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漏垫的下水道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9615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漏垫的下水道盖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漏垫的下水道盖。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基础建设越来越受到市民的关注,市政建设中的一些人性化的小细节,也越来越受到市民的欢迎。

目前,很多的道路两旁设有用于雨水、污水排放的下水道,这些下水道上盖有金属制品的下水道盖。这些下水道上盖有栅栏式的下水道盖或者具有多个通孔的下水道盖,下雨时雨水可以通过栅栏通孔进入下水道中,用于道路排水。但这类形式的下水道盖常常发生物品掉落到下水道中的情况发生,例如行人在路边走路时,手机、钥匙、钱包等物品从手中掉落时,穿过栅栏孔进入下水道中,这是往往需要提起下水道盖将物品取出,一旦下水道中有积水时,还会引起手机的损坏,十分麻烦。另外一方面,在不需要雨水或污水排放时,下水道盖上的通孔裸露,会有很多粉尘或其他物品落入下水道内,也极易会造成下水道的堵塞,影响下水道能正常发挥作用。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常发生物品通过具有通孔的下水道盖掉落到下水道内、粉尘垃圾掉落堵塞下水道等问题,提出一种结构简单、防粉尘、防物品掉落的具有防漏垫的下水道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防漏垫的下水道盖,所述下水道盖包括:

盖体,所述盖体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防漏垫,所述防漏垫设置在所述盖体的下方,该防漏垫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凸起,多个所述凸起与所述盖体上的多个所述通孔一一对应,且所述凸起能顺利插入到所述通孔中,用于阻挡物品通过所述盖体上的通孔进入到下水道内;所述防漏垫为可折叠防漏垫,且在所述防漏垫的中心处设置有漏水孔;

自动控制机构,所述自动控制机构设置在所述防漏垫的下方,且与所述防漏垫的下表面相连接,用于自动控制所述防漏垫处于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

在如上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漏垫的下水道盖,优选地,所述自动控制机构包括:竖直管,所述竖直管的上端与所述防漏垫上的漏水孔相抵接,且所述竖直管的管口形状与所述漏水孔的形状相匹配;当所述防漏垫处于展开状态时,雨水或污水穿过所述盖体后再通过所述防漏垫上的漏水孔进入到所述竖直管内;滑环装置,所述滑环装置套设于所述竖直管外,该滑环装置能沿着所述竖直管自由上下滑动;多个支撑杆,多个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防漏垫的下表面连接,多个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滑环装置连接;容纳器,所述容纳器设置在所述竖直管的下方,用于容纳通过所述竖直管的雨水或污水;绳索,所述绳索的一端与所述滑环装置连接,所述绳索的另一端与所述容纳器连接。

在如上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漏垫的下水道盖,优选地,所述容纳器包括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所述第一管口设置在所述容纳器的上部,所述第二管口设置在所述容纳器的底部,且所述第一管口的管径大于所述第二管口的管径,所述竖直管的下端的管口形状与所述第一管口的管口形状相匹配。

在如上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漏垫的下水道盖,优选地,所述绳索的数量为3根。

在如上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漏垫的下水道盖,优选地,还包括:弹簧机构,所述弹簧机构套设于所述竖直管外,且所述弹簧机构的上端与所述滑环装置的下端连接,该弹簧机构用于控制所述滑环装置的上升和下降;

在如上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漏垫的下水道盖,优选地,还包括:平衡杆,所述平衡杆设置在所述竖直管的下方,且所述平衡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容纳器,所述平衡杆的另一端连接配重块,所述容纳器未容纳雨水或污水时的重量小于等于所述配重块的重量。

在如上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漏垫的下水道盖,优选地,所述容纳器未容纳雨水或污水时的重量等于所述配重块的重量。

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异效果:

本发明的装置在需要排放污水或雨水的情况下,防漏垫自动向下折叠,使污水或雨水通过下水道盖的通孔顺利排放到下水道内。在不需要排放污水或雨水的情况下,防漏垫由折叠状态自动展开,从而能在行人行走过程中防止物件不小心掉落到下水道中,同时防止粉尘或垃圾落入后堵塞下水道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水道装置展开状态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下水道装置展开状态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盖体;2-通孔;3-防漏垫;4-凸起;5-漏水孔;6-支撑杆;7-竖直管;8-滑环装置;9-绳索;10-弹簧机构;11-第一管口;12-容纳器;13-第二管口;14-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要求本发明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防漏垫的下水道盖,包括:盖体1,盖体1上设置有多个通孔2;防漏垫3,防漏垫3设置在盖体1的下方,该防漏垫3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凸起4,多个凸起4与盖体1上的多个通孔2一一对应,且凸起4能顺利插入到通孔2中,用于阻挡物品通过盖体1上的通孔2进入到下水道内;防漏垫3为可折叠防漏垫3,且在防漏垫3的中心处设置有漏水孔5;自动控制机构,自动控制机构设置在防漏垫3的下方,且与防漏垫3的下表面相连接,用于自动控制防漏垫3处于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具体为该防漏垫3处于折叠状态时向下方折叠,处于展开状态时折叠后的防漏垫3向上方展开。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自动控制机构包括:竖直管7,竖直管7的上端与防漏垫3上的漏水孔5抵接,且竖直管7的管口形状与漏水孔5的形状相匹配。当防漏垫3处于展开状态时,雨水或污水穿过盖体1后再通过防漏垫3上的漏水孔5进入到竖直管7内;当防漏垫3处于折叠状态时,防漏垫3上的凸起4将脱离盖体1上的通孔2,以此防漏垫3会向下方折叠并远离盖体1,雨水或污水可直径通过盖体1上的通孔2进入到下水道内,不再受防漏垫3的限制。

滑环装置8,滑环装置8套设于竖直管7上,该滑环装置8能沿着竖直管7自由上下移动。多个支撑杆6,多个支撑杆6的一端与防漏垫3的下表面连接,多个支撑杆6的另一端与滑环装置8连接。优选地,支撑杆6分别与防漏垫3和滑环装置8连接的方式为倾斜设置方式,多个支撑杆6一端沿着滑环装置8周向间隔的与滑环装置8固定连接,多个支撑杆6另一端与防漏垫3的下表面上固定连接。多个支撑杆6分别与滑环装置8和防漏垫3连接,用于实现防漏垫3的向下折叠和向上展开,具体是:当滑环装置8沿着竖直管7向下运动时,滑环装置8带动支撑杆6向下运动,此时支撑杆6必然带动防漏垫3向下闭合即实现防漏垫3的折叠,便于雨水或污水穿过盖体1进入下水道内。当滑环装置8沿着竖直管7向上运动时,滑环装置8带动支撑杆6向上运动,此时支撑杆6必然推动防漏垫3向上打开即实现防漏垫3的展开,从而使防漏垫3上的凸起4插入到盖体1上的通孔2内,在不进行排水作用时防止粉尘或物品落入下水道内。

容纳器12,容纳器12设置在竖直管7下方,用于容纳通过竖直管7的雨水或污水。绳索9,绳索9的一端与滑环装置8连接,绳索9的另一端与容纳器12连接。容纳器12包括第一管口11和第二管口13;第一管口11设置在容纳器12的上部,第二管口13设置在容纳器12的下部,且第一管口11的管径大于第二管口13的管径,竖直管7的下端的管口形状与第一管口11的管口形状相匹配。将容纳器12上部的第一管口11的管径设置成大于容纳器12下部的第二管口13的管径,该设置方式使雨水或污水注入容纳器12的的速度比流出容纳器12的速度快,从而能实现容纳器12能蓄存一定量的雨水或污水进而使容纳器12增加重量。

优选地,为了保持平衡,绳索9的数量为3根,3根绳索9均匀间隔设置,从而形成三角平衡。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弹簧机构10,弹簧机构10套设于竖直管7上,且弹簧机构10的上端与滑环装置8的下端连接,该弹簧机构10用于控制滑环装置8的上升和下降。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实施例中的具有防漏垫3的下水道盖装置的结构,本实施例针对该装置的使用方法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具体如下:

1)当没有雨水或污水需要通过下水道排放的状态下,防漏垫3是展开状态,防漏垫3位于盖体1的下方,防漏垫3上的凸起4插入到盖体1上的通孔2中(即凸起4堵塞住通孔2),用于防止粉尘、物品通过盖体1上的通孔2落入到下水道内,同时也能放置下水道内的臭气通过盖体1上的通孔2上升至地面上。此时,弹簧机构10处于未压缩状态。

2)当需要下水道排放雨水或污水时,首先水流先少部分穿过盖体1进入防漏垫3中间位置处的漏水孔5,进而水流进入与漏水孔5抵接的竖直管7的上管口内,接着水流通过与竖直管7的下管口相匹配的容纳器12的第一管口11进入到容纳器12内,进入容纳器12内的水流再通过容纳器12底部的第二管口13流出进入到下水道内,由于第一管口11的管径大于第二管口13的管径,所以水从容纳器12流出的速度小于注入容纳器12的水流速度,一段时间后容纳器12内会储存一定量的水量,从而使容纳器12的重量增加。随着容纳器12重量的不断增加,容纳器12通过绳索9将拉动滑环装置8沿着竖直管7向下滑动,滑动装置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会压缩弹簧机构10进入缩回状态,同时滑动装置向下滑动会拉动支撑杆6向下运动,从而带动防漏垫3向下闭合即防漏垫3处于折叠状态(类似于雨伞的闭合过程);最后当防漏垫3处于折叠状态时,防漏垫3上的凸起4将脱离盖体1上的通孔2,防漏垫3也将远离盖体1,从而实现雨水或污水能顺利通过盖体1上的通孔2排入到下水道内。此时,弹簧机构10处于压缩状态。

3)当不再有雨水或污水流向盖体1时,即不再有水流入容纳器12中,存储在容纳器12中的水会逐渐流出,随着容纳器12的重量逐渐减小,处于缩回状态的弹簧机构10自动弹开,弹簧机构10将会推动滑环装置8沿着竖直管7上升,与滑环装置8连接的支撑杆6也将上升,从而实现防漏垫3的展开(类似于雨伞的撑开过程),展开后的防漏垫3上的凸起4重新插入到盖体1上的通孔2内。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平衡杆,平衡杆设置在竖直管7的下方,且平衡杆的一端连接容纳器12,平衡杆的另一端连接配重块14,容纳器12未容纳雨水或污水时的重量小于等于配重块14的重量。优选地,容纳器12未容纳雨水或污水时的重量等于配重块14的重量。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实施例中的具有防漏垫3的下水道盖装置的结构,本实施例针对该装置的使用方法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具体如下:

1)当没有雨水或污水需要通过下水道排放的状态下,防漏垫3是展开状态,防漏垫3位于盖体1的下方,防漏垫3上的凸起4插入到盖体1上的通孔2中(即凸起4堵塞住通孔2),用于防止粉尘、物品通过盖体1上的通孔2落入到下水道内,同时也能放置下水道内的臭气通过盖体1上的通孔2上升至地面上。

当容纳器12未容纳雨水或污水时的重量小于配重块14的重量时,此时平衡杆处于不平衡状态,配重块14下降、平衡杆向上翘起,容纳器12相比于配重块14的位置处于上升状态。

当容纳器12未容纳雨水或污水时的重量等于配重块14的重量时,此时平衡杆处于平衡状态,配重块14和容纳器1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2)当需要下水道排放雨水或污水时,首先水流先少部分穿过盖体1进入防漏垫3中间位置处的漏水孔5,进而水流进入与漏水孔5抵接的竖直管7的上管口内,接着水流通过与竖直管7的下管口相匹配的容纳器12的第一管口11进入到容纳器12内,进入容纳器12内的水流再通过容纳器12底部的第二管口13流出进入到下水道内,由于第一管口11的管径大于第二管口13的管径,所以水从容纳器12流出的速度小于注入容纳器12的水流速度,一段时间后容纳器12内会储存一定量的水量,从而使容纳器12的重量增加。随着容纳器12重量的不断增加,容纳器12通过绳索9将拉动滑环装置8沿着竖直管7向下滑动,滑动装置向下滑动会拉动支撑杆6向下运动,从而带动防漏垫3向下闭合即防漏垫3处于折叠状态(类似于雨伞的闭合过程);最后当防漏垫3处于折叠状态时,防漏垫3上的凸起4将脱离盖体1上的通孔2,防漏垫3也将远离盖体1,从而实现雨水或污水能顺利通过盖体1上的通孔2排入到下水道内。

当容纳器12未容纳雨水或污水时的重量小于配重块14的重量时,此时随着容纳器12的重量逐渐增加,平衡杆将从不平衡状态逐渐向平衡状态过渡,平衡杆向上翘起的一端(连接容纳器12的一端)也将逐渐下降,那么位于平衡杆另一端的配重块14将逐渐上升。

当容纳器12未容纳雨水或污水时的重量等于配重块14的重量时,此时随着容纳器12的重量逐渐增加,平衡杆将从平衡状态逐渐向不平衡状态过渡,平衡杆的另一端向上翘起(连接配重块14的一端),平衡杆的一端(连接容纳器12的一端)也将逐渐下降。

3)当不再有雨水或污水流向盖体1时,即不再有水流入容纳器12中,存储在容纳器12中的水会逐渐流出,随着容纳器12的重量逐渐减小。

当容纳器12未容纳雨水或污水时的重量小于配重块14的重量时,此时随着容纳器12的重量逐渐减小,平衡杆的一端(连接容纳器12的一端)逐渐上升,平衡杆的另一端(连接配重块14的一端)逐渐下降,直至到平衡杆恢复到最初的不平衡状态,从而实现防漏垫3的展开(类似于雨伞的撑开过程),展开后的防漏垫3上的凸起4重新插入到盖体1上的通孔2内。

当容纳器12未容纳雨水或污水时的重量等于配重块14的重量时,此时随着容纳器12的重量逐渐减小,平衡杆的一端(连接容纳器12的一端)逐渐上升,平衡杆的另一端(连接配重块14的一端)逐渐下降,直至到平衡杆恢复到最初的平衡状态,配重块14和容纳器1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从而实现防漏垫3的展开(类似于雨伞的撑开过程),展开后的防漏垫3上的凸起4重新插入到盖体1上的通孔2内。

综上可知,本发明的装置在需要排放污水或雨水的情况下,防漏垫3自动向下折叠,使污水或雨水通过下水道盖的通孔2顺利排放到下水道内。在不需要排放污水或雨水的情况下,防漏垫3由折叠状态自动展开,从而能在行人行走过程中防止物件不小心掉落到下水道中,同时防止粉尘或垃圾落入后堵塞下水道的正常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在本发明待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