进行行走。
上述旋转轴承J的外轮(未图示),安装在上部旋转体3上;此外,旋转轴承J的内轮(未图示),通过螺栓固定在中央构架7的安装环7r(后述,参照图2、图3)上,在其内周面形成内齿齿轮,与由安装在上部旋转体3上的旋转电机(未图示)驱动的小齿轮(未图示)咬合。
然后,通过驱动旋转电机,使内轮相对于外轮转动,相对于下部行走体3旋转驱动上部旋转体3。
下部行走体的构架2F,如图2、图3的俯视图所示,在中央部配置形成安装旋转轴承J的安装环7r的中央构架7,在其两侧部配置履带架4r、4l。履带架4r,通过2根脚状的连结构件8r、9r,分别连结在中央构架7上;履带架4l通过2根脚状的连结构件8l、9l,分别连结在中央构架7上。
上述各构件,通过焊接,相互接合连结。
此处,在中央构架7的内部的安装环7r的正下或下方附近部,将使从上部旋转体3传递给安装环7r的负荷形成的应力顺利地传递分散给中央构架7的加强筋7kr、7kl,连接上板7u和下板7s地设置在沿该负荷传递方向的方向。
另外,如图3所示,相对于中央构架7的宽度方向(图3中的中央构架7的上下方向)的中心面(图3中的中央构架7的上下方向的中心线),面对称地构成履带架4r及一对连结构件8r、9r和履带架4l及一对连结构件8l、9l。
即,在图3中,连结构件8r和连结构件8l的构成,相对于中央构架7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面,具有对称形状;此外,连结构件9r和连结构件9l的构成,相对于中央构架7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面,具有对称形状。
上述中央构架7,采用铸钢,用铸件制造,如图4A、俯视图的图4B、仰视图的图4C所示,构成呈现中空的箱型形状,具有前侧板7sm、后侧板7su、接合连结构件8r及9r的右侧板7sr、接合连结构件8l及9l的左侧板7sl、形成安装环7r的上板7u、下板7s。
另外,下板7s,通过从下方进行焊接接合,堵塞中央构架7的内部空间,可提高中央构架7的强度。
在中央构架7的上板7u上,形成安装环7r,该安装环7r利用螺栓安装固定在上部旋转体3上的旋转轴承J的内轮,在其中心部具有开口。
在中央构架7的内部,如图3、图4A、图4B、图4C所示,在安装环7r的正下或正下的附近处,从右侧板7sr向内方连续形成连接上板7u和下板7s的加强筋7kr;此外,从左侧板7sl向内方连续形成连接上板7u和下板7s的加强筋7kl。
此外,加强筋7kr、加强筋7kl,沿从上部旋转体3向安装环7r传递的负荷的负荷传递方向形成。
因此,传递给安装环7r的作业机10形成的上部旋转体3的负荷,能够借助与在负荷传递方向垂直形成的抗负荷强度不算高的平板状上板7u不同的、沿负荷传递方向形成的抗负荷强度较好的高刚性加强筋7kr、7kl,传递给中央构架7。
如此,各加强筋7kr、加强筋7kl,通过形成从俯视呈U字型的形状,不仅对传递给中央构架7r的压缩、拉伸负荷,对弯曲力矩等也能谋求提高中央构架7的抗负荷强度。
另外,加强筋7kr、加强筋7kl,例示出分别从右侧板7sr、左侧板7sl连续形成时的情况,但也可以与右侧板7sr、左侧板7sl不连续形成。
此外,上述加强筋7kr、加强筋7k,也可以不用铸造形成一体,而预先进行钣金弯曲加工制造成相当于U字型的加强筋7kr、加强筋7kl,然后焊接接合在中央构架7内的规定处。
此外,前侧板7sm和后侧板7su在沿向安装环7r传递上部旋转体3的负荷的方向的垂直方向,延伸形成在安装环7r的正下或正下的附近处。
如此,前侧板7sm和后侧板7su,由于形成在向安装环7r传递上部旋转体3的负荷的传递方向,所以,传递给安装环7r的负荷,能顺利地传递给前侧板7sm、后侧板7su,分散到中央构架7上。
此外,右侧板7sr及左侧板7sl,如图4A、图4B、图4C所示,形成在从中央构架7的安装环7r向外突出的位置,形成沿俯视呈直线状的竖直方向的平板状(参照图3)。
上述连结构件8r,采用铸钢用铸件制造,如图5A(从图3所示的中央构架7侧看的连结构件8r单体的斜视图)所示,由具有略五边形的截面形状并在上面的长方向形成棱线的上部具有角部的筒体8r1、具有四边形的截面形状并形成有开口8r0的中央接合部8r2、形成有开口的履带接合部8r3构成,形成中空状。
连结构件8r的中央接合部8r2,具有与中央构架7上的右侧板7sr接合的接合面8rb,该接合面8rb,如图3所示,相对于沿连结构件8r延伸的方向的轴线,以非垂直面形成,形成俯视成直线的平面状。
此外,具有接合面8rb的中央接合部8r2的上面8ru、下面8rs间的高度尺寸hr1,以比中央构架7的上下面间尺寸(上板7u的上面、下板7s的下面间的尺寸)短一些的方式进行设定。(参照图2)图2、图3所示的连结构件8l,采用铸钢,用铸件制造,如上所述,相对于中央构架7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面,构成与连结构件8r面对称的结构。
连结构件8l,由于与连结构件8r同样,以具有封闭的横截面的在长方向延伸的管状的中空部件的方式形成,具有与连结构件8r相同的构成,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
上述连结构件9r,采用铸钢用铸件制造,如图5B(从图3所示的中央构架7侧看的连结构件9r单体的斜视图)所示,由具有略五边形的截面形状并在上面的长方向形成棱线的上部尖且具有角部构成的筒体9r1、具有四边形的截面形状并形成有开口9r0的中央接合部9r2、形成有开口的履带接合部9r3构成,形成中空状。
连结构件9r的中央接合部9r2,具有与中央构架7上的右侧板7sr接合的接合面9rb,该接合面9rb,如图3所示,相对于沿连结构件9r延伸的方向的轴线以非垂直面形成,形成俯视成直线的平面状。
此外,具有接合面9rb的中央接合部9r2的上面9ru、下面9rs间的高度尺寸hr2,以比中央构架7的上下面间尺寸(上板7u的上面、下板7s的下面间的尺寸)短一些的方式进行设定。(参照图2)图2、图3所示的连结构件9l,采用铸钢用铸件制造,如上所述,相对于中央构架7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面,构成与连结构件9r面对置的结构。
连结构件9l,由于与连结构件9r同样,以具有封闭的横截面的在长方向延伸的管状尖锐形状的中空部件的形式形成,具有与连结构件9r相同的构成,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上所述,连结构件8r、8l、9r、9l,由于形成具有上面带角部的棱线的形状,所以,行走时履带r卷起的土等从连结构件8r、8l、9r、9l的上面的倾斜面滑动落在地上,能够防止积留在连结构件8r、8l、9r、9l上。
上述履带架4r、4l,以在前后方向(图1、图2、图3中的左右方向)延伸、截面具有矩形形状的方式构成,其上面部,如图2所示,具有形成朝车体外方下降的片锥面的倾斜面板4a,在履带架4的倾斜面板4a中央附近,形成落土孔4ah。
下面,说明中央构架7与连结构件8r、8l、9r、9l的接合方法。
如图2、图3所示,在接合中央构架7和连结构件8r时,在中央构架7的右侧板7sr的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配置连结构件8r的中央接合部8r2,在中央构架7的右侧板7sr和连结构件8r的中央接合部8r2的焊缝y1进行焊接。
此外,与上述的中央构架7和连结构件8r的焊接相同地进行中央构架7与连结构件8l的焊接。
此外,在焊接中央构架7和连结构件9r时,如图2、图3所示,在中央构架7的右侧板7sr的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配置连结构件9r的中央接合部9r2,在中央构架7的右侧板7sr和连结构件9r的中央接合部9r2的焊缝y2进行焊接。
此外,按与上述的中央构架7和连结构件9r的焊接相同的方法进行中央构架7与连结构件9l的焊接。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举例了用铸件制造连结构件8r、8l、9r、9l时的情况,但也不局限于铸件,也可以用钣金制造。
如果采用上述构成,在设置作业机10的上部旋转体3上,在利用铲斗10c的作业中,外加各种负荷,能将该负荷传递给借助旋转轴承J连结在上部旋转体3上的中央构架7的安装环7r。
然而,在中央构架7的安装环7r的正下或正下的附近处,形成连接上板7u和下板7s的加强筋7kr、7kl,加强筋7kr、7kl延伸在传递上述负荷的方向。
因此,上述负荷,由于被传递给相对该负荷刚性高的加强筋7kr、7kl,再借助加强筋7kr、7kl分散给中央构架7,所以能够提高中央构架7的抗作业负荷的抗负荷强度,提高车体的可靠性。
如此,从上部旋转体3传递给安装环7r的负荷,由于借助加强筋7kr、7kl,顺利地分散传递给中央构架7,所以,右侧板7sr、左侧板7sl上的将上述负荷传递给中央构架7的强度的作用可相对减少。
所以,能够提高右侧板7sr、左侧板7sl的位置的设计上的自由度。
因此,在设计上,能够从安装环7r向外突出地在间隔的位置上形成右侧板7sr、左侧板7sl,由此必然能够缩短连结中央构架7和履带架4r的连结构件8r、9r的长度,及,连结中央构架7和履带架4l的连结构件8l、9l的长度。
这里,由于油压挖掘机1通过履带r、r的转动驱动在各种状态的地面上行走,所以对履带架4r、4l分别外加各种不同的程度负荷。
这些负荷,分别传递给连结在履带架4r上的连结构件8r、9r,及,连结在履带架4l上的连结构件8l、9l。
因此,以尽量短的长度形成的连结构件8r、8l、9r、9l,能够缩短上述行走负荷形成的力矩的臂的长度,能够防止该力矩的增加。
此外,连结构件8r、8l、9r、9l,由于从重量的关系考虑,形成管状的中空构件,抗负荷的强度不高,所以,从此点考虑,也优选缩短连结构件8r、8l、9r、9l。
结果,能够借助长度短的连结构件8r、8l、9r、9l,用强度较高的中央构架7接受行走产生的负荷。
因此,能够确保抗车体行走产生的负荷的抗负荷强度,提高可靠性。
下面,参照图6A、图6B,说明上述的实施例1的中央构架7的加强筋7kr、7kl的变形例1、2。
另外,位于连结构件8l、9l侧的加强筋7kl,由于相对于位于连结构件8r、9r侧的加强筋7kr和中央构架7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面面对称的相同构成,所以,只说明加强筋7kr,省略加强筋7kl的说明。
图6A是中央构架7a和连结构件8ra、9ra的接合部附近的简要俯视图,表示变形例1。
在变形例1中,加强筋7kra,俯视,从中央构架7a上的右侧板7sra的与连结构件8ra的接合部7sra1的内侧,朝内延伸,通过安装环7ra的下方的内部或其附近处,以沿连结构件9ra的前纵板9ra1的延长线上的状态,连接在右侧板7sra上。
如果采用变形例1,加强筋7kra,由于在中央构架7a上的右侧板7sra的与连结构件8ra的接合部7sra1的内侧,朝内延伸,所以,能够用负荷传递方向的结构件8ra的延长线上的加强筋7kra,接受从连结构件8ra传递给中央构架7a的负荷。
此外,在连结构件9ra,从履带架4r传递行走负荷。该负荷,借助形成连结构件9ra的前纵板9ra1、后纵板9ra2等,传递给中央构架7a的右侧板7sra,但由于加强筋7kra形成在连结构件9ra的前纵板9ra1的延长线上,所以,用沿传递方向延伸的加强筋7kra接受该负荷。
所以,能够以在结构上不向中央构架7a施加过大负荷的方式,顺利分散来自连结构件8ra、连结构件9ra的传递负荷。
另外,在变形例1中,例示了在连结构件9ra的前纵板9ra1的延长线上形成加强筋7kra时的情况,但也可以延伸形成在连结构件8ra的前纵板8ra1、后纵板8ra2的延长线上,或连结构件9ra的后纵板9ra2的延长线上。
图6B是中央构架7b和连结构件8rb、9rb的接合部附近的简要俯视图,表示变形例2。
在变形例2中,加强筋7krb,俯视,从中央构架7b上的右侧板7srb的与连结构件8rb的接合部7srb1的内侧朝内延伸,通过安装环7rb的下方的内部或其附近部,连接在右侧板7srb的与连结构件9rb的接合部7srb2的内侧。
同时,加强筋7krb,在竖直方向(相对于图6B的纸面的垂直方向),与中央构架7b的上板7ub一体形成,同时延伸到下板7sb。
如果采用变形例2,由于加强筋7krb,从中央构架7b上的右侧板7srb的与连结构件8rb、9rb的接合部7srb1、7srb2的内侧朝内延伸形成,所以,能够在连结构件8rb、9rb的延长线上,即位于负荷传递方向的加强筋7krb,接受从连结构件8rb、9rb传递给中央构架7b的负荷,能够以在结构上不施加过大负荷地顺利分散给中央构架7b。
另外,即使在变形例1、2中,加强筋,由于形成俯视呈U字型的形状,不仅对传递给安装环的压缩、拉伸负荷,而且对弯曲力矩等也能谋求提高中央构架的抗负荷强度。
如此,不仅对传递给安装环的负荷,而且对从连结构件传递给中央构架的负荷,也能谋求提高中央构架的抗负荷强度。
此外,加强筋,也可以不通过铸造与中央构架形成一体,而通过预先进行钣金弯曲加工,制造成相当于U字型的加强筋的构件,然后焊接接合在中央构架内的规定处。
此外,在变形例1、2中,举例了将加强筋7kra、加强筋7krb连续形成U字型形状时的情况,但也可以不将加强筋7kra、加强筋7krb形成连续的形状,而形成间断的U字型形状。
此外,加强筋7kra、7krb,只要呈U字型形状,也可以是略U字型形状等,不局限于严格的U字型形状。
下面,说明实施例2。
实施例2,实施例1中,不在中央构架7的内部的安装环7r的下方部设置加强筋7ka、7kl,而将右侧板7sr及左侧板7sl代替为加强筋7kr、7kl。
上述以外的构成,由于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所以与实施例1相同构成要素,在同一符号上附加“′”表示,并省略说明。
下部行走体的构架21F,如图7俯视图所示,在中央部,配置形成中央构架27,在其两侧部配置履带架4r′、4l′。履带架4r′通过2根脚状的连结构件8r′、9r′,分别连结在中央构架27上;另外,履带架4l′,通过2根脚状的连结构件8l′、9l′,分别连结在中央构架27上。
上述各构件,通过焊接,相互接合连结。
在中央构架27,采用铸钢,用铸件制造,形成中空的箱型形状,具有形成安装旋转轴承J′的安装环27r的上板7u、下板、前侧板7sm、后侧板7su、接合连结构件8r′及9r′的右侧板27sr、接合连结构件8l′及9l′的左侧板27sl。
中央构架27的右侧板27sr,形成在向安装环27r侧部的外方突出的位置;此外,左侧板27sl,形成在向安装环27r侧部的外方突出的位置。
在中央构架27的右侧板27sr,在接合连结构件8r′、9r′的之间,形成朝内凹陷到安装环27r的下方部的加强板部27sr1。
该加强板部27sr1,沿向安装环27r传递上部旋转体3′的负荷的传递方向,在竖直方向延伸形成。
如此,形成将传递给安装环27r的上部旋转体3′的作业负荷,传递给加强板部27sr1,再向中央构架27分散的构成,可以提高中央构架27的对作业负荷的抗负荷强度。
同样,在中央构架27的左侧板27sl,在接合连结构件8l′、9l′的之间,形成朝内凹陷到安装环27r的下方部的加强板部27sl1。
该加强板部27sl1,沿向安装环27r传递上部旋转体3′的负荷的传递方向,在垂直方向延伸形成。
如此,形成将传递给安装环27r的上部旋转体3′的作业负荷,传递给加强板部27sl1,向中央构架27分散的构成,可以提高中央构架27的对作业负荷的抗负荷强度。
此外,右侧板27sr、左侧板27sl,由于分别形成在向安装环27r侧部的外方突出的位置上,所以,较短地形成接合在右侧板27sr上的连结构件8r′、9r′的长度,同样,也较短地形成接合在左侧板27sl上的连结构件8l′、9l′的长度。
此外,前侧板27sm和后侧板27su,由于形成在安装环27r的正下方或正下方的附近处,所以,传递给安装环27r的上部旋转体3′的负荷,顺利地传递给形成在该负荷的传递方向即竖直方向的、相对于该负荷强度大的前侧板7sm、后侧板7su,再分散给中央构架27。
如果采用上述构成,由于在中央构架27的安装环27r的下方部形成右侧板27sr的加强板部27sr1,并且,形成左侧板27sl的加强板部27sl1,所以,传递给安装环27r的上部旋转体3′的负荷,被顺利地传递给相对于该负荷具有更高强度的、刚性高的加强板部27sr1的右侧板27sr及具有加强板部27sl1的左侧板27sl,再分散给中央构架27。
所以,与实施例1同样,能够提高中央构架27的对作业负荷的抗负荷强度,提高车体的可靠性。
如此,右侧板27sr的加强板部27sr1,朝内凹陷到安装环27r的下方部形成,同样,左侧板27sl的加强板部27sl1,朝内凹陷到安装环27r的下方部形成,此外,在向安装环27r的外方突出的位置,形成右侧板27sr和左侧板27sl。
为此,能够缩短连结中央构架27和履带架4r′的连结构件8r′、9r′的长度,同样,能够缩短连结中央构架27和履带架4l′的连结构件8l′、9l′的长度。
因此,与实施例1同样,能够借助长度短的连结构件8r′、8l′、9r′、9l′,用强度较高的中央构架27接受行走产生的负荷。
所以,能够确保相对于车体行走产生的负荷的抗负荷强度,提高可靠性。
如此,即使在实施例2中,也具有与实施例1相同的作用效果。
下面,参照图8(中央构架27a和连结构件8ra′、9ra′的接合部附近的简要俯视图),说明上述实施例2的变形例。
另外,中央构架27a和连结构件8la′、9la′的接合部附近的构成,由于相对于中央构架27a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面,与中央构架27a和连结构件8ra′、9ra′的接合部附近的构成面对称,构成相同,所以,只说明中央构架27a和连结构件8ra′、9ra′的接合部附近的构成。
中央构架27a的右侧板27sra,俯视,形成在向安装环27ra的外方突出的位置,在接合连结构件8ra′、9ra′的位置的之间,形成朝内凹陷到安装环27r的下方部的加强板部27sra1。
该加强板部27sra1,从右侧板27sra上的与连结构件8ra′的接合部27sra2的内侧向内延伸,通过安装环27ra的下方部或其附近,以沿连结构件9ra′的前纵板9ra1′的延长线上的状态延伸。
此处,从履带架4r′传递给连结构件8ra′、9ra′的行走负荷,借助由前纵板8ra1′、后纵板8ra2′等形成的连结构件8ra′及由前纵板9ra1′、后纵板9ra2′等形成的连结构件9ra′,传递给中央构架27a的右侧板27sra。
然而,如果采用该变形例的构成,由于加强板部27sra1,从右侧板27sra上的与连结构件8ra′的接合部27sra2的内侧向内延伸,所以,能够用连结构件9ra′的延长线上、即位于负荷传递方向的加强板部27sra1,接受来自连结构件8ra′的传递负荷。
此外,由于加强板部27sra1延伸在连结构件9ra′的前纵板9ra1′的延长线上,所以,负荷被顺利地传递给位于负荷传递方向的加强板部27sra1。
所以,来自连结构件8ra′、9ra′的传递负荷,以在结构上不施加过大负荷的方式分散给中央构架27a。
如此,通过加强板部27sra1,不仅对传递给安装环27ra的负荷,而且对从连结构件8ra′、9ra′传递给中央构架27a的负荷,也能提高中央构架27a的抗负荷强度。
此外,即使在该变形例中,当然也具有与上述实施例2的构成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该变形例中,举例了在连结构件9ra′的前纵板9ra1′的延长线上形成加强板部27sra1时的情况,但也可以延伸设在连结构件8ra′的前纵板8ra1′、后纵板8ra2′的延长线上,或,连结构件9ra′的后纵板9ra2′的延长线上。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建筑机械,举例了油压挖掘机,当然,本发明的建筑机械也能够有效地用于具有类似构成的油压挖掘机以外的其他机械。
例如,除油压挖掘机外,也可以在履带式装卸机、推土机、农业机械等的行走部分的构成中,有效应用本发明。
权利要求
1.一种建筑机械,具有下部行走体和相对下部行走体可自由旋转的上部旋转体,下部行走体的构架包括中空状的中央构架、配置在该中央构架两侧部外方的一对履带架、以及连接中央构架与履带架的连结构件,该中央构架具有上板、下板和包围侧面的侧板,在上板上形成安装上部旋转体的旋转轴承的安装环,在中央构架的侧板上,焊接连结构件的中央接合部,其特征在于中央构架在向安装环的外方突出的位置具有侧板,并且在安装环的下方的内部,具有连接上板和下板的加强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机械,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强筋,俯视呈U字型形状。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机械,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强筋延伸设在中央构架的连结构件的接合部的内侧、或者连结构件的纵板的延长线上。
4.一种建筑机械,具有下部行走体和相对下部行走体可自由旋转的上部旋转体,下部行走体的构架包括中空状的中央构架、配置在该中央构架两侧部外方的一对履带架、以及连接中央构架与履带架的连结构件,该中央构架具有上板、下板和包围侧面的侧板,在上板上形成安装上部旋转体的旋转轴承的安装环,在中央构架的侧板上,焊接连结构件的中央接合部,其特征在于中央构架的侧板形成在向安装环的外方突出的位置,并且,在接合连结构件的中央接合部的位置的中间部,具有朝内凹陷到安装环的下方部的加强板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机械,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强板部,延伸设在中央构架的连结构件的接合部的内侧、或者连结构件的纵板的延长线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机械,该建筑机械,具有下部行走体和相对下部行走体可自由旋转的上部旋转体,下部行走体的构架包括中空状的中央构架、配置在该中央构架两侧部外方的一对履带架、以及连接中央构架与履带架的连结构件,该中央构架具有上板、下板和包围侧面的侧板,在上板上形成安装上部旋转体的旋转轴承的安装环,在中央构架的侧板上,焊接连结构件的中央接合部,并且,中央构架在向安装环的外方突出的位置具有侧板,并且在安装环的下方的内部,具有连接上板和下板的加强筋。因此,这种建筑机械,能够将作业负荷传递给刚性高的部位,确保车体的强度,同时,即使对行走负荷也能提高抗负荷的强度,实现提高可靠性。
文档编号E02F9/02GK1572982SQ200410044680
公开日2005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20日
发明者久保刚辉, 清水贤一, 仙波真一, 浦濑广平, 西村孝治 申请人: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小松赛诺尔株式会社,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