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的阀配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25533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工程机械的阀配置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的阀配置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具备控制阀和电磁阀的工程机械的阀配置结构,其中,所述控制阀通过液压导管连接于液压设备,电磁阀通过先导导管连接于控制阀(例如,日本专利公报第3273537号,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结构,具备:作为控制阀单元通过支架配置在回转框架上的多联阀(multiplevalve);以及一体地设置在多联阀的侧面的上部的电磁阀。

然而,专利文献1的发明,将电磁阀配置在多联阀的侧面的上部,并且,从电磁阀向多联阀无秩序地布线先导导管。因此,沿着多联阀的侧面布线的先导导管和连接于多联阀的侧面的液压导管有可能相互缠绕。

此外,当油在先导导管内流动时,该先导导管因来自油的力而向与该先导导管的轴向正交的方向膨胀,因此,需要考虑到该膨胀,确保较大的布线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程机械的阀配置结构,能够在抑制先导导管和液压导管相互缠绕的状态下布线先导导管,并且能缩小布线先导导管所需要的空间。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程机械的阀配置结构,其包括:控制阀,通过液压导管与液压设备相连接;电磁阀,通过多个先导导管与所述控制阀相连接;阀支撑部件,从所述控制阀的下方支撑该控制阀;以及支架,以使所述电磁阀比所述控制阀更位于上方的方式支撑所述电磁阀,其中,在所述控制阀的朝向侧方的连接面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液压导管的液压端口,所述支架具备:直立设置部,从与所述连接面垂直的方向观察,直立设置于所述阀支撑部件上的沿着水平方向离开所述连接面的位置以便该直立设置部不与所述连接面相互重叠,并且,该直立设置部从所述阀支撑部件起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到比所述控制阀的上面更位于上方的位置;载置部,从所述直立设置部的上端部延伸,从而被配置在比所述控制阀的上面更位于上方的位置,并载置有所述电磁阀;以及至少一个引导部,设置于所述直立设置部,用于以捆扎状态保持所述先导导管,使所述先导导管沿着所述直立设置部在上下方向上予以布线,并且,至少限制所述先导导管向离开所述控制阀的方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使控制阀的连接面向侧方开放的状态下配置直立设置部及电磁阀,并且,能使如此配置的直立设置部以捆扎状态保持先导导管。因此,可以在离开连接面(液压导管)的位置(直立设置部)整齐地布线先导导管,从而能够在抑制液压导管和先导导管相互缠绕的状态下,容易地进行先导导管的布线作业。此外,通过引导部至少可以限制先导导管向离开控制阀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够缩小布线先导导管所需要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程机械的总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上部回转体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从右前侧观察控制阀及电磁阀的配置结构时的立体图。

图4是从左前侧观察控制阀及电磁阀的配置结构时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引导部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夹紧部件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夹紧部件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8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引导部的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从本质上而言,以下的较佳实施方式的说明仅仅是一种例子,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及其适用对象。在各附图中用箭头示出上下、前后、左右等方向。在没有特别提及的情况下,根据这些箭头示出的方向来说明上下等方向。

如图1所示,工程机械10具备履带式的下部行驶体11及以自由回转的方式搭载于下部行驶体11上的上部回转体20。在上部回转体20设置有附属装置13、驾驶室14、机械室15和上框架21等。

附属装置13设置于上部回转体20的前部。具体而言,附属装置13具备:动臂13a,具备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于上框架21的末端部;斗杆13b,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动臂13a的顶端部的末端部;以及铲斗13c,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斗杆13b的顶端部。动臂13a、斗杆13b和铲斗13c分别与接受液压控制的液压缸(cylinder)13d至13f(液压设备)的伸缩相配合地进行动作,由此进行挖掘等作业。具体而言,附属装置13具备:动臂缸13d,使动臂13a相对于上框架21转动;斗杆缸13e,使斗杆13b相对于动臂13a转动;以及铲斗缸13f,使铲斗13c相对于斗杆13b转动。在驾驶室14中对附属装置13进行操作。

驾驶室14是矩形盒状的驾驶室,与附属装置13相邻接地设置于上部回转体20(上框架21)的左前部。机械室15设置于上部回转体20的后部。上部回转体20具备覆盖机械室15的周围的机械室罩16。该工程机械10具备用于与附属装置13之间保证前后平衡的配重(省略附图标记),该配重构成覆盖机械室15的后部的机械室罩16的一部分。

如图2所示,上框架21具备底板22、一对纵板23和横梁24。一对纵板23在底板22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从底板22的前端部分向后端部分沿着前后方向平行地延伸。动臂13a的末端部插入到纵板23之间,利用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动臂脚销(图中省略),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在两个纵板23。在纵板23与底板22正交的状态下,将纵板23的下端部焊接在底板22,由此,纵板23直立设置在底板22上。

横梁24在底板22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分,从底板22的左端部分向右端部分沿着左右方向(宽度方向)延伸配置。此外,横梁24一体地接合在底板22及一对纵板23。

发动机25以使其驱动轴朝向底板22的左右方向的方式,收容在机械室15的内部。在发动机25的右侧配置有液压泵26(液压设备)。

上部回转体20具备分别设置于一对纵板23之间的控制阀30、电磁阀35和回转马达27(液压设备)。控制阀30、电磁阀35及回转马达27彼此前后排列地配置。两个回转马达27彼此左右排列地配置。

液压泵26和控制阀30通过液压导管31相连接。液压泵26喷出工作油,并通过液压导管31向控制阀30压送。

控制阀30和电磁阀35通过先导导管36相连接。控制阀30根据从电磁阀35输出的先导液压控制向液压缸13d至13域回转马达27等液压设备提供的工作油的量。

具体而言,当作业人员操作设置在驾驶室14内的操作杆(图中省略)时,按照该操作量调整电磁阀35的开度,并输出对应于该开度的先导液压。控制阀30将为了使动臂缸13d等液压设备工作而从液压泵26喷出的工作油提供给对应的动臂缸13d等液压设备。

其中,考虑到布线先导导管36时的作业效率,优选将控制阀30和电磁阀35配置成相互接近。然而,因为控制阀30和电磁阀35的位置关系,有可能造成先导导管36和液压导管31相互缠绕。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优化了控制阀30和电磁阀35的配置,以便在抑制先导导管36和液压导管31相互缠绕的状态下能够布线这些导管31和36。以下,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程机械10的阀配置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至图5所示,控制阀30由大致呈长方体状的块体构成。

此外,上部回转体20设置在上框架21上,具备载置有控制阀30的载置台40。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框架21及载置台40相当于从控制阀30的下方支撑该控制阀30的阀支撑部件。

载置台40具备安装在上框架21的凸缘部43、直立设置在凸缘部43上的支撑腿42和设置在支撑腿42上的基座部41。

基座部41具备载置有控制阀30的载置面(省略附图标记)。支撑腿42从基座部41的前端部向下方延伸。凸缘部43从支撑腿42的下端部沿着上框架21向前方延伸。

此外,载置台40具备设置在基座部41和支撑腿42之间的一对加强肋44a和设置在支撑腿42和凸缘部43之间的一对加强肋44b。具体而言,设置在基座部41的下面的一对加强肋44a分别设置于基座部41的左右两端部。两个加强肋44a在配置成横跨基座部41的下面和支撑腿42的后面的状态下,被焊接在基座部41的下面及支撑腿42的后面。此外,设置在凸缘部43的上面的一对加强肋44b分别设置于凸缘部43的左右两端部。两个加强肋44b在配置成横跨支撑腿42的前面和凸缘部43的上面的状态下,被焊接在支撑腿42的前面及凸缘部43的上面。

在控制阀30的左侧壁面30b和右侧壁面30a(分别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面)设置有与液压导管31连接的液压端口32。在控制阀30的前侧壁面30c和后侧壁面30d(分别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先导导管连接面)设置有与先导导管36连接的先导端口33。

上部回转体20具备支架50,该支架50以使电磁阀35位于比控制阀30更位于上方的方式支撑所述电磁阀35。多个电磁阀35在支架50的上面沿着左右方向排列配置。

支架50具备直立设置部51、载置部52、两个引导部53和固定部54。

直立设置部51由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板材形成。直立设置部51的下端部安装在载置台40的凸缘部43的右侧的加强肋44b上。由此,直立设置部51设置在比基座部41靠前方。即,从与设置了控制阀30中的液压端口32的两个侧壁部30a、30b垂直的方向观察,直立设置部51被直立设置在阀支撑部件(上框架21及载置台40)上的从两个侧壁部30a、30b向前方离开的位置,以便直立设置部51不会与该两个侧壁部30a和30b相互重叠。具体而言,直立设置部51配置在从控制阀30向前方离开的位置。此外,直立设置部51从阀支撑部件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到比控制阀30的上面更位于上方的位置。

载置部52从直立设置部51的上端部(沿着水平方向)延伸,从而被配置在比控制阀30的上面更位于上方的位置。具体而言,载置部52从直立设置部51的上端部向左方以水平伸出的方式延伸。在载置部52上,载置有电磁阀35。

引导部53设置于直立设置部51。此外,引导部53以捆扎状态保持先导导管36,使先导导管36沿着直立设置部51在上下方向上予以布线。此外,引导部53至少限制先导导管36向离开控制阀30的方向移动。

引导部53具备接合于直立设置部51的左侧面的被接合部53a(参照图5)和向控制阀30侧开口的钩部53b(参照图5)。钩部53b具有将棒材弯曲成u字状或j字状的部分,被接合部53a具有从所述棒材的钩部以直线状延伸的部分。被接合部53a以使钩部53b的开口部分朝向控制阀30侧的姿势,被接合于直立设置部51的左侧面。两个引导部53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沿上下方向排列地)设置在直立设置部51。

固定部54固定在载置部52的与直立设置部51相反一侧的端部,即,固定部54从载置部52的左端部向下方延伸,并固定在控制阀30的前侧壁(前侧壁面30c)。由此,支架50的载置部52通过直立设置部51及固定部54在支架50的两端部得到支撑,这样能够提高支架50的刚性。具体而言,通过将载置部52弯曲,从而与该载置部52一体地形成固定部54。

多个先导导管36以捆扎状态布线。具体而言,上部回转体20还具备多个捆扎带(捆扎部件)38,这些捆扎带38通过缠绕在连接于多联式电磁阀35的上面的多个先导导管36将多个先导导管36捆起来。多个先导导管36沿着直立设置部51在上下方向上布线,并且,在先导导管36的长边方向上的多个部位分别通过捆扎带38被捆起来。

此外,多个先导导管36以捆扎状态被保持在引导部53。具体而言,多个先导导管36经由引导部53的开口插入到钩部53b内,从而该钩部53b从前侧及左右两侧约束该先导导管36,由此,多个先导导管36以捆扎状态挂在(被保持在)该钩部53b。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利用捆扎带38将多个先导导管36捆起来,但是即使省去捆扎带38,也可以通过钩部53b以捆扎状态保持多个先导导管36。多个捆扎带38之中的两个捆扎带38缠绕在多个先导导管36及钩部53b。由此,挂在引导部53的先导导管36通过捆扎带38被固定于引导部53。

这样,多个先导导管36被保持在钩部53b,因此,在先导导管36内流动油时,即使该先导导管36受到来自油的力而膨胀,该膨胀带来的移动也会因引导部53而受到限制。

此外,由于引导部53的钩部53b具有向控制阀30侧开口的形状(具有用于限制先导导管36向左右方向移动的部分),因此先导导管36向左右方向的移动也受到限制。由此,引导部53以捆扎状态保持多个先导导管36,使多个先导导管36在上下方向上予以布线,并且,能够限制先导导管36向离开控制阀30的方向(前方)移动。因此,可以抑制先导导管36向外侧(前方)膨胀,能够缩小布线先导导管36所需要的空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与左侧壁面30b和右侧壁面30a垂直的方向观察,支架50的直立设置部51被直立设置在阀支撑部件(上框架21及载置台40)上的沿水平方向离开侧壁面30a和30b的位置,以便直立设置部51不会与侧壁面30a和30b相互重叠。这样,能够在使控制阀30的侧壁面30a、30b向侧方开放的状态下配置直立设置部51及电磁阀35,并且,能以捆扎状态相对于如此配置的直立设置部51而保持先导导管36。因此,可以在离开侧壁面30a、30b的位置(直立设置部51)整齐地布线先导导管36,从而能够在抑制液压导管31和先导导管36相互缠绕的状态下,容易地进行先导导管36的布线作业。

此外,通过引导部53(钩部53b),可以限制先导导管36向离开控制阀30的方向移动。因此,当油在先导导管36内流动时,可以抑制先导导管36向外侧膨胀,能够缩小布线先导导管36所需要的空间。

而且,多个先导导管36以捆扎状态经由钩部53b的开口插入到该钩部53b,使得多个先导导管36从电磁阀35起沿着直立设置部51予以布线。由此,能够使该先导导管36卡止(保持)在钩部53b。此外,由于能够通过钩部53b的开口将先导导管36插入或抽出,布线作业变得容易。

此外,设置有捆扎带38,用于将多个先导导管36以捆扎状态固定在钩部53b。由此,能够防止因为工程机械10的振动而先导导管36通过开口从钩部53b脱落。因此,既能提高通过开口布线先导导管36时的作业效率,又能可靠地保持先导导管36。

如图4至图7所示,所述直立设置部51具备安装有引导部53的引导用安装面(左侧面)51a、以及安装有后面叙述的夹紧部件60的夹具用安装面(右侧面)51b。

在直立设置部51的夹具用安装面51b安装有夹紧部件60。夹紧部件60用于将与控制阀30的液压端口32连接的液压导管31夹紧,保持在规定的高度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夹紧部件60将连接于回转马达27的金属制的液压导管31夹紧。

夹紧部件60具备:第1支架61,其剖面呈l字状,从直立设置部51的夹具用安装面51b向右侧延伸;第2支架62,其剖面呈l字状,重叠在第1支架61的上面,并通过紧固螺栓65及紧固螺母66与第1支架61紧固连接;以及一对夹具部63,安装在第2支架62的右侧面。

一对夹具部63的彼此相向的面具有夹持面,该夹持面与液压导管31的剖面形状相对应地凹陷。在液压导管31被一对夹具部63的夹持面夹持的状态下,将紧固螺栓67及紧固螺母68拧紧,从而利用一对夹具部63夹持液压导管31。

在此,整理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对控制阀30及载置台40进行说明。

在从控制阀30的右侧壁面(连接面)30a的水平方向的一端(前端)向与该右壁面30a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前面(先导导管连接面)30c,设置有用于连接先导导管36的先导口33。

此外,对于直立设置部51而言,从与右侧壁面30a垂直的方向观察,其设置于沿着水平方向从右侧壁面30a向右侧壁面30a的一端侧(前侧)离开的位置,而且,从与前侧壁面30c垂直的方向观察,其设置于沿着水平方向从前侧壁面30c向右侧壁面30a侧(右侧)离开的位置。

另外,直立设置部51的夹具用安装面51b朝向与控制阀30的右侧壁面30a相同的方向。

进一步,载置部52从直立设置部51的上端部向引导用安装面51a所朝向的一侧(左侧)延伸。

通过采用这样的控制阀30及载置台40,可以将用于布线先导导管36的直立设置部51兼作用于安装夹紧部件60的部件,其中,该夹紧部件60用于保持液压导管31。而且,不仅能够布线先导导管36,还能将液压导管31布线在靠近支架50的位置,因此可以实现整个装置的紧凑化。

此外,可以将直立设置部51的一侧(引导用安装面51a所朝向的一侧:左侧)用作布线先导导管36的空间,并将直立设置部51的另一侧(夹具用安装面51b所朝向的一侧:右侧)用作布线液压导管31的空间。这样,直立设置部51可以用于隔开先导导管36和液压导管31,因此能够更整齐地布线两种导管31、36。

从与右侧壁面(连接面)30a垂直的方向(左右方向)观察,直立设置部51从右侧壁面30a向该右侧壁面30a的一端侧(前侧壁面30c侧:前侧)离开,并且,在所述垂直的方向上,该直立设置部51设置在比右侧壁面30a更靠右侧(从与前侧壁面30c垂直的方向观察,从前侧壁面30c向右侧壁面30a侧离开的位置:右侧的位置)。

在此,由于夹具用安装面51b被设置成在所述垂直的方向上比右侧壁面30a更向右侧并且与右侧壁面30a朝向相同的方向,因此,能够在避免从右侧壁面30a向右方向延伸的液压导管31的中途部与先导导管36相互缠绕的状态下,将液压导管31引导到夹紧部件60。

此外,由于引导用安装面51a被配置成朝向前侧壁面30c侧,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由直立设置部51保持的先导导管36的顶端部引导到先导口33。

由于在通过直立设置部51与用于布线液压导管31的空间相隔开的空间的上方配置有载置部52,因此能够从该载置部52上的电磁阀35向下方高效率地将先导导管36引导到引导部53。

《其它实施方式》

关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

虽然说明了设置有两个引导部53的例子,但是并不限定引导部53的数量。只要引导部53能够以捆扎状态保持先导导管36,使先导导管36沿着直立设置部51在上下方向上予以布线,并且,至少能够限制先导导管36向离开控制阀30的方向移动,引导部53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或三个以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直立设置部51直立设置于载置台40的例子,但是,直立设置部51只要直立设置于从控制阀30的下方支撑该控制阀30的阀支撑部件(上框架21及载置台40)上即可。

虽然说明了具备钩部53b的引导部51,但是,对于以捆扎状态保持先导导管36,使先导导管36沿着直立设置部51在上下方向上予以布线,并且限制先导导管36向离开控制阀30的方向移动的结构而言,并不限定采用钩部53b,也可以采用具备环状部分的引导部51。

虽然说明了具备捆扎带38及夹紧部件60的结构,但是也可以省去其中的至少一方。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了在直立设置部51的左侧面接合了引导部53的结构,但是,如图8所示,例如也可以采用在直立设置部51的右侧面接合引导部53的结构。在此情况下,也可以在直立设置部51的右侧面设置夹紧部件60。

另一方面,在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将引导部53设置于直立设置部51的左侧面的结构中,也可以将夹紧部件60设置在直立设置部51的左侧面。

虽然说明了从直立设置部51向左方延伸的载置部52,但是,只要载置部52配置于比控制阀30的上面更位于上方,并不限定载置部52的延伸方向为左方向。

虽然说明了具备固定部54的支架50,但是也可以省去固定部54。在此情况下,载置部52由直立设置部51以悬臂状支撑。

另外,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主要包括具备如下结构的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程机械的阀配置结构,其包括:控制阀,通过液压导管与液压设备相连接;电磁阀,通过多个先导导管与所述控制阀相连接;阀支撑部件,从所述控制阀的下方支撑该控制阀;以及支架,以使所述电磁阀比所述控制阀更位于上方的方式支撑所述电磁阀,其中,在所述控制阀的朝向侧方的连接面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液压导管的液压端口,所述支架具备:直立设置部,从与所述连接面垂直的方向观察,直立设置于所述阀支撑部件上的沿着水平方向离开所述连接面的位置以便该直立设置部不与所述连接面相互重叠,并且,该直立设置部从所述阀支撑部件起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到比所述控制阀的上面更位于上方的位置;载置部,从所述直立设置部的上端部延伸,从而被配置在比所述控制阀的上面更位于上方的位置,并载置有所述电磁阀;以及至少一个引导部,设置于所述直立设置部,用于以捆扎状态保持所述先导导管,使所述先导导管沿着所述直立设置部在上下方向上予以布线,并且,至少限制所述先导导管向离开所述控制阀的方向移动。

本发明中,电磁阀通过支架被支撑在比控制阀更位于上方的位置。此外,支架的直立设置部配置在沿着水平方向离开控制阀的位置。而且,引导部以捆扎状态保持先导导管,使先导导管沿着直立设置部在上下方向上予以布线。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使控制阀的连接面向侧方开放的状态下配置直立设置部及电磁阀,并且,能使如此配置的直立设置部以捆扎状态保持先导导管。因此,可以在离开连接面(液压导管)的位置(直立设置部)整齐地布线先导导管,从而能够在抑制液压导管和先导导管相互缠绕的状态下,容易地进行先导导管的布线作业。

此外,通过引导部,至少可以限制先导导管向离开控制阀的方向移动。因此,当油在先导导管内流动时,可以抑制先导导管向外侧膨胀,能够缩小布线先导导管所需要的空间。

上述工程机械的阀配置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引导部具备向所述控制阀侧开口的钩部。

根据该方式,引导部具备钩部。多个先导导管以捆扎状态经由钩部的开口插入到该钩部,使得多个先导导管从电磁阀起沿着直立设置部予以布线。由此,能够使该先导导管卡止(保持)在钩部。此外,由于能够通过钩部的开口将先导导管插入或抽出,布线作业变得容易。

上述工程机械的阀配置结构中优选的是还包括捆扎部件,其通过缠绕所述多个先导导管及所述钩部,从而将所述多个先导导管以捆扎状态固定在所述钩部。

根据该方式,能够防止因为工程机械的振动等而先导导管通过开口从钩部脱落。因此,如上所述,既能提高通过开口布线先导导管时的作业效率,又能可靠地保持先导导管。

上述工程机械的阀配置结构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直立设置部设置有用于保持所述液压导管的夹紧部件。

根据该方式,由设置在直立设置部的夹紧部件保持液压导管。由此,也可以将用于布线先导导管的直立设置部兼作用于安装夹紧部件的部件,该夹紧部件用于保持液压导管。而且,不仅能够布线先导导管,还能将液压导管布线在靠近支架的位置,因此可以实现整个装置的紧凑化。

上述工程机械的阀配置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直立设置部具备安装有所述引导部的引导用安装面、以及朝向与所述引导用安装面相反的一侧并安装有所述夹紧部件的夹具用安装面。

根据该方式,可以将直立设置部的一侧(引导用安装面所朝向的一侧)用作布线先导导管的空间,并将直立设置部的另一侧(夹具用安装面所朝向的一侧)用作布线液压导管的空间。这样,直立设置部可以用于隔开先导导管和液压导管,因此能够更整齐地布线两种导管。

上述工程机械的阀配置结构中优选的是,在从所述控制阀的所述连接面的水平方向的一端向与所述连接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先导导管连接面,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先导导管的先导口,所述直立设置部,从与所述连接面垂直的方向观察,设置于沿着水平方向从所述连接面向该连接面的一端侧离开的位置,而且,从与所述先导导管连接面垂直的方向观察,设置于沿着水平方向从所述先导导管连接面向所述连接面侧离开的位置,所述夹具用安装面朝向与所述连接面相同的方向。

根据该方式,从与连接面垂直的方向观察,直立设置部从连接面向该连接面的一端侧(先导导管连接面侧)离开,并且,在所述垂直的方向上,直立设置部设置于比连接面更靠右侧(从与先导导管连接面垂直的方向观察,从先导导管连接面向连接面侧离开的位置)。

在此,由于夹具用安装面在所述垂直的方向上设置于比连接面更靠右侧,而且被配置成朝向与连接面相同的方向,因此,能够在避免从连接面向所述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液压导管的中途部与先导导管相互缠绕的状态下,容易地将液压导管引导到夹紧部件。

此外,由于引导用安装面被配置成朝向先导导管连接面侧,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由直立设置部保持的先导导管的顶端部引导到先导口。

上述工程机械的阀配置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载置部从所述直立设置部的上端部向所述引导用安装面所朝向的一侧延伸。

根据该方式,由于在通过直立设置部与用于布线液压导管的空间相隔开的空间的上方配置有载置部,因此能够从该载置部上的电磁阀向下方高效率地将先导导管引导到引导部。

上述工程机械的阀配置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支架具备固定部,该固定部从所述载置部的与所述直立设置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向下方延伸,并固定在所述控制阀。

根据该方式,通过直立设置部及固定部对支架的载置部的两端进行支撑,因此能够提高支架的刚性来抑制电磁阀的振动。

上述工程机械的阀配置结构中优选的是还包括多个引导部,其沿上下方向排列设置于所述直立设置部。

根据该方式,通过多个引导部能够可靠地沿着直立设置部布线先导导管。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抑制先导导管和液压导管相互缠绕的状态下布线先导导管,并且缩小布线先导导管所需要的空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