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建筑基础工程的排水装置及其排水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建筑基础施工中,越来越来多的涉及到基坑、承台等施工。现在的建筑物基础形式较多的采用桩基加承台筏板基础,但是在南方多雨地区降水较多,在大型地下基坑中积水将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和基坑安全。对于基坑中的承台大多是分散布置,在排抽水时就需要一个一个抽水,每个承台都需要放置一台排水泵,排水效率较低,拖延施工工期,再者需要较多的水泵,接电也不方便。传统方式抽排水浪费人力、设备、时间,抽排水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用于建筑基础工程的排水装置,以解决基坑中多处积水抽排时,传统的抽排方式抽排水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用于建筑基础工程的排水装置,包括:
用于容置第一积水的第一集水坑;
用于容置第二积水的第二集水坑;
封闭罩,安装于所述第一集水坑,所述封闭罩具有位于所述第一积水的第一液面之上的一封闭侧和位于所述第一液面之下的一开口侧,所述封闭侧设有吸水口;
吸水管,所述吸水管具有进水端和排水端,所述进水端位于所述第二积水的第二液面之下,所述排水端连通于所述吸水口;以及
排水泵,设置于所述第一液面之下,所述排水泵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泵排水后使得所述第一液面与所述封闭侧的内壁之间形成负压空腔,所述负压空腔连通于所述吸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泵位于所述封闭罩的内侧,所述封闭罩上开设有供所述排水管插设的排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封闭罩上安装有液位开关,所述液位开关信号连接于所述排水泵的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开口侧可拆卸的安装有过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的底部设有支脚,所述支脚连接于所述第一集水坑的坑底。
进一步的,所述支脚包括:
预埋件,埋设于所述第一集水坑的坑底中;以及
连接件,连接于所述预埋件和所述过滤网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泵为漂浮式排水泵。
进一步的,所述吸水管上设有控制阀。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建筑基础工程的排水装置的排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第一集水坑,于所述第一集水坑中聚积第一积水;
提供第二集水坑,于所述第二集水坑中聚积第二积水;
提供一封闭罩,所述封闭罩具有一封闭侧和一开口侧,所述封闭侧设有吸水口,将所述封闭罩安装于所述第一集水坑,使得所述封闭侧位于所述第一积水的第一液面之上且所述开口侧位于所述第一液面之下;
提供吸水管,所述吸水管具有进水端和排水端,将所述进水端设置于所述第二积水的第二液面之下,并将所述排水端连通于所述吸水口;
提供排水泵和排水管,将所述排水管连通于所述排水泵且将所述排水泵设置于所述第一液面之下;
开启所述排水泵,在所述排水泵通过排水管排水后,所述第一液面与所述封闭侧的内壁之间形成负压空腔,所述负压空腔连通于所述吸水口,使得所述第二积水通过所述吸水管被吸入所述第一集水坑。
进一步的,通过一液位开关开启所述排水泵,所述液位开关信号连接于所述排水泵的开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用于建筑基础工程的排水装置通过在封闭罩内形成负压空腔,利用负压空腔将其他集水坑中的积水抽入第一集水坑中,从而实现了在一个位置设置排水泵就可以将其他位置的集水坑或积水槽中的积水汇集到设置排水泵的集水坑中进行集中排除,减少了排水泵的布置,可实现多点同时进行排水。一方面,可节约大量的抽排水的时间,快速高效,提高了排水效率,减少投入的水泵、电缆以及人力,节约抽排水成本;另一方面,在深基坑等大型建筑基础施工阶段,特别是在基础开挖后,可避免由于基坑内长时间积水导致的坍塌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建筑基础工程的排水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图1为本发明用于建筑基础工程的排水装置的示意图。
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基础工程的排水装置,包括:第一集水坑1、第二集水坑2、封闭罩3、吸水管4、排水泵5、液位开关6、过滤网7和支脚8。
第一集水坑1和第二集水坑2均设置于建筑基础的基坑内。在实际施工中,第二集水坑2为多个,第二集水坑2的数量不作限制。集水坑可以根据现场基坑、分散的承台的位置和数量来设置。第一集水坑1主要用于容置第一积水11。第二集水坑2主要用于容置第二积水12。
封闭罩3安装于第一集水坑1中。封闭罩3具有一封闭侧和一开口侧。封闭罩3的封闭侧设有吸水口。封闭罩3的吸水口连通于位于吸水管4。封闭罩3倒扣在第一积水11中,而且封闭罩3的封闭侧位于第一积水11的第一液面之上、封闭罩3的开口侧位于第一积水11的第一液面之下。在封闭罩3的封闭侧的内侧与第一积水11的第一液面之间则形成一密闭的空腔,该空腔连通于封闭罩3的吸水口。
吸水管4具有一进水端和一排水端。吸水管4的进水端位于第二积水12的第二液面之下,吸水管4的排水端连通于封闭罩3上的吸水口。
排水泵5设置于第一液面11之下。排水泵5连通有排水管52。在排水泵5开启排水后,排水泵5将部分第一积水11通过排水管52排出第一集水坑1后,第一积水11的第一液面下降,第一积水11的第一液面与封闭罩3的封闭侧的内壁之间的空腔内的压力减小从而变成负压空腔。因为,负压空腔连通于封闭罩3的吸水口,吸水口设有吸水管4,所以负压空腔的吸力将第二积水21通过吸水管4吸入第一集水坑1中,以此来补偿第一集水坑1中被排出的水。由此形成吸排水的循环,直至将第二集水坑2等其他集水坑中的积水抽完,最后排水泵5将第一集水坑1中的第一积水11全部抽完为止。
本发明用于建筑基础工程的排水装置通过在封闭罩内形成负压空腔,利用负压空腔将其他集水坑中的积水抽入第一集水坑中,从而实现了在一个位置设置排水泵就可以将其他位置的集水坑或积水槽中的积水汇集到设置排水泵的集水坑中进行集中排除,减少了排水泵的布置,可实现多点同时进行排水。一方面,可节约大量的抽排水的时间,快速高效,提高了排水效率,减少投入的水泵、电缆以及人力,节约抽排水成本;另一方面,在深基坑等大型建筑基础施工阶段,特别是在基础开挖后,可避免由于基坑内长时间积水导致的坍塌事故的发生。
在本实施例中,封闭罩3一个气密性良好的不锈钢钢桶,钢桶下部开口,钢桶上部开设有吸水口和排水口。吸水管4为pvc钢丝软管。吸水管4的数量与第二集水坑的数量相适配。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排水泵5设置于封闭罩3的内侧。封闭罩3上开设有供排水管52插设的排水口。在本实施例中,排水口设于封闭罩3的封闭侧,因此,排水口与排水管52之间应做好密封措施,确保负压空腔内的压力。
为了避免在第一集水坑1中的积水排尽后,排水泵5继续空转导致排水泵5的损坏,在封闭罩3的内侧安装有液位开关6,液位开关6信号连接排水泵5的开关。液位开关6的位置对应于一预设液面。液位开关6主要用于开启和关闭排水泵5。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液位开关6为浮球式液位开关。在本实施例中,浮球式液位开关为md-uk221型浮球液位控制器液位开关。
当第一集水坑1中的第一液面下降到预设液面的高度时,液位开关6则断开排水泵5的电源,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为了防止异物随着积水进入排水泵5,从而导致排水泵5故障而影响施工进程,在封闭罩3的开口侧可拆卸的安装有过滤网7。
在本实施例中,过滤网7为钢丝网片。在封闭罩3的开口侧的外壁上设有连接耳板。连接耳板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过滤网7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之间通过螺栓和螺母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耳板设置的数量为四个,四个连接耳板沿封闭罩3的开口侧对称设置,四个连接耳板的设置呈矩形。
为了避免封闭罩3倾倒,导致负压空腔吸水不稳定,在过滤网7的底部设有支脚8。支脚8固定连接于第一集水坑1的坑底。
具体的,支脚8包括:预埋件81和连接件82。预埋件81埋设于第一集水坑1的坑底中。连接件82连接于预埋件81和过滤网7的底部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预埋件81和连接件82为角钢。连接件82焊接连接于过滤网7的底部。预埋件81和连接件82的底部可拆卸的连接,以方便材料的周转使用和方便后期的拆除。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排水泵5为漂浮式排水泵。
具体的,漂浮式排水泵包括:泵体50和浮体51。泵体50位于第一积水11的第一液面之下。浮体51连接于泵体50且悬浮于第一积水11内,以确保泵体50不至于沉入第一集水坑1的坑底而被沉淀的污泥所覆盖。
在本实施例中,泵体50为5.5寸潜水泵。浮体51可以是泡沫块、或内部具有密闭空腔的气囊。
在第二集水坑2的数量为多个时,当其中一个第二集水坑2中的第二积水21被吸完后,而造成负压空腔与外界相通导致负压空腔的吸力不稳定,在吸水管4上设有控制阀41。在其中一个第二集水坑2中的第二积水21被吸完后,及时关闭控制阀41,确保负压空腔的吸力。
当全部的第二水坑2中的第二积水21被吸完后,可以打开控制阀41,使得负压空腔与外界相通,从而让排水泵5继续将第一积水11排出第一集水坑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基础工程的排水装置的排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提供第一集水坑1,于第一集水坑1中聚积第一积水11。
在建筑物基坑、承台等施工场地的多个积水点,选择一个积水点作为第一集水坑1,第一集水坑1中聚积第一积水11。
s2:提供第二集水坑2,于第二集水坑2中聚积第二积水21。
在建筑物基坑、承台等施工场地的多个积水点,选择其余的一个积水点作为第二集水坑2,第二集水坑2中聚积第二积水2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集水坑2的数量不作限定,可以同时选择一个或多个积水点作为第二集水坑2,以供后序同时排出一个或多个第二集水坑2中的第二积水21。
s3:提供一封闭罩3,封闭罩3具有一封闭侧和一开口侧,封闭侧设有吸水口,将封闭罩3安装于第一集水坑1,使得封闭侧位于第一积水22的第一液面之上且开口侧位于第一液面之下。
封闭罩3安装于第一集水坑1中。封闭罩3具有一封闭侧和一开口侧。封闭罩3的封闭侧设有吸水口。封闭罩3的吸水口连通于位于吸水管4。封闭罩3倒扣在第一积水11中,而且封闭罩3的封闭侧位于第一积水11的第一液面之上、封闭罩3的开口侧位于第一积水11的第一液面之下。在封闭罩3的封闭侧的内侧与第一积水11的第一液面之间则形成一密闭的空腔,该空腔连通于封闭罩3的吸水口。
在本实施例中,封闭罩3一个气密性良好的不锈钢钢桶,钢桶下部开口,钢桶上部开设有吸水口和排水口。
s4:提供吸水管4,吸水管4具有进水端和排水端,将进水端设置于第二积水21的第二液面之下,并将排水端连通于吸水口。
吸水管4具有一进水端和一排水端。吸水管4的进水端位于第二积水12的第二液面之下,吸水管4的排水端连通于封闭罩3上的吸水口。在本实施例中,吸水管4为pvc钢丝软管。吸水管4的数量与第二集水坑2的数量相适配。为了加快对第二集水坑2的排水速度,每一个第二集水坑2可以设置多根吸水管4。
s5:提供一排水泵5和排水管52,将排水管52连通于排水泵5且将排水泵5设置于第一液面之下。
排水泵5设置于第一液面11之下。排水泵5连通有排水管52。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排水泵5设置于封闭罩3的内侧。封闭罩3上开设有供排水管52插设的排水口。在本实施例中,排水口设于封闭罩3的封闭侧,因此,排水口与排水管52之间应做好密封措施,确保负压空腔内的压力。
为了防止异物随着积水进入排水泵5,从而导致排水泵5故障而影响施工进程,在封闭罩3的开口侧可拆卸的安装有过滤网7。
在本实施例中,过滤网7为钢丝网片。在封闭罩3的开口侧的外壁上设有连接耳板。连接耳板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过滤网7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之间通过螺栓和螺母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耳板设置的数量为四个,四个连接耳板沿封闭罩3的开口侧对称设置,四个连接耳板的设置呈矩形。
为了避免封闭罩3倾倒,导致负压空腔吸水不稳定,在过滤网7的底部设有支脚8。支脚8固定连接于第一集水坑1的坑底。
具体的,支脚8包括:预埋件81和连接件82。预埋件81埋设于第一集水坑1的坑底中。连接件82连接于预埋件81和过滤网7的底部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预埋件81和连接件82为角钢。连接件82焊接连接于过滤网7的底部。预埋件81和连接件82的底部可拆卸的连接,以方便材料的周转使用和方便后期的拆除。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排水泵5为漂浮式排水泵。
具体的,漂浮式排水泵包括:泵体50和浮体51。泵体50位于第一积水11的第一液面之下。浮体51连接于泵体50且悬浮于第一积水11内,以确保泵体50不至于沉入第一集水坑1的坑底而被沉淀的污泥所覆盖。
在本实施例中,泵体50为5.5寸潜水泵。浮体51可以是泡沫块、或内部具有密闭空腔的气囊。
s6:开启排水泵,在排水泵通过排水管排水后,第一液面与封闭侧的内壁之间形成负压空腔,负压空腔连通于吸水口,使得第二积水通过吸水管被吸入第一集水坑。
为了避免在第一集水坑1中的积水排尽后,排水泵5继续空转导致排水泵5的损坏,在封闭罩3的内侧安装有液位开关6,液位开关6信号连接于排水泵5的开关。液位开关6的位置对应于一预设液面。液位开关6主要用于开启和关闭排水泵5。
当第一液面的高度大于等于预设液面时,液位开关6开启排水泵5接通电源,排水泵5则通过排水管52向第一集水坑1外排出积水。
当第一液面的高度小于预设液面时,液位开关6关闭排水泵5断开其电源,则排水泵5停止工作。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液位开关6为浮球式液位开关。在本实施例中,浮球式液位开关为md-uk221型浮球液位控制器液位开关。在排水泵5开启排水后,排水泵5将部分第一积水11通过排水管52排出第一集水坑1后,第一积水11的第一液面下降,使得第一积水11的第一液面与封闭罩3的封闭侧的内壁之间的空腔内的压力减小从而形成负压空腔。因为,负压空腔连通于封闭罩3的吸水口,吸水口又设有吸水管4,所以负压空腔的吸力将第二积水21通过吸水管4吸入第一集水坑1中,以此来补偿第一集水坑1中被排出的水。由此形成吸排水的循环,直至将第二集水坑2等其他集水坑中的积水抽完,最后排水泵5将第一集水坑1中的第一积水11全部抽完为止。
当第一集水坑1中的第一液面下降到预设液面的高度时,液位开关6则断开排水泵5的电源,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在第二集水坑2的数量为多个时,当其中一个第二集水坑2中的第二积水21被吸完后,而造成负压空腔与外界相通导致负压空腔的吸力不稳定,在吸水管4上设有控制阀41。在其中一个第二集水坑2中的第二积水21被吸完后,及时关闭控制阀41,确保负压空腔的吸力。
当全部的第二水坑2中的第二积水21被吸完后,可以打开控制阀41,使得负压空腔与外界相通,从而让排水泵5继续将第一积水11排出第一集水坑1。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