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水下封堵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8118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水下封堵工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专利涉及抽水蓄能电站、水电站水库的渗漏水下处理,主要适用于钢筋混凝土面板防渗方式的水库的面板接缝渗水的水下处理。



背景技术:

水电站、尤其是无來流的抽水蓄能电站,对水库的防渗性能要求很高,全库盆钢筋混凝土防渗方式是比较普遍的一种防渗方式,一旦面板接缝发生渗漏往往直接影响到整个水库的安全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往的处理方式只能对表面的渗漏点进行处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渗漏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水下封堵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的水下封堵工艺,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

(1)、拆除结构缝表面的止水结构,拆除后对渗漏情况进行检测,找出渗漏点;

(2)、确定渗漏点周围的结构缝,在对结构缝内的渗漏点进行堵漏后,对结构缝进行灌浆;

(3)、在灌浆层上嵌入橡胶棒,嵌填时从结构缝一侧向另一侧顺序进行,边嵌填边将橡胶棒敲击至缝内,保证橡胶棒紧嵌至缝内;

(4)、涂刷粘接剂后,嵌填柔性止水材料;

(5)、在止水材料表面涂刷水下粘接剂,边涂边粘贴盖片,在止水盖片拼接缝隙处涂刷水下密封剂,固定止水盖片,封边。

本发明拆除原止水效果较差、吸附杂物较多部位,拆除时向两侧各延长0.5m范围,直至露出原止水较好的部位。

本发明确定渗漏点时,渗漏范围扩大,须再向两边各扩大1m拆除,直至渗漏部位向两端1m范围内不存在渗漏。

本发明清理原结构缝表面包括压板及两侧各50cm范围内的杂物。

本发明使用布条、棉絮等材料进行堵漏,使缝内无渗漏通道,堵漏后稍有潮湿现象时,可涂刷潮湿基层界面处理剂,使结构缝表面彻底干燥。

本发明灌浆材料采用LW柔性材料,灌浆时无压力灌浆,用注浆泵将灌浆材料注入结构缝内,直至溢出结构缝,灌浆过程中发现渗漏现象,先将渗漏点堵住后,再继续灌浆。

本发明橡胶棒直径要大于结构缝缝宽,橡胶棒直径3cm,缝宽1.8cm,单条结构缝修补部位嵌填用橡胶棒采用一整根。

本发明用柔性止水填料将原止水结构包括压板填补找平,做出鼓包形状。

本发明不锈钢压条压覆在止水盖片的两侧,通过不锈钢螺栓固定在混凝土结构层面上,在不锈钢螺栓的螺栓孔及周边嵌填适量水下密封剂,使不锈钢螺栓、混凝土结构层和止水盖片成为一体。

本发明固定好止水盖片后,在止水盖片四周及不锈钢螺栓处,采用水下密封剂进行封边,使防渗结构形成无任何渗漏路径的整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表面封堵与两端灌浆封闭相结合的方式,在渗漏部位两端首先进行灌浆封闭,再进行表面封堵,形成密闭空间,有效的阻止新渗漏通道的形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纵断面示意图。

1、混凝土结构层;2、灌浆层;3、橡胶棒;4、柔性止水填料层;

5、止水盖片;6、结构缝;7、渗漏通道;8、不锈钢压条;9、不锈钢螺栓;10、水下密封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的水下封堵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1)、拆除结构缝表面的止水结构,拆除后对渗漏情况进行检测,找出渗漏点;

(2)、确定渗漏点周围的结构缝,在对结构缝内的渗漏点进行堵漏后,对结构缝进行灌浆;

(3)、在灌浆层上嵌入橡胶棒,嵌填时从结构缝一侧向另一侧顺序进行,边嵌填边将橡胶棒敲击至缝内,保证橡胶棒紧嵌至缝内;

(4)、涂刷粘接剂后,嵌填柔性止水材料;

(5)、在止水材料表面涂刷水下粘接剂,边涂边粘贴盖片,在止水盖片拼接缝隙处涂刷水下密封剂,固定止水盖片,封边。

进一步地,拆除原止水效果较差、吸附杂物较多部位,拆除时向两侧各延长0.5m范围,直至露出原止水较好的部位。

进一步地,确定渗漏点时,渗漏范围扩大,须再向两边各扩大1m拆除,直至渗漏部位向两端1m范围内不存在渗漏,清理原结构缝表面包括压板及两侧各50cm范围内的杂物。

进一步地,使用布条、棉絮等材料进行堵漏,使缝内无渗漏通道,堵漏后稍有潮湿现象时,可涂刷潮湿基层界面处理剂,使结构缝表面彻底干燥。

进一步地,灌浆材料采用LW柔性材料,灌浆时无压力灌浆,用注浆泵将灌浆材料注入结构缝内,直至溢出结构缝,灌浆过程中发现渗漏现象,先将渗漏点堵住后,再继续灌浆。

进一步地,橡胶棒直径要大于结构缝缝宽,橡胶棒直径3cm,缝宽1.8cm,单条结构缝修补部位嵌填用橡胶棒采用一整根。

进一步地,用柔性止水填料将原止水结构包括压板填补找平,做出鼓包形状。

进一步地,不锈钢压条压覆在止水盖片的两侧,通过不锈钢螺栓固定在混凝土结构层面上,在不锈钢螺栓的螺栓孔及周边嵌填适量水下密封剂,使不锈钢螺栓、混凝土结构层和止水盖片成为一体。

进一步地,固定好止水盖片后,在止水盖片四周及不锈钢螺栓处,采用水下密封剂进行封边,使防渗结构形成无任何渗漏路径的整体。

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