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河道护岸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9178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新型河道护岸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河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河道护岸结构。



背景技术:

河道护岸工程是保护江河堤岸免收水流、风浪侵袭和冲刷所采取的工程措施。常见的河道护岸结构是采用混凝土及浆砌石造成的硬质护岸结构,缺乏生态、绿化、景观性。

授权公告号为CN205530123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生态河道护岸结构。该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景观道来起到绿化和增加景观性的效果。但是该实用新型存在以下问题:在大雨天气时,大量的雨水冲刷下景观道的泥土会被冲到河道中,不但污染了景观道的水土流失严重,还污染了河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河道护岸结构,景观道的水土不容易流失。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河道护岸结构,包括护岸承载墙,所述护岸承载墙上方设有缓冲平台,所述缓冲平台侧面设有与缓冲平台相连的倾斜岸坡,所述倾斜岸坡上设有景观道,所述倾斜岸坡的上方设有人行道,所述人行道和景观道之间设有阻水槽,所述阻水槽的底面设有一端穿出护岸承载墙连通到河道中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阻水槽连接端设有过滤盖。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护岸承载墙、缓冲平台、倾斜岸坡来保护河岸,使得河岸两侧的泥土不容易流失。在倾斜岸坡上设置景观道来绿化河岸,在倾斜岸坡的上方设置人行道来方便行人走路。在人行道和景观道之间的位置开阻水槽来使得雨水流向河岸的时候进入阻水槽中,然后通过排水管排放出去。在排水管和阻水槽连接端设置过滤盖来过滤雨水中的垃圾,使得垃圾不会进入河道中污染河道。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护岸承载墙、缓冲平台、倾斜岸坡和人行道均由混凝土浇筑而成且内部均设有钢筋框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设置护岸承载墙、缓冲平台、倾斜岸坡和人行道均通过在钢筋框架上浇筑混凝土形成,护岸的加固效果更好。即使河道中水流过快或者水位急剧上涨,护岸也能够承受住冲击的压力。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人行道旁设有钢制的护栏,所述护栏伸入人行道的一端与钢筋框架焊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人行道旁设置钢制的护栏来保护行人不会掉入河道中,并且护栏伸入人行道中的一端与钢筋框架焊接在一起。使得护栏更加牢固,不容易因外意外碰撞而损坏。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平台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设有一端与固定架连接的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设有内部种植有水生植物的净化筐,所述净化筐与连接绳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缓冲平台上设置固定架,固定架上固定着的连接绳另一端连接着净化筐,使得净化筐不会被水流冲走。种植在净化筐中的水生植物可以起到净化河道中水质,吸收河水中的氮、磷污染物。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还可以通过连接绳将净化筐拉上来清洗净化筐或者种植新的植物。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净化筐的侧面设有与净化筐固定连接的浮标,所述净化筐内种植的水生植物为漂浮植物。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浮标使得净化筐内的漂浮植物能够浮在河面上,河道中水位上涨时净化筐也跟着上涨,使得净化筐内的漂浮植物不会由于水位上涨而从净化筐中脱出。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净化筐的竹编而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净化筐竹编而成,这样净化筐中的漂浮植物不会脱出的同时净化筐又不会阻碍水流通过,而且即使连接绳断裂,竹制的净化筐也不会污染河道。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净化筐侧壁上设有活性炭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净化筐上设置活性炭袋来吸收河道中的杂质和产生臭味的物质,起到净化河道的作用,在活性炭袋中的活性炭失去净化效果时,也可以通过连接绳将净化筐拉出来更换新的活性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设置阻水槽和排水管使得雨水不会冲刷景观道,而是直接被阻水槽收集之后通过排水管排到河道中;设置过滤盖来过滤雨水的垃圾,使得垃圾不会进入河道中;设置护栏来保护行人不会掉入河道。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中净化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岸承载墙;2、缓冲平台;3、倾斜岸坡;4、钢筋框架;5、人行道;6、护栏;7、种植槽;8、景观道;9、阻水槽;10、过滤盖;11、排水管;12、固定架;13、连接绳;14、净化筐;15、滤网;16、浮标;17、活性炭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河道护岸结构,包括河岸两侧的护岸承载墙1、护岸承载墙1上方的缓冲平台2、与缓冲平台2相连的倾斜岸坡3,倾斜岸坡3背向缓冲平台2方向向上倾斜,在倾斜岸坡3的上端连有人行道5。且护岸承载墙1、缓冲平台2、倾斜岸坡3和人行道5都在钢筋框架4上用混凝土浇筑而成。

如图1所示,人行道5面向倾斜岸坡3一侧有与钢筋框架4焊接在一起的护栏6,可以防止行人意外从倾斜岸坡3上滑落。在倾斜岸坡3的混凝土斜面上开有种植槽7来种植植物形成景观道8来形成河岸边的绿色风景线。在人行道5和景观道8之间开有阻水槽9,阻水槽9的两个侧壁分别与人行道5面和倾斜岸坡3面垂直,在阻水槽9的上方盖有过滤盖10,过滤盖10的宽度与阻水槽9最宽处相等使得过滤筐能够刚好卡在阻水槽9上。阻水槽9的底部连有多根排水管11,排水管11的相对与阻水槽9连接端的另一端穿过护岸承载墙1将水排放到河道中,这样景观道8就不会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

如图1和图3所示,缓冲平台2上安装有多个固定架12,连接绳13的一端与固定架12相连,另一端与内部种植着漂浮植物的净化筐14连接,使得净化筐14不会漂走。净化筐14的侧壁竹编形成,在净化筐14的底部蒙上一层滤网15来防止漂浮植物被鱼类食用。净化筐14放置在河道内并且净化筐14的侧面安装有共计四个浮标16来使得净化筐14能够浮在水面上,使得净化筐14内的漂浮植物不会漂出去。在净化筐14的侧面上挂有多根条状的活性炭袋17来吸收河道中产生异味的物质和有机物,而漂浮植物可以吸收河水中的氮、磷,起到净化河道的效果,同时净化筐14也能够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