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调蓄池的预制组件及预制装配式调蓄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07092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调蓄池的预制组件及预制装配式调蓄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蓄水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调蓄池的预制组件及预制装配式调蓄池。



背景技术:

调蓄池具有对初期雨水、雨污合流雨水和后期雨水的流量调节、截流储存、预处理等功能,在工程中作为水工构筑物可布置在小区、道路、绿化带区域,主要埋设于地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强度和荷载必须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并防渗漏和防臭味。池体容积和埋设深度视工程实际需要而不同。

在现阶段的工程实际应用中,调蓄池施工常见的是采用现浇方式进行,其具有以下缺陷:

(1)施工周期长,安全风险较高。

(2)施工现场受场地、天气等环境因素影响大。

(3)不同的作业队伍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施工质量控制难度较大。

此外,亦存在部分采用预制件组装的方案,但仍存在现场组装复杂、预制件种类繁多且难以满足个性化设计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调蓄池的预制组件,该预制组件的各个单元可以拼装成调蓄池,可缩短工期,工厂程序化预制作业,质量可控。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装配式调蓄池的预制组件,包括:角单元、正边单元、侧边单元和中间单元;其中,

所述角单元至少包括:第一纵向通道以及第一横向通道,所述第一纵向通道的中部与所述第一横向通道的一端相通,所述第一纵向通道的一端封闭;

所述正边单元至少包括:第二纵向通道以及第二横向通道,所述第二横向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纵向通道的中部相通;

所述侧边单元至少包括:第三纵向通道以及第三横向通道,所述第三横向通道与所述第三纵向通道交叉相通,所述第三纵向通道的一端封闭;

所述中间单元至少包括第四纵向通道以及第四横向通道,所述第四纵向通道、所述第四横向通道交叉相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角单元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一侧板和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一端的第一横板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侧板顶部的第一顶板,一对所述第一侧板之间沿所述第一侧板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纵向通道,所述第一横板上设置所述第一横向通道;

所述正边单元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二侧板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侧板顶部的第二顶板,一对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沿所述第二侧板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纵向通道,其中一个所述第二侧板上设置所述第二横向通道;

所述侧边单元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三侧板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三侧板顶部的第三顶板,一对所述第三侧板之间沿所述第三侧板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三纵向通道,其中一个所述第三侧板上设置所述第三横向通道;

所述中间单元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第四侧板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第四侧板顶部的第四顶板,一对所述第四侧板之间沿所述第四侧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四纵向通道,所述第四横向通道的两端开口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四侧板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装配式调蓄池的预制组件还包括过渡单元;所述过渡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五侧板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五侧板顶部的第五顶板,一对所述第五侧板之间沿所述第五侧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五过渡通道。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装配式调蓄池的预制组件还包括用于形成底壁并安装多个所述装配式调蓄池的预制组件的基础结构;

所述基础结构上设置多个用于安装的凹槽,所述角单元、所述正边单元、所述侧边单元、所述中间单元以及所述过渡单元上设置与所述凹槽配合的装配凸部;或者,

所述基础结构上设置多个用于安装的凸部,所述角单元、所述正边单元、所述侧边单元、所述中间单元以及所述过渡单元上设置与所述凸部配合的装配凹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角单元、所述正边单元、所述侧边单元、所述中间单元以及所述过渡单元的外壁和/或内壁上设置用于增强强度及抗压能力的加强筋。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角单元、所述正边单元、所述侧边单元、所述中间单元以及所述过渡单元与所述基础结构的安装处和/或相邻单元之间的衔接处设置防水构造。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基础结构的底部设有用于放置抽水泵的泵坑。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角单元、所述正边单元、所述侧边单元、所述中间单元以及所述过渡单元通过企口拼装。

一种预制装配式调蓄池,其特征在于,由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调蓄池的预制组件拼装而成,具体情况如下:

当所述装配式调蓄池为一列多行时,由两个所述角单元和至少一个所述正边单元拼装而成,所有正边单元依次拼装成一边列,两个所述角单元分别拼装于所述边列的两端;

所有的所述第一纵向通道和所述第二纵向通道共同拼合成所述装配式调蓄池的流通通道;

当所述装配式调蓄池为一行多列时,由两个所述角单元和至少一个所述侧边单元拼装而成,所有所述侧边单元依次拼装成一边列,两个所述角单元分别拼装于所述边列的两端;

所有的所述第一横向通道和所述第三横向通道共同拼合成所述装配式调蓄池的流通通道;

当所述装配式调蓄池为多行多列时,由至少两个所述角单元、至少一个所述正边单元、至少一个所述侧边单元和至少一个所述中间单元拼装而成,所有的所述第一纵向通道和所述第二纵向通道共同连通,所有的所述第一横向通道和所述第三横向通道共同连通,所有的所述第二横向通道和所述第四横向通道共同连通,所有的所述第三纵向通道和所述第四纵向通道共同连通。

一种预制装配式调蓄池,具体情况如下:

当所述过渡单元与所述正边单元连接时,所述第二横向通道与所述第五过渡通道连通;

当所述过渡单元与所述侧边单元连接时,所述第三纵向通道与所述第五过渡通道连通;

当所述过渡单元与所述中间单元连接时,所述第五过渡通道与所述第四纵向通道或所述第四横向通道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的装配式调蓄池预制组件包括角单元、正边单元、侧边单元和中间单元,各单元组合拼装形成调蓄池,各单元构造简单,装配灵活;每种拼装单元单独作业,质量可控。与现浇方式相比,更加专业化,工厂化生产各单元,可缩短工期,节约成本;受场地条件、环境因素影响小,进度可控;工厂程序化预制作业,质量可控;调蓄池施工多为深基坑作业,通过预制装配方式可大量减少现场的作业时间,降低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调蓄池的预制组件的布局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角单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角单元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角单元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正边单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正边单元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正边单元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侧边单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间单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间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过渡单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过渡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调蓄池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调蓄池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中:1、角单元;10、第一纵向通道;11、第一横向通道;12、第一侧板;13、第一横板;14、第一顶板;2、正边单元;20、第二纵向通道;21、第二横向通道;22、第二侧板;23、第二顶板;3、侧边单元;30、第三纵向通道;31、第三横向通道;32、第三侧板;33、第三顶板;4、中间单元;40、第四纵向通道;41、第四横向通道;42、第四侧板;43、第四顶板;5、过渡单元;50、第五过渡通道;51、第五侧板;52、第五顶板;6、基础结构;60、泵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至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调蓄池的预制组件,包括:角单元1、正边单元2、侧边单元3和中间单元4;其中,角单元1至少包括:第一纵向通道10以及第一横向通道11,第一纵向通道10的中部与第一横向通道11的一端相通,第一纵向通道10的一端封闭;正边单元2至少包括:第二纵向通道20以及第二横向通道21,第二横向通道21的一端与第二纵向通道20的中部相通;侧边单元3至少包括:第三纵向通道30以及第三横向通道31,第三横向通道31与第三纵向通道30交叉相通,第三纵向通道30的一端封闭;中间单元4至少包括第四纵向通道40以及第四横向通道41,第四纵向通道40、第四横向通道41交叉相通。

本发明利用预制的上述多种单元拼装成调蓄池,该预制组件的各个单元可以拼装成调蓄池,可缩短工期,工厂程序化预制作业,质量可控

本实施例中,角单元1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一侧板12和连接两个第一侧板12一端的第一横板13以及设置在两个第一侧板12顶部的第一顶板14,一对第一侧板12之间沿第一侧板12长度方向设置第一纵向通道10,第一横板13上设置第一横向通道11;

正边单元2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二侧板22以及设置在两个第二侧板22顶部的第二顶板23,一对第二侧板22之间沿第二侧板22长度方向设置第二纵向通道20,其中一个第二侧板22上设置第二横向通道21;

侧边单元3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三侧板32以及设置在两个第三侧板32顶部的第三顶板33,一对第三侧板32之间沿第三侧板32长度方向设置第三纵向通道30,其中一个第三侧板32上设置第三横向通道31;

中间单元4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第四侧板42以及设置在两个第四侧板42顶部的第四顶板43,一对第四侧板42之间沿第四侧板42长度方向设置有第四纵向通道40,第四横向通道41的两端开口分别位于两个第四侧板42上。

本发明利用预制的上述多种单元拼装成调蓄池,依靠拼接成的顶壁和外壁作为调蓄池的外围,而调蓄池内部的通道可实现水流在各单元之间流动,结构更简单,可实现工厂化生成预制构件大于,可缩短工期,节约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6所示,角单元1、正边单元2、侧边单元3、中间单元4以及过渡单元5均能与自身组成一个预制组件的组合体,用于组件调蓄池;

如两个角单元1按照图3所示的组件方式进行组合,如两个正边单元2按照图6所示的组件方式进行组合。

具体的,中间单元4上的第四横向通道41可以是弧形通道,第四纵向通道40为方形通道。优选地,为了便于加工并提高单元的整体抗压能力及强度,中间单元4包括沿横向设置的箱体结构,箱体结构内部挖空以形成第四纵向通道40,该箱体结构沿纵向的两端延伸有弧形拱门结构,以形成第四横向通道的出入口。优选地,弧形拱门的上端面设有与箱体结构相连的平板加强筋,这样既使得中间单元4的上表面平齐,又增强了其整体的刚性强度。

本发明利用预制的多种单元拼装成调蓄池,依靠拼接成的顶壁和外壁作为调蓄池的外围,而调蓄池内部的通道可实现水流在各单元之间流动,结构更简单,可实现工厂化生成预制构件大于,可缩短工期,节约成本。

参见图11及图12所示,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装配式调蓄池的预制组件还包括过渡单元5;

过渡单元5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五侧板51以及设置在两个第五侧板51顶部的第五顶板52,一对第五侧板51之间沿第五侧板51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五过渡通道50。

其中,过渡单元5为可选配置单元,用于调整单元行和/或单元列的数量;过渡单元5沿纵向开设两个第五过渡通道50,其沿横向的侧壁面封闭设置,使得其在横向方向上不与相邻的单元连通,便于后续维护。

优选地,上述多个预制成型的单元的外壁和/或内壁上设置用于增强强度及抗压能力的加强筋。譬如,参见图12所示,过渡单元5沿纵向设置纵向加强筋,沿横向设置横向加强筋。

参见图13及图14所示,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装配式调蓄池的预制组件还包括用于形成底壁的基础结构6;

基础结构6上设置多个用于安装的凹槽,角单元1、正边单元2、侧边单元3、中间单元4以及过渡单元5上设置与凹槽配合的装配凸部;或者基础结构6上设置多个用于安装的凸部,角单元1、正边单元2、侧边单元3、中间单元4以及过渡单元5上设置与凸部配合的装配凹槽;

本实施例中,各单元整体预制,无需再组合装配,只需在基础结构6上依次组装各单元即可,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本实施例中,调蓄池的进、出水管预留洞口可以根据工程实际需求,设置于池周壁上。优选地,出水管预留洞口不低于进水管预留洞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角单元1、正边单元2、侧边单元3、中间单元4以及过渡单元5的外壁和/或内壁上设置用于增强强度及抗压能力的加强筋。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角单元1、正边单元2、侧边单元3、中间单元4以及过渡单元5与基础结构6的安装处和/或相邻单元之间的衔接处设置防水构造。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基础结构6的底部设有用于放置抽水泵的泵坑60;

泵坑60可以集中对调蓄池内的水质进行处理或者抽吸转移至用水设备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角单元1、正边单元2、侧边单元3、中间单元4以及过渡单元5为整体预制成型。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各单元由两个预制成型的分单元拼装而成;

角单元1、正边单元2、侧边单元3、中间单元4以及过渡单元5通过企口拼装;

两个分单元对称设置且经企口装配,从而实现了装配简单、便于转运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基础结构6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现场拼装施工前,基础结构应经验收合格。调蓄池预制构件单元应从角单元开始定位安装,人工配合机械逐行或逐列依次进行,各单元应安放平整、稳固,拼缝顺直、均匀。构件单元安装调整完成后,再进行拼缝的防水构造施工。

一种装配式调蓄池,由装配式调蓄池的预制组件拼装而成,具体情况如下:

当装配式调蓄池为一列多行时,由两个角单元1和至少一个正边单元2拼装而成,所有正边单元2依次拼装成一边列,两个角单元1分别拼装于边列的两端;

所有的第一纵向通道10和第二纵向通道20共同拼合成装配式调蓄池的流通通道;

当装配式调蓄池为一行多列时,由两个角单元1和至少一个侧边单元3拼装而成,所有侧边单元3依次拼装成一边列,两个角单元1分别拼装于边列的两端;

所有的第一横向通道11和第三横向通道31共同拼合成装配式调蓄池的流通通道;

当装配式调蓄池为多行多列时,由至少两个角单元1、至少一个正边单元2、至少一个侧边单元3和至少一个中间单元4拼装而成,所有的第一纵向通道10和第二纵向通道20共同连通,所有的第一横向通道11和第三横向通道31共同连通,所有的第二横向通道21和第四横向通道41共同连通,所有的第三纵向通道30和第四纵向通道40共同连通。

一种装配式调蓄池,具体情况如下:

当过渡单元5与正边单元2连接时,第二横向通道21与第五过渡通道50连通;

当过渡单元5与侧边单元3连接时,第三纵向通道30与第五过渡通道50连通;

当过渡单元5与中间单元4连接时,第五过渡通道50与第四纵向通道40或第四横向通道41连通。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