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滩涂土壤池塘护坡的构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20341阅读:44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滩涂土壤池塘护坡的构建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针对滩涂土壤养鱼池塘护坡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池塘养鱼时,池塘护坡尤为重要,池塘护坡主要起维持池塘形状,延长池塘使用寿命和保持池塘底质生态稳定等作用。如不护坡,尤其是滩涂土壤的池塘,受到风浪的拍打和鱼体的冲击和啃蚀,极易造成池埂塌方。池埂塌方会降低鱼塘的实际深度,池底淤泥也会加厚,降低鱼塘生产力的同时,增加了养殖水产品种发病的几率,因而池塘护坡尤为重要。

现有的池塘护坡主要采用整体护坡,在护坡构建过程中,采用坡体整体压实,这种构建方法,在滩涂土壤池塘很不实用,尤其是遇到暴雨天气,雨水的冲刷极易造成坡体坍塌。而本发明公布的护坡的方法,采用分步施工,每个步骤施工周期短,在不影响施工进度的同时能避开暴雨天气,施工过程中塘埂呈阶梯状,不会聚集大的水流,且排水通畅,因此过程中抗雨水冲刷能力强,能有效的避免坡体坍塌下滑。本护坡结构的阶梯型,能长时间保证池塘上半部分水泥护坡基础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护坡结构的稳定性和耐用性。池塘护坡下半部分为尼龙网护坡,不影响泥土里微生物与水体进行物质交换,在保证池塘形状稳定性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池塘对塘内水体的自净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滩涂土壤池塘护坡的构建方法,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滩涂土壤池塘护坡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侧地平,定标高:测场地自然地平,定池塘护坡顶面标高,土方短拨,整平池塘埂面;

步骤2,第一次放线:在离塘上口内侧朝池塘外侧方向放置上口线,,然后在上口线水平朝向池塘内侧方向的垂直向下地面与池塘坡面平面交互位置放置下口线;

步骤3,修圈梁平面:以池塘顶面标高为准,沿上口线朝向池塘方向的一侧下挖并修成上圈梁平台,沿下口线背向池塘的一侧修下圈梁平台;

步骤4,第二次放线:在上口线平行方向放置第一道线,在第一道线水平方向与下圈梁平台垂直方向的交汇处的下圈梁平台上放置第二道线;

步骤5,修圈梁间坡:根据步骤4所设置的第一道线与第二道线进行修坡;

步骤6,第三次放线:以第一道线为基准,水平向池塘方向垂直地面向下与池塘坡面的交汇处放第三道线;

步骤7,定下圈梁位置:沿第三道线垂直向下所形成的平面与下圈梁平面围成的三角区泥土挖去,并将下圈梁平台平面修平;

步骤8,模板设置:在上圈梁平台与下圈梁平台上分别竖直设置一道模板,上圈梁平台的模板相对步骤4的第一道线朝向池塘外侧的位置设置;下圈梁平台的模板与上圈梁平台的模板之间形成用于浇筑混凝土的模巢;

步骤9,修坡:把模板之间的坡修平;

步骤10,扎钢筋,铺钢丝网:扎上圈梁与下圈梁钢筋,形成上钢圈梁与下钢圈梁,铺钢丝网,钢丝网布满圈梁间斜坡,与上钢圈梁和下钢圈梁连接;

步骤11,浇混凝土:在上钢圈梁、下钢圈梁和二者之间的坡上浇筑混凝土;

步骤12,铺尼龙网:在上钢圈梁、下钢圈梁和二者之间的坡上铺尼龙网。

进一步地,所述的滩涂土壤池塘护坡的构建方法,步骤1中按照土方内耗不进不出的原则定池塘护坡顶面标高。

进一步地,所述的滩涂土壤池塘护坡的构建方法,步骤5中坡度为1:2。

进一步地,所述的滩涂土壤池塘护坡的构建方法,步骤9中把模板间的坡修平,保证坡面混凝土厚度为0.1米。

进一步地,所述的滩涂土壤池塘护坡的构建方法,步骤10中钢丝网网目为1厘米。

进一步地,所述的滩涂土壤池塘护坡的构建方法,步骤10中钢丝网、上钢圈梁与下钢圈梁下均铺设厚度为0.01m的垫层。

进一步地,所述的滩涂土壤池塘护坡的构建方法,步骤11中浇筑混凝土的强度系数为c25。

进一步地,所述的滩涂土壤池塘护坡的构建方法,步骤12中尼龙网的边采用射钉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的滩涂土壤池塘护坡的构建方法,步骤12中铺设过程中将尼龙网卷到池塘上口,根据池塘实际坡度,机械修坡,用泥土将固定好的尼龙网压实,并在所浇混凝土圈梁下口朝池塘方向筑平台,沿平台向池塘底部把斜坡修平,把尼龙网沿斜坡朝淌底铺平,最后机械取土将其压实。

本发明提供的滩涂土壤池塘的护坡及施工方法,施工过程中,能有效减小大雨天气冲刷池塘坡面造成的施工难度,具体表现在施工步骤2-7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步施工,如果一步到位,如中途遇到大雨天气,雨水会对已经修整好的平面基础进行冲刷,造成混泥土护坡基础不稳,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造成不均匀下沉,影响使用寿命,如果分布施工,雨水冲刷对平整好的基础影响较小,是一种造价成本较低、使用寿命长、护坡效果好的池塘护坡方式,实用性强,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所述的滩涂土壤池塘护坡的构建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所述的滩涂土壤池塘护坡的构建方法步骤2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所述的滩涂土壤池塘护坡的构建方法步骤4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所述的滩涂土壤池塘护坡的构建方法步骤6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所述的滩涂土壤池塘护坡的构建方法步骤7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所述的滩涂土壤池塘护坡的构建方法步骤8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所述的滩涂土壤池塘护坡的构建方法步骤10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所述的滩涂土壤池塘护坡的构建方法步骤11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所述的滩涂土壤池塘护坡的构建方法步骤12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所述的滩涂土壤池塘护坡的构建方法最后构成得到的护坡示意图;

以上图2-图10中,1为上口线位置,2为下口线位置,3为第一道线位置,4为第二道线位置,5为第三道线位置,6为上圈梁平台,7为下圈梁平台,8为上圈梁平台模板,9为下圈梁平台模板,10为上钢圈梁,11为下钢圈梁,12为钢丝网,13为固定好的尼龙网,14为修平的边坡,15为塘埂,16为塘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滩涂土壤池塘护坡的构建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滩涂土壤池塘护坡的构建方法,其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12个步骤,具体如下:

步骤1,测地平,定标高:测场地的自然地平,目的是结合现场土方内耗不进不出,暴雨、梅雨季节场内排水、整体美观等综合因素,定所有池塘护坡顶面标高。土方短拨,整平所有池塘埂面。

步骤2,第一次放线:然后在离塘上口内侧朝池塘外侧方向1米位置放上口线,距离上口线水平朝池塘内侧方向2.1米的位置垂直向下的平面与池塘坡面平面的交互位置放下口线(如图2所示,1为上口线位置,2为下口线位置)。

步骤3,修圈梁平面:修上圈梁平面,以池塘顶面标高为准,沿上口线内侧(朝向池塘的方向)向下挖0.25米修上圈梁平台,沿下口线外侧(背向池塘方向)修下圈梁平台,平台宽0.5米,上下平台垂直高度0.67米。

步骤4,第二次放线:根据上口线平行地平向池塘方向0.75米位置放第一道线,距第一道线水平方向1.34米的位置垂直向下与下圈梁平台交汇处放第二道线(如图3所示,3为第一道线位置,4为第二道线位置)。

步骤5,修圈梁间坡:根据步骤4所放的第一道线与第二道线进行修坡,坡度为1:2,坡长为1.5米。

步骤6,第三次放线。以步骤4的第一道线为准,水平向池塘0.75米的位置垂直地平向下与池塘坡面的交汇处放第三道线(如图4所示,5为第三道线位置)。

步骤7,定下圈梁位置:挖掉沿步骤6所放的线垂直朝下所成平面与下圈梁平面围成的三角区泥土,并把下圈梁平台平面修平(如图5所示,6为上圈梁平台,7为下圈梁平台)。

步骤8,模板设置:在上、下圈梁平台分别竖直设置一道模板,上圈梁平台的模板离步骤4第一道线向池塘外0.55米;下圈梁平台的模板与上圈梁平台的模板水平相距1.6米,两模板之间形成模巢,用于浇筑混凝土。模板高度为0.25米。保证坡长为1.5米。(如图6所示,8为上圈梁平台模板,9为下圈梁平台模板)。

步骤9,修坡:人工把模板间的坡修平,保证坡面混凝土厚度为0.1米。

步骤10,扎钢筋,铺钢丝网:扎上、下圈梁钢筋,形成上钢圈梁与下钢圈梁,断面为0.25*0.25米,铺钢丝网,钢丝网网目1厘米,作用是防混凝土裂缝,钢丝网布满圈梁间斜坡,与上钢圈梁和下钢圈梁连接。钢丝网和钢圈梁下面铺厚为0.01m的垫层。(如图7所示,10为上钢圈梁,11为下钢圈梁,12为钢丝网)。

步骤11,浇混凝土:在上钢圈梁、下钢圈梁和二者之间的坡上浇强度系数为c25的混凝土(浇混凝土前,应用破碎瓷砖将钢圈梁垫高2-3cm;浇混泥土时,需用铁钩提拉钢丝网,确保钢丝网片被混凝土完成包裹。);(如图8所示)

步骤12,铺尼龙网:定制宽度为4米的尼龙网,尼龙布孔径为40目,用宽为2厘米的塑料压条,将尼龙网的长边压在圈梁侧面的中间,再用长为2.5厘米的射钉固定,射钉间距为0.25米。将尼龙网卷到池塘上口,根据池塘实际坡度,机械修坡,用泥土将固定好的尼龙网压实,并在所浇混混凝土圈梁下口朝池塘方向筑宽0.2米的平台,沿平台向池塘底部把斜坡修平。把尼龙网沿斜坡朝淌底铺平,最后机械取土将其压实(图9所示,13为固定好的尼龙网,14为修平的边坡)。

以上构建方法得到的滩涂土壤池塘护坡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其中15为塘埂,16为塘底。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