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污染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综合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08633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污染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综合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河道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污染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综合系统。



背景技术:

农村河道的污染的一大来源是雨水对河岸的冲刷后带来的污水污染,雨水冲刷污染的特点的是面积广,污染浓度相对较低。对此,通常对河岸进行岸坡改造便能到达生态保护的目的。然而,目前常用的砌块无法完全贴合原有的河岸坡面,导致河岸整治时需要将整个河岸开挖后,重新砌墙后种植植物,整个改造工程量非常巨大。提供一种能贴合原有岸坡的护岸结构,减小施工工程量是十分有意义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低污染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综合系统。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低污染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综合系统,包括:护岸平台和表流坡,所述护岸平台包括设置在地表的滤水板和设置在所述滤水板下放的布水箱,所述布水箱上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布水箱底部设置有斜坡,所述出水口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表流坡的顶端;所述表流坡所述表流坡为自然起伏的河岸坡面,包括,生态砌块和湿地植物,所述生态砌块之间拼接形成植株种植孔,所述植株种植孔内设置有填料层,所述湿地植物种植在所述植株种植孔内的填料层上。

作为优选,所述生态砌块为十字形,十字形的四个顶角分成两个公插头和两个母插头,所述公插头为球形突起结构,所述母插头为球形凹陷接结构,所述的两个公插头设置在所述生态砌块十字形的相邻两个顶角,所述的两个母插头设置在剩余两个顶角;所述生态砌块的内部设置有十字形的通槽,所述通槽同时贯通四个顶角。

本方案中,采用的生态砌块的结构保证了,相邻生态砌块之间的链接可以是各种灵活角度的链接。从而能贴合原有的河岸坡面,不需要对原有河岸坡面进行挖掘作业即可进行砌块的铺装。此外,将雨水首先通过护岸平台进行初步过滤收集后,通过出水口通入表流坡进行生态处理,能有效打到对污水进行截留处理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生态砌块十字形的交叉处设置有锥头,将生态砌块通过锥头扎入坡面,保证了生态砌块的良好固定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母插头的凹陷面与所述通槽相交处设置有斜倒面,设置斜倒面,能保证公插头处的通槽能完全包裹在斜倒面内,防止相邻砌块之间通槽的堵塞。

作为优选,所述斜倒面与所述通槽中轴线所夹锐角角度为25°~50°。

作为优选,所述植株种植孔由至少三块以上相邻的所述生态砌块拼接所围成,相拼接的所述生态砌块的公插头与母插头相扣,切相互拼接的所述生态砌块的通槽相互联通,联通的通槽填有混凝土。

作为优选,所述填料层包括自坡面外向坡面内依次设置的细沙层、风化砂层、细砾石层、粗砾石层和青石层。

作为优选,所述护岸平台顶面水平,所述滤水板为无砂混凝土盖板。

作为优选,其特征在于,所述表流坡下方设置有防渗漏层。

作为优选,所述表流坡顶部的水平高度高于河道最高水位线50cm以上,所述表流坡底部的水平高度低于河道最高水位线30cm以上,所述湿地植物包括设置在所述表流坡上部的挺水植物和设置在所述表流坡下部的潜水植物,挺水植物与潜水植物的交接处以长水位线为准。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①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低污染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综合系统,通过护岸平台进行初步的过滤将收集的雨水通过出水口送入表流坡进行生态过滤,起到了对污染物的截留过滤效果。

②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低污染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综合系统,采用特殊结构的生态砌块,是的砌块在铺设的时候不需要对原有河岸坡进行挖掘改造,减小了施工工程量。

③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低污染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综合系统,通过在生态砌块所围成的植株种植孔填入填充层,起到了良好的表流过滤效果,对河道的污染物截留净化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生态砌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生态砌块的拼接图;

图4是本发明中斜倒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填料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下面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根据图1~图5所示,一种低污染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综合系统,包括:护岸平台1和表流坡2,护岸平台1包括设置在地表的滤水板11和设置在滤水板11下放的布水箱12,布水箱12上设置有出水口13,护岸平台1顶面水平,滤水板11为无砂混凝土盖板,布水箱12底部设置有斜坡121,出水口13的水平高度高于表流坡2的顶端;表流坡2表流坡2为自然起伏的河岸坡面,包括,生态砌块3和湿地植物4,生态砌块3之间拼接形成植株种植孔5,植株种植孔5内设置有填料层6,湿地植物4种植在植株种植孔5内的填料层6上,表流坡2下方设置有防渗漏层7。表流坡2顶部的水平高度高于河道最高水位线50cm以上,表流坡2底部的水平高度低于河道最高水位线30cm以上,湿地植物4包括设置在表流坡2上部的挺水植物和设置在表流坡2下部的潜水植物,挺水植物与潜水植物的交接处以长水位线为准。

根据图2所示,生态砌块3为十字形,十字形的四个顶角分成两个公插头31和两个母插头32,公插头31为球形突起结构,母插头32为球形凹陷接结构,的两个公插头31设置在生态砌块3十字形的相邻两个顶角,的两个母插头32设置在剩余两个顶角;生态砌块3的内部设置有十字形的通槽33,通槽33同时贯通四个顶角,生态砌块3十字形的交叉处设置有锥头34。

根据图3所示,植株种植孔5由四块以上相邻的生态砌块3拼接所围成,相拼接的生态砌块3的公插头31与母插头32相扣,切相互拼接的生态砌块3的通槽33相互联通,联通的通槽33填有混凝土。

根据图4所示,母插头32的凹陷面与通槽33相交处设置有斜倒面321,斜倒面321与通槽33中轴线所夹锐角角度为40°。

根据图5所示,填料层6包括自坡面外向坡面内依次设置的细沙层61、风化砂层62、细砾石层63、粗砾石层64和青石层65。

本方案的表流生态护岸在施工时,首先在岸边挖掘用以施工护岸平台1的基坑,然后在坑底打孔,用高压混凝土浇筑形成防渗漏层7。随后,施工布水箱12后盖上无砂混凝土盖板作为滤水板11。在施工护岸平台1的同时,在河岸的自然边坡上铺设生态砌块3,生态砌块3能完全贴合原有岸坡的起伏形状,故在铺设之前不需要对岸坡进行额外处理。生态砌块3之间拼接形成植株种植孔5,在植株种植孔5填入填料层6并且种植湿地植物4后便完成了边坡的改造施工。

实施例2:

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根据图6所示,植株种植孔5包括由三块、四块或五块相邻的生态砌块3拼接所围成,相拼接的生态砌块3的公插头31与母插头32相扣,切相互拼接的生态砌块3的通槽33相互联通。斜倒面321与通槽33中轴线所夹锐角角度为50°,这样的拼接形式,能贴合更加复杂的坡面形状,采取较大角度的斜倒面321,能有效保证通槽33的联通性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